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田間第一人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十二章 山中不知時日過 文 / 時空來客

    而對於陳老師夫妻、張中醫父子,以及五班的二十八位同學來說,最讓他們欣喜若狂的,則是這裡的濃得無法化開的天地元氣。他們哪曾見過如此濃郁的元氣?金字塔中的元氣,與這裡相比簡直是小溪與大海的區別,更別說其他的地方了。

    於是,趁著朱顏和神鴉上下運送物品的時間,他們紛紛就地打坐,吸納起元氣來。而陳蘭則帶著周記者他們,將這山谷裡的情況一一勘探清楚。[搜索最新更新盡在;一個小時後,朱顏和神鴉終於將所有物品都運下,打坐修煉的眾人也收功了。這一個小時的修煉,都能抵得上他們平時一個月的效果,現在他們經絡中已充滿了靈氣,下腹的丹田中也凝結出了米粒大的能晶。

    陳蘭和周記者他們還沒有回來,這個u形山谷面積挺大的,寬向至少有四五百米,而長向則達好幾公里,足夠陳蘭她們走一陣子的。

    其實,陳蘭本不要親自走過去看的,只要開啟靈灶感知,這周圍的情況還不是一目瞭然的?可能是她看到遍地的鮮花綠草,又水清石奇的,便忍不住去飽飽眼福吧!

    當然,讓周記者他們跟陳蘭去多看看也好,畢竟他們要在這裡長住下來的,早點瞭解環境也有利於他們日後的生活。

    就不在這裡等他們,有陳蘭在他們自會找到了那個巖洞的。於是,在朱顏的帶領下,大家各背起物品,向那個巖洞走去。

    長白山上的雨天特多,他們必須在雨天來臨之前,將糧食等物品先藏起來,那個巖洞正是合適的所在。

    這次他們降落的位置,就在巖洞前的紅楓林旁邊,所以他們很快便找到了巖洞。

    當同學們看到那水汽氤氳的溫泉時,全都驚喜地又叫又跳。從海濱鄉村出來的他們,這還是第一次見到溫泉呢!

    陳老師和張中醫他們更是喜悅萬分,因為敏銳的感知力告訴他們,這可不僅僅是一個可以泡浴的溫泉,更是一個永不枯竭的元氣源頭啊!他們甚至相信,只要自己在這溫泉邊修煉個幾十年,說不定還真能修成不死之身呢!

    溫泉旁的兩間石室也讓大家頗感意外,五班同學們沒想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居然曾經住過人,而陳老師和張中醫他們則被如刀切成的石壁給震憾了一下。這需要多麼深厚的修為啊,可以想見當年隱居於此的,決非只是一個普通的修行者。

    大家將搬來的東西都堆積在中間的房間,也就是原來充當祭壇的房間裡。這麼多的東西,差不多將房間堆得滿滿的。

    放完東西後,他們回到溫泉邊,剛好陳蘭她們也回來了。周記者他們看到溫泉和石室,自然也是又驚又喜、蠢蠢欲動。

    但她們帶回了的消息更讓人振奮,她們在這山谷中找到了很多的資源,似乎以後的生活根本無鬚髮愁。

    在西側的斷崖邊,他們發現了很多燒焦了木炭,跟砂石埋在一起,就像是長條形的煤炭似的。周記者他們見多識廣,一眼識出那就是長白山有名的炭化木,當地人將它們稱作神炭。

    據說是二千年前的那次大規模火山噴發,將周圍茂密的森林頃刻間燒成木炭,然後又很快埋入岩漿砂石之中,後來便形成了這獨特的炭化木。這種炭化木在斷崖下觸目可見,似乎整個土層下全都是炭。這下,他們的取暖、生火就全沒問題了。

    此外,她們沿著u形山谷往外走,幾公里的谷地上除了生長旺盛的林木,名貴的藥材竟也是遍地都是。有野山參、紅景天、草叢蓉這些特名貴的藥材,還有刺人參、黨參、靈芝、黃芪、貝母、五味子等足足有上百種藥材。

    而可食用的野菜、野蘑菇、野山果,更是種類繁多,隨手可拾。這麼豐富的自然資源,就算沒有帶來任何的補給物資,也足夠他們十幾人過活一年半載的。

    如果要種田耕地,這兒的自然條件也是足夠優異的,恐怕絲毫不比南方平原的良田差。當年的火山灰和多年來腐化的枯枝落葉,使這兒的土質鬆軟,土壤肥沃。再加上小溪中溫泉水的流過,有水也有熱,只要將谷地裡的林木砍去一些,隨處可以辟出一大片的良田肥地。

    這麼好的自然條件,周記者他們顯然很是意動,他們正在考慮是否就在這裡定居一輩子了。等這裡的一切都準備好之後,他們決定就把家人也接來,不管是不是願意一起修道,也總比外面過得單純、快活。

    除了這一些,陳蘭她們還在山谷中找到了很多奇怪的岩石,這些岩石拿在手裡竟然比木頭還要輕。仔細看去,只見它們的表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孔,就像是馬蜂窩似的。

    後來經過周記者他們一番考證,認為這些石頭便是長白山有名的浮石,也是當年的火山大爆發時留下的。據說,這種浮石在建築市場上很受歡迎,因為它們輕而且保溫性能很好。如果真是這樣,以後造房子時的建材,也差不多解決了一半。

    這山谷中其他什麼都好,就是與外界出入太不方便,如果一切都能自給自足,那就太好不過了。有肥沃的土地,他們種些糧食,養些蘑菇什麼的,吃的問題就不大了。

    唯一要考慮的便是住房的問題,臨時住住搭個茅屋之類的也能湊合,但要長期住下總得建些牢固的房子。要想終南山的那些隱士一樣,讓鄉民將水泥等建材運進來,不大可能。而自己親自去運,似乎也沒這個必要,能不能因地制宜,自己造水泥或者找到替代的材料呢?

    朱顏從書上學過,在這兒造水泥也不是不可能,火山渣中什麼原料都有,但這工序也太麻煩了吧!要知道,他們可不是到這兒來搞礦物開發,總沒必要造個水泥廠吧!

    另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些石灰石,用炭化木烤上一陣子,也能烤出生石灰來。相比之下,朱顏更傾向於這種方法。

    大家在溫泉邊席地而坐,各人都談了些自己的設想。尤其是周記者他們,談得更多更具體,幾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談到了。如果他們追隨的是那些一般的修行者,這肯定會遭到一通訓斥,既然是修行心裡還裝著那麼多幹嘛?

    但朱顏和張中醫他們卻沒有多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心裡沒有愛,沒有責任心,再厲害的修行又有什麼用呢?

    周記者他們不同於那些苦行僧,要攜家帶口的,自然要為家人多考慮些。固然不必要搞得像現代都市生活那樣,但也總得盡量減少生活中的麻煩不是?否則,以後總不能整天為著全家的生計,而忙得焦頭爛額吧!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大家決定兵分兩路,一批人負責弄石塊建房子,而另一批人負責墾荒種田。弄石塊造房子的事情,是朱顏自告奮勇地接下了,也不告訴大家他要怎麼弄,搞得神神秘秘的。

    而關於墾荒的事情,卻是出現意見的分岐。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將山谷中的林木砍去,建起成片的良田,也方便引水灌溉。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只在林木較少的地方開闢田地,儘管這樣田地分散不利於灌溉,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少砍林木。

    朱顏贊成第二種方案,畢竟大家到這裡來不是搞大生產的,能養活自己就行。而麻煩一點也不算什麼,反正修煉心靈的同時,身體也需要不斷鍛煉的。古人云:厚德載物,只有身體變強壯了,才能承載強大的靈魂,也才能讓自己的修行跑贏歲月的年輪。

    朱顏最終說服了大家,至少現在就這樣了,以後人多起來了,那再說吧。

    方案確定以後,大家這才感到肚子有些餓了。原來,早過了午飯時間,正所謂「山中不知時日過,人間俏然已半年。」

    (呵呵,還是沒將家園建設寫完,明天接著寫吧.先去睡了,晚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