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一卷 小兵君臨 第七十五章 盟軍離散 文 / 一級煙槍王

    劉易成為第二個董卓是大有可能的。

    如今董卓挾帝遷都,協迫朝中的文武百官到了長安。有獻帝、與朝廷百官在,長安亦算是一個大漢朝廷。只不過,天下諸侯應該是沒有一人會再尊董卓所把持的這個朝廷的號令了。

    可是,劉易擁少帝在洛陽亦城成立了一個新漢廷。明眼的人都知道,少帝是在劉易的手上的,這與獻帝在董卓的手上差不多一樣的性質。不過,讓諸侯頭疼的是,劉易擁少帝所建立的這個新漢廷,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亦算得上了合理合法的。畢竟,不管是獻帝或是少帝,都是先帝的兒子,並且,少帝是名正方順的皇帝,當初天下人都知道是董卓協百官迫少帝退位的。如今,少帝再在京都洛陽為帝,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

    如此一來,天下諸侯不會再聽從董卓所把持的那個大漢朝廷的號令,那麼就只能夠聽從劉易所把持的這個新漢廷的號令。這樣,就變成劉易有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味道在裡面,這和第二個董卓又有何分別?

    這天下諸侯,人人都是心懷異心,各有各的想法,他們又豈會真的願意聽從劉易這個新漢廷的號令?

    劉易讓還糊里糊塗的黃琬來通知袁紹、袁術進亦就職,聽到天下諸侯的耳中,其實就是有一種削其兵權的味道。

    劉易把持的新朝,當真的會把皇宮的掌控權白白的拱手讓給袁紹?會真的把關乎洛陽京城安危的城守一職讓袁術去擔當?嗯。作算是真的。可是,禁軍、城守軍,全是劉易的軍隊,他們去了,就是做一個光桿司令,他們原來的軍隊,肯定會被劉易撤銷或收編。

    這樣的事,眾諸侯都心知肚明。加上,劉易與袁家兄弟,本來就是水火不融的。誰都懷疑劉易的用心。

    不說袁紹、袁術兄弟,就是別的諸侯,他們亦有著同樣的擔心,擔心他們一旦去到洛陽。那麼到底聽不聽從劉易這個新漢廷的命令呢?承不承認這個漢廷的合法存在呢?一旦承認了,那麼他們就陷入了被動,現在手上的軍隊,怕也難以再保留。

    進洛陽,擔任一個由劉易把持的朝廷的官職,而放棄他們目前所擁有的一切,他們甘心麼?佔據一方,坐地為王不比去做「新朝」的一個朝官更好?這個,亦是眾諸侯內心的真實想法。

    曹操原來也是怎麼想也沒有想過劉易會有成立新朝的打算,現在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真的受了劉易的算計,他千算萬算,都算漏了少帝在劉易手上的這個因素。當初成劉易君子約定,誰據得洛陽誰得之,他還以為是劉易個人想據得洛陽為自己的地盤。他當時還想著,哪怕是他與劉易君子約定,他不打洛陽的主意,可是,袁紹等人也不會放過據得洛陽京城的機會。只要袁紹等人出兵與劉易爭戰,那麼。他便可以在旁坐山觀虎鬥,待他們分出勝負了,再輪到他上場的時候。那時,不管誰勝誰負,雙方都必定元氣大傷。那麼,他曹操要據洛陽。誰也沒力再與他爭搶。可眼下,劉易是擁少帝成立新朝,這可就讓曹操感到有點難辦了。

    董卓所把持的漢廷,他們要去打,那麼人家趕走了董卓而恢復了少帝為帝的朝廷,難道還要去打?那麼,他們這些打著振興漢室的諸侯,到底是漢臣還是反賊?董卓把持的朝廷,天下人不承認其效力,但是少帝的新漢廷呢?不承認?

    所以,曹操此刻亦感到頭痛。

    不過,有一點他非常明白,去攻打洛陽,把劉易趕走是不可能的。不是說這盟軍打不過劉易,而是說,他們出師無名,一打,肯定便會成為真正的反賊。因為,人家劉易可不是董卓,人家時時刻刻都緊緊的掌握著民心。孫堅都與曹操說了,劉易正在洛陽救援安置數百萬百姓,現在盟軍去打劉易,那麼誰來管那數百萬百姓的死活?

    袁紹嗎?袁術?公孫瓚?又或他自己曹操?

    呵呵,曹操倒是很想取代劉易救援那數百萬百姓,但是,他又拿什麼去救援?如今的局面,怕就只有劉易才有能力,才願意去救活那數百萬百姓。就憑這一點,不管劉易是否是第二個董卓,亦不管眾諸侯是否願意承認劉易所設立的這個新漢廷的合法性,都不能出兵去攻伐劉易。

    曹操雖然有野心,但是,亦不是那種喪心病狂到不顧百姓死活的梟雄。

    在轉念之間,曹操已經下定決心。劉易擁少帝的這個新漢廷,他是不願意承認其合法性,但是,卻也絕不可率軍去攻伐劉易。當然,他亦不可在這個時候去見劉易,如果見了劉易,劉易真的堂而皇之的任命他為此朝中的官員,那麼,他曹操亦不得不留下,一旦拒絕,劉易若使壞,讓少帝一道聖旨,他曹操就真的成了反賊。換句話來說,哪怕他不願意承認劉易所設立的這個新漢廷,但也不能公開否定,只能夠默默的否認,不可言傳。

    其實,孫堅不願意去見劉易亦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心思,因為他知道少帝就在劉易的手上,如果見了劉易,只要劉易說一句,少帝在此,你不為帝效力,不聽從少帝的號令你想作甚?就是這麼一句話,恐怕都會讓孫堅羞愧難安,難以再有自己的打算。所以,只能避而不見。

    「諸位!大家說是不是這樣的一個道理?他劉易又有何德何能?他身為盟軍中一員,竟然沒有與本盟主商議便成立新朝,這置我們於何地?不如,我們就盡起大軍,殺進洛陽去,擒拿劉易,把少帝從他手上救出來。然後。我們一同成立一個新漢朝。你們覺得如何?」袁紹目光炯炯的環視四周的諸侯道。

    「嘿!說得比唱的還好聽!」在諸侯身後,與公孫瓚一起策立在一起的張飛卻聽不過去了,虎虎的大聲道:「據俺所知,當初是劉易把少帝從董卓手上救出來的,哦,不,當時,好像你袁家的人也一起一口咬逼迫少帝退位。人家劉易護駕有功,救出了少帝,何用爾袁紹去從劉易手上救出少帝?現在劉易先我們一步趕走了董賊。迎少帝回洛陽京城為帝實是天經地義,我等又豈可好壞不分,放著在長安的董賊不討,卻要去打好人?」

    張飛雖然魯莽。可人卻一點都不傻,恩怨分明,孰好孰壞,心裡明白得很,再加上其人膽大包天的性格,什麼話都敢說,此刻聽到袁紹居然想鼓動天下諸侯的兵馬去攻伐劉易,他可不幹了,怎麼說,他與劉易亦是兄弟來著。不是麼?

    「你!」袁紹聽居然有人徑渭分明的反對自己,不由轉身怒目,瞪著說話的張飛喝道:「這裡是諸侯議事,安有爾這個步弓手說話的地方?」

    「呸!見到呂布的時候沒見你那麼凶?反正,俺老黑就不同意攻打劉易,誰敢去打,我老黑便先打他!」張飛哪裡在乎這個勞什子袁紹,瞪大豹眼,沖袁紹耀武揚威的道。

    袁紹噎了一下,他還真的不敢拿可以和呂布一戰的張飛如何。只好憤然的轉頭,對眾諸侯道:「那你們說吧,如今該當如何?」

    「我聽說,太子太傅劉易仁義,愛民如子。散盡家財與濟百姓,少帝亦的確是劉易從董賊手裡救出。如果少帝回歸正統。亦是合乎情理,畢竟,大漢亦要一個朝廷來管治,我看,就不要再談攻伐劉易的事了。」北海孔融雖然與劉易並不是那麼對付,但此刻亦是實話實說的道。

    「文舉說的不錯,董賊無道,把持朝政,殘害百姓,我等才要起兵攻伐,可是,劉易是劉易,不是董賊,我們安有起兵伐之之理?」除州陶謙與孔融隱約結成了聯盟,同聲同氣。

    「哼!劉易就只懂鼓惑民心,區區一寒門出身,一個小兵起家,難道諸位都能忍受如此一豎子把持朝政?」袁術在旁見眾人都不欲攻伐劉易,不由冷哼了一聲道。

    「太子太傅劉易已經由先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驗正了身份,實為漢室宗親,乃是先帝義弟、如今皇帝的皇叔,又豈是區區寒門、小兵?」公孫瓚早已經在暗裡與袁紹較勁,亦看不起什麼都看出身來歷的袁氏兄弟,丫的,你們袁氏四世三公的身份便很顯赫,人家就什麼都不是了麼?人家劉易的身份血統可比你們高貴得多了。

    「哈哈,就是,劉易是小兵還怎麼樣?當初他還是俺張老黑親自帶著出來打仗的呢,現在還不一樣做的官比俺大?」張飛覺得公孫瓚說的好聽,一樂便附和著道。

    「我覺得翼德說的有理。」曹操亦道:「劉易是不能去攻伐的,現在,只有兩條路可走,一,便是到洛陽去與劉易會合,共同商議攻伐董卓。二,就是……各自散了吧。」

    「什麼?」袁紹怒看著曹操道:「連你也向著這些寒門?他有理,難道我這盟主就沒理了?」

    「誰有理我不管,可是,如果你有辦法救援得了被董賊搶掠了錢糧、燒燬了家園的數百萬百姓,那你就去攻伐劉易吧。劉易不管如何,他都在救援著百姓,我等如今去攻伐他,便是不義。」曹操冷眼瞟了一下袁紹,拂袖道:「看來你我也沒話可說了。今孫文台已去,盟軍名義名存實亡,討賊無望,留此無益。諸位,曹某一心討董賊,此心天地可鑒,來日,哪怕僅只有某曹操一人,亦誓要殺至長安,取董賊狗命。但如今,既然眾人不能同心,曹操亦不勉強,唯有說一聲抱歉,待來日看行動,某先走了,再會!」

    討伐董卓不成,洛陽又被劉易所據,曹操這一次除了收穫了名望之外,別的好處還真的沒撈著,還折損了不少兵馬。眼下,洛陽是去不得的,眾諸侯亦已經無心無力攻伐到長安,留此已經無益,還不如回去厲兵秣馬。日後再作打算。

    曹操與眾諸侯一一拱手拜別。沒再管氣得臉色鐵青的袁紹,率大軍離去。

    公孫瓚亦對左右的劉備、關羽、張飛道:「袁紹無能為也,久必有變。吾等且歸。」

    說完,遂亦向眾諸侯告別,故意沒有與袁紹再說話。

    倒是張飛,他有點不太願意,說現今劉易在洛陽擁少帝為帝,他們兄弟正好進洛陽去與劉易見面,共同匡扶漢室,但是卻引來劉備一頓責罵。張飛非常無辜不解。滿臉委屈,不明白大哥為何會動怒,望關羽,關羽卻是老神在在。唯有在望向別外的時候,那丹鳳眼才流露出一絲無奈之色。

    嗯,關羽的心裡可是心如明鏡,他自然也知道自己這大哥口口聲聲說要匡扶漢室,但是目前有著一個良好的機會,只要到洛陽見了劉易,便可與劉易一起共同持帝,一起為振興大漢出力。但劉備這大哥為什麼會拒絕動怒呢?因為,關羽清楚,劉備這大哥亦不是一個甘於人下之輩。他亦有著自己的打算,哪怕是沒有以前離棄劉易等一眾傷兵義兵的事,劉備也絕不會屈居於劉易之下的。

    有了孫堅背盟、曹操、公孫瓚等人開頭離去,別的諸侯,亦紛紛引本部軍馬離開。

    至此,聲勢浩大的討伐董卓大業,亦終於降下帷幕。

    其中,袁紹見大部盟軍已經散去,知道其大勢已經去,心裡卻還有不甘。與袁術相議,看可否拉攏住幾個諸侯,與他們一同起兵攻伐劉易。他想著,只是擊殺劉易,奪得洛陽。搶得少帝,那麼他們便大有可為。

    袁術被袁紹說動。便拉攏住幾個諸侯,先在虎牢關屯兵。

    兗州太守劉岱、東郡太守喬瑁、上黨太守張揚、河內郡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等幾個諸侯留了下來。

    兗州太守劉岱,他是妒嫉劉易,心裡還做著美夢,想著如果真的可以打敗趕跑了劉易,那麼他便是諸侯當中最有資格掌管朝政的人。憑著他漢室宗親的身份,做一個攝政王不在話下。上黨太守張揚,他面臨著孫堅一樣的境地,不知道回去還能不能再據上黨,所以,能夠跟著袁紹混著便混著,希望能夠打開一個新局面。

    河內郡太守王匡,他損兵折將甚眾,而河內離虎牢關甚近,隔河而望,他也不急著回去,再說,袁紹等盟軍不走,他回去亦不安心,還有,他日劉易如果要出兵,可從虎牢渡河直佔他的地盤,在與劉易沒有什麼的交情的情況之下,覺得如果袁紹能夠趕跑劉易,他現在結交好袁紹兄弟,將來就不會有後顧之憂。

    袁紹本有三萬精兵,一直都沒動,沒有什麼的損失,後張合又帶了一萬精兵前來,共有四萬大軍,袁術亦有幾萬軍馬,加上幾個諸侯的軍馬,大軍有十五萬左右。他們雖然知道劉易號稱十萬大軍從宛城起兵,但一定不會真的有十萬,他們的十五萬大軍,應該可多劉易軍一半以上,覺得與劉易應有一戰之力。

    於是,他們便一起密謀,準備出兵事宜。

    不過,他們的動靜,亦有探子急報劉易。

    劉易聽到盟軍已經散,大部已經離去,心情頓時好了起來,至於袁紹與袁術的密謀,劉易一點都不擔心。因為此刻,洛陽情況一片良好,百姓在有條不綸的安置著,募軍的情況也喜人,現在都要不是那麼多人。起兵時五萬來人,現在,算上剛招募得來的軍隊,絕不下於二十萬。

    現在洛陽,可以說是百萬眾一心,一心想恢復生活,如果誰敢在這個時候來擾亂了洛陽的秩序,怕數百萬百姓都不會答應。所以,袁紹這區區十五萬左右的軍隊想來攻打洛陽,必會叫他們碰得一個頭破血流。

    當然,劉易也不會掉以輕心。

    二十萬大軍,其中五萬是原來的主力軍,另外,有兩三萬人是原來京城各派系勢力的軍士,被俘之後,經過審訊,沒有惡劣前科的,被編成軍。暫時可以派少許自己的嫡系軍士監督統領,充作守城軍。餘下的十來萬,都是新招募來的軍士,其中,有兩萬來人是一些原來京城富戶的家丁護院,有一定的戰力,十萬軍士純粹是百姓,他們就只是配合荀文若等人的安置百姓的工作,負責百姓間的秩序。

    劉易留五萬人守城,率五萬精兵開始向虎牢關推進。

    這個時候,袁紹不來打,劉易都要去打了。畢竟,洛陽四周的城鎮關隘還沒有完全控制在手裡,而虎牢關,是洛陽和南大門,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五萬多軍士,趙雲率五千騎兵為先鋒,半日便殺到了虎牢關之下。

    另外,劉易親率典韋、許諸、文丑三個完整編製的嫡系大軍,三萬人,家丁護院所組成的軍隊兩萬人。一同殺到了虎牢關之下。

    嗯,虎牢關是向外防守的,面向洛陽方向,其實並沒有另一方向那麼的雄偉,所以,劉易的大軍一到,袁紹、袁術與留下來的那幾個諸侯便慌了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