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凶獸籃球

第四卷 流金歲月 第768章 勝希臘 文 / 軒中聽雨

    更新時間:2013-05-14

    希臘隊是一支比較注重整體球員個人實力並不太強的球隊,相對而言,斯潘諾裡斯在個人進攻能力方面要比其它球員稍強一點,所以很多時候希臘隊都是用他來做為攻堅尖刀來使用。

    希臘隊的主教練帕納約蒂斯揚納基斯是一個對球隊紀律要求非常嚴格的主教練,希臘隊正是在他的嚴格要求下,才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一支中流球隊成長為了一支世界級的強隊。

    在上屆世錦賽中,美國隊就是敗給了他的整體,他們的攻守比較均衡,帶有典型的歐洲風格,但是卻更加團結,球員陣容也更加均衡。

    從他們的首發控球後衛帕帕盧卡斯其實就可以看出來這支希臘隊的風格,帕帕盧卡斯在歐洲成名之後,並沒有像其它球員那樣進入聯盟發展,而是堅持留在歐洲,因為他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已的風格並不適合去聯盟發展。

    其實對於那些球員來說,留在歐洲當一個俱樂部的核心球星賺的錢並不比在聯盟少,因為歐洲俱樂部結算工資大多數都是稅後的,而且俱樂部還可以給球員提供汽車、豪宅包括家庭照顧等多種福利,而這在聯盟是不被允許的。

    但是仍然還有那麼多球員放棄這裡優厚的待遇和適應的生活而選擇了去大洋彼岸的美國打拼,有的是出於籃球方面的追求,在這裡已經證明不了什麼了,需要往更高的殿堂來證明自已,這是技術方面的,也有名聲方面的,畢竟那邊才是籃球的中心。

    當然了,也有為了錢財的,在歐洲這邊拿的頂級薪水,也就相當於這邊稅前一千萬美元左右,如果想要有更高的追求,還是來這邊拿的更多一些,而且做為一個極度商業化的聯盟,拿到其它商業合同的機率也更大。

    但是,歐洲球員和亞洲球員一樣,最早能夠適應聯盟比賽的還是那些內線球員,先有薩博尼斯、伊爾戈什卡斯,後有德克諾維斯基、保羅加索爾等,成為了聯盟一流的球星。

    但是外線球員呢,托尼帕克算是第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但是他也是在**維奇的耐心指導了,用了很長時間才適應了聯盟的比賽,而很多時候,球隊或教練不會給你那麼長的時間去適應。

    象「歐洲之王」賈斯科維休斯,「歐洲科比」斯潘諾裡斯都是很明顯的例子,其它的象塞爾吉奧羅德裡格斯、魯迪費爾南德斯、胡安納瓦羅都算不上成功的例子。

    帕帕盧卡斯的明智和理性可見一斑,這樣人掌控的球隊很少會犯錯,再加上帕納約蒂斯揚納基斯對紀律的嚴格要求,希臘隊的攻守都非常穩健。

    他們的每一次進攻都是嚴格按照戰術去打,很少見到球員靠個人能力不靠戰術拿著球就直奔籃框,也不會見到有球員在對方的嚴密防守下不管不顧地把球投向籃框,這都是違背他們的籃球原則。

    跟他們相比,史蒂芬就是另一個極端,無論什麼時候都凌駕於戰術之上,戰術永遠是為他服務的,擁有絕對的權利和自由度,可以隨便投籃而不用考慮防守。

    如果不是考慮到隊友實力跟他的差別太多,尤納斯絕對不會給予史蒂芬這樣高的待遇的,但是史蒂芬也給予了他充分的回報。

    史蒂芬是從**維奇手裡面練出來的,**維奇的籃球哲學不是團隊高於一切,更不是個人高於一切,而是勝利高於一切,只要為了勝利,什麼方式方法都是被允許的,而相對而言,聖安東尼奧馬刺隊打的也是相當集體的-

    馬刺隊以給了史蒂芬個人英雄主義施展空間的同時,也向史蒂芬灌輸了集體籃球的理念,所以史蒂芬是一個非常複雜化的球員,在很多人評價史蒂芬的時候,都比較片面,不能準確地給史蒂芬固定的定義。

    史蒂芬的數據非常出色而又全面,但是他的全面又不像是勒布朗詹姆斯的那種刻意做出來的全面,史蒂芬比他更執著於得分,也更有捨我其誰的那種霸氣,但是史蒂芬又跟科比布萊恩特那種除了得分什麼都不關注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最後分析來分析去,還是認為史蒂芬跟邁克爾喬丹更像,很多人提起邁克爾喬丹,只有他的得分,他的扣籃,他的總冠軍以及他在商業方面的成功,卻看不到喬丹在得分之餘,籃球和助攻常年在五個以上,連續三屆的搶斷王,保持著後衛蓋帽的最高記錄,唯一一個能夠賽季拿到二百搶斷和一百蓋帽的後衛(後被史蒂芬打破),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拿到得分王的同時還能拿到最佳防守球員的(被史蒂芬打破)。

    史蒂芬除了在扣籃方面沒有邁克爾喬丹那樣的聲名顯著,在很多方面都比較相似,當然了,喬丹接班人這個名號現在已經不流行了,誰都知道邁克爾喬丹只有一個,而史蒂芬也不喜歡做下一個誰誰誰,所以平時盡量很少讓人把自已跟喬丹聯想到一塊。

    但是他的數據,特別是上個賽季的數據,會給人一種他只會得分的感覺,特別是那些很少真實觀看過他比賽的人來說,會覺得他會是一個只顧得著自已得分的球員,這個印象不是說看幾篇史蒂芬有關的評論就能改正過來的。

    每個人都有著自已的籃球觀念,這個是逐漸養成的,同時也是很難突然改變的,就像帕納約蒂斯揚納基斯,在他的心目中,那些nba的球員向來都是只會單打獨鬥,仗著超強的身體素質去打球,視團隊於無物。

    而史蒂芬能夠在這麼多單打獨鬥高手中獨佔鰲頭,拿到賽季得分王,打破幾十年沒有人完成的賽季場均得分記錄,肯定更是這樣的球員。

    場均四十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數據,要知道在歐洲籃球中,球隊的核心球員都很少場均二十分,所以儘管對史蒂芬提高了警惕,但是在內心深處,帕納約蒂斯揚納基斯並不認可這種行為。

    在他們的心目中,整體籃球才是王道,你一個球員再厲害也沒有一個整體厲害,一個人的狀態有好有壞,有起有伏,但是一個整體不會。

    他並不認為有了史蒂芬的中國隊無法戰勝,如果象美國隊一樣,個個都是超級明星,那麼一個人狀態不好,還會有另一個補上,就算是曾經戰勝過美國隊,他也依然認可美國隊的強大。

    但是中國隊卻不然,史蒂芬有著超強的個人能力他承認,但是他並不認為中國國家隊其它球員也有這樣的實力,而一支實力並不均衡的球隊就代表著他們有弱點和漏洞,而且史蒂芬才跟這支球隊合打了十幾場比賽,即使是能夠融入,又能夠融入多少呢。

    所以這場比賽他決定對史蒂芬並不進行重點防守,而是把防守的重點放在中國國家隊的其它球員身上,包括姚名在內,不給他們太多的進攻機會,看史蒂芬一個人能有多厲害。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就不防守史蒂芬了,對於史蒂芬這樣的球員,你不防守他豈不是等於任由他去得分,就像用肉包子打狗一樣,它只會嫌它自已吃的少。

    他的思路就是派一個球員對史蒂芬進行防守就多夠了,至於一個人防不住史蒂芬,那就輪番上,希臘隊跟西班牙隊不同,他隊內鋒衛線上的人手非常寬裕,並不擔心無人可防。

    帕納約蒂斯揚納基斯他卻不知道,這種防守策略方法在聯盟早就有人用過了,放史蒂芬防隊友和防史蒂芬放隊友對於史蒂芬來說,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你對史蒂芬進行重點防守,效果不一定能夠好到那裡去,他的攻堅能力是很多人預計不到的,而你對他的隊友進行重點防守,史蒂芬仍然可以自主進攻,偶爾還能傳出一個精妙的傳球。

    所以當史蒂芬上半場就拿到三十一分,而中國隊也以五十二比四十一領先希臘隊十一分的時候,就代表著這個比賽策略的破產,希臘隊全隊才拿到四十一分,史蒂芬一個人就拿到了三十一分。

    硬拚防守的話,希臘隊跟中國隊相比,也沒有太大的優勢,他的長處在於整體,在於均衡多,單純一個方面,並不是特別出色。

    到了下半場,帕納約蒂斯揚納基斯改變了防守策略,開始對史蒂芬進行重點照顧,可是史蒂芬這個時候卻是助攻閘門大開,頻頻為隊友傳出好球,結果非但沒有縮小分差,分差還被擴大了。

    等到史蒂芬下場的時候,中國國家隊已經領先了希臘了十四分了,趁著史蒂芬不在場的時候,斯潘諾裡斯帶領隊友發動了反攻,剛剛把分差縮小到了兩位數之內,第三節就結束了。

    第四節一開始,讓希臘隊意想不到的就是史蒂芬重新回到了場上,剛一上場就助攻易箭聯命中了一個三分,然後又是一個五比零的個人得分秀。

    雖然希臘隊竭盡全力,潘斯諾裡斯也在最後一節個人獨得十一分,但是史蒂芬每每在希臘隊剛要起勢的時候,不是得分就是助攻將希臘隊的起勢擊潰在萌芽狀態,最終史蒂芬在拿到四十四分的同時,也幫助中國國家隊隊以二十二分的優勢大勝希臘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