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盛唐權奸

大道小說網 132. 泰山封禪(上) 文 / 燕歌豪氣

.    大唐開元十三年,十二月初六上午,巳時。

    大唐皇帝封禪的車駕隨從,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來到泰山西側的山腳下。有人站在泰山上朝下望去,但見數十里內人畜遍野,附近州縣用牛車或馬車運載糧食馬料,以及供應之物,竟然數百里不絕。

    宛如行軍一般,先立起中軍大帳,李巖忙得不可開交,指揮著儀仗羽林搭建連幄營帳,那是皇帝接受百官朝覲的御帳殿。

    「哥舒翰,多用點力,將這樁子埋得深一點。」李巖過去蹲下搖了一搖,見撼不動固定連幄帳的地樁,這才滿意,站起來拍著哥舒翰的肩膀,「每一個地樁都得搖一搖,北風漸起,萬一刮倒御帳,出了差錯大夥兒都吃罪不起。」

    「請小李將軍放心,每個樁頭我都親自檢查一遍。」哥舒翰沉穩地點了點。

    裡裡外外都檢查了一遍,這才放下心來,李巖門簾一掀,進了連幄帳中間的大帳,如同臥虎城的小殿一般,頂若穹廬,大帳四周遍插火把,徹夜通明。

    中間一片空地,百來十號人都可站下。

    「李白,高適,有四夷酋長隨行,皇帝的威儀都要體現出來,搭建兩層木台,雕龍胡床,素扇宮娥等等,一點也馬虎不得。」李巖大聲地吩咐道。

    高適就不必說了,李白入了羽林武學後,跟隨李巖一同陪王伴駕,親眼目睹他操勞了安營紮寨,在營帳間勤修武藝,橫刀,飛刀,步射騎射,日日不怠。要說詩才吧,小李將軍做了好幾詩詞,都是上佳之作,他隨身攜帶著衛公兵法,毫不藏私,隔三差五地組織大夥兒學習討論,連皇帝都來聽了好幾回,興致高的時候還講起河西的局勢。

    恃才傲物,好酒貪杯,縱情聲色,圖的是一個暢快,在羽林騎嚴格的軍紀約束下,李白的性格收斂多了,違了軍紀,嚴酷的體訓會變著法兒,非把你折騰到半夜才罷休。

    自己在河西討擊副使李巖麾下,武不及哥舒翰,文有高適與自己相伯仲,李巖比自己年少,改造朱雀大街,辦酒坊農莊,練兵習武,文武全才,各方面的才能都遠勝自己。

    自己還能狂傲嗎?李白在皇帝面前顯擺才能的念頭全消了,一心一意跟著李巖到河西去打拼,說不得有個封妻蔭子的前程,這會兒李白上前,恭敬稟道:「小李將軍,一應陳設都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白的性格日漸沉穩,但也不要中規中矩做個我的應聲蟲,李巖朗聲笑道:「在聖人面前,我們小心謹慎侍候,到了河西,面對吐蕃蠻子,可不能畏敵如虎,束手束腳,失了個性,該多張狂就得多張狂。」

    「太白兄,瓜州、玉門關可是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胡商不絕於途,貌美的胡姬多了去了,你也且風流一些。」高適在一旁取笑道。

    「小李將軍有冷霜兒盯著,忙著勤政練兵,高適,我倆一塊兒出馬,貌美的胡姬還不乖乖投懷送抱。」

    高適「嘿嘿」地笑了起來,模樣有幾分憨厚。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投懷送抱,說得多俗。」李巖隨口吟道。

    「可憐一泓菩提水,終入紅蓮兩瓣間!」李白才思敏捷,順口接了兩句,倒像兩人事先商量好似的。

    都是吟詩(『淫』濕)的人吶!兩人惺惺相惜,相顧大笑。

    裡外都佈置完畢,一看時辰,已臨近午時,李巖立刻命高適去延請聖駕。

    雖然已入了冬,開元十三年卻是個暖冬,麗日和風,天氣晴好。

    皇帝李隆基與朝廷重臣沿著羽林騎甲士沿途列守的道路,大步前行。抬頭豁然瞧見一片營帳,帳頂飄著一面繡金黃龍旗,在暖暖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連幄帳前兩側,儀仗羽林頂盔貫甲,排成兩個方陣,一個個挺胸收腹,身姿筆挺,那精氣神兒,看著就讓人提勁。

    李巖率哥舒翰、李白、高適在連幄帳前恭迎。

    瞧見李巖身後那幾人,相貌身姿不俗,皇帝李隆基歎道,雲從龍,虎從風,巖哥兒能凝聚高士賢人在他周圍,河西戰事,應有可為。

    我這不是讓哥幾個在皇帝面前露露臉嗎,聆聽皇帝的教誨,以後立了功,陞遷也快,獨木難成林,以後成了勢,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李巖郎聲道:「兒臣恭迎聖人駕臨御帳殿。」

    一陣兒比一陣兒猛烈,讓人不能睜開眼睛,御帳頂上的繡金黃龍旗,連幄帳四周的紅旗迎風招展,出響亮的裂帛之聲。

    隨行的朝廷重臣們相顧失色。封禪使,中書令張說手足無措,不知怎麼辦好,泰山封禪可是他倡議的,前朝皇帝登封泰山,如果是順天承運,功績顯赫,則會出現諸多祥瑞之兆。相反地,如果是無德無能,不能順應天時治理天下,則會出現諸多凶象。

    「兒臣恭喜父皇,泰山諸神齊來恭迎聖人駕臨!」李巖臨危不亂,大聲喝道,鎮定的聲音片刻間讓百官們安靜了下來。

    皇帝李隆基滿意地看了李巖一眼,朗聲笑道:「多謝泰山諸神,進殿升帳。」

    朝廷重臣入了御帳殿,地面全鋪設著船板木,從大帳門口直到大殿木台,鋪著水藍色的波斯地毯,上面織著一朵朵碩大的紅蓮,寓意步步生蓮。地毯周圍,有幾根紅色立柱,立柱旁均勻砌著幾座石爐,炭火燒得正旺,渾不覺御帳外北風呼嘯,山瘦水寒。

    皇帝坐上了雕龍胡床,素扇並列,高力士隨侍在側,身著明光鎧的千牛衛貼帳而立,紀律森然。

    封禪使張說上前奏道:「十二月十日,聖人登山祭祀昊天上帝,群臣祭祀五帝百神於山下之壇,其餘仿高宗乾封元年封禪故事。十一日聖人在社山祭祀皇地祗。十二日,聖人在御帳殿,接受百官、貴戚,四夷酋長朝覲,大赦天下。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

    中書舍人跌跌撞撞跑了進來,驚慌奏道:「隨從官員們……官員們住的帳蓬……被風撕破,支撐帳蓬的柱子也被吹折。官員們都十分恐慌,亂作一團。」

    封禪使張說一聽,手腳冰涼,泰山封禪可是他著手成行的,本來就為封禪的事忙得焦頭爛額,突如其來的連番變故,更使他徹底傻眼了,沒一點主張。

    這難道是凶兆?所謂關心則亂,皇帝李隆基臉色微變,反問自己,是不是治理天下有失誤之處,上天給自己的警告。

    「恭喜聖人!」少年刺史李巖挺身而出,上前奏道:「聖人是大德天子,如今御駕出宮,定會驚天地動鬼神,這股神風乃是東海之神趕著迎接聖人來了。」

    如果再不風停雲住,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諸天神佛都一起出來了,這神話得繼續編下去,李巖的聲音很是鎮定,不由人不信:「請聖人下旨,命令十六衛隨行軍校,齊聲高呼,大唐開元,盛世明君,多謝諸神,前來迎駕。」

    是凶是吉,皇帝也搞不清楚,這會兒是寧可信其有,趕緊下了道聖旨,生怕得罪了各路神仙。不一會兒,御帳外面傳來了巨潮海嘯般整齊的呼聲:「大唐開元,盛世明君,多謝諸神,前來迎駕。」一浪高過一浪,聲浪蓋住了呼嘯的北風。

    皇帝和朝中重臣心情稍稍平靜。

    外面大風一陣陣刮著,吹得封禪使張說心驚肉跳,劈頭問中書舍人:「剛才狂風大作,可有人員傷亡?」

    李巖一聽,心裡直感到突突的,暗暗罵道,張說張相公,你咋那麼蠢呢?哪壺不開提哪壺,抬頭望去,果然不妙,皇帝李隆基的臉上已是陰雲密佈。

    ……

    呵呵,感謝兄弟們推薦收的支持,權奸上架的時間不遠了,放心閱讀追文,支持燕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