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一卷 小兵君臨 第九十七章 名義的重要 文 / 一級煙槍王

    時下,冀州牧韓馥手下,並非泛泛,真正大才之士,不知泛幾。

    韓馥堂堂的一州刺史,如果其人不是性子太過軟弱,當真有真才實料並知人善用的話,他未必不可成為第二個劉表。但現實上,只可惜了追隨他的一眾謀臣武將。

    除了以上所說的潘鳳大將、謀士詢諶、辛評之外,另有武將趙浮、程渙、謀士沮授、審配、李歷等等。

    其中,沮授,審配,皆是史上留名的名士,都是有大才之人。

    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韓馥竟然被袁紹輕易謀奪了他的冀州,還真的不得不讓人興歎。

    想比起來,因為劉易到來的蝴蝶翅膀的原因,其手下少了田豐這個謀士,但卻讓他保住了潘鳳這個大才,甚至,早已經向劉易投效的耿武、關純,此刻亦在韓馥的手下,如此濟濟一堂人才,韓馥都中了袁紹之計,不敢與袁紹決裂。

    韓馥問眾謀士:「現公孫瓚來勢洶洶,志在冀州,諸位可有良策化解眼下危機?」

    他話音一落,大將潘鳳便粗聲粗氣的道:「主公何懼公孫瓚?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便是,請主公下令,潘某即率軍迎之,只要敗其一陣,必可退公孫。」

    「不可,公孫瓚將燕、代之眾,長驅而來,其鋒不可當。兼有劉備、關、張助之,難以抵敵。今袁本初智勇過人,手下名將極廣,將軍可請彼同治州事,彼必厚待將軍,無患公孫瓚矣。」新投韓馥的荀諶,荀彧之兄,他其人其實在洛陽的時候,便已經與袁紹相識,亦與袁紹來往一段時日,他看到了袁紹送給韓馥的密信。便隱約猜想得到袁紹的意思,知道袁紹想奪冀州矣。

    他投韓馥之後,便已經看到了韓馥實在是無能之輩,眼下天下已經亂。天下諸侯紛爭將起,若韓馥再據冀州之牧,領冀州之地,將來必會引來殺身之禍,他想著,如果是袁紹來佔了冀州,憑他與袁紹的關係。或可會保得了韓馥性命,使其不用遭受無能而被人謀算而死之禍。嗯,韓馥畢竟是荀諶此時之主,他亦不想看到這個主上遭受那樣的厄運。

    相對於一些有識之士,真正有才能之士來說,只要與韓馥相處一段時間,自然也看得透韓馥軟弱無能的本質。真正有荀諶這樣想法的謀士,不在小數。像辛評、沮授他們,都看出了韓馥不是可成就大業的雄主。所以,他們其實都有點默許荀諶的說法的。

    只是。這種說法,勸韓馥請袁紹來同治冀州,實在是有點引狼入室,有少許背叛主公的味道,所以,一般的謀士,都不好把這些話說出口。

    荀諶是新投韓馥的謀士,由荀諶的口內說出來就比較方便一點。

    當然,亦有不少一樣看出韓馥不是成就大事雄主,卻又不同意荀諶說法的人。像現在已經為別駕的關純、長史耿武。他們本是劉易的人了,在事著韓馥的同時,亦要為他們真正的主公打算。劉易讓他們在冀州,主要便是暗裡可掌控巨鹿,為劉易從冀州弄得大量的糧食。他們想到,萬一讓袁紹謀算了韓馥。讓袁紹佔了冀州,那麼,以袁紹和劉易的惡劣關係,將來冀州為劉易暗中收集糧食之事就不好辦了。最起碼,巨鹿郡這一郡的糧食,就不可能再暗裡供送到幽州涿郡涿縣大澤坡了。

    所以,他們是一致反對朝馥把袁紹請來幫忙抵抗公孫瓚的。

    其中長史耿武諫道:「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乳哺,立可餓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

    「然也,主公,絕不可有引袁紹來委事的想法。」潘鳳亦表贊同,不同意韓馥請袁紹率軍來相助。

    「不請援軍,就憑我們現在的兵力,如何抗擊公孫瓚?無雙的確勇猛,亦善於智謀,可是某今帳下,就僅無雙你一人可大用,軍士幾萬,但公孫瓚騎兵厲害,盡皆是以一敵十之士,再加上公孫瓚帳下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此三人在虎牢關可是能夠擊敗呂布之將,無雙你在汜水關敗於華雄之手,以你的武藝,是否可比呂布,或勝過呂布,能夠敵得住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所以,不請袁紹相助,怕是不行啊。」韓馥似是誇著潘鳳,但實質卻是在懷疑潘鳳的能力。

    事實亦不到韓馥不懷疑,說一千道一萬,潘鳳在汜水關前敗於華雄之手是事實,天下諸侯都看到了,如今潘鳳毅然的請戰,韓馥就算是再信任潘鳳,亦不敢隨便應戰了。

    實際,韓馥如此,亦暴露出了他軟弱的一面,在他的心裡,根本就沒有與公孫瓚決一死戰的心思,他一聽到公孫瓚率軍攻來,他的心裡就沒底,怕了。

    潘鳳不是一般的猛將,其人的確亦善於動腦子的。他一聽韓馥的意思,便知道這個主公不敢應戰,非得要請袁紹來相助不可,但是,袁紹的狼子野心,在他做盟軍盟主的時候便已經暴露無遺,潘鳳又豈能不見不知?所以,他的心裡亦覺有點擔心,擔心韓馥請袁紹來助戰之舉,是引狼入室的行為。

    他見一眾謀士都沒發言勸阻韓馥,知道眾謀士可能亦看清了韓馥不敢獨力應對公孫瓚,只好退而求之道:「主公,其實,請袁紹相助,某覺得大是不妥,以袁紹的品性,焉可與主公共治冀州?只怕請他來了,他便會喧賓奪主,大蓋主公風頭啊。就算是要請人相助,亦不能請袁紹。」

    「哦?那無雙你說,我們冀州境內,還有誰可以堪與公孫瓚為敵?除了袁紹,誰有實力與公孫瓚一戰?」韓馥多少都對袁紹有著不少戒心的,他也何嘗不明白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如果能夠不請袁紹來相助亦有辦法擊敗公孫瓚的大軍那就早好了。

    聽到韓馥如此問,其中耿武、關純兩人差點便脫口說出可以請太子太傅來相助,但他們與劉易之間的關係,可是非常秘密的,不可隨便暴露了,所以,他們忍著沒有出言。

    倒是潘鳳,他一直都記掛著劉易的救命之恩。他知道,公孫瓚此時率軍來攻戰,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他這個主公在冀州的地位恐怕都不能再保存。以這個主公軟弱的性格,遲早都會被人謀奪了他冀州之主的地位。與其這樣,那麼還不如把這個好處送給於他有救命之恩的劉易。

    冀州地界很大,但是,若以州界來說,也不大,洛陽就與冀州相鄰。一個是河北一個是河南而已。如果請得劉易來相助,從洛陽出兵,經虎牢渡河,大軍不用幾日便可到達信都州府地界,只要韓馥堅持幾天,劉易便可率軍前來參與和公孫瓚一軍的決戰。公孫瓚是很強,但劉易也不差,如果劉易肯來的話。潘鳳亦相信冀州戰事一定可以得到完滿的解決。並且,潘鳳想到,說不定。只要劉易答應了參戰,對抗公孫瓚對冀州領土的侵犯,公孫瓚可能見到劉易插手,他或者都會主動退兵。因為,劉易與公孫瓚似乎有點交情,和劉備、關羽、張飛等人似亦有著不少的關係,嗯,那張飛似乎就是非常向著劉易的。

    總之,潘鳳覺得,如果請得劉易來相助。冀州之危馬上便可以化解。

    不過,如此一來,就會徹底的得罪了袁紹,因為劉易是袁紹死對頭的事,現在天下幾乎是人人皆知了,所以。一旦去請劉易來助戰,那麼,將來就少不了要與袁紹交惡,或者與袁紹一戰亦不可避免。同時,潘鳳亦知道要請得劉易來助戰,並不是去請劉易便會來的,還得要有一些名目,這個名目,就是要韓馥承認劉易這個新漢朝的合法地位,今後,他韓馥便是這個新漢朝的臣子,實際,就等於是投效劉易了。

    如果韓馥同意潘鳳的提議,去請劉易來助戰的話,潘鳳便會詳細的向韓馥說明,請劉易來助戰的這些條件。潘鳳如此,亦是如荀諶等人一樣的心思,看清楚了韓馥並不是真正可圖雄天下的雄主,與其如此半死不活的佔著冀州之主的位置,還不如將其拱手送人,免得將來引來殺身之禍。

    這些作為臣子的,為了這個性格軟弱,不成大器的主公可能是用心良苦了。

    但是,野心,並不是那些有著豪氣能力出眾的人才有的,韓馥參與討伐董卓,其中自然就已經有了自立的心思。如果要向劉易求援,那麼他今後就得向這個新漢廷低頭,就得向劉易低頭,這叫他如何肯答應?現在,他最不濟亦是一方豪雄,不管與公孫瓚打生打死,他亦是一方諸侯,不用受到朝廷的節制,只要他不死,他便有自立自主的可能,一旦與劉易有了聯繫,那麼,他將來永遠都只會是臣子。所以,哪怕韓馥並無大才,但是,亦有著野心。

    他聽潘鳳說了後,想了好一會才搖頭道:「無雙,這、這個請那太子太傅來助戰的事,有諸多不妥,莫說他願意不願意率軍來援了,就算他願意來,怕也來不及了。刻下,公孫瓚大軍就要殺到,洛陽離信都,遠達千里,劉易大軍豈能趕得及?就算不計時日趕來,經過長途行軍,怕來到之後便已經是疲憊之師,如此,又豈會是公孫瓚之敵?這個,還是不用再提了,我們還是說說,如何才可以讓袁紹盡快出兵相助,請他幫忙擊退公孫瓚為好。」

    「主公!如果同意請劉易來助戰,某願立軍令狀,在劉易大軍來前,必可保住信都州府不失,必保主公性命無憂。」潘鳳見韓馥終還是不同意,只好盡最後的努力道。

    「是啊,主公,我看潘鳳將軍所說請劉易來助戰要比請袁紹前來更為妥當啊,世人皆知劉易仁義,他絕對不會像公孫瓚或袁紹那般虎視冀州之地,劉易作為太子太傅,自然要留在洛陽主持新漢廷大局,如果劉易前來助戰,擊退了公孫瓚之後,他必會引軍返回洛陽,那麼,冀州之主還是主公,如此好事,主公為何不請劉易來助戰呢?」

    苦於沒法先開口的耿武與關純,此刻也分別附和潘鳳的建議,建議請劉易來助戰。並說了不少請劉易來助戰的好處。

    劉易救過潘鳳,所以,潘鳳想到要請劉易前來助戰倒不奇怪,但是。這耿武、關純,基本是等於韓馥來領冀州牧的時候,就追隨他的人,可他們竟然亦建議邀請劉易來助戰?

    如果僅只是潘鳳建議,韓馥可以隨便敷衍過去,憑著他與潘鳳的良好關係,許多不方便當眾說的話。背後可以和潘鳳解釋,解釋一下為何沒有採用他的建議。但是如果有太多人的建議,他就不能夠完全忽視了。因為不管如何,都是要手下一眾將領領軍作戰,他們的意見,有時候亦會影響到他們的戰意,不能不理不聞。特別是那些合理的建議,如果不解釋清楚一下便否決。也不好向眾將交代。

    這刻,荀諶亦道:「請太子太傅前來助戰亦不能說不可,諸位將軍所言。亦是不錯,劉易,應該不會當真如公孫瓚、袁紹那般對冀州有野心,不會來了不走,可是……」

    他說著,瞟了一眼潘鳳,沒有再說下去,因為他亦想明白了,請劉易出動的一些必要條件。這個條件是等於要韓馥順服於劉易,他這個新臣。卻不好把這些話說出口,所以,只好合上了嘴巴,沒有再說下去。

    當然,韓馥亦沒有相問,這些話若真的當眾說出來就沒有意思了。

    韓馥沉默了良久。才隱晦的道:「想要保得冀州不失,擊退來犯的公孫瓚,現在諸位的意見,一是請袁紹來相助,一是請劉易來相助。可是,不管如何,人家都不能白白的出兵助戰,給予一些好處他們是必須的。但是據某所知,袁氏一門四世三公,名譽早著於四海,某亦曾得當初袁氏太尉袁隗的舉薦,才可出仕為官,可謂袁氏故吏,某與袁本初亦早便相識,雖相交泛泛,但知其應不是狼子野心之徒,再說,某自知才能不及袁本初,如果袁本初真的要謀奪我這冀州之主,古言道,擇賢者而讓之,如此又有何不可?諸君何必諸多猜忌?某的意思,還是請袁本初來助戰較為妥當,若去請劉易,某卻不知該向其許下何好處。」

    「主公三思!」潘鳳道。

    「某意已決,再說,袁本初當真的要奪某之主,但現在某早作防備,又豈可讓他如願?莫非諸公不願相助?除非可無條件請得劉易來助戰擊退公孫瓚,否則,不必再捨近求遠了。」韓馥的心裡雖說著什麼退位讓賢的話,但實質,心裡還是不甘心的,還對自立抱著希望的,不想如此便順服於劉易。心裡還在打算只要防備著袁紹,讓其沒能對自己下手,如此,只要他還在冀州的一天,便一天都是冀州之主,只要手下的人繼續忠誠於他,他便有資本與袁紹周旋。說到底,袁紹都是他的部屬,想著除非袁紹不顧大義來害他,否則,他可無憂。

    不過,韓馥軟弱的性子,使他在說已經決定之後,為了顧及帳下眾人的面子,所以,又隱隱暗示,如果不用他韓馥向劉易順服,那麼,便可以請劉易前來相助。

    潘鳳心思通透,自然能夠聽得明白韓馥這話裡的意思。他的心念一動,毅然的道:「主公,如果決意請袁紹來助戰,那麼,可否讓某親去一趟洛陽,說不定可以無條件的請來劉易,如果把劉易請來,那麼對付公孫瓚便更加有把握了,萬一到時候主公與袁紹已經擊退了公孫瓚,那有劉易在,或可亦能壓制得了袁紹,可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主公你看如何?」

    請來袁紹,那麼冀州極有可能會落在袁紹之手,如此,袁紹將來的勢力便會更大,請來劉易,或者可以改變這種局面,與其讓袁紹奪得冀州,還不如把冀州送給劉易。反正,劉易現在代表著大漢新朝,少帝為皇,名正言順,韓馥既然沒有自知之明,還想著雄據一言這個不切實際的事,那麼,潘鳳亦覺要為自己今後謀一個出路了。

    當然,請來劉易,潘鳳亦有想保住韓馥的想法,怎麼說韓馥都是他的主公,他可不想看到韓馥終被袁紹所害。哪怕是順服於劉易,以劉易的仁義,韓馥應該還會有著不錯的結果的,最不濟,都可入新朝為官,一樣的風光過下半世。

    潘鳳的這個提議,倒讓韓馥能夠接受,不用給劉易好處就能請來劉易,這個便宜不佔白不佔,他不怕劉易來了不走,也不怕劉易將來興兵攻伐他,就怕要他從名義上向劉易這個新朝順服。有些東西,不可言傳,就如劉易在洛陽擁少帝成立了新朝這事一樣,眾諸侯在虎牢關,離洛陽僅有一天的路程便可入朝歸漢,可是,沒有一個諸侯願意去見劉易的,甚至連已經在洛陽的孫堅都要避而不見,匆匆離開,由此可見,這個名義,大漢天下的人,還是相當看重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