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281章 爵位之爭 文 / 風舞靈山
第281章爵位之爭
「趙雲、徐庶、甘寧、孫權、劉表,現在是五個王,我們繼續算。臧霸,他以一萬餘泰山寇為班底,橫掃整個豫州,雖說豫州我們轉給了曹操,但他這份功勞不能抹殺吧?六個王了吧。高順,他一手建立起了足以和最精銳的西涼騎兵抗衡的陷陣營;蔣欽,徐州睥睨天下的水軍,他是奠基人、開創者;魏延,步兵的元老,現在步兵的訓練法還在沿襲他的教法;再加上我、孔明、魯肅等等,還有負責後方糧食、物質供應的一干人等,這該封多少王才能擺得平啊。」
閻忠一時無語。
「好,就算這些人大家都同意授予王爺的爵位,那麼又該封多少地,食邑多少戶,這到頭來還不是誕生了一批新的門閥、豪族,這跟我們曾經要改變的世界有什麼區別?」
閻忠微微點頭,又道:「不管怎麼說,論功行賞是必須的,該對有功將士一個交代。大家這幾年為這事已經議論紛紛了。」
孟良站起身來,踱著步,答道:「我知道,對於授爵最熱心的不是我們的那批戰將,甘寧、趙雲、臧霸、高順都從未在我面前流露出這想法,倒是一批文官始終抱著功成名就,留名青史的想法,對這個最熱心。這也是個奇怪的現象,武將無所謂,文官太熱衷。」
閻忠遲疑了會,說道:「不是,應該是說,家庭出身低微的對你更有認同感,他們對你從骨子裡信任,但是,讀書人的思想可就不那麼單純了。」
孟良大悟,階級的觀念從古至今始終存在,同一階層的人更有認同感,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唯有將他們都糅合在一起,才能塑造出一個穩定的社會機制。
「其實我不是反對授爵,我是在想把爵位改做一種榮譽,不再世襲,不再有特權。明天我在會議上會首先反對,然後再提出第二種方案,這是底線。所以我先跟你們大家溝通,希望能取得你們的支持。如果,這個底線大家不能認同,那我只能歸隱了。」
孟良一臉的鄭重。
閻忠也很鄭重的點點頭:「我理解你的想法,今晚盡量做大家的工作吧。但你都這麼大了,可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為所欲為了。」
孟良笑笑,轉了個話題:「哎,閻先生,你是相術大師,你可曾聽過這樣的說法,如果過繼一個兒子會改變這人的子孫運?」
閻忠呵呵笑道:「倒是有這種說法,不然很多人幹嘛叫招弟、帶弟啊,不過,虛妄之說當不得真的。你想將飛鴻過繼?」
「是啊,有女無子總是一種遺憾,黃月英曾經提到過這事,當時為姓什麼沒談妥。這事你看行嗎?」
在孟良的心裡,在呂大爺去世後,一直把閻忠當做自己的親人。而閻忠也把他看著自己的晚輩,常常用一種慈愛的目光看著他。
聽到孟良如此說,呵呵笑道:「你的意思是讓我撮合這事?還不如直接去找孔明,他都有四個兒子了,不在乎飛鴻一個。他也比較好說話。」
「唉,你這都看不出來,黃月英心高氣傲,只有她當孔明的家,孔明是拿她毫無辦法的。」
「行,過兩天我就去找黃月英說說,估計改姓難度很大啊,她既然不讓飛鴻姓諸葛,還能讓他改姓孟?」
「就這樣跟她說,我一旦生了兒子,就讓他把姓改回來,這個條件不過分,她應該能接受。」
第二天早上,孟良剛起身。劍兒就遞給他兩卷手稿,說是飛鴻剛剛來過,見你沒起來,就把這個丟下來了,說是你今天要用的。
孟良點點頭,這孩子確實不同於同年齡的人,從不貪睡,每天早上肯定會到城外的山上跑上幾個來回,即使是下雨天,他也會在亭子裡練劍,從不偷懶。這要歸功於黃月英的督促,從小養成的習慣。
孟良洗漱完畢,端著一碗粥到餐桌上,邊吃邊拆開一卷手稿,上面是飛鴻工工整整按照他昨天交代的思路寫下的發言稿,重點突出了授爵的危害。這篇稿子看的孟良頻頻點頭,他非常準確的體現出了孟良的思想。
再將另外的一卷打開,上面卻是一篇建議書:對有功將士的酬功問題之我見。落款卻是黃月英。在這篇建議書裡,黃月英提出以軍銜制來替代爵位制,對有功將士按照功勞、資歷、貢獻大小授予軍銜,每種級別對應一定的年薪,文官、武官都可以授銜。軍銜的級別為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乃至校官尉官……
孟良粗略的一看,啞然失笑。除了文官也授軍銜這點創意之外,全然是照搬那個時代的軍銜制度。轉眼一想,這也未嘗不可,改爵位為軍銜本來就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黃月英只不過把它大大提前了。
看來,黃月英是準備在元老會上提案,為了爭取他的支持,特地將這底稿謄抄一份讓他過目。
孟良思忖了一會,便定下了今天的策略:既然黃月英有備而來,而且自己對軍銜制的實行深以為然,乾脆自己開始就不發言了,到關鍵的時候力挺黃月英。昨晚在萬虎家聚宴,原來鳳翔城出來的一批元老,包括萬虎、糜竺、韓暨、閻忠等人的工作都已基本做通,只是封不封王,各種爵位應該享有什麼樣的報酬還沒取得最後的一致,如果讓黃月英提出軍銜制,這跟昨晚議定的大致方向是一樣的,只是提法不同。
元老院的議事廳是個環形的會場,在最上首是個獨立的席位,那是元老院的院長萬虎的位置,他擁有主持會議、根據大多數人員的意見裁決結果、終止議案等權利。
萬虎的左手,第一個位置是皇帝的,此時皇帝劉和已經去世,現在傳位於太子劉儉,號慎帝。劉儉剛剛三十出頭,性如其名,繼承了其父親節儉的習慣,但卻比他父親高調多了。他聽說今後徐州的法紀律令皆要通過元老院裁決,主動提出要給自己留一席之地,便於自己參政議政。治權在皇權的監督之下,這本是開始擁立劉和時確定的原則,所以,劉儉提出自己和三公要參與元老會的討論、表決,大家都提不出反對意見。幸好的是,在設立元老院的時候,孟良為了防止獨裁的現象發生,明確提出,議案的通過要堅持少數服從多數,永遠不為任何個人設立否決權。這一條是寫進立法規則的。
劉儉的邊上,分別是大司馬孫權、大司徒鄭玄、大司空劉表。原來的三公里面,張溫、荀爽都已去世,後來公推孫權和劉表接替二人的位置,這也算是江東、荊州和平解決對他二人的一種回報。
萬虎的右手,是丞相孟良、左丞相孔明、右丞相魯肅,代表軍隊的徐庶、代表地方政權的劉曄、代表工人的孟公威、農民代表任峻、商人代表闞澤以及婦女代表黃月英。
萬虎的正對面,是擁有投票權的韓暨、糜竺、閻忠等副院長。
孫權曾經有個提案,元老院的代表組成,不應該是相府的人佔多數,應該從基層選拔出來才能真正代表民意。這個議案後來被否決,原因是元老會剛成立,一切尚在摸索階段。而且各行業的代表誰還能找出比他們更優秀的?後來,作為一種妥協,在代表表決的時候,要求每位代表必須說出理由,贊成的理由、反對的理由都必須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