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盛唐權奸

大道小說網 61.待漏院(上) 文 / 燕歌豪氣

.    今日開始沖榜,今日三更,早八點,下午三點,晚上十二點,兄弟們有票就投,收藏推薦打賞都要。

    懸賞,日推薦,日收藏過了三百,加更一章!

    ……

    平康裡,永穆公主府。

    「恭迎高將軍。」李巖反應還算快,口中高呼,腳下不慢,快步迎了出去。

    「巖哥兒也在?」高力士腳步停了下來,並未稱呼他翰林學士,羽林中侯的官銜,而是直呼其名,話語中明顯透出慈愛,李巖做了再大的官兒,在他眼中,也是他的弟子。

    李巖隨侍在高力士身邊,歉意道:「這些日子忙得很,在右威衛和工部兩頭跑,到將軍的府上也去得少了。」

    輕輕地笑了起來,高力士讚道:「你沒來,可送來的禮物很得師母的歡心,巖哥兒,聽聞你在右威衛練兵,一直住在軍營,這才是我的好弟子。」

    順著他的話頭,李巖掩飾剛才與永穆公主親暱的舉止:「剛剛在右威衛軍營聽聞王駙馬去世,匆匆趕來弔唁,見永穆公主甚為悲傷,我不禁安慰她幾句,唉,府裡也沒個人能拿主意,我這個族弟有空就替她打理一下雜事,略盡一份綿薄之力。」

    「永穆公主也幫你不少,巖哥兒姐弟情深,理當如此。」高力士讚道。

    「高將軍,待漏院還有半月就可使用,那時侯秋冷霜寒,正好派上用場,這全是聖人對百官的殷切關懷,我想請他題塊匾,還有……你看是否可行?」李巖悄聲詢問道。

    好個聰明伶俐的哥兒,皇帝得知,心裡一准高興。高力士呵呵笑道:「你們姐弟情深,我就代為轉奏聖人,讓你幫著永穆公主料理喪事。」

    正合李巖的心意,有了高將軍的這句話,即日起,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自由進出永穆公主府,再不用半夜三更偷偷摸摸翻牆頭,來見公主了。

    第二日下午,得知皇帝和武惠妃要親來永穆公主府弔唁,李巖早早地換了小功之服,恭恭敬敬站在府門前,迎接皇帝惠妃入府。

    雖說死者為大,皇帝卻並未進靈堂祭拜,而是移駕住春院,欣賞庭院秋天的景致,倒是武惠妃祭拜之後,拉著永穆公主說了些勸慰的話。

    眼見秋風蕭瑟,桃梨枝頭黃的葉片紛紛揚揚,宛如只只枯葉蝶,旋轉飛舞而下,住春院東南角,一樹紅楓濃烈似火,下面是一片潔白的細沙,這一院的秋景都似乎聚焦在這兒,視線穿過竹籬的縫隙處,茶庭那邊隱約還有一株紅楓遙相呼應。

    穿行在庭院之中,皇帝李隆基腳下的步石交揉錯雜,一路行來,在一瀑三疊處留戀賞玩了會兒,又在深山古剎般石燈籠的地方駐足良久,心頭泛起林野森森,空山寂寂的空靈感,翰林學士李巖隨侍身側,亦步亦趨,言語親切,為皇帝講述著園林茶庭的種種妙處。

    在院中遊覽了一圈,李隆基來到茶庭的望月台,籐椅小几,茶水糕點早已備好,先由中官逐一嘗試過。

    見皇帝心情不錯,李巖抬眼瞧了一下高力士,見他對自己微笑點頭,當下心領神會,朗聲稟道:「陛下下旨修建待漏院,它惠及百官,對哪些年老體弱的官員更是照顧,秋末冬初時便可竣工投入使用。想來今歲寒冬臘月,百官上朝待漏,再也不用風吹雨淋站立苦等,還能打個盹享受熱氣騰騰的朝食,百官莫不因待漏院感念陛下的恩德……」

    茶庭樹木掩映處,永穆公主陪著武惠妃姍姍而來,聽見李巖的奏對,武惠妃腳步停了下來,芙蓉顏面露出思索的神色。

    「高力士回宮向朕稟報過這事,就從宮中的御膳坊調幾名廚子廚娘到待漏院,朕也題快牌匾,小李學士辦的好差使,至於其它的,到時候再說吧。」李隆基輕聲讚道,卻對李巖另一個提議未置可否。

    帝王心術,豈是你小小翰林能猜度的嗎?

    此番對話落入武惠妃的耳中,心裡不由暗讚,李林甫父子果然有些手段,竟想出修建待漏院這麼個主意,既討好了百官,又讓皇帝得了名聲,皇帝向百官遍施雨露,關懷備至,父子倆不居功自傲,得意忘形,乃可造之才!

    天長節前李巖進宮,教授華爾茲,抱著自己在耳邊說的那句話,突然又一次響起,要成為後宮之主,欲則不達!皇后被廢,我正該一步一步緩著來,如同這待漏院這般高明的策略,在後宮遍灑些恩澤雨露。

    又瞧了一眼李巖那張笑臉,心裡啄磨著,有了李林甫父子這樣精明的朝中外援出謀劃策,搖旗吶喊,我才能登上皇后之位,兒子成為東宮太子。

    不自覺地呆站了半晌,武惠妃才輕移蓮步,走到皇帝近前,輕啟朱唇讚道:「聖人,哀家遠遠地瞧見你們君臣相談甚歡,親情濃濃,好似一對父子。」

    這話觸動了皇帝李隆基的心事,高力士昨日還在耳邊誇獎這個孩子,說他倣傚古之名將,住進右威衛的軍營,與羽林騎食同鍋,寢同帳,身先士卒地操訓。

    從剛才對庭院的一番妙論李隆基就看出李巖驚才艷艷,之前的幾篇策論甚有見地,詩詞才名早已名動長安,心潮湧動,不愧是我的……

    想到此處,心裡頓是一驚,偷眼向他瞧去,白衣年少,人物清俊,允文允武,毫無驕矜之色,好個少年俊才,他既有開疆拓土之志,日後我就親授兵法,如待王忠嗣一般。

    「蕙妃,巖哥兒乃是大唐宗室裡的千里駒,既然你也賞識巖哥兒,不如認他做個義子,讓永穆公主也多個弟弟,李巖也好名正言順地過府來幫忙。」皇帝臉上的神色淡淡,竟未露半點心跡,隨意地說出這幾句話來。

    武惠妃笑得如春風中的花枝,連連點頭。

    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李巖心神激盪,身子微微有些顫抖,過了片刻,高力士拉了拉他,才如夢初醒,慌忙跪下來行叩拜之禮:「兒臣參見父皇母妃。」

    瞧著這一幕感人的場景,高力士眼眶濕熱,皇帝還真是沒有忘記麒麟頭綠翡翠呀,自己可是趁教習李巖騎射的時候,仔細驗看過。

    永穆公主容色黯黯的臉兒露出笑容,如秋夜皎潔的明月破雲而出。

    表兄哪及的上巖哥兒的一絲半毫,他才是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情郎,自己心中的夫君。

    永穆公主此時眼中滿滿俱是巖哥兒的身影,心中歎道,可惜不能結為名義上的夫妻,能借姐弟的名分長相廝守,亦是不錯了,唉!世間的事哪有十全十美的。

    幾場秋雨過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涼,半月後的一個清晨,大明宮前建福門。

    四更天下了霜,冷得讓人直跺腳,瑟瑟秋風直往官員袍衫裡鑽,隨從們趕緊給主人裹上皮裘,手中的火把也靠得更近,好增加些暖意。

    太常少卿賀知章從懷中取出個扁扁的銀酒壺,偷偷抿了一口,上品的山中仙釀呀,口中道:「用不著,馬上就要進待漏院休息,只等張相公前來剪綵。」

    話音未落,只聽見賀六兒催促周圍幾名隨從:「張相公來了,快滅掉火把。」

    這是規矩,宰相過來,其餘的官員要滅掉火把,表示尊敬,中書令張說權勢熏天,還壓源侍中一頭,百官哪敢怠慢。

    另一邊,百官人群中悄悄進來了一幫子人,環擁著一名英姿雄偉,器宇軒昂的紫袍中年人,此時,遠處馬蹄聲轟鳴,一隊如龍的火把由遠及近。

    百官中有人帶頭呼道:「恭迎張相公!」

    那中年人鼻中冷哼一聲:「中書令好大的派頭。」

    他身邊的少年官員暗叫糟糕,待漏院開張剪綵,皇帝有可能要來撫慰百官,少年官員告訴了父親,眼下看這情勢,被源黨當做了朝爭的工具,今天紫宸殿常朝商議朱雀大街的事,雖然會少些阻力,但日後難保他們不會使絆子出陰招?

    少年官員低聲稟道:「父皇,該過去剪綵了。」

    那紫袍中年人就是皇帝李隆基,火把半映著他的臉,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輕輕道:「暫且不忙,先瞧瞧,巖哥兒提議得好,微服私訪,才知道朝中百官的疾苦。」

    中書令張說大喇喇地策馬來到待漏院前,一幫子逢迎獻媚的官兒迎了上去,侍御史王鉷這些日子有求於張說,迎上去點頭哈腰道:「張相公,就等著你這位燕許大手筆,題匾,剪綵。」

    「剪綵?」張說沒聽說過這事,甚是好奇。

    王鉷朝待漏院一指,張說一眼掃了過去,幾個侍女手捧綵帶站在朱漆銅釘大門前,托盤上放著剪刀等物。

    為百官上朝待漏的地方剪綵,題匾,豈不顯出我的權勢?源侍中蘇禮部老朽,哪及自己年富力強,也不推辭,立即應道:「好!」

    也未招呼站在前面的源侍中蘇禮部,中書令張說直接就往剪綵的地兒走過去。

    ……

    張說為人不識檢點,被源黨利用,他豈不銜狠報復?故事精彩,兄們,砸票!有懸賞獎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