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新漢軍總兵力 文 / 一級煙槍王

    洛陽與長安的兵馬,現在已經調亂了,不過,也很容易理清,戲志才一一說了後,劉易與朝堂中的眾臣,都已經非常清楚了。

    新漢朝新漢軍,全軍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軍,統將為典韋,但典韋已經到了關中邊境與高順、太史慈、黃敘等人匯合,因此統將暫由申勇暫代。

    第十六軍是顏良本部兵馬,鎮守洛陽城的軍隊,現在調出在西山軍校集結,同時,調給顏良的第十一軍混合軍,亦歸顏良一起統率。

    第十七軍,文丑本部軍馬,從汜水關調了回來,參加遠征大漠。

    第二十一軍外加第十二軍混合軍,主將潘鳳。

    第二十二軍,黃忠所部。

    第四軍騎軍。

    如此,第一軍、第四軍、第十一軍、第十二軍、第十六軍、第十七軍、第二十一軍、第二十二軍。一共八軍,兵力二十萬。這是隨劉易向崖門關進發的一路集團軍兵馬。

    這八軍,全是精銳之軍,戰鬥力也是非常強的,適應各種情況之下的作戰。

    第五、六、七軍,此三軍騎兵由太史慈統率,待擊敗來到關外的匈奴大軍之後,原來調給高順的第三軍騎兵亦會調歸太史慈統率,實則上,這四軍十萬騎兵,現在已經在關中關內集結,隱伏待機。

    第十三、十四、十五軍為混合兵種。所謂混合兵種,就是一軍當中,包括了多個兵種,有騎兵、弓兵、刀盾兵、長槍兵,每軍還有一兩支陷陣營將士,人數在千人或兩千來一營人馬。混合兵種,最適宜孤軍作戰,適合各種天氣氣侯、地形環境的獨立作戰。劉易考慮過後,決定從這三支混合軍當中調一軍回并州。嗯,在擊敗關外來犯的匈奴大軍之後,再調回也不晚。這三軍由黃敘統率,典韋與在就在黃敘這三軍當中,為黃敘副將。

    第十九軍,許諸一軍。

    第三十一軍,華雄一軍。

    如此。第三、五、六、七,第十三、十四、十五、十九、三十一軍。外加高順在邊境駐防的第二軍及原崖門關守軍約五萬人馬。此為第二路軍馬,總兵力達二十七、八萬人馬。原崖門關守軍本是隸屬并州地方軍馬,並不正式列入新漢軍列序,現在劉易正式給予其編製,為第三十九軍。

    這接近三十萬的大軍。亦全是新漢朝精銳之師,劉易相信,哪怕是正面與匈奴大軍交戰,亦有一戰之力。

    這第二路集團軍,太史慈為統帥,黃敘為副統師,典韋、許諸、華雄等等鈞為副將。高順所率的第二軍及第三十九軍。先抗擊匈奴大軍,暫時配合太史慈作戰。事後,他不會隨太史慈大軍一起出征,而是率本部軍馬留下來,準備組建第三路集團軍,以作遠征大漠的預備軍團。

    另外,徐榮的第三十軍,就留在關中長安。與藍田大營的張濟所部,及西涼天水方向的董卓舊部的兵馬相持。李儒、程錦整合原來長安、潼關等地的軍馬,組建第四十軍,此軍負責關中各城鎮的防務。

    如此,留在關中長安的正式編製的新漢軍就只有兩軍,第三十、四十軍。兵力看上去似顯得有點薄弱。不過,除了正規軍之外。還有預備軍。當初俘虜的董卓賊兵,經過調查肅整之後,最少有七、八萬人還被關押著,經過勞動改造。通過思想教育,他們大多都願意加入新漢軍。只不過,正式的新漢軍是有軍餉的,他們暫時還不夠資格成為正式的新漢軍,只能充作預備軍,待他們殺敵有功之後,才有可能正式恢復自由,成為正式的新漢軍士兵,享受得到作為新漢軍將士應有的待遇。

    洛陽方面,亦差不多如此,除了宛城的秦頡有兩軍、虎牢關兼守汜水關的李令的第十八軍、坐鎮洛陽的甘寧一軍之外,還有不少的預備軍,兵力也差不多有二十萬。

    如此,不算預備軍,現在正式編製的新漢軍總兵力就達到了一百萬。恰恰好是四十個軍。

    如果加上預備軍,得要多加上二十萬,另外,讓關純、耿武等人組織起來的後勤運糧隊,那麼參與這一次遠征大漠行動的人數就多了。暫時連戲志才也一時沒辦統計,因為人數時刻都會有變化的。

    參與護糧運糧的青壯百姓,他們也能領取到兵器及御寒的衣物,個別的還能領取到衣甲。當然,除了御寒的衣物之外,兵器與衣甲就不是新漢軍常規的武器盔甲了。

    沒有辦法,百姓的熱情很高,他們為了配合新漢軍的行動,許多人都自發的前來報名參與運糧。據戲志才估計,如果能夠弄得夠御寒的衣物,恐怕上百萬人的後勤運糧隊都可以在短時間之內組織起來。

    這次朝會開完之後,已經是下午。午膳是劉易讓宮中的御膳房弄出來的,簡簡單單的與眾臣一起用了一次餐。自然,最簡單的也一樣是美食,許多朝臣,因為能與劉易一起用膳而有點興奮。

    不過,更加讓他們興奮的是,不知不覺之間,才僅僅是幾年的時間,新漢朝的發展居然發展到擁有百萬以上的軍隊,這是他們原來都不敢想像的。

    特別是一些老臣,在聽完戲志才對新漢軍全軍的軍隊報告之後,他們都激動得熱淚盈匡,不停的在抹著眼。

    他們真的很難想像,黃巾暴亂之前的漢廷全國才有幾十萬的軍馬,可事隔幾年之後,新漢朝的兵力居然達到了百萬之數,要比原來的整個大漢的兵力都要多得多。這讓他們都看到了大漢振興的希望,看到了漢人強盛的希望。

    實際,這只是亂世與和平年代的分別。

    如果是和平年代,肯定不會有那麼多軍隊的。哪怕有局部的戰爭,很多百姓都不願意參軍。畢竟,誰都知道打仗要死人,誰都有貪生怕死之念,如此,一般的情況之下,百姓都不太願意參軍。

    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平年代,朝廷也沒有必要組建太多的軍隊,組建軍隊,要軍費要糧餉的,武器裝備方面也不能缺。每養一支軍隊。都要花費一筆天文數字的錢財,所以,沒事的時候,誰會組建那麼多軍隊?

    現在的時局與幾年前是完全不同的。現在的時局,亂世時期,天災**不斷。而當時的漢廷,已經腐朽腐化,使得大漢百姓民不聊生,人民流離失所。百姓連生存都顯得困難,壓根談不上什麼的安居樂業,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百姓投軍。卻成了他們唯一一個可以生存的出路。

    時勢的問題,才造就了這麼多英雄,才能讓如今的大漢到處是兵或賊。不僅僅是新漢朝,袁紹、曹操、袁術、劉表等等,那麼多的諸侯,他們都擁有數十萬以上的軍隊。

    整個大漢,一共有多少軍隊?何止新漢朝這百萬?

    現在,不管是誰。只要有錢有糧,都可以養兵。

    所以,新漢朝有百萬大軍,其實並不算什麼。

    現在的士兵,非常廉價,成本很低。低到只是讓他們一天能有兩頓飯吃,他們就能為你賣命。這個。放在和平年代的時候是不敢想像的。

    現在的新漢軍,其養軍的成本應該是目前大漢所有的軍隊當中最高的,但縱是如此,也並沒有達到和平年代的最低消耗的軍費的標準。這些東西很難估算。反正,現在新漢軍,實際所需要支付的軍費並不是太多。

    別的諸侯軍隊如何,劉易並不太清楚,但是新漢軍的情況,劉易還是非常瞭解的。

    新漢軍士兵,他們只要加入了新漢軍,並成為正式編製當中的一員,那麼他們最低的每月可以得到在新漢朝百姓正常生活標準價值的軍餉。劉易記得沒錯,應該是500到1000左右的銅錢,相當於後世三百元左右,這是指舊漢朝銅幣,新漢朝新鑄發行的銅幣要少一些。這樣,眼下百萬大軍,新漢朝每月要支出給軍士的軍餉,約是10億銅錢左右。聽起來似乎很多,可是,以新漢朝現在各項各業的收益及稅收,這並不算是什麼。再說了,新漢朝現在有銅礦,新漢朝的銅錢又是自己鑄造出來的,所以,支付這一點銅錢給百萬大軍,新漢朝一點壓力都沒有。

    另外,以新漢朝現在的生產力,各項各業都相當的活躍,也可以保證新漢朝的銅錢不會貶值。並不會因此銅錢發行太多而造成銅錢貶值的情況。

    一個國家的錢幣價值如何,與其生產力息息相關,如果都沒有那麼多商品,卻多了許多錢幣,在物以稀為貴的準則之下,肯定會造成錢幣貶值的情況。比如近些年,因為大漢天災**的關係,又因為大漢官府**,直接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土地欠耕失收,或者根本就沒有人再顧得上耕作。這就使得大漢普遍缺糧缺食的情況,當年黃巾暴亂之後,大漢的糧食,稀缺,其價值一斤都被炒到幾十上百個銅錢一斤。

    當然,這個情況是其為罕見的,只要不是亂世,一般都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現在新漢朝的糧食價格,已經基本上調整過來,糧食的價格一般都不會超過舊漢朝的銅幣十個一斤。其實,銅錢之類,是硬貨幣,不管其怎麼樣貶值,應該也貶值不到哪裡去的。現在大漢都還沒有軟貨幣呢。

    說這些,其實就是劉易覺得,自己只是每月用10億銅錢,就可以養起百萬大軍,這實在是太廉價了。

    自然,養一支軍隊還有許許多多的方面要用到錢財的,那些才是大頭。比如,每一個士兵的軍糧,如果算起價值來,這方面就不會比直接付給軍士的銅錢少。還有軍士的衣著、兵器、衣甲等等,方方面面都算上去的話,劉易都不知道要怎麼樣算了,反正,一定是一個天文數字。

    還好,糧食方面,現在新漢朝大力發展農業,開荒造田,百姓耕種所得,已經足可以養活百姓及百萬大軍。另外還有劉易從劉表、袁術,還有現在還沒有支付的陶謙那樣,弄得了大批糧食,足可以緩解新漢朝糧食的緊張。另外,兵器衣甲方面,亦是自行生產出來的,並不用額外的付款購買。衣物方面同樣是如此。

    整個國家機器,都可以為新漢軍服務,如此,劉易現在,哪怕再組建多一些軍隊,都不用擔心會影響新漢朝的發展。

    相比之下,像袁紹、曹操、袁術等擁有幾十萬大軍的諸侯,他們的情況可能就不太妙了。特別是袁紹,他並不怎麼善於發展領地的國民經濟,如果他的軍隊還繼續擴張,不,就算他現在不擴張,光是百萬大軍的消耗可能都會把袁紹這個勢力拖跨。曹操、劉表等可能還好一些,因為他們都比較重視地方的農業發展。他們或可勉勉強強能夠維持下去。但當他們發起一場大戰役,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國力。可持維能力比新漢朝低得多。

    其實,許多新漢朝的老臣,他們之所以激動,那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新漢朝的蓬勃生機,看到了新漢朝健康的機制可持續發展的特性。特別是那些有識見,目光長遠的老臣,如盧植、蔡邕等人,他們甚至看到了有朝一日,新漢軍席捲天下,統一大漢,使整個大漢都如新漢朝這般,百姓安居,民族興盛,大漢振興的那一天。

    這些老臣,他們經歷過漢朝的風風雨雨,以前,只要朝廷要發起一次戰爭,必然會窮盡一國之國力,一戰的成敗,直接影響到大漢的興衰。可是,如今的新漢朝,上百萬大軍,動用到了近半軍馬,外加不計其數的百姓參與,卻似乎根本無損朝廷國力,打這樣一場空前絕後的大仗,新漢朝似乎游刃有餘。

    朝中的朝臣興奮激動,因為,新漢朝有如今的軍力,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貢獻,他們一手一腳締造了如今的新漢朝,開創了一個新局面。這對於他們來是,身為新漢朝朝廷的一員,是一種榮耀,是他們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事。

    接下來劉易宣佈,三天後,大軍開始出征,整個洛陽,頓時沸騰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