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104.兼濟天下 文 / 燕歌豪氣
. 月色朗朗,幾步之外人影可辨。火把在山風的吹拂下,搖曳不定,杜希望與李巖並駕緩馳,過了臥虎城搭建在谷口小湖的浮橋,月下人影移動,井然有序地進了城。
軍中一切都有成法,羽林騎自有教官帶他們到城中軍營安置。
李巖備下了一道接風宴,與杜、郭二人一邊喝酒一邊聊些別後詳情,並無豪氣干雲的鯨吞,反有些手足依戀情意。
今兒是月圓團聚之夜,廳外月色正好。
杜希望又提到長安朝爭的事。
長安朝爭又起,看來我整日忙著在山谷練軍,對朝中動向關心的少了,李巖急忙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杜希望搖了搖頭:「具體我也不太清楚,京兆尹張九齡彈劾你父親,利用改造朱雀大街,置地購宅,巧取豪奪,用來牟取暴利。事情好像是由工部司主薄吉溫引起的。」
置地購宅原本就是我的主意,讓吉溫、趙明軒、高墨達去購些宅子,乘改造朱雀大街的東風,熱炒一把商業地產,沒想到還惹出事端來了,李巖一聽著了急:「聖人怎麼處置的?」
「李昭武,你先莫急,先聽我把話說完。眼前正趕上泰山封禪的事,那朱雀大街的改造施工卓有成效,聖人一力把這事壓了下來,所以你也不必過分擔憂。」杜希望寬慰道。
李巖還兼著工部員外郎的官職,朱雀大街出事,他也脫不了干係,杜希望不知道李巖跟這事干係深著呢。
右監門衛將軍高力士後日就要返回長安,如果在他耳邊吹吹風,在皇帝面前代為轉圜解釋一番,是不是效果就要好得多。
「二位哥哥,乾了這一杯,早點歇息,明日練軍可不許偷懶。」李巖舉杯道。
第二日,李巖四更起床,練到日上三桿,把橫刀飛刀騎射練完,才率五十騎羽林親衛快馬揚鞭,溯洛水而上,趕往洛陽城。
進了洛陽的上東門,一條坊街筆直寬闊,經過洛陽北市,瞧見金吾衛正在北市上緝拿商人百姓,好好一個北市被弄得雞飛狗跳,呼兒喚女的,拖人捎口信的,跪地求饒的,淒淒慘慘,哭鬧聲連成一片。
李巖匆忙間勒住鐵連錢,揚鞭喝問街邊的金吾衛校尉:「你們這是幹嘛?」
那金吾衛校尉倒也有幾分眼力勁,對著李巖及身後幾十騎威風凜凜的軍士這麼上下一打量,心裡便有了計較,這些勁軍悍卒怕是從長安過來的羽林騎,當下站直了身子,畢恭畢敬拱手答道:「聖人有旨,凡入太平道的洛陽官吏百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全部流放嶺南,連東都留守李尚隱李大人,也被貶為廣州都督,兼任五府經略使,一月後就要啟程。」
倒吸一口涼氣,李巖心中暗歎,怎麼這麼大動靜,不是說具結作保後就不追究這事了嗎?看來皇帝對自己常駕臨的東都洛陽生邪教謀反之事,尤為敏感,處置果決,還是要將這顆毒瘤拔得乾乾淨淨,以儆傚尤。
可這麼一來,邪教太平道一案恐怕會牽連洛陽數萬官吏百姓。
心頭沉甸甸的,李巖一語不從宣仁門進了洛陽皇城,沿著城牆根,一路馳向了皇城東都留守衙門。
才進得留守衙門,李巖迎面撞上了監門衛那幫親衛,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哥們了,立刻有人上前熱情招呼。
李巖微笑著問:「哥幾個,高將軍也在裡面?」
跟著李巖跑這一趟,功勞陞遷不說,查抄太平道涉案官吏,讓監門衛撈足了油水。
「是李昭武,不,應該是右威衛郎將,李游騎了吧?」一位監門衛校尉拱手賀道。
又陞遷了兩級?李巖謙虛地寒暄了幾句,著人通報後,便進了留守府正堂。
正堂上光線明亮,正中青石板地上整齊碼放著百匹彩色綢緞。卻見李尚隱李大人坐在堂上抹著淚,一聲不吭,右監門衛將軍高力士在旁低聲安慰:「李都督,洛陽之事,我這些日子來,每隔五日便上奏聖人,為這三萬多具結作保的官吏百姓沒少費心血。」
陽春時節,鶯飛燕舞,一片春意。可在李尚隱滿是溝壑的臉上瞧不到半分,一片淒風苦雨,眉頭緊鎖在一起,擦了擦眼角渾濁的淚:「我治下生官吏百姓與邪教勾結,犯下驚天謀逆大案,失察之罪,自是脫不了干係。我倒是沒什麼,只是這嶺南路上,萬里之遙,關山重重,風餐露宿的得走上好幾個月,這些流放的百姓攜兒帶女,旅途勞頓,再加上水土不服,恐怕……」
兩人長吁短歎了好一陣兒,竟沒覺李巖早就進了正堂,陽光從交窗灑了進來,細碎的光影落在他身上,看上去很安靜,他沒有出聲打擾,只是靜靜地傾聽。
高力士為他的忠直所感,抹著眼淚道:「皇帝也知道你的忠心,但是根據大唐律不得不這樣做。以後有了機會李都督還會回朝的。」
「聖人讓我到嶺南任職,讓我有機會照顧這些一時迷途的官吏百姓,已是恩典有加,尚隱感激不盡。高將軍,有機會替我轉奏聖人,尚隱感念君恩,此去嶺南,安撫民眾,勸諭百姓,當盡全力。」李尚隱的微微有些佝僂的身子瞬間挺得筆直,有些浩然之氣。
李巖聽了好一會兒,瞧著李尚隱微霜的鬢,滿臉的皺紋,驀然有些感動!
藏金窯的那些金銀財寶,我就是幾輩子也用不完,花不光,難道像個鄉下土財主啃著干餅子守著它?不如用出去,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善行義舉,心裡也安穩些。
梅姬,你將藏金窟富可敵國的財富和你的深情交付給我,我答應過你,要好好照顧太平道的信眾,你泉下有知,巖哥兒不會讓你失望。
「李都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唐重視農耕,可僅限於關中河洛一帶,我聽西市的胡商說,安南都護府占城有種水稻品種,名叫占城稻,耐旱、耐澇,自種至收僅五十餘天,一年三熟。」李巖拋出個令人震驚的想法。
現在自己在宮中的對頭,皇帝的家奴寵臣王毛仲因為養馬有功,被封為霍國公,兒子剛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如果能引進這稻種,四處推廣種植,李巖是自己的弟子,李尚隱又是自己力保的,高力士想到此處,也來了興趣,急急問:「真有一年三熟的占城稻嗎?」
李巖肯定地點了點頭。
「廣州雖處蠻夷之地,可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洛陽官吏百姓流放到廣州,大規模開墾農田,種植一年三熟的占城稻!」李尚隱眼裡放著光,眉頭舒展開來,憧憬著阡陌縱橫的水稻良田。
李巖神情也有幾分激動,拱手稟道:「李都督,高將軍,廣州自秦漢時就是繁榮都會,漢唐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港,就是工商海運也大有作為。」
瞇縫著眼睛,高力士輕輕笑了:「李都督,我這弟子允文允武,山中仙釀就是他釀出來的,將釀酒、種植、養殖結合在一起,揮農莊的優勢,聖人對此也是大加讚賞。」
允文允武,年少才高,有治政理國之才,李尚隱看過來的眼神都有些熾熱。
老丈人張九齡又彈劾我,我得藉機為自己辯解幾句,李巖目光炯炯,朗朗有聲:「李都督,高將軍,但凡做事的,難免為人詬病,京兆尹張九齡彈劾我斂財,我承認,只是不知我將這財斂來為國所用,興農桑,重工商,開海運,讓大唐盛世氣運長久延續下去!」
「終有一日,我要改變張京兆的看法,讓他把女兒嫁給我。」李巖這話說得連自己都有幾分感動。
張九齡數次彈劾李巖,李巖心胸卻如此寬廣,還一門心思想著做他的女婿。李尚隱聽到這個,心裡更加欣賞這個少年將軍。
「李都督,從流放的官吏百姓中挑一批管事,讓我見見,洛陽城外,釀酒種植養殖的農莊已建了起來,讓他們學習學習,我再從農莊裡挑些人手,隨你們同去廣州,沿途還可以招募一些工匠,租車船騾馬代步……」李巖開始籌劃起來。
「這得需要多少銀錢?」李尚隱聽了初步的計劃瞠目結舌。
「銀錢的事你無需擔心,煩請李都督將管事盡快選來,要懂耕織工商,能吃苦耐勞,實心辦事的人才。」李巖微笑著道。
「哈哈,我馬上就去,順便將今天所說之事在流放的官吏百姓中說說,以後的日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李尚隱朗聲笑道,大步而去。
「人逢喜事精神爽,看李都督那敏捷矯健的步子,像個少年。」高力士心裡也充滿了喜悅,這次來洛陽自己也收了不少邪教的財物:「李游騎,廣州農莊之事也算我一份,我的老家就在那兒。」
「師傅,你說占城稻種植推廣成功,惠妃娘娘大力支持,她的賢名會不會在大唐遠播?」李巖故意問道。
「皇后之位,也少一些阻力。」曾在武家為奴的高力士自然是武惠妃一黨,神情凝重,緩緩點頭。
「師傅,我們先不要打武惠妃的名頭招搖,就連聖人也先瞞一瞞,等三年後大事一成,再將惠妃娘娘的賢名傳誦出來,你看如何?」李巖想到藏金窯中富可敵國的財富,一下子拿出來惹人生疑,先悄悄地幹,成了勢,誰也無法撼動。
王毛仲,你養馬,我和惠妃娘娘一塊種田,一年三熟的占城稻,推廣種植,兼濟天下,你能比得了麼?高力士越想越開心。
此間事了,一月後我就回帝都長安,看看朱雀大街改造的進度,陪著快要臨盆生子的永穆公主,李巖望著堂外明媚的陽光,心裡充滿了喜悅。
「羽林武學博士,昭武校尉李巖接旨!」高力士取出聖旨,朗聲宣道。
李巖慌忙跪倒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羽林武學博士,工部員外郎李巖,在任上多有建樹……率新成軍的羽林武學生,不懼大雪封路,勞師遠襲,一舉搗毀邪教太平道巢穴,為國建功,特遷為羽林武學司業,右威衛郎將,游騎將軍,抄沒邪教太平道的錢財工匠,軍需物質,全部劃給羽林武學,另從軍器監調撥能工巧匠三百名,加入羽林武學,研製兵器。欽此!」
為皇帝信重,跪在地上的李巖眼角淚光閃爍,已感動得一塌糊塗。
……
有位書友留言,為燕歌拉推薦票,感動!兄弟們用收藏推薦頂起有了你們的支持,盛唐權奸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