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章 陌上誰家年少(6) 文 / 高晉
第八章陌上誰家年少(6)
李知府正在書房裡著急地來回踱步,看到馬小知,這才鬆了一口氣:「賢侄,你沒事,那我就放心了。」
馬小知奇怪:「李大人,怎麼了?」
李安仁歎了口氣:「玄武派和永嘉派已經在湖州火拚起來了!早上我看完此事的公文後,想起你和高萬峰以前就有仇隙,這次又逼退了玄武杭州分堂,害怕玄武派對你不利,所以趕緊派人把你找來。我已命晚上值更的差役,以後多去你家門口轉轉。以後你出入也要小心。」
馬小知心中感激,同時又想:沒想到古代官府上班還挺早。只是不知玄武和永嘉兩派是如何火拚的。
李安仁皺了皺眉:「湖州本是永嘉與玄武兩派勢力交匯之處,前年湖州永嘉分堂因受玄武派之逼,就退了出來。玄武杭州分堂被你逼退後,那永嘉派內雖然依然內爭不止,可還是有人不服氣。
前幾天,就有永嘉弟子前往湖州重開分堂,欲與玄武分堂一爭高下。誰知大前天夜裡,尚未開張的永嘉湖州分堂內的十五名永嘉弟子,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官府接報後前去查看,只見屋中血跡斑斑,到處都是打鬥的痕跡。
雖然大家心裡都清楚這是玄武派所為,只是這種江湖上的門派之爭,一向很少能找到證據,最後只能當做無頭公案懸掛起來。
那永嘉派見官府破不了案,自然不服氣。前天夜裡,玄武湖州分堂忽然無緣無故地失了火,分堂內的五十多人全部燒成了焦炭。唉,自然又是無頭公案了。
上峰害怕鬧大,於是緊急商議,讓江南路提點刑獄司的幾位大人去找高萬峰,江浙路提點刑獄司的大人去永嘉總堂,兩路人馬各自安撫,又發公文到各府各州各縣,讓我等好生注意。唉,還不知道這場風波能不能止得住呢。」
馬小知不解:「各派之間不是可以派棋師前去坐門嗎?如此文鬥,豈不甚好?何必非要見血?」
李安仁搖頭笑了笑:「坐門之規,本是傳之於我大宋棋神賈玄賈待詔。用之於小門小派,原無不可,只是對玄武、永嘉這些大派,根本沒用。以永嘉一派而言,其分堂遍佈我江南,大大小小,不下於一百。
按照棋規,坐門之人須打敗那一百多個分堂堂主,方可去總堂找永嘉掌門對決。不要說一般的棋師,就是絕頂高手,還沒到總堂,就被拖死了。故而門派大了,開了分堂後,就無須擔心別人坐門了。
再說到了總堂又能怎樣?永嘉總堂內高手林立,去過皇城、在金殿上對決過的棋師,就有十幾位,這些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隨便出來一位,就能名震江南,因此去了那裡,也是白白受辱而已。
若不是高萬峰後台硬,讓官府出面力邀,只怕連他也沒有和永嘉掌門對決的機會呢。」
馬小知很不服氣:「照此說來,永嘉派就沒被人坐過門了?」
李安仁笑了笑:「也非如此,十幾年前倒是有過一位。當年他連挑永嘉三十七座分堂,一時之間,轟動天下。永嘉派被逼無奈,接連派出了六位金殿棋師,冒充分堂堂主,可還是沒能制服他。
最後永嘉總堂當時的傳功長老簡長老只好出面,和他在徐州雲龍山上的興化禪寺裡激鬥了三天,這才收住了他。」
馬小知好奇道:「不知此人是誰?」
李安仁忽然哈哈大笑:「他就是被你打敗的八齒刮骨刀李佔我。」
馬小知不禁臉紅,原來那天在棋館,李大人就知道自己是在吹牛,只是沒戳破而已。
李安仁倒不好意思再笑:「永嘉總堂當時的傳功長老簡長老與刮骨刀李佔我在徐州雲龍山上的興化禪寺雖激鬥了三天,可只下了一局,李佔我見自己不是簡長老的對手,當時就斬了一根手指。他的另一個手指,倒確實是因為一位江南少年而斷的。」
見馬小知有點尷尬,李安仁就不再提此事,而是說道:「賢侄,你幫永嘉派逼退了玄武杭州分堂,不知那何有年可否邀你加入永嘉派?」
馬小知道:「倒是邀請過。」
李安仁著急道:「那你可曾答應?」
馬小知:「在下一直以讀書做官為志,自然沒答應。」
李安仁這才放心:「還好,還好你沒答應。」
馬小知心中奇怪:難道就你可以入永嘉派,我就不可以?
李安仁看出了馬小知心中的不解,笑道:「本朝雖看重棋事,可對棋師頗為看輕。那些先入門派而後考中做官的讀書人,朝廷認為他們江湖之氣太重,因而極少重用。先考中做官,然後加入門派者,朝廷倒是認為能變通,反而會得到重用。本朝好幾位重臣,以前都入過門派。」
哦,原來如此,原來李知府是為自己的前途著想。
李安仁又道:「再說此次玄武永嘉兩派相爭,背景極深。你可知道那高萬峰的後台是誰?」
馬小知搖搖頭,岳父倒是向自己提起過高萬峰的後台,只是他也不知道是誰。
李安仁低聲道:「他就是當今皇上的三弟楚王。」
馬小知吃了一驚,怪不得以前來自己家的那幾個賊是大內侍衛,原來如此啊。他十分不解:「楚王乃是當朝一品,好好地怎麼自降身份,和江湖上的人走得這麼近?」
李安仁神色凝重:「此事說來話長,不過說到底,是為了爭太子之位。」
馬小知更加吃驚:「爭太子之位?」江湖上的這些事和朝廷有什麼關係?
李安仁點了點頭:「是啊,爭太子之位。那皇宮之中嬪妃甚多,可直到現在,依然沒能為皇上生下一個龍子來。當今聖上年事已高,卻一直沒人能繼承大統。朝中重臣人人著急。
十年前,朝中龍圖閣大學士王仁規王大人建言,為天下計,不如於當今聖上皇弟們的子嗣中精選一位,過繼給聖上,暫列為太子,以防不測。皇上同意了。當時被挑選出來的,是皇上二弟魏王的第二子趙思哲。那二王子趙思哲一向受皇上寵愛,朝中諸人都以為此事定然成了。
當時翰林院已擬好聖旨,眼看著就要頒布天下,誰知途中忽生變卦,不知因了何事,皇上不但將這道聖旨留中不發,而且還將當初建言的十幾位大人全罷了官,那領頭的王仁規王大人,則被貶去了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