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兵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一章,定風波(1) 文 / 飛過天空

    帝國紀元999年4月19日。帝都江山,帝國輿情江山輿情館。

    作為帝國最大的輿情館,也是全帝國輿情的權威中心,江山輿情館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從太祖建國後成立,歷經千年之久,見證了這個浩大帝國的多少興衰與奇跡。

    此刻,在輿情館內,上百塊長方形的活版印刷版整齊的排列在場房裡,上邊是一枚枚排列整齊、膠泥製作的楷體漢字。近百名工民正有秩序的忙來忙去,新一期的《江山輿情》即將在這裡刊印。

    如果有心人走過去細看,就會看見那已經排好的活版上,在江山輿情刊名的下方,一排醒目的膠泥大字:「號外:龍陽光復!」

    此刻在輿情館內,兩個編撰輿論的帝國年輕輿者正熱烈的交談著,這條在午後剛剛接到的消息,讓整個輿情館內鬥瀰散著一股異樣的興奮。

    「長庚,雷東風作戰總是出人意料,這次僅以兩千騎就敢偷襲中南,先是將阿爾斯殺的大敗,今日又光復龍陽。真是厲害。你說這次軍部還會不會繼續裝聾作啞,無視他的存在?」一個輿者讚歎道。

    「殿林,你卻不知,坊間還有說雷軍團是擁兵自重,不聽指揮呢,而這些傳聞估計也是那些有心人傳揚出來的。軍部的老爺們偏聽則暗,但其中未必沒有熱血男兒,只是這中間牽扯的利益太多,前些日子我去訪問諸葛宇華議長,他曾言現在各地軍團多不服中央管理,所以高層……」另一個輿者歎息道。

    「慎言,這種事情不是你我能管的。」一個老輿者正好路過,聽見兩人的談論,善意提醒道。

    「帝國輿論不被任何人所干涉,怕什麼?」那兩個年輕的輿者並不在意。

    「今日不同往時,想那建業府的《紫金輿情》的輿者因擅報鎮海府東倭海盜的事情,不就被關進了監牢?」那年老輿者歎息一聲,轉頭離開。

    「余老歲數大,瞻前顧後……」一個年輕的輿者感慨道。

    「長庚,我們去中南看一看雷東風和他的狂瀾軍如何?將他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四民,你看可好。」另一個年輕輿者忽然道。

    「殿林,你這個想法不錯,那我們即刻去找館長請示,如何?」另一個輿者興奮道。

    「好,那我們明日一早就出!」兩人相視而笑。

    此刻,兩個在這裡縱論帝國大事的年輕輿者,卻不知道。未來的日子雷東風會成為他們輿情頭版的常客,而他們也因為這一次興致所至的旅途,和雷東風緊密聯繫在一起,並見證一段輝煌歷史的誕生。

    ~~~~~~~

    一個時辰後,最新加刊的《江山輿情》被派到江山民眾手中,而與此同時,帝國各地行省的府,如川陝,如燕北、如江淮、如廣深……大街小巷裡,刊載同樣消息的各地輿情,一張接一張被帝國的民眾傳閱著。

    而在這一個夜晚,派買賣輿情的報童和商民成了帝國最受歡迎的一群人,人們蜂擁到他們身邊或店舖裡,將一份份輿情帶走,又擁擠進各個茶樓、酒館等公共場所,高歌歡唱,大聲談論著帝國所取得的這場勝利。

    「這是帝國偉大的勝利,雷東風軍團是我輩的楷模,狂瀾軍、奮武軍才是帝國的支柱。」類似這樣的言論不時在人們嘴邊響起。

    幾人歡樂幾人愁,更有人卻是為雷東風的行為所頭疼。

    此時,帝都江山元府的會議室內。十幾個人正圍坐在一起,他們面前也同樣擺放著幾份新刊出的《江山輿情》,而在輿情上邊,更有一份關於幾日前那場生在龍陽的戰鬥的詳細戰報。

    「諸位大人,這些就是新傳來的戰報,各位還有什麼意見?」一個白衣勝雪,面色溫潤,長身而立的青年男子微笑著室內的眾人笑問,正是帝國國務樞密院執政(相當於國務院總理,前文已經出場)諸葛宇華長子。更身兼帝國吏政司監察使、國民議會監察專員、國民議會議員等職,專行監督軍隊高官之權。而且,諸葛庭從政後就明確的站在元程驀一邊,甚至高調兼任程驀的高級幕僚。

    對此,他老爹諸葛宇華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至於其他人因其才能卓越、家世顯赫也對其沒有什麼辦法。更何況,帝國法律也沒有不允許官員充當元府的幕僚。只是很有心人都猜測這是諸葛宇華的意思,是他支持元的暗示。對此,諸葛宇華到是專門否定,說其子已成*人,行為與其無關。

    「諸葛議員,如你說說,雷東風此次攻佔龍陽,到的確是大功一件,可是他這些行動都沒有經過軍部或者國民議會的批准,其行為恐有失妥當吧?而且,前日奔雷軍團軍團長夏侯駿捷來信,說雷東風派人分裂友軍,雖無明確證據,但總不是空穴來風吧?」一個身材魁梧。有著一縷漂亮長鬚的中年男子慢悠悠道,正是帝**政司令指揮部的部長關博文。

    關博文為人冷峻,素有威嚴,是掌握實權的帝國三大巨頭之一。

    「嗯,關軍部所言極是。」國民議會議長曹乾龍輕捻著手指,附議道。

    「我覺得兩位大人所言差矣,現今帝國情勢危急,很多事情都無法及時傳達,更何況戰場上瞬息萬變,若雷東風非要先請示上級,很可能耽擱大局;至於夏侯駿捷一事,帝都還有人傳聞是英國侯為戰事需要,派人將其暫時調入了狂瀾軍,難道這些是空穴來風不成?」一直坐在上的一個華服男子悠悠道,正是帝國元程驀程沖之。

    「元所言有理。」幾個部門的官員看了看關博文、曹乾龍和諸葛宇華等大佬的神色,見他們沒有反對的意思,出聲附和道。

    「元,按照您的意思,將來帝國各地軍團行動,都不用上報軍部和國民議會批准了?而自家的軍團就可以隨便任人調動了麼?元,前些日子你召集各地軍團長入帝都一敘,我等都未阻攔,難道你以為現在就可以違反律法。干涉軍政了麼?」這些人不反對,不代表沒人不出頭,軍部副部長太史錚忽然反問道,言語間頗為不屑。

    「你……」元程驀一時語塞,他本就不是擅長激辯的人。

    「太史部長,你那是什麼態度!」關博文臉色一冷,喝道。

    「元久居府內,不問世事,有些事情是不懂的,你何必為難與他?」曹乾龍乾笑一聲,勸道。

    他這話看似是打圓場。但卻等同於是說程驀是不知大局不懂戰事,卻胡言亂語,其意實在惡毒。果然,此言一出,場內的高官無不明白過來,有那見風使舵的,見帝**政兩大腦都反對程驀,立刻高聲讚歎,有那清高的,卻也知機的選擇了閉口不言。

    而身為程驀幕僚的諸葛庭臉色不變,始終帶著一絲微笑,忽然道:「我常聞智者所言:有子為良,能體長者心,度幼童意;有臣為忠,能解上位憂,察萬民情。曹議長,太史部長,你們是大人,亦是臣子,自以為聰明過人,對上言語輕佻,難道不覺得有失大體麼?還有在座諸君,汝等皆為名門之後,這名門二字可壓了多少人的口舌。但若細算千年之功過,汝等這名門是誰賜予?是太祖!如今卻汝等仰仗他人之賜予,不思為國為民思慮,卻為行趨炎之行徑,裝聾作啞,諂媚附和,汝等可還有羞愧之心否?庭相比諸位,尚屬年幼,尚且知道忠孝禮儀,汝等不知否?既知,又因何明知故犯,行此之所為,與禽獸何異?!」

    諸葛庭這番話雖然是帶著笑意而出,但卻藏著一股桀驁的凌厲與不忿的怒氣。真是字字如刀,刺得滿座帝國政要面面相覷。

    而曹乾龍更是面如紅棗,氣得雙眉倒豎,想要反駁卻恐墮了身份。

    蓋因諸葛庭說的這番話,句句都壓在道理之上,而帝國從古至今,可以不重強權,甚至不重律法,但卻始終擺不脫道理二字,至少在明面上,沒有人敢公然說:我就不講道理,我就專橫行事。如前朝大惡人董卓,想要立費皇帝,還要尋個借口,更何況這些自命不凡的大佬。

    「各位,元說的還是有道理的,非常時期,行事自然要有些非常手段。」國務樞密院執政,帝國政界三大巨頭之一的諸葛宇華開口道,算是為自己的兒子掩飾了一下,但卻也剜了諸葛庭一眼,畢竟諸葛庭剛才的話等於把他這個老子也繞進去罵了一頓。

    場內的氣氛這才緩和了一下。

    「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吏政司司長田松仁瞇縫著睡眼惺忪的小眼忽然插了一句話,接著又一上一下的晃著腦袋,進入了昏昏沉沉的狀態。

    隨著田松仁的話,眾人都不再爭吵,屋子內死寂一片,只聞得細微的呼吸聲。

    此刻,元程驀的臉上已經是鐵青一片,他雖然早就知道自己不受這些掌握實權的帝國大佬的待見,但卻沒想到,關博文和曹乾龍能一點面子不給他,而諸位高官也是不聞不問,實在叫他心寒。

    就在眾人各懷心事,氣氛尷尬凝重之時,一陣高喊打破了眾人的沉默。

    「英國侯趙輝城到!」一個近衛在門外高喊道。

    聞聽此言,屋內眾人神色各異。

    關博文和曹乾龍對視一眼,面帶差異,諸葛宇華卻是一臉淡定,而田松仁卻忽然抬起頭,嘟囔著:「老趙家的三小子可是好久沒出現了,怎麼今個兒卻忽然來了……」

    而元程驀卻是一臉驚喜,因為他之前曾派諸葛庭去趙輝城的府邸請他參加這次會議,但趙輝城當時並沒有明確答覆,只是說看一看再說。

    如今,趙輝城一來,程驀知道自己最大的助力終於出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