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熱血官途

第三集 第二百四十章 大項目與小項目 文 / 釣魚

    這一次接待迪斯尼樂園方面的客商,管委會的領導層幾乎全員出動,幾個主任、副主任,加上幾大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相關產業公司的負責人,全都參加,力圖讓對方感受到東江的熱情。

    接待晚宴結束以後,接下去還會有一些活動,但已經跟李辰沒有什麼關係,他走出酒店,正準備叫車回去,一輛銀色的polo滑到身前,落下的車窗後,露出陳雨那張精緻的臉龐:「李總,一起走吧?」[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陳雨還住在青年公寓,李辰暫時也沒有搬家,兩個人正好順路,李辰聞言點了點頭,上前打開車門,坐到副駕駛的位置上。

    智業公司已經配了三輛車,一輛帕薩特是帥明康的專車,另外還有一輛君威,和一輛別克商務車。

    李辰可以使用那輛別克君威,不過他覺得沒有必要,雖然說手上工作很多,有專車的話可以節省一些時間,但像今天晚上這樣的場合,並不需要。

    作為管委會辦公室分管接待和外事的副主任,陳雨也參加了這次接待晚宴,不過具體的工作,都是外事科在處理,她好像也沒有什麼事情,晚宴也結束,她也就離開了。

    要說陳雨也蠻鬱悶的,她原來是管委會辦公室的副主任,分管的是接待和外事這一塊,位置非常重要,如今雖然職位沒有變,卻兼了智業公司的副總與行政部經理,外事這一塊多了個科長,就連接待工作也兼了過去。

    而在智業公司,作為副總,她分管的就是行政部這一塊,不過行政部的副經理趙熙寧也不是盞省油的燈,如果不是陳雨的話,趙熙寧就是行政部經理,兩個人隱隱就是一種競爭的關係。

    並不是陳雨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為她和吳希瑩走得比較近,而吳希瑩的後台侯先進這次被牽連,丟掉了原本申東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的職位,吳希瑩也在東江失勢,連帶陳雨也受到了影響。

    陳雨的工作能力很強,不但做接待是一把好手,而且她常年從事外事工作,各方面的素質都比較出色。

    「李總,是不是感到壓力挺大的?文化公司那邊能夠將迪斯尼這個項目拿下來,可就抵得上我們智業幾百個項目了,」陳雨一邊開車,一邊笑著說道。

    確實,這兩天文化公司的人都比較高調。

    東江的文化公司與智業公司差不多同一時間成立,前段時間智業的招商工作做得比較紮實,成效斐然,文化公司那邊壓力很大,開會時經常被比較,他們可算是憋了一口氣,直到迪斯尼這個項目露出水面。

    迪斯尼這個項目,前期申城市政府一直在做,只是沒有確定在哪個地方建而已,事實上不但是申城在爭這個項目,國內其他地方,包括津城、杭城等地也在爭,最近才有些眉目,基本上確定會是在申城。

    而市裡面也已經決定,如果迪斯尼這個項目能夠拿下來,就放在東江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裡面,主題樂園也是一種文化項目,希望由此帶動更多的相關產業落戶園區,打造一個新的發展亮點。

    李辰笑了笑:「迪斯尼是個好項目,不過我更喜歡看到一批剛剛開始創業的小企業,在我們基地逐漸成長、壯大,如果其中能夠出幾個谷歌、youtu

    e或者百度、騰訊等行業巨頭,那我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陳雨並不是要找機會打擊李辰,所以她馬上笑道:「呵呵,我想基地那些小公司的老闆聽到這句話,一定不會覺得他們遇人不淑,會覺得很興奮。」

    李辰道:「呵呵,陳主任,我是真這麼想的,當然,大項目有大項目的價值,一個迪斯尼,可以帶動一個產業集群的發展,這個是小公司拍馬也趕不上的,就拿我們智業基地來說吧,華夏移動的項目一旦上馬,其周邊的產業也能得到一個提升,基地很多公司都能從中受益,只是這樣的項目太少了,太難得了。」

    「我覺得,我們不能將目光只盯住這些大項目,當然,也不是不要這些大項目,而是兩手都要抓,都要硬。」

    陳雨道:「李總說得不錯,不過很多時候,大家都只看到大項目帶來的好處,小公司要發展起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李辰點了點頭:「其實,我也意識到了,我們前期對中小企業的關注比較多,對大項目公關的力度並不大,除了華夏移動的華東基地,還缺乏更有力度的項目,怎麼樣,陳主任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資源?」

    陳雨搖了搖頭:「我們智業基地的產業面本身就比較窄,當初是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分支來運作的,誰也沒有想到李總能夠將基地搞得這麼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的項目進來,加上移動的華東基地,上面才考慮單獨做一個智能產業基地。」

    「我們智能產業主要是針對移動通訊這一塊的,特別是智能手機和3g網絡,現在入園的主要是應用開發、wap網絡,無線應用,公司規模都不大,行業內也沒有什麼巨頭級的公司,可能也就是運營商的規模比較大。」

    「如果將產業的外延再擴大一些的話,智能手機製造商,包括芯片設計、手機設計、零配件製造商也勉強算得上智能產業,但實際上差別還是蠻大的,所以我們要找的目標對象並不好找。」

    「而且,我們的招商範圍一旦擴大的話,又會與文化公司那邊重疊,他們對網絡公司、遊戲公司也都很看好。」

    李辰無奈地搖了搖頭,當初之所以要將智能產業基地獨立出來,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今看來,這個舉措其實並不是很合理。

    李辰道:「這個就需要我們轉換工作思路了,以前我們總是用園區、基地這樣一個概念,地域的界限很明顯,很容易形成交叉,如果我們真正以公司的方式運營,那麼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只要符合我們條件的,我們都可以提供服務,不管他是在軟件園,還是微電子園,都沒有關係。」

    陳雨不禁看了李辰一眼,應該說,李辰提出來的這個想法,是很有價值的,嚴格來說,東江智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也是如此,只是在具體的執行中,大家都比較重視自己那一塊,相比無跡可尋的服務,大家還是更希望看到招商的具體成果。

    如果按照李辰所說的辦法,不管項目在哪邊,只要在東江,符合智業公司的服務範圍,就可以為對方提供包括房租補貼、扶持資金、融資服務、展示平台等各項服務,顯然也同樣可以帶動東江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是這個成績,就不是那麼好界定了。

    因為智業公司本身沒有盈利的要求,又只是提供分散服務的話,自由度就太大了,整體性的印象,也不會那麼強烈。

    簡單來說,集中起來,智業公司就會形成一個類似品牌的東西,成績會很具體,分散而為,這個品牌和成績,就不會那麼顯明。

    理論上來說,這種分散的模式其實更科學,智業公司是東江的智業公司,完全可以面向整個園區提供服務,就好像科技部是為了全國的科技發展,申東科協也面向整個申東新區提供科技創新扶持一樣,這是可行的。

    但是同樣的,科技部扶持了那麼多項目,真正的社會影響力,可能還不如中環村、東江這樣的高科技園區。

    園區的成績是實實在在、可以看到的,國內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卻未必都可以認為是科技部的成績。

    陳雨道:「我支持李總的想法,只是,不知道軟件園、文化公司會不會歡迎我們這麼做?另外,我們也有自己的基地,上面肯定希望看到我們出成績。」

    李辰道:「呵呵,暫時來說,我們工作的重點,肯定是基地招商和基地內部的企業和項目,如果能夠形成群聚效應,對產業的發展來說,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然後也要兼顧不在我們基地,但是在東江園區的企業和項目,力爭形成產業鏈的協同,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

    李辰和陳雨聊得很投機,他們對智業公司的運營方式,有著相似的看法,如果從弱政府這個角度來說的話,公司應該側重於提供服務,而不是具體的生產組織。

    就當前的情況來說,公司還是非常重視招商和組織,在服務方面,反倒沒有做得那麼好。

    這個也是環境使然,大家都比較重視政績,政績就是一根指揮棒,相比服務,還是招商容易出成績。

    在很多地方的招商實踐中,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招商的時候,手上有項目的就是老大,政府官員也要放低姿態,千方百計地去招攬對方,而等到對方來了以後,情況就反過來了,地方官成了老大,處處刁難,當初的承諾都成了畫餅。

    李辰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在智業基地出現,他希望智業公司是一個真正的公司,而不是僅僅批了一張公司的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