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 文 / 一級煙槍王

    其實,從天鎮直線向北,只是佔了蒙古的一半,往東北方向,就是烏桓人及鮮卑人的聚居之地了。劉易為免要同時與烏桓人、鮮卑人交戰,所以,讓率一支騎兵深入這些地區的潘鳳,只是去宣傳新漢朝的政策,非匈奴人不要輕易開戰。

    外蒙古,匈奴人極少,那些地區,並不是匈奴人的聚居地,所以,只是打著一個先去探查情況的先行軍,不是去收復那些地方的。如果那些地方的異族,對漢人表示友好的話,就向他們宣傳一下新漢朝的政策,看看可否收服他們。如果可以,就助他們建立政權,留下一定的漢軍對其實行管治。不過,那些地方離新漢朝實在是太遠了,估計成功xing還不是太大。所以,主要是把精力集在天鎮向西北的地區,先把這些地區的異民族收服。他們騎兵所至,凡是不原意歸降,又或對新漢軍有敵意的,匈奴人也好,烏桓人也好,都殺無赦。

    遠征大漠,實際也等於是一個侵掠戰爭。既然是戰爭,就不會那麼和諧的,該殺的殺,反正,那些地方的異民族,估計也就是後來的女真族人、突厥族或金、遼人的祖先,留著對漢人也是一個禍害。

    主要攻擊的方向,實際就是後世的甘肅、青海及蒙古東南部的區。最遠就是深入到後來xinjiāng的烏魯木齊地區。不過,劉易沒有讓眾將一下子深入太遠,就先讓他們在朔方至甘肅、青海等地區活動,暫時不深入大戈壁。

    實際,向西北深入兩三千里都已經非常艱難了,這一次行動。未必就能夠深入大戈壁。

    黃河已經凝結了一層冰層,可以渡河了。

    劉易與黃敘、許諸、賈詡、荀彧等人,率著二十萬步軍渡河,與黃忠的第二十二軍匯合,一起慢慢的推進。

    寒冬時候。積雪難行,又ri短夜長,步軍行軍的速度很慢,一個時辰最多就是挺進十多里,每天最多就只能挺進七、八十里,不要說沿途的動作行動了。兩千多里遠的範圍,光是行軍怕都要一個月的時間。所以,劉易先派出騎兵挺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些騎兵,主要是消滅一些散落在大漠當過冬的匈奴人,尋代大部的匈奴人。他們沒有把握消滅那些大部聚居在一起的匈奴人時候,要不就是把騎兵集起來攻擊,要不就是給劉易送報,讓步軍趕去。但看樣子,在大漠當作戰,騎兵才是主要的,真要等到劉易的步軍趕到。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所以,劉易的步軍,更多的是起到震攝的作用,更加的是沿途收服那些願意歸順新漢朝的異民族,在沿途過至,一一建立新漢朝的政權。這個,才是最主要的。

    消滅匈奴人,只是一個解決漢人的禍害憂患。真正可以徹底解決為禍大漢,永遠解決大漢長期遭受侵害的,就只有在大漠當設立政權官府。把所有的大漠異族都統治起來。

    天氣越來越寒冷。

    劉易在河套之地內還不覺著什麼,零下幾度的天氣溫度,在大漢當也是常有的,特別是冀州、幽州、并州地區,最冷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氣溫。

    可是。當渡過了黃河之外,劉易就感到氣溫明顯不同了,深入大漠兩百多里的時候,似乎一下子就變得冷了許多,偷偷看了看手機上的溫度計,居然足足有零下十多度。

    茫茫的草原,已經積了厚厚的白雪,幾乎是人蓄難行,草原一望無際,人跡罕見。

    新漢軍雖然人人都武裝到了牙齒,可是,明顯的,已經有不少軍士對這樣的寒冷氣候感到不適了,厚厚的棉衣,似乎也難抗這樣的風雪嚴寒。

    據蘭姬所說,這樣的天氣,其實算是大漠當最正常的地氣了。還沒有起風暴,如果風暴一來,怕就不能行軍了。今年大漠有百年難遇的嚴寒,估計到時會比現在更冷多兩三倍,也就是說,到時候大漠的氣溫,恐怕會冷到零下三十多度,甚至四、五十度。

    蘭姬也讓劉易做好準備,真正在風暴一來,真正的嚴寒就會降臨,那時,恐怕會有十多天是那麼寒冷的。到時,大軍要駐紮,讓嚴寒期過去,才能再在戶外活動。否則,光是冷都可以直接把人冰死。

    劉易沒有懷疑蘭姬所說的,知道這可不是說笑的,萬一軍士承受不了如此嚴寒的天氣,被大量冰死就不妙了。

    可以想像,噴出一口氣即成冰花,尿尿撤出就成冰條,在這樣的天氣之下,還在戶外,還真的是找死。

    現在,已經有許多軍士被凍傷了,他們的手腿凍得腫紅,走路都有些艱難了。

    還好,劉易與黃敘這支步軍,雖然說是步軍,但是,在河套俘獲了那麼多的匈奴戰馬,除了騎兵一人兩馬之外。實際也是每人分配了一匹戰馬的。

    不過,分配給步軍的戰馬,並不是用來騎坐的,而是用來拉運物資的。

    四十多萬大軍深入大漠作戰,不做好充分準備是不行的,每一匹戰馬,都拉著兩袋糧食,估計有百多兩百斤。這些糧食,足夠每個軍士兩個多月所用,算是讓他們自帶了軍糧,也解決了後勤運糧隊未必會那麼快那麼及時把糧食送進大漠來的難題。除了糧食、飲水,多出來的戰馬,還會帶著軍士的行軍裝備,比如營帳什麼的,當然,還會有木炭。

    深入大漠,會缺少許多生活物資,在一望無邊的雪原上,可能想找一點柴火取曖都會有問題。所以,帶著木炭備用是必須的。

    另外,一路上,他們也要隨時檢柴火,木炭只是備用的,有柴火可檢的時候,每一個軍士都必須要檢來使用。

    別小看這一點細節,每一個在大漠生活的人,在嚴寒的冬季。都幾乎是這樣過的。都會非常珍惜每一點可以取曖的柴火。

    所以,冬天的草原上,一望無邊的雪原上,一般都不會看得見人影,連動物都很難看得見。只有在一些有山有林的地方。才會有異族部落聚居過冬。

    這個,其實也尋找異族人的一個學問。在雪原上行軍,也不能毫無目的的行軍,要讓認識大漠的人帶路,向那些有可能有匈奴人或別的異族人聚居的地方行進。

    劉易自從過了黃河,進入大漠雪原。一開始倒可以見識到了一些小異族部落之外,後來兩天,就基本上沒有見過一個異族人。

    那些異族人,已經歸順了新漢朝,趁著黃河凝冰,可以從河面渡河。正往朔方城遷去呢。眼下才剛入冬,那些異族人倒也不太缺糧食,只是御寒的衣物緊缺,冷得他們的族人人人無神,抖擻難行。

    劉易看到這個樣子,只得派人到朔方,讓新漢軍派人給他們送些御寒物資。把他們接到河套之地去。

    這天,總算是又到了一個異族人聚居之地。這是一片山林,可以說是河套之地過了黃河之後的大草原的邊緣地帶了,過了這片山林之外,再向西北前進,才是真正的大漠,如果不是積雪掩蓋,就會看到一片黃沙。

    這片山林,把大漠與草原相隔,如果不是這片山林。恐河套之地外的大草原都早已經沙漠化了。

    山林呈南北走向,一直延伸。劉易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了,太陽能手機上的衛星地圖也沒有標注是什麼的地方,現在自然是不能搜索得到的,也僅只是之前手機自帶的保存下來的地圖罷了。如果現在還能搜索得到。那就證明地球太空之外還有衛星,那還真的見鬼了。

    劉易問了蘭姬,才知道這一片山林是叫做阿貴蘇木林,是異族人活動比較活躍的地方。每年的冬季,必會有許多異族人在這些地方聚居。其,匈奴人自然是佔了絕大多數。

    當時到朔方投效劉易,組成了一營騎兵的異族人,他們是追隨著劉易一起來的。十多個異族首領也一起來。

    劉易先讓大軍在一個他們異族人叫巴烏山的山下紮營,先解決了這方圓數百里的異族人再說。

    實際,已經不用劉易率軍去攻殺或者收服了,太史慈與華雄的騎軍,早已經對這片山林聚居的異族人清洗了一遍。他們,有蘭陵一族的族人帶路,之前派出去的蘭陵族人,已經早就聯絡上了一些可以拉攏收服的異族。有他們帶路及指認,對於是一些惡劣的異族及匈奴人,已經屠殺了一遍。

    劉易剛剛讓大軍紮下大營,就已經有太史慈留下來的人送來了報告。

    報告上說,在這片幾百里的山林當,約有三十多部異族人聚居,其,匈奴人有十多部,都是一些小部族,大多都已經被於夫羅向河套進軍的時候就徵召走了。留下來的匈奴人,多是一些婦孺,現在已經捉起來,由交已經向新漢軍表示順服歸降的異族人看押,讓劉易接手處理。

    讓劉易無語的是,說是有幾十個部落,但是他們的人數,總共也不過是四、五萬人。共,三萬多人順服了新漢軍,餘下的匈奴人殺了近萬人,捉了上萬人。

    劉易覺得,在大漠當,已經不能再像河套那樣處理異族人了。建立網點式的城鎮,明顯不適合在大漠當推行。這麼廣闊的草原、沙漠,人口如此的稀少,無論如何都是發展不起來的。

    所以,劉易想了想,只能相隔幾百里遠的區域當,設立一個一個政權官府,這個所謂的政權官府,其實就是設置一個治理異族人的點,沒有必要建城了。簡單點,就是設一個軍營,然後召集附近方圓幾百里的異族首領來,向他們說清楚新漢朝對他們的政策,最終只能讓他們自治。

    當然,讓他們定居在一個點,是必須的。最少,要讓他們登記好人口。劃分出讓他們今後生活活動的區域。事實也等於是為他們分好生活資源。反正,讓他們定期向設立在他們生活區域當的新漢軍報告他們的情況。

    在草原上還好說,如果是大漠,劉易也不會派人來教大漠當的異族人耕作什麼的了,那些地方根本就不適合耕作的。

    許多事。還真的要親自見識過,才能知道原來所定下的方式是否實用。

    在這片山林的聚居過冬的異族人,他們平時未必是在這一帶生活的,只是要過冬,才會到這些地方來。如果是曖花開之後,他們怕又會逐草而居,趕著他們的牛羊,深入大草原大漠。

    但現在,他們既然願意歸順新漢朝,那麼他們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就必須要有所改變了。

    但是如何變,劉易還得要經過瞭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如此才可以確定下來。因為不管如何,也總得讓他們生活得下去才是。如果他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改變,將來。肯定也會心存反意,部族弱小倒也好說,一旦強盛,又會是大漢的禍害。

    而如果他們定居下來,不能再逐草而居的話,他們也就不能養牧更多的牛羊,就會讓他們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

    這個。還真的是一個大問題。

    似乎,劉易把事情也想得太簡單了,在他們的地方建立政權管治他們,使他漢化,如果不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那還是不會長久的,他們遲早都會反叛新漢朝。一旦讓他們的某個部族強大起來,在面臨生存壓力之時,他們也一樣會侵掠大漢,搶奪他們必須的生活物資。

    接近大漢的異族倒也好說。因為他們方便與漢人交流,方便交換物資,但是,遠在大漠的異族人呢?

    這個,在真正的瞭解了大漠的情況後的賈詡和荀彧。都有點抓頭,一時間想不到太好的辦法。

    現在,這些異族,是迫於新漢軍的強勢,才會歸順新漢朝,是聽到新漢朝可以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才會願意歸順,可是,新漢朝沒有真正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他們造反也是遲早的事。

    而把所有的異族人都遷移到漢境,那也是不可能的。倒不是說大漢容納不下這些異族人。整個大漠,除了百多兩百萬匈奴人之外,別的所有異族人,加起來恐怕就只有那麼的幾十萬,把他們遷到大漢去生活,根本就不算什麼。而是說,如果把人都從大漠都遷走,那麼大漢所得到的,就只是一個無人區,這要來又有何用?

    劉易現在,也總算是明白了,以前的強秦及強漢,為何沒有一直都把大漠掌控在手裡,因為,面對大漠的情況,他們也不知道要如何掌控為好。

    地域廣闊,人口稀少,如果不是如此寒冬時期,劉易怕還真的見不到這些異族人。全殺了自然不可取,留下規定他們的定居點,可是卻又難以讓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這還真的讓劉易頭痛。如果放任他們如平時一樣生活,那麼又會如以往那樣,對他們沒有實質情的管治,劉易也不敢保證,百年之後,新漢朝是否也會繼續保持強盛。也不敢保證,他們這些異族人是否會壯大起來,是否又如歷史上那樣,發生五胡亂華的事故,還有,千百年之後,如果又有女真、滿人強大侵漢,這些,都不是劉易所能控制的。

    這一刻,劉易才知道,想讓所有的異族人漢化,還真的是任重道遠,相當的麻煩。

    當時,劉易與荀彧等人所想的,讓異族人定居,讓他們一部族的族人放牧大漠草原,這個也想得太過理想,因為,他們一旦放牧出去,就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幾個月的問題。在茫茫的草原大漠上,他們願意與族人分離這麼久麼?這個時候,可不是後現代的時候,後現代的時候,交通方便,許多北方人南下打工,可以一年或幾年才回一次家,現在的異族人可以麼?

    實在是太多的問題了。劉易一時還真的難以想得出一個更好的處理辦法。

    這些問題,是華夏數千年來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劉易還真的沒有辦法。

    不過,沒有更好的辦法,劉易與賈詡等人商議過後,決定還是按原來的辦法來處理,先試著看行不行。

    反正,現在大漠上的人口也並不多,只要清洗了匈奴人,讓他們沒有了壓迫,讓他們可以ziyou自在的在大漠生活,在他們暫時還害怕新漢軍,願意歸順的時候,試著試行原來確定的政策,看看可否讓他們從根上漢化。

    實際,現在要治理起異族人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他們的人口基數小,不到百萬人口,就算是新漢朝直接養著,都不會有問題。

    當然,直接養著肯定是不行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可能讓他們不勞而獲,與其如此,還不如狠下心,把他們全殺光了算。

    經過分析,覺得暫時來說,要處理好這些異族人,應該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異族人現在,缺的是衣食,他們的這點衣食,並不算什麼,新漢朝完全可以供應,如果新漢朝每隔一段時間,給他們送來衣食,讓他們拿牛羊來交換。這樣,基本就可以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