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小兵之霸途

正文 第四百七十九章 文 / 一級煙槍王

    臧霸與廖化、裴元紹見面,一看此兩人,的確就是真正的草蟒出身的人,不管是他們的言談舉止,還是他們的行為作風。這個,並作不得假。

    實際上,只要略加打聽,臧霸也的確可以查探得到,廖化與裴元紹,的確是在黃巾軍裡掛了號的黃巾元老。

    雖然,他們比起那些黃巾渠帥來,名頭還不是太過響亮,可一般的黃巾賊,現在也都聽說過他們的名號。也能清楚的知道,特別是廖化,當初的確是太平道的忠實的信徒。

    在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分別死後,其餘的黃巾渠帥,一眾的黃巾大將都先後敗亡之後,那些原來僅僅只是黃巾小頭目的黃巾將領,已經成了許多逃亡的黃巾賊人投靠的對象。

    廖化與裴元紹,他們為何可以輕易的在泰山立足,他們的這一層身份,的確給予了他們的許多便利。

    同屬一個陣營之下的人,互相之間更容易接納,尤其是在他們的大首領管亥也被斬殺之後。

    因此,二龍崗,雖然成立的時間不長,可是,卻是擁有了男女老少萬多人的一個大寨。另外,已經公開投靠了二龍崗的,還是數顆泰山賊勢力,若讓廖化及裴元紹將那些山賊兵都集結起來,已經有不下於萬人的賊軍。

    當然,對於這些,臧霸也僅只是瞭解一下,並不覺有什麼特別奇怪的地方,真正讓臧霸感到奇怪,甚至不可思議的是,就是這樣的兩個似沒一點心肺,粗來粗去的傢伙,居然可以把二龍崗治理得井井有條,居然可以讓二龍崗發展得生機煥發。

    臧霸看到了二龍崗。給他的感覺,還真的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起碼,二龍崗整治。寨內的人,不管是那些賊兵也好。一般的男女老少也好,他們都似非常的忙碌,時刻都似有忙不完的活,而且,最讓臧霸奇怪的是,那寨內的人,就算是在忙碌著。卻也依然帶著笑去忙碌。整個山寨的精神面貌,不是一般的山賊山寨可比的。臧霸自問,就算是自己的部屬軍馬,管治的地方。也難以看到一片生氣的景象。

    一般的山賊山寨,髒亂差,人人死氣沉沉,懶散漫不經心,有一頓沒一頓。吃了睡,睡了拉,聽天由命,過一天是一天。

    可是,二龍崗給臧霸的印象。已經不僅僅只是奇怪,而是震撼。

    這樣的情況,臧霸其實也並非沒有見過,但是,都已經是無比久遠的事了。那都是臧霸小時候,天下還沒有大亂的時候。他記得,那時候的泰山人,都是勤快勤勞的,人人都為著生計而忙碌,雖然日子依然是不寬裕,可是,人們的生活卻安實,沒有朝不保夕的感覺,百姓,都是痛苦並快樂著,過好每一天。

    那種日子,臧霸覺得,是充實的,是自在的。

    可惜,那種日子並不長久,百姓的生活,越來越難過,那些一年到頭來的百姓,不管他們怎麼樣的忙碌,似都難以養妻活兒,許多百姓,開始對現狀越來越不滿,不少的百姓,因為被迫得沒有辦法,不得不靠賣兒賣女過活,可就算是如此,也難以維計。跟著,便出現了許多離鄉別井的百姓,或者落草為寇的百姓。原本,忙忙碌碌,生活充實的地方,已經變得毫無生氣,那些忙得喘不過氣來的百姓,他們似乎了悄想再為了沒有結果的忙碌而忙碌了。他們,慢慢的也荒廢了生產,人也變得懶散起來,一個個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

    看到二龍崗的情況,讓臧霸還真的似看到了可以解決泰山地區的這些已經完全失去了生活希望的辦法,讓臧霸對二龍崗充滿了好奇。因此,臧霸的心裡,是懷著一顆取經請教的心態去見廖化與裴元紹的。

    可是,通過交往接觸,他發現,廖化與裴元紹兩人,其實都是如他差不多的一些草蟒,按理,他們不可能懂得如此將二龍崗盤活,也沒有那個本事。跟他們聊起的時候,他們也吱唔不清,那時候,臧霸的心裡便已經有了一點的懷疑,懷疑他們的背後是否有高人,要不然,憑這兩個傢伙,能把二龍崗經營得似模似樣麼?

    臧霸其實也不是一個孤陋寡聞的人,許多東西。他雖然並沒有真眼見到,可是,總也能夠聽說得到。他知道,將山賊山寨如此弄法的,除了他親眼所見的泰山二龍崗之外,其實,早便在冀州黑山地區這樣搞了。並且,臧霸也知道,黑山地區,現在雖然是袁紹的地盤,可是,當初卻是劉易聯合了袁紹、公孫瓚打下來的。據說,當初治理黑山地區的時候,也是劉易提出來如何治理的,為了治理好黑山地區,劉易甚至還留下了田豐及投靠了劉易的黑山黃巾軍的真正幕後智囊楊鳳一起助袁紹管治。

    現在,據說黑山地區,已經搞得有聲有色,那些地方的百姓,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並且能夠過上了比以往更為豐足富裕的生活。

    看看新漢朝,以及黑山地區那一片美好的前景,臧霸覺得,二龍崗的情況也有點相似。這不得不讓他覺得,二龍崗的背後,是否有著新漢朝的影子,要不然,一般人是很難將一個根本不可能有發展,將這麼一個死氣沉沉的山賊山寨盤活。

    並且,實際上,泰山如此多山賊勢力,不管是哪一個,能夠將一個山寨搞好,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而廖化與裴元紹,似並不具備了那樣的識見及眼光將一個山寨搞得生機篷勃。

    所以,臧霸隱隱約約的覺得,廖化與裴元紹的背後,極有可能就有新漢朝在支持,否則,他們根本不可能將一個山寨搞好。

    現在,臧霸覺得,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好好的與廖化和裴元紹談談,希望可以從他們的身上,得到如何治理好整個泰山地區的百姓。讓所有泰山人,都能夠過上好日子,不用再據山為王混日子。讓那些所謂的山賊,可以過上真正正常的生活。

    嗯。其實,臧霸投呂布也好,投曹操也好,投靠誰都好,他都不太在乎,他真正的目的,就是想讓泰山人可以擺脫賊名。能夠像一般人那樣,過上應該過的好生活。就僅此而已。

    對於臧霸來說,不管頭上的主人是誰,最主要的。還是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一點,他是看得很清楚的。

    不說臧霸心裡的心思,且說程昱回去向曹操匯報了他見臧霸的結果,曹操聽到臧霸的約法三章,沒怎麼想。連問都沒問程昱具體的情況,便馬上答應了臧霸所提出來的條件。

    不僅如此,還當場讓程昱攜帶一批錢糧及布帛,前往送給臧霸,並請臧霸到濟南來一見。商議如何協同他曹軍通過泰山山脈的事宜。

    對於曹操而言,不管臧霸有什麼的條件,他都是可以接受的,哪怕臧霸當真的有著自立的私心,打算將來自己占泰山一帶自立為王,曹操也不在乎。

    現在,曹操最在乎的,就是可以快一些奪取徐州,因為,新漢朝劉易乘船出海的事,就似壓在他心頭上的一座大山,讓他無比的沉重。

    徐州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尤其是現在,他打算成立水軍與劉易的水軍對抗的情況之下,如果不能盡快奪得徐州,那麼他要建立水軍的構想,也只是空想,不可能實現的。如果讓劉易先他一步從海路出兵攻擊徐州,從呂布的手上奪取了徐州,那麼,他曹操可能就只有死路一條,不可能再有什麼的發展。到時候,恐怕除了投降劉易之外,再也無別的生路可走。

    所以,曹操也不想考慮太過長遠的問題,目前,他的大軍難以通過臧霸的軍馬所鎮守的泰山一帶,如果可以讓臧霸不出兵阻擋自己的軍馬前進,這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不管臧霸有什麼的條件,都是可以先答應下來的。

    這也是程昱與曹操的最基本的分別,程昱只是一個謀士,而曹操,卻是一個梟雄,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梟雄。論計謀,曹操不及程昱,但是,論氣魄,論大事決斷,程昱不及曹操。

    計謀計謀,就是謀定而動,就是考慮好今後的每一步,考慮到今後深遠長久的事,為今後的結果作出一個預料。可是,氣魄就是當機立斷,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憑自己的魄力,改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所以,謀士也只能是謀士,也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管他們的計劃是多麼的完美,可是,也總會有他們意料不到的地方。

    但是有魄力,卻可以做得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將計劃達成。

    就快入冬了,天氣也頓時變得蕭瑟起來。

    今年的天氣,似乎要比往年冷得快,照這麼下去,天若下一場入冬的冬雨,那麼,很快便會降雪。

    這些天氣的問題,也是曹操急於和臧霸達成協議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他們現在還不能通過泰山進入徐州攻戰,那麼入冬後降雪,大雪封山的話,他的軍馬,要想再通過泰山山脈就更加的困難了。

    在山林當中的陷阱,僅僅就是山中的落葉就能將那些機關陷阱隱藏得好好的,再加上一層白雪覆蓋,那就更難讓軍士發現,那樣,曹操的大軍若真的要強行通過的話,必然也會造成更大的傷亡。

    臧霸沒有想到曹操會答應得這麼的爽快,他本來還想和妻兒多待一些時日的,但看到程昱送來的眾多糧草錢物,臧霸便決定除程昱去見曹操。

    濟南城,曹操為表重視臧霸,親自率著一眾軍將謀士出城相迎,這倒讓臧霸有點受寵若驚,畢竟,他與曹操的身份地位相差十萬八千里那麼遠,而曹操可以做得到如此,這就說明曹操這個人,的確是一個人物,拿得起放得下,多少都讓臧霸感到有點佩服。反正,比起當初的陶謙及現在的呂布,甚至當時短暫佔據徐州的劉備來說,都似更有氣度氣魄許多。

    其實,當初臧霸對陶謙這個主公,還是挺有好感的,起碼。臧霸是願意聽從陶謙的命令的。畢竟,陶謙施政,還算是不錯的。起碼,如果按陶謙的政策進行下去。應該可以讓徐州的百姓能夠活得下去。因為,陶謙上任徐州刺史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那些士族,那些地主豪門,減低田租,少收田稅,讓更多的百姓願意再從事生產。讓當時人人蠢蠢欲動,都想造反投賊的百姓安穩了下來,並沒有形成一股當賊成風的風氣。

    不過,臧霸也知道。陶謙的這種政策,在短時間之內,或者會有一些成效,只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並非長久之計,因為。現在由陶謙當政,那些地方士族豪門,一段時間之內,可以按陶謙的政策來做,但是。一旦陶謙不再主政徐州,又或者那些地方士族豪門不再與陶謙的步調一致,那麼,徐州又會回恢之前的一樣,百姓租不起地主的田地,耕種所得都不夠給田稅的情況,百姓,又會陷入於水深火熱當中。

    總之,陶謙的做法,是不能讓人感到踏實的。

    臧霸一直並非是對陶謙的命令都陽奉陰違,對於徐州百姓、對泰山百姓有利的命令,臧霸還是會一絲不苟的執行的。他之所以不想到徐州為官,在陶謙的身邊共事,那是因為他實在是看不慣陶謙的那一套。這些,讓臧霸覺得,長久下去,一定會出問題的。

    這是陶謙的哪一套?

    嗯,歷史上,陶謙與臧霸的不對路,其實是盛傳陶謙喜愛任用士人為官,平時,都喜歡與文人雅士扎堆,看不起那些粗鄙的,尋常百姓人家出生的草蟒之人。在徐州的地方豪族,文人名士與那些領軍大將之間,陶謙的偏頗極大,因而惹惱了臧霸,使臧霸憤而離開了徐州,返回泰山統軍。

    實際,臧霸也知道,陶謙與那些地方士族的文人雅士扎堆,陶謙其實也是迫於無奈,任用士族的人為官,也是不得而為之。因為,那些地主士族,他們不可能平白無故的放棄他們固定的利益。

    如果沒有足夠的好處,他們憑什麼要遵從陶謙的政令?說減租便減租?說減息便減息?

    作為交換條件,陶謙就要從另外的一方面讓利。讓那些地方士族可以從另外的一方面得到更大的利益。

    這個,其實也是為何徐州會出現這麼多的大富族的原因之一。

    像糜家,其實的財富,還真的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這雖然,有糜家兄弟經營得宜的努力,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眼光及商業手段才能擁有如此多的財富。可是,如果沒有陶謙的支持,沒有政策的傾斜,他們也是不可能如此瘋狂斂財的。單單是一個糜家,就可以在正常的納稅給陶謙之外,還能支持劉備擴軍,可以供應得起劉備大軍的用度,這就可以看得出,糜家從中可以獲得的好處是有多少。

    除了糜家,還有陳家、孫家、曹家等等,無數的徐州士族,他們都是在陶謙主政徐州期間,迅速的收斂了無數的財富。

    就連臧霸也都知道,陶謙不得不討好那些地方士族,因為,一旦與徐州的士族鬧僵了關係,他的軍馬,可能馬上就會斷了軍糧。

    因此,臧霸覺得跟在陶謙的身邊實在太不踏實了,還不如自己回到泰山好好的經營。

    而事實,徐州的確有從大於主的情況,在徐州,那些大豪族,做什麼並不用向陶謙請示的,而是自己便可以拿主意。倒是陶謙,後來要頒布什麼的政令,就得要好好的與那些士族的代表官員好好的商議才能下決定。

    如此,主不似主,其下的部屬,最終紛紛背叛,就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像糜竺這些屬下,早早就產生了另投他主的念頭及做法。引來劉備欲奪徐州。

    如果當初,陶謙能夠有魄力一些,在拉攏那些地方士族的同時,也重用他們這些大將,讓他們對那些地方士族形成實質的掌控,那麼,陶謙也未必不能沒有作為。

    如果陶謙敢往泰山一行,請臧霸出山相助,臧霸也一定會率軍到徐州,對那些地方士族豪門形成威懾。可惜,陶謙居然擔心臧霸會謀害他,一直都不敢往泰山一行,不敢親自去請臧霸相助。

    現在,曹操的表現,要比陶謙大方得多了。的確讓臧霸感受得到曹操的那種禮賢下士的誠意。

    不過,臧霸也知道,曹操現在之所以重視他,主要就是現在他還有用處,如果讓曹操奪得徐州之後,是否還對他如此重視,那就不得而知了。

    臧霸稱曹操為丞相,並沒以主公相稱,但曹操也不以為意,這些事,也勉強不得。

    他把臧霸迎進了濟南城,馬上設宴款待。

    並且,曹操也單刀直入,當面與臧霸約法三章,全都依了臧霸的意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