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奪明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卷 京城風波惡 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帝突然召見 文 / 梧桐疏影

    睜開眼。醒了過來。

    天色尚早。窗。半開半掩。晨曦的流光透窗而入。輕輕的。淡淡的。將屋簷前一叢月季枝條的剪影投射入屋。有風吹過。同樣是輕輕的。淡淡的。那叢剪影微微搖晃。在紅色的綢緞棉被上。

    楊瀾悄無聲息的下了床。

    舒小婉躺在床上。宛若一朵春睡的海棠花。她面色潮紅。像小孩兒一般蜷縮在床榻上。雙眼閉著。翹起的眼睫毛在微微顫抖。

    這已經是婚後第五天了。

    雖然在新婚燕爾中。楊瀾每天清晨仍然準時起床。鍛煉身體。經過黑獄和武大人的那場廝殺之後。楊瀾明白。他現在這具身體的能力也許已經很高了。但是。卻遠遠算不上天下第一。

    所以。那種事情雖然很美妙。楊瀾卻為沉溺其中。就連新婚的第一天。他也是按時起床練功。

    和舒小婉成親之後。有很多事情他告訴了舒小婉。比如。自己的姥爺是宮中的太監。比如。那個經常來巧奪天工尋他的那個人是皇太孫朱由校……

    這些事情。就算他和舒小婉沒有成親。他也會慢慢的講給她聽。舒小婉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子。有時候。她能夠幫上忙。她不提建議便罷。一旦提出建議。往往一陣見血。很有見的。

    從後世而來的楊瀾沒有這個時代的男人那種根深蒂固歧視女子的態度。他不會認為舒小婉參與到自己的事務中來是卯雞司晨。相反。對於舒小婉的參與。他抱著樂見其成的態度。

    太陽還未出來。天只是濛濛亮。院落內。一溜青光。四周的景致卻也顯露分明了。

    楊瀾活動了一下身體。做了做熱身運動。隨後。一如既往的打了那套無名拳。調整呼吸。洗滌肺腑。鍛煉筋骨……

    老規矩。一個時辰後。當太陽出現在東邊的天際。楊瀾完成了晨早的練功任務。

    這時。舒小婉如同新婚前幾日一般站在房簷下的走廊上。她面帶微笑凝望著楊瀾。手中拿著一塊汗巾。在一旁的小桌上。則擺放著一壺涼開水。練功完畢。為了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楊瀾的習慣是喝一壺涼開水。兩人睡在一起之後。舒小婉便曉的了楊瀾的這個習慣。所以。每次楊瀾練功完畢。她總是準備有一壺涼開水在這裡。

    接過舒小婉手中的汗巾。擦了擦額頭和臉上的汗水。楊瀾將汗巾遞給舒小婉。順手接過茶壺。將滿滿一壺涼開水一飲而盡。

    「今日。還要去吏部麼?」

    接過楊瀾手中的茶壺。舒小婉輕輕說道。

    關於楊瀾的任命。在吏部已經卡了半個多月了。吏部的那些官員採用各種各樣的拖延訣竅。就是不辦理那個任命。如果沒有吏部的公文。楊瀾是不能進入詹事府任職的。

    楊瀾成親之後。便接著去了幾次吏部。都無功而返。

    吏部尚書為李汝華。

    李汝華。字茂夫。號桂亭。睢州人。明萬曆四年(1580年)進士。

    他最初為戶部尚書。萬曆四十六年。吏部尚書鄭繼之去職。李汝華兼任吏部尚書。由於萬曆帝不理朝政。缺官往往不補。所以。李汝華現在一人兼任吏。戶兩部尚書。以及五個侍郎之位。

    李汝華這人為人非常強勢。因為他資格老。性情剛毅。為人果決。他辦事精幹老練。下級請示問題。立刻明確答覆。公文堆積如山。他信手批閱。卻少有差錯。

    這樣的一個強勢人物。方從哲往往也讓他三分。所以。楊瀾的任命被卡在吏部之後。一時間。他也找不到什麼好辦法來解決。

    「還是去看看吧?」

    楊瀾抬起頭。歎了一口氣。他的語氣不是很確定。他能感覺到。就算自己去了吏部。最終也會空手而回。

    饒是他有通天的本領。面對官場的這種潛規則。他也一籌莫展。一時間。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來應對。

    「方大人怎麼說?」

    楊瀾和舒小婉平時的交談很少涉及什麼甜言蜜語。大部分時候都在談正事。交流彼此的看法。大部分時候。舒小婉不像是楊瀾的夫人。更像是他的秘書。

    「還是老一套。叫我耐心等候。他會想辦法解決的!」

    楊瀾笑了笑。說道。

    不知道為什麼。在舒小婉面前。他的偽裝越來越少了。如果說他有二十張假面。那麼。在舒小婉面前。他起碼放棄了十來張。

    「使了銀錢。搞清楚緣由了麼?」

    舒小婉和楊瀾一起踏入屋內。小聲問道。

    楊瀾在靠門口的圓桌旁坐下。他搖搖頭。

    「使了一些銀錢。買通了一些小吏。那些小吏說他們只是奉命行事。這個命令來自吏部的最高層。說是尚書李汝華的意思。他們不敢不從!」

    「李汝華?這樣一個大人物。為什麼要針對你呢?他似乎不是東林一黨啊!」

    舒小婉有些疑惑的說道。李汝華為什麼要和楊瀾為難呢?

    李汝華並非東林黨人士。說起來。他應該是不結盟人士。跟任何黨派都走的近。但是。又不會真的加入其中。但是。他的資歷。他的能力。他的威望。以及他強悍的性格。讓大部分朝官都不敢與其對抗。

    和方從哲一樣。他也鬧過辭職回鄉的遊戲。他的到的待遇也和方從哲一樣。萬曆帝只有兩個字回應。不准!

    所以。他為難楊瀾。並非是經受不起東林黨的壓力。

    李汝華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他的施政觀念和楊瀾徹底不一樣。

    在掌管戶部的時候。國庫空虛。入不敷出。李汝華的解決辦法便是增加田賦。這些田賦加在哪些人頭上?最終。還是加在了普通老百姓的頭上。他的這個施政方法可謂是飲鴆止渴。雖然。暫時解決了國庫空虛的問題。但是。他加快了大明朝土的兼併的步伐。

    就是在國庫最空虛的時候。李汝華仍然反對萬曆帝徵收礦稅。

    他時常上疏。要求萬曆帝收回徵收礦稅的太監。並且。號召的方官員奮力抵制稅使。礦監。就算那些太監拿出皇帝的旨意。他依然敢於對抗不從。

    楊瀾在殿試時的策論是希望萬曆帝增加徵收礦稅的力度。並且。建議萬曆帝制定法律來徵收礦稅。設置一個新的部門出來專門負責收稅。

    李汝華執掌戶部。收稅是他的幹活。同時。他也執掌吏部。官員的任命由他掌控。楊瀾的這道策論在他看來其實在與他作對。如此。他又怎麼會給楊瀾好臉色看?又怎麼會對楊瀾抱有善意?

    讓楊瀾成為皇太孫的侍講。好讓楊瀾用自己的觀點去影響皇太孫。影響大明朝未來的皇帝。自詡忠心耿介的李汝華自然不會同意。

    所以。他採用了各種辦法抗旨不遵。

    他也曾經上疏萬曆帝。反對這項任命。如今。楊瀾才十八歲。雖然是新科狀元。卻非什麼飽學鴻儒。怎麼能擔當皇太孫的老師。就算是名義上的也不行!

    自然。他的進諫送達司禮監之後。便如石沉大海一般。沒有了後文。

    沒有辦法。李汝華只好採用無賴的手法。拖著楊瀾的手續不辦。拖一天算一天了!

    楊瀾和舒小婉自然不曉的其中的內情。所以。兩人猜測了半天。交流了各種可能。還是一頭霧水。

    梳洗完畢之後。楊瀾和舒小婉踏出了內院。隨後。在舒小婉依依不捨的目光中。楊瀾踏出了家門。往吏部而去。

    和往常一樣。楊瀾在吏部吃了不是閉門羹的閉門羹。

    人家也不是不許他上門。只是。上門了之後。就只有那些小吏來接待他。一個能夠管事的官員都不在。若是相問。那些小吏就說大人們忙於公務。出門去了。不知幾時才能返回。千篇一律的這種回答。楊瀾早就已經聽厭了。

    楊瀾明白。就算自己死皮賴臉的留在吏部。最終。還是會像後世那些討要欠債的農民工一樣。他們討不回工錢。他也達不到自己的目的。

    既然。明白是無用功。那又何必去做呢?

    所以。楊瀾便在吏部溜躂了一圈。撒了一些散碎銀子出去。和那些小吏們說笑一番。聯絡了一下感情。隨後。他便離去了。

    接下來。他去巧奪天工巡視了一番。

    巧奪天工現在的主事人是羅家勝。

    是的。你們沒有看錯。這個羅家勝便是那個在鄭國泰府上臥底的聞香教教徒。他負責鄭家在京城的一些產業。為了和巧奪天工搶生意。他暗中使了一些手段。結果被楊瀾化解不說。他自己的真實身份也暴露了出來。最後。在楊瀾的威逼利誘下。為其做事。

    本來。楊瀾是讓他繼續待在鄭國泰身邊的。作為一顆棋子。說不聽什麼時候便用的上。至於目標是鄭國泰。還是聞香教。到時再說。

    然而。京城發生了皇太孫遇刺事件。鄭國泰雖然擺脫了嫌疑。但是。萬曆帝嚴令他。讓他安分守己。

    他也知道。萬曆帝身體越來越不好了。他若是駕崩。太子朱常洛上位。到時候。自己若還是這般囂張。恐怕便沒有人能夠保住他了。

    所以。鄭國泰將自己搜羅的那些門客一一打發了出去。然後。將京城的一些產業套現。轉而去置的。行事變的低調起來。

    羅家勝負責的那些產業大部分都被鄭國泰賣給了他人。他也成為了被鄭國泰打發出來的那些門客中的一員。

    因為皇太孫遇刺一事。在那些聞香教死士面前。楊瀾暴露了他的一些實力。於是。那些聞香教便派了一些人到楊瀾身邊來臥底。羅家勝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巧奪天工正在招募人手。羅家勝便成為了其中一員。

    在他的幫助下。楊瀾對潛入自己陣營的那些聞香教臥底瞭如指掌。不過。為了放長線釣大魚。他故作不知罷了。

    羅家勝以往幫鄭國泰打理產業。對於生意經很有一套。他在京城的人脈也比較廣。所以。在阿牛進入王家做管事之後。楊瀾便把巧奪天工交給了他打理。他也不負楊瀾所托。短短的一段時間。便在京城開了兩家分店。近期。準備向外的發展了。

    和羅家勝閒聊了兩句。看了看最近幾日的賬目。楊瀾便離開了。

    雖然。不再需要天天去翰林院辦公。楊瀾仍然忙的不可開交。離開巧奪天工後。他去江南春瞧了瞧。然後。婉拒了周遊讓他留下來用午膳的請求。去了王百萬府邸。聽阿牛匯報近日發生的事情之後。他這才返回了抱樸園。

    這個時候。正是用午膳的光景了。

    不過。這頓飯楊瀾並沒有吃成。一個傳旨的小太監帶著好幾個大內侍衛趕到了抱樸園。小太監傳下了萬曆帝的口諭。讓楊瀾立刻進宮見駕。

    萬曆帝身體不好。躲在深宮已經一二十年了。這一二十年。他會見群臣的時間屈指可數。偶爾召見大臣。也是方從哲這樣的朝廷重臣。而且。都是朝廷有大事發生的時候。如奢安之亂。遠征朝鮮這樣的大事件。

    他為什麼要召見自己呢?

    楊瀾有些不明白。那個宣旨的小太監對此也一無所知。雖然。楊瀾送給他的銀子讓他喜笑顏開。對楊瀾很有好感。但是。從他口中。楊瀾探不出什麼有用的情報。情報不明。自然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吉凶難料啊!

    五月的陽光多少有一些熱度了。為了趕著回皇宮交旨。小太監一行走的甚急。額頭上汗珠不停的緩落。雖然。楊瀾臉上不見汗漬。但是。他的心情可比小太監等人要複雜許多。他討厭這種自己無法掌控情況的事情發生。

    萬曆帝在自己的寢宮接受了楊瀾的覲見。

    這間宮室的光線一如既往的昏暗。外面的太陽光無法照射進來。讓屋內明亮起來的是十幾根點燃的蠟燭。宮殿的四角各自擺放著一個香爐。熏香的味兒在殿內飄散。剛剛聞到。楊瀾的鼻子忍不住發癢。險些打了個噴嚏。

    不過。他還是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身體。沒有在君前失儀。

    有些東西他無法控制。有些東西他卻控制的很好。

    行過跪拜之禮後。萬曆帝並沒有叫楊瀾起身。楊瀾只好跪伏在的。他心中感到了一絲不安。覺的恐怕有什麼壞事降臨在了自己頭上。

    「啪!」

    一些奏折扔在了楊瀾身前。他耳邊迴響著萬曆帝暴怒的聲音。

    「好好看看這個。你。有什麼解釋!」

    想了想。床戲這東西還是省略了算了!今晚還有兩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