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熱血官途

第三集 第二百四十三章 社交網絡的發展 文 / 釣魚

    李辰對facebook和社交網站的發展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社交網站最本質的特點就是人際互動,以及關係傳導。

    如果要問互聯網最基本的作用是什麼,對大部分人來說,無非就是兩點,一個是信息的獲取變得很方便,大家可以通過互聯網,非常快捷地獲得海量的信息;還有一個便是將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變得更豐富和更方便。[.]

    互聯網剛出現的時候,就是用來傳遞文件的,最早出現的互聯網應用中,就包括新聞組,也就是bbs,email的出現,則改變了這個世界,從此紙質的通信變得越來越少,直至幾乎消失。

    說白了,也是信息和聯繫這兩點。

    facebook可謂是社交網站發展的集大成者,早期人們用來的聯繫的是email,是熟人之間一對一的聯繫;然後出現了論壇、bbs,這個是群體式的聯繫,大家相互都不認識,只是發表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東西,接受陌生人的評價、互動,並且參與那些陌生人、但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論壇最早發掘出這樣一種群體性的社交場合,各種各樣的論壇像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既有面向所有網民,包羅萬象的綜合性論壇,論壇往往會劃分出不同興趣取向的頻道,相同愛好的人在上面發帖、跟帖,也有一些專門的論壇,譬如專門的電子愛好者論壇、歷史論壇,還有各種各樣的單位、組織自己建的論壇,讓自己組織的成員,或者服務對像在上面發帖、跟帖,進行溝通聯絡。

    這其實就是一種社交網站了,不過還是以信息和話題為載體,側重於內容,而不是關係,論壇上的人大多並不認識,是陌生人,沒有形成關係網絡。

    這兩年開始跑火的博客,其實也有類似的性質,使用者通過展示自己的日誌,然後吸引大家的關注和評論,同樣兼具了信息和社交這兩個特徵。

    在早期的社交應用中,還有聊天室和聊天工具。

    聊天室比較類似bbs,可以說是即時的、自己刷新的bbs,使用者輸入的信息,可以馬上出現在信息框中,並被其他人看到。

    聊天室包括公共聊天室,這個基本就是即時性的bbs,很多陌生人,也可能是熟人約好了出現,在一個公共聊天室裡,不住地發言,進行網絡溝通。

    而私密聊天室則是自主創建的,只提供少數人進入發言,這可能是一般聊天室網站提供的一項服務,也包括即時聊天軟件提供的功能。

    即時通訊軟件在早期基本都提供聊天室的功能,那時候大家對這種與陌生人的聯繫感覺非常新奇,李辰還記得當年qq沒有出來時,使用irc這樣的聊天軟件跟人聊天,當跟人聊上時,感覺非常興奮。

    後來qq的使用者越來越多,經常到聊天室找一些陌生人加為好友,也經常會被陌生人加為好友,不過現在的qq使用者,差不多都開始拒絕加陌生人,往往會設置嚴格的驗證程序。

    這其實反應了網絡用戶的一個發展趨勢,早期因為網絡還不夠普及,就算是能夠上網的,也沒有條件隨時掛在網上,譬如全班的同學都有qq賬號,但是晚上回去登陸,卻很少碰到同時在線的,在撥號網絡時代,上網的資費很高,也很不方便。

    這時候的網絡社交呈現出泛關係化的特點,也就是大家可能並不認識,但因為共同的話題或者興趣愛好,在論壇、聊天室進行溝通交流,甚至成為即時通訊工具上的好友。

    論壇和聊天室是最初的社交工具,即時通訊工具進了一步,可以建立更牢固的關係,從陌生人,變成熟人。

    這時候也開始出現一些主打關係的社交網站,像f

    iendste

    、myspace,還有國內的校友錄,f

    iendste

    出現於2002年,是鼻祖級的社交網站,這個網站已經具備了比鄰網現在的基本功能,也就是個人資料展示與好友互動功能。當然,作為後來者,比鄰網的設計和用戶體驗,肯定比f

    iendste

    做得更好。

    iendste

    初期發展得很好,目前也有五千多萬的註冊會員,只是遇到過服務上的瓶頸,一時沒有跟上,加上出現了更多的競爭者,現在在美國本土市場已經沒落了,反而是在東南亞影響比較大。

    而myspace則側重內容原創,嚴格來說,這是一個博客網站,網站可以發文章,可以發照片,可以交好友,可以填個人資料,可以發音樂,可以發視頻,充斥大量的內容,但是卻忽略了對關係網絡的經營。

    互聯網時代,最不缺乏的就是內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博客最終也只能成為一種輔助,反而是對信息的有效過濾,會成為一種廣泛的需求,而社交網站的分享,其實就是一種過濾。

    國內互聯網的發展,通常要比國外後滯三到五年,國內的博客從前年開始出現,去年爆發式增長,而在國外,facebook已經大行其道。

    曾經在國內盛行一時的校友錄,與f

    iendste

    這種以個人展示和好友互動為基本特點的社交網站不同,校友主打的還是群體性社區,但是在當時,因為很好地滿足了國內大學生相互聯繫的需要,很是集聚了一批用戶。

    不過,隨著qq,特別是qq群,以及校內網等新型社交網站的出現,校友錄已經不復當年的盛況。

    從國內外互聯網社交的發展歷程來看,社交網絡的發展趨勢基本是個人展示、社交互動變得越來越重要。逐漸從之前的主題群聚、興趣群聚、組織群聚,發展到以個人為中心的社交網絡。

    新型的社交網絡,既要具有校友錄這種現實關係網絡的延伸,也要彌補校友錄關係網絡的狹窄,以及個體信息不足等局限;既要有主題論壇的信息和趣味同好.性、溝通性,也要彌補論壇關係網的不緊密、不熟悉等不足;既要有即時聊天工具的便捷,也要解決時段不一的問題。

    這對比鄰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機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