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中的新生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五章 蔚縣顯威(下) 文 / 思緒飛翔

.    3o日凌晨一點各特種小隊的戰士就按照預先的作戰計劃出了我帶領潛伏分隊行動李大柱帶領伏擊分隊行動大隊長則帶著一個營在離伏擊地點一公里遠的地方負責接應政委負責帶領其餘部隊原地待命。埋設地雷對付小固城鬼子援兵的任務交給了我們營的爆破小隊而建立消息樹的任務交給了二、三營的偵察小隊。

    消息樹實際應該稱為消息桿每個偵察員在自己隱蔽的位置附近立了五根竹竿五根竹竿一長兩中兩短鬼子全部出動倒下最長的竹竿鬼子出動中隊規模的兵力則倒下中間長度的竹竿一根代表一個中隊同理最短的竹竿代表鬼子出動小隊規模的兵力。

    凌晨三點我帶領的潛伏分隊分頭潛進了北口子鬼子駐地周圍的民房裡為了不讓鬼子現我讓戰士們把居住在民房裡的老鄉都控制了起來雖然老鄉們被我們給捆了起來嘴裡還塞了毛巾之類的東西可一聽我們是打鬼子的游擊隊(為了以防萬一我讓戰士們都自稱是游擊隊)看到我們既沒有翻箱倒櫃也沒有調戲婦女老鄉們也就從一開始的驚恐中恢復了過來有的臉上還充滿了興奮不顧被堵住的嘴還咿咿呀呀的一付想幫忙的樣子。經過耐心的解釋才打消了老鄉們想幫忙的念頭。

    由於北口子鬼子據點的炮樓還沒建好冬天土凍也不好挖壕溝所以鬼子們就住在了村中地主秦扒皮的院子裡維持會的漢奸們也基本都住在那裡每天早上七點會有一個班的鬼子加上漢奸們去村口的鬼子據點工地監督老鄉們建炮樓。

    早上七點一個班的小鬼子準時向村口的據點修建工地開去漢奸們大部分尾隨在小鬼子後面有兩個漢奸則拿著一面銅鑼開始敲打一邊敲還一邊吆喝著叫村裡的精壯勞力趕快去村口修炮樓。

    兩個漢奸吆喝的正歡的時候村口傳來了幾聲槍響三八大蓋叭勾、叭勾的聲音特別明顯我知道伏擊分隊負責吸引鬼子的阻擊小隊開始對鬼子射擊了。很快鬼子班屬機槍的射擊聲也響了起來可機槍的射擊聲響一會兒就停頓一陣我知道這是阻擊手擊中了鬼子的機槍手從機槍聲的停頓次數估計已經有三個鬼子機槍手被擊斃了爬在老鄉家房頂上偷偷觀察的我看見一個鬼子慌慌張張地從村口跑過來進了秦扒皮的大院這時候就看鬼子小隊長川口能活出不出擊救援了不過依照小鬼子的慣例只要不是面對明顯強過他們的武裝力量一般小鬼子是不會龜縮不出或主動撤退的。

    果然過了五分鐘左右忽忽拉拉的從秦扒皮家的院子裡湧出了一批鬼子兵我大概數了一下足有四十來個鬼子而且除了村口的一挺機槍外鬼子一個小隊配備的三個擲彈筒和剩下的兩挺機槍也被鬼子們全帶上了一個少尉軍銜的鬼子軍官揮著指揮刀驅趕著鬼子們向村口撲去。

    我心想這下就簡單了鬼子們全都出動了那拿下秦扒皮的大院還不是易如反掌!聽著村口的槍聲逐漸密集了起來中間偶爾還夾雜著擲彈筒射後的爆炸聲過了一會兒槍聲和爆炸聲都向我們預定的伏擊地點移了過去。

    李大柱蹲在晚上挖好的散兵坑裡透過專門在散兵坑前方堆集的幾塊石頭土塊的縫隙觀察著村口的戰鬥看著擔任引敵任務的戰士們不斷的移動著位置打一槍就馬上轉換陣地先出來的一個班鬼子兵已經被撂倒了7個跟隨鬼子一起出來的漢奸們也被打倒了八、九個根據計劃還不能把鬼子全打死了最少要留下一半左右不然鬼子不肯追擊就麻煩了。

    引敵的戰士們和鬼子又對射了一會兒看到鬼子增援部隊已經在村口出現了急忙邊打邊向伏擊地點跑了過來川口能活到村口一看不到十個身著老百姓服裝的人就敢襲擊皇軍這簡直就是對大日本皇軍的極大藐視和侮辱立刻氣急敗壞的命令機槍和擲彈筒開始射擊可擲彈筒才打了兩那幾個支那人就已經跑出了擲彈筒的射程而且那幾個支那人的移動非常迅川口能活叫停了還在浪費彈藥的機槍手正在猶豫和思考的當口卻從望遠鏡裡看到那幾個襲擊皇軍的支那人在離村口六百多米的地方停了下來還不斷的作著各種侮辱和挑釁的動作川口能活這次可是徹底被激怒了想大日本皇軍一個大隊就可以趕得支那政府軍一個師到處亂跑自己五十多人的一個小隊卻被只有幾支步槍的十來個支那人調戲何況那幾個支那人逃跑的方向也沒有什麼險要或樹林之類可以設伏的地方如果今天不能把這幾個支那人抓到那自己將永遠被同僚恥笑看看地上被打死的幾個日本士兵也許還會被上峰嚴厲的處罰想到這些川口能活揮著指揮刀就帶著鬼子和漢奸們向那幾個支那人所在的方向衝了過去。

    李大柱一看鬼子、漢奸們開始追擊了急忙一擺手附近的阻擊手們相互傳遞著手勢並做好了射擊的準備。八百米的距離小鬼子們用了不到三分鐘就衝到了看著鬼子們都進入了伏擊圈李大柱也顧不上管還在後面磨蹭的十來個漢奸了起身大吼了一聲「打」就向鬼子射出了一子彈隨著一陣槍聲響過四十多個鬼子全都倒下了除了極少數的幾個是自己主動趴下的以外絕大部分都被阻擊手們擊中了還沒等那幾個沒受傷或受傷輕微的鬼子反擊位於鬼子兩側高處的阻擊手們就把他們打成了篩子那十來個漢奸一下子全被驚呆了可還沒等他們清醒過來就被已經沒有鬼子可打的戰士們給送進了地獄這些漢奸至死也沒明白自己是被哪來的天兵天將給幹掉的。

    聽到村外的槍聲平息了下來我立刻出了進攻的手勢通過相互的手勢傳遞分佈在各個方向的潛伏分隊戰士在靠近秦扒皮的大院後紛紛翻牆進了院子還沒等院子裡的家丁和少數幾個留下的漢奸明白過來整個大院就落入了我們的控制之中甚至在看到我們手裡握的槍之後秦家的家丁和那幾個漢奸都沒有抵抗這讓我十分的遺憾昨天晚上才被政委說過這個問題現在這些漢奸這麼老實我想下手都沒有借口心裡嚴重鄙視這些漢奸的膽小如鼠我對審訊這些漢奸也沒什麼興趣叫過潛伏分隊的臨時隊長也就是我們營偵察小隊的隊長關雄飛「你負責這裡的事情老規矩挖出秦扒皮的浮財看看還有沒有漏網的漢奸和鬼子動作一定要快誰不配合就給他來點狠的浮財整理好了就馬上派戰士押運回去交給大隊長派出警戒一定不能大意要隨時準備撤退。」

    看關雄飛答了聲「是」我就轉身向伏擊地點趕去這北口子的鬼子沒打上那我還不得趕快去匯合阻擊分隊只要小固城的鬼子聽見槍炮聲過來增援那我也就可以過過癮了。

    跑到伏擊點一看只有十來個戰士還在打掃戰場其他阻擊分隊的戰士已經向小固城方向的第二預設伏擊點出了。我提醒了打掃戰場的戰士一句「每個鬼子、漢奸靠過去先補一刺刀再打掃戰場」說完我又叫過一個戰士叫他隔一會兒向天開一槍免得這裡槍聲停了小固城的鬼子不來增援了。交代完畢我急忙用最快的度去追阻擊分隊。一直追到第二伏擊點我才追上阻擊分隊這時候戰士們都已經隱蔽到了預先挖好的散兵坑裡我找到了李大柱他告訴我小固城的鬼子出動了兩個班的兵力正向北口子這邊趕來很快就要到達我們所在的設伏地點了蔚縣縣城的鬼子則沒有什麼大動靜我一聽這真是太美妙了和他說了一聲還是由他指揮我就竄到一個沒人的散兵坑裡隱蔽了起來。

    等了十分鐘從小固城趕來增援的鬼子出現在了我的視野裡驕橫的鬼子竟然連尖兵都沒派三十多個鬼子成兩列縱隊就這麼開了過來近了一看這伙鬼子還帶了兩具擲彈筒和兩挺機槍領頭的是一個中尉軍銜的鬼子軍官我心裡這個樂啊這小鬼子還挺大方三分之二的重武器都帶出來了我們要不好好笑納那也太對不起他了一會兒我瞄準一點一槍幹掉他讓他少受點罪以感謝他的慷慨大方。

    小鬼子們就這麼不可一世的走進了我們給他們準備好的伏擊圈沒有任何懸念隨著李大柱的一聲令下平均每個阻擊手各打了兩槍三十七個小鬼子就全部去向他們的天照大嬸報道去了這些小鬼子竟然連放一槍的機會也沒獲得還真是夠窩囊的。

    上去又給每個小鬼子補了一刺刀然後命令打掃戰場的戰士們把小鬼子的衣服、鞋子都給扒了下來帶走特別是鋼盔這可是好東西要是戰士們每人都有一頂那傷亡的機率就更低了。

    李大柱過來問我怎麼還要扒鬼子的衣服鞋子我鄙視的看了他一眼「這都要問咱們八路軍窮啊這些衣服拿回去洗洗補補就能穿呀如果有條件再把顏色染一染那就更好了這狗屎黃的顏色也真是難看這鞋子就更好了小鬼子的鞋子比我們八路軍的可耐磨多了。」

    李大柱翻了翻白眼「你就不怕穿小鬼子穿過的衣服、鞋子晦氣?」我指著李大柱「大柱同志你可是一個『共產』主義戰士啊還相信這些迷信的東西看來你的思想還要加強改造和學習總不能一個『共產』黨員的覺悟還沒俺一個小老百姓的覺悟高吧?」說完我還得意的挺了挺胸看到李大柱要吃人的眼神我急忙溜到一邊去了。

    打掃完戰場爆破小隊也取出了預埋的地雷兩個分隊匯合以後用秦扒皮家收繳來的馬車拉著繳獲的武器和物資用一個偵察小隊的兵力護送北口子的鄉親們向根據地轉移不願意轉移到根據地的鄉親也勸告他們先到親戚、朋友家躲避以免被鬼子報復。其餘部隊匯合了大隊長帶領的接應部隊留下兩個偵察小隊繼續偵察鬼子的動向就返回了隱蔽宿營地。

    回到營地大家都很興奮今天的作戰行動總共動用了一百四十多人直接參戰的一百二十人由於北口子的鬼子傾巢出動實際參與對鬼子作戰的就只有五個阻擊小隊的六十名戰士六十多人幹掉了鬼子九十一人還捎帶上了二十個漢奸只消耗了不到三百子彈卻繳獲了五門擲彈筒、五挺輕機槍、五十九支步槍、四十六支手槍還有大量的彈藥和物資我們只有吸引鬼子追擊的三個戰士受了傷而且都還不是很重這買賣做的真是太划算了這一算下來所有的幹部戰士都對特種小隊的作戰方式取得了高度的認可特別是阻擊小隊的戰士們胸脯都挺得高高的從此造成了八路軍部隊從幹部到戰士對射擊技術的高度重視和刻苦訓練從而造就了大批的神射手。

    晚上炊事班用繳獲的罐頭和臘肉給全大隊做了一頓還算豐盛的年夜飯部分幹部還分到了少量繳獲的小鬼子清酒我對喝酒沒什麼興趣我的那份自然就進了李大柱的肚子這傢伙喝了我的酒不僅不領情還說我「酒也不喝像個娘們」。氣得我真想揍他一頓可看在過年的份上大人不記小人過的放過了他。

    看著大家都性高彩烈的聚在一起聊天我卻提不起什麼興致抽空溜出了設在破廟裡的大隊部一個人跑到廟後的坡上躺了下來看來我這不合群的性格還真是難改啊。看著天上閃爍著的星星心裡有種孤獨感不由得又思念起了家人等李星和鐵蛋找到我的時候我已經躺在山坡上睡著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