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凶獸籃球

第四卷 流金歲月 第800章 上下博弈 文 / 軒中聽雨

    更新時間:2013-06-03

    姚名擔心購買之後一個人負擔一支球隊太重,每年兩千萬元的支出有點太高了,不過分成兩個人負擔問題就不大了,兩個人相處還算不錯,又都是智商過人之輩,知道事情的分寸在那裡,所以兩個人很快達成了協議。

    史蒂芬出資一千二百萬元人民幣,姚名出八百萬元人民幣,聯合組建一個體育投資公司,收購東方大鯊魚隊,同時委託各自的經紀人跟滬市體育局談判,想對聯賽進行改革,先跟地方機構取得一致,然後再聯手對籃管中心進行談判總過於獨自去談。

    地方體育局跟籃管中心並不是完全的直屬關係,他們的利益有共同點,但是也有不同點,相當年姚名為了去美國打球,就是給了滬市體育局一大筆錢,然後讓滬市體育局跟籃管中心去爭取利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對於姚名來說,滬市體育局怎麼說也是自已的娘家,自已也可以說是這裡培養出來的,但是籃管中心那可是一點作用沒起到,僅僅註冊了一個身份,就想拿走那麼多,這不是純粹來摘桃子嗎,以滬市在國內的政治地位,體育局並不比籃管中心級別低多少,所以經過談判最終籃管中心選擇了妥協,姚名雖然沒有少付出多少,但是卻跟滬市體育局結了善緣,而他付出的這些錢最終也都投到了東方大鯊魚隊,如果交給籃管中心的話,那就很難說了。

    兩個人經過商議之後,仍然決定按照這個方式去進行,同時把兩個人的經紀團隊和律師團隊也都叫過來,準備籌備這件事,史蒂芬還要努力訓練,還要監督庫帕德訓練,而姚名還要養傷,兩個人都是只指明方向和框架,然後其它的自然有人負責。

    跟滬市體育局的談判非常順利,雙方都沒有在收購資金上糾纏,而是討論起了後續的合作,滬市體育局表示,會把收購資金用在場館優化上面,確保場館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不過這遠遠不是史蒂芬和姚名想要的,做為了一個國際級的大都市,場館僅僅國內一流就太到了,雖然不要求達到聯盟的級別,至少也要保證差不多才行。

    由於國內比賽賽程沒有聯盟那麼密集,而且一個這麼大場館也不可能做為球隊的專用場館,所以經過協商,雙方決定聯手對場館進行優化,體育局負責座位、頂端大屏幕、環場屏幕、燈光等硬件設施的改造,而史蒂芬一方負責可拆卸地板、比賽用具、專用燈光音響轉播設備這些設施,比賽結束之後可以拆除放置,不至於被其它比賽或活動損壞。

    燈光音響轉播設備對於比賽效果好壞非常重要,聯盟的場館平均四塊地板就會有一個高靈敏度拾音頭,可以球員跑動時球鞋的摩擦聲、球與地板的碰撞聲、球員倒地的聲音才那麼清晰可聞,而燈光效果能夠保證光線和光澤,轉播設備可以提高轉播的清晰度和畫面帔率,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於球隊的運營,由姚名一方負責球隊的日常經營,史蒂芬推薦鮑勃鄧華德做為球隊的主教練,同時還要負責球隊的外援引進工作,大致框架都搭建好了之後,一方面對外公佈收購消息,另一方面則是拿出一攬子改革方案找上了體育局。

    史蒂芬和姚名攜手收購東方大鯊魚隊這個消息一經公佈,立刻在球迷中間特別是滬市球迷中間引起了轟動,至少在球迷們看來,史蒂芬和姚名絕對要比那些官員們更懂籃球,另一方面兩個人又都是大款,可以拿出錢來幫助球隊發展,球隊的強盛看起來是指日可待了。

    在奧運會結束後,劉偉選擇了休假,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球隊的收購已經成為定局,雖然他跟姚名和史蒂芬的關係都非常好,可是兩個人一躍成為自已的老闆還是讓人那麼心有不甘,不過胳膊扭不過大腿,他也知道,不管是從財力還是勢力上自已都無法跟對方抗衡,不過姚名實時地打電話過來對他加以安撫,還算是把他的心思平息了下來。

    對於姚名和史蒂芬來說,劉偉不管怎麼樣,在國內也是頂級的水平,而且做為球隊的一直以來的核心,安撫好他可以穩定球隊的陣容,就算是外援再給力,本土的核心也是必要的,更何況總不能全靠外援打天下。

    一支球隊的強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史蒂芬也沒打算一個賽季就把一支球隊從弱到強扭轉過來,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球隊運營模式的改變上,一支球隊必須要用錢,然後才能發展,而不是把僅有的一點收入都貢獻給籃協,球隊的所有人貼錢,這不是良性的表現。

    史蒂芬和姚名拿出來的一攬子改革方案獲得了滬市體育局的支持,因為裡面率先體現的就是他們的利益,當然了,以球隊的利益為主,但是至少不像以前那樣,籃管中心拿去吃肉喝湯,自已這邊基本上一點都撈不到。

    原先的利益分配可能是八比一比一,這個八就是指籃管中心,有的時候或有的地方體育局連這個一都拿不到,但是現在不同了,新的分配方案中換成了六比二比二,自已一方的權益不光有了大幅增長,而且明確指定自已的權益部分在那。

    而且更主要的是,原來是小盤子,而且還被籃管中心獨佔了,現在換成了大盤子了,放上去的內容也多了,而且三個人一塊吃,至少保證每個人都能吃個差不多。

    史蒂芬的意圖並不是說完全從籃管中心的嘴裡搶東西吃,籃管中心其實也沒有收多少錢,分到每支球隊也不過幾百萬,跟一支球隊的支出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問題是,籃管中心的作法限制了球隊的權力,你想改變運營增加收入都沒有辦法,而且你就算是增加了收入還得被人家收走,這叫人怎麼會有積極性。

    體育局的人也擔心這種改革會過於激進,雖然他們不需要怎麼擔心籃管中心,但是人家畢竟是國家級的部門,自已只是一個地方性的,胳膊再粗也扭不過大腿,但是對於這個方案他們確實比較動心。

    不過體育局這邊畢竟是經常玩這個的,方案拿出來一看,就知道該怎麼做,在請求了上級領導確定沒有問題能夠獲得支持後,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自已的直屬領導支持自已,那就不需要擔心惹惱籃管中心後被穿小鞋,因為他們畢竟不是直管,然後他們想到了各地體育局也都自已一樣有這方面的需求和利益訴求,何不拉上更多的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才是王道呢。

    滬市體育局出面跟各地的體育局聯繫,而姚名和史蒂芬也委託了兩個在圈子內有名聲有地位的名宿跟各支球隊的老闆聯繫,意欲形成合力,討論一下變革的問題。

    雖然對於這個改革方案,各人都有各人的意見,但是在倒逼籃管中心讓出更多的權力和利益方面大家都取得了共識,很快大家達成了一致,在球隊和體育局向籃管中心提出變革要求的同時,也讓各地的地方主要領導向上反映,要求體育總局主動變革,管辦分離,加快職業化進展,從上下兩個方面著手。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籃管中心很早就得到了消息,對於已經在手裡的權力和利益他們自然不肯放棄,一邊向體育總局求助,要求體育總局出面,向地方施壓,阻止地方體育部門的介入,一邊對各支球隊採用不同的策略,或打壓或拉攏,這也是他們一貫的伎倆。

    政治就是鬥爭與妥協的遊戲,地方可以向體育總局施加壓力,體育總局當然也可以向地方施加壓力,這件事一直鬧到了國務院負責文化體育事業的國務委員那裡,當她看到事情是由史蒂芬和姚名這兩個傢伙收購了球隊之後挑起來的,就笑著罵了兩句,然後做出了批示:「各部門務必深刻領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精神,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打造現代化體育事業,推廣職業化體育模式。」

    體育總局這邊接到批示後,迅速領會了領導的意思,成了改革領導小組,決定先行以籃球為試點進行職業化改革,去行政化,將籃管中心和聯賽管理職能剝離,升格聯賽辦的級別,去掉了聯賽辦的管理職能,以指導、協調、服務為主,但是聯賽的所有權仍然在國家手裡,只是事務辦公室引入了球隊的代表。

    在上面進行博弈的同時,籃管中心跟球隊也在各個層面進行交鋒,雙方一度鬧到很僵的地步,跟史蒂芬和姚名站到一塊的共有八支球隊甚至做好了脫離聯賽另起爐灶的準備,籃管中心嘴裡叫囂著不怕,各地下級球隊想加入的多了去了,但是實質上他們也清楚,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這個職業聯賽也是名存實亡了。

    最終因為上面的一句話就改變了所有的形勢,籃管中心一邊在心裡吐著血埋怨著,一邊按照體育總局的安排部署進行改變,以史蒂芬和姚名提出來的一攬子改革方案為藍本,進行真正的職業化籃球運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