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熱血官途

第二集 風生水起 第二十八章 把酒論人才 文 / 釣魚

    說到這裡,李辰端起酒杯,對郭焱道:「郭校長,這杯我敬你。白天我跟彭鄉長、陳主任說了,什麼困難都好克服,最難的、最緊要的,就是人才,不說那些掌握先進技術的高級專家,就是有知識、有文化的高級技工,咱也很缺。」

    「要辦廠子,很需要這樣的人才,以咱們長壩的條件,想要引進人才,很難,說白了,還是得自己培養。」

    郭焱喝了酒,歎息道:「是,可咱們長壩最差的不是經濟,而是教育,小陳、小劉都看到了,鄉里的學校,什麼都沒有,校舍、宿舍都是危房,師資嚴重不足,就現在的老師,老的老、小的小,我說句老實話,已經跟時代完全脫節。」

    「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教育普及,識字教育,哪裡能培養出什麼人才?」老校長越說越生氣,差點忍不住拍起桌子。

    陳琳、劉漢文暗暗點頭,長壩鄉不止經濟差,學校教育與東部發達地區更不能比,這樣下去,與東部的差距也將越來越大。

    社會公平,第一就是教育機會要公平,在這點上,長壩還差得多。

    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學校的硬件設施、地方上對教育的投入、教師的數量與水平、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乃至學習環境,可以說,每個環節都相當薄弱、簡陋。

    陳旭東連忙勸慰:「郭叔,您這麼說可太傷人,我和延西、大山可都是您學校出來的。」

    「你們哪個算人才?狗屁!」郭焱毫不客氣地啐了一口。

    李辰道:「是,學校的條件是很艱苦,回頭我跟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將學校的工作搞上去,小學、初中是基礎,另外,還要辦職校、農校、工讀學校,鼓勵成績優秀的學生,去讀大學,然後回來建設家鄉。」

    「小李,你這個計劃太大了,」郭焱苦笑,九年義務教育尚且搞不好,哪裡還能奢望搞什麼職校、工讀學校,長壩鄉每年能夠考上一兩個大專生,就很不錯了。

    李辰道:「不去做,怎麼知道能不能成?這件事,我與陳老師、劉老師,還有林科長都會想辦法幫忙。」

    陳旭東等人也覺得這事不好做,林子涵突然說了一句:「學校的事情,我可以幫忙聯繫希望工程。」

    「那就謝謝林科了,」李辰很高興,林子涵能夠這麼說,肯定是有把握的,不然她也不會開口,他想了想又道:「職校暫時沒條件搞,不過我們可以先做遠程教育,話說這本來就是我的本職工作。」

    李辰是真心想讓長壩的境況好起來,他為官的最大理想,就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經濟發展是著眼現在,發展教育則是為了未來,兩者又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郭焱等人對遠程教育更覺得神秘,李辰就說道:「遠程教育,其實也不難辦,鄉政府已經用上寬帶,可以開闢一個地方出來,弄成教室,定期組織大家學習就可以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李辰覺得,這些個事情,必須馬上做起來。

    第二天,李辰早早起來,繞著鄉大院跑了一圈,打了趟拳,就背上背包,來到陳旭東家,兩人約好,今天就去各村考察。

    林子涵昨天聽說他們的計劃,也要一起去,蔣新華的任務就是為林子涵開車,他將越野車也開了過來。

    林子涵今天穿了一身紅色的運動服,腳上穿著運動鞋,頭戴鴨舌帽,十足一個驢友的裝束,看起來很精神,英姿颯爽。

    陳旭東看到李辰和林子涵的裝束,就有點想笑,這個樣子看起來很像外面來旅遊的,也不知道他們能夠堅持多久。

    陳旭東對李辰的考察,其實有些不以為然,下面的村子有什麼好看的?要麼是田,要麼是山,要辦工業,總要在街上辦才好。

    「林科、小李,咱們這趟下去,要到村裡,很多地方都不通車的,可能要走很多路,」陳旭東提醒道。

    林子涵點點頭,沒有說話,李辰指了指腳上的運動鞋:「東哥,你放心,我們這都準備好了。」

    陳旭東看了看,也不好再說什麼。

    西海省位於雪域高原,海拔較高,長壩鄉的地形也以山地為主,西邊幾個村子相對平坦,越往東,地勢越惡劣,最東邊的兩個村子,幾乎就在大山裡面。

    由此可見,西海省地域之廣,單單長壩鄉的轄區,在東部地區,甚至要比一些小縣的面積還要大,加上交通不便,要都跑下來,確實很不容易。

    西邊幾個村是長壩鄉的土豆主產區,李辰這些天已經跑過不少地方,道路也相對好走一些,這次就沒有多作停留,將幾個不熟悉的地方跑過以後,便直奔東邊的幾個村子。

    「從大山村開始,山上的地就不適合種莊稼了,大山村、孤山村、虎牙村、磨盤嶺村、老虎山村,地是一個比一個貧瘠,路是一個比一個難走,老百姓也是一個村比一個村更窮,」陳旭東坐在車上,不停為李辰他們介紹當地的情況。

    「不是吧,大山村這條路,還算是好走的了?」蔣新華雙手握著方向盤,小心翼翼地控制著越野車在陡峭的盤山路上行走,聞言嚇了一跳。

    眼前的路已經很難走,更難走的路,那車子還能開不?

    說話間,前面拐彎處緩緩行來一輛牛車,蔣新華連忙將車往後退了一點,靠在一處較寬的地方邊緣,大家一起下車幫忙,好不容易才讓那輛牛車通過。

    「大山村、孤山村勉強還能行車,再裡面幾個村子,就不行了,很多地方都只能步行,」重新回到車上,陳旭東感慨道,這樣的條件,想要發展經濟,千難萬難。

    到了大山村,蔣新華將車停在村部外面的空地上,引起一幫小娃娃遠遠圍觀,大山村支書胡吹、村長趙信巖也迎了上來。

    「吆,原來是陳主任,今個兒是那陣風,將你吹過來了,」胡吹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笑的時候露出一口黃牙,看到車上下來的陳旭東,笑著招呼。

    等到李辰、林子涵下車,兩位村幹部就有些愣怔,俊男美女,敢情是外面來的遊客。

    大山村這邊靠近拉達爾峰,每年也有一些去雪峰的遊客,順路來山裡遊玩,不過人數較少,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不到什麼作用。

    「老胡、老趙,今天我是陪兩位貴客過來的,這位是申城來的志願者小李,這位是巴蜀團省委的林科長。」陳旭東笑著跟兩位老相識打了個招呼,將李辰和林子涵介紹給他們。

    「啊,歡迎歡迎,兩位來我們大山村算是來對了,我們大山村在過去大山十景的基礎上,新近開發了新十景,有西山夕照、南望雪峰……」胡吹伸出寬大的手掌的,熱情地位李辰和林子涵介紹,這些外面來的遊客,出手很大方,雖然改變不了大山村貧窮落後的狀況,卻也能為村裡帶來一筆額外收入。

    「停停停,老胡你還是這麼能吹啊!」陳旭東連忙拉住胡吹:「老胡,今個兒你可是看走眼了啊,這兩位是來公幹,不是來旅遊的。小李是上面派到我們鄉的志願者,鄉里委派他制訂經濟發展計劃,林科是巴蜀團省委派到我們這裡的聯絡員,我們鄉里的土豆,就是他們單位幫著賣掉的。」

    胡吹和趙信巖都愣了愣,沒想到這兩個穿著時尚的年輕人,居然是下來考察的幹部,大山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平常就是連鄉里的幹部都很少看到,兩人不由都非常驚奇。

    「原來是上面的領導,失敬、失敬了!」趙信巖客氣地說道,大山村雖然閉塞,村部卻也有一部電話,早知道土豆的事情,知道林子涵與此有關,不禁肅然起敬。

    「哈哈,考察嘛,我們大山村的新十景、老十景也是要看一看的,」胡吹笑著說道:「兩位,歡迎你們來大山。」

    李辰笑著與胡吹、趙信巖握了握手:「胡書記這個勁頭要得,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勁頭,大山村的旅遊,肯定有一天會發展起來的。」

    「哈哈,還是小李有眼光,」胡吹聽到這話,似乎非常高興,拉著李辰手,搖了又搖。

    陳旭東嗤笑一聲:「拉倒吧,你老胡也就剩下吹了,怪不得起了個名字叫胡吹,就你們大山村鼓搗的那些個什麼新十景、舊十景,會有人看才怪了。」

    「去去去,你陳主任不懂欣賞,就不要亂說話,沒人將你當啞巴,」胡吹很不滿地說道。

    李辰在旁邊看到,心裡不由一樂,這個村支書還蠻有意思的。

    陳旭東就笑:「老胡,收起你那些不著調的東西,小李是搞經濟的能手,鄉里的土豆能賣掉,都是他的功勞,你有空還是多請教請教,說不定真能給你們大山搞出個經濟增長點。」

    「原來你就是那個孤身去巴蜀,一個人搞定幾千萬斤土豆的牛人啊!」胡吹驚呼一聲,竟然拉著李辰,當場就要拜師。

    李辰被弄得有點蒙:「胡書記,過獎了過獎了,都是林科與她們領導給面子。」

    胡吹拉著李辰,再也不肯鬆手:「小李,不管怎麼說,你得給我們大山指出一條明路來,咱們大山村的村民,可就都指著你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