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167.花月醉雕鞍(求收藏推薦) 文 / 燕歌豪氣
. 一輪明月掛上中天,玉盤似的皎潔。
安寧靜謐的大馬營草灘,搖晃著碎碎月光的河面,大片大片紫色的苜蓿花浮在月色裡,不出神秘朦朧的美感。
漢陽堡外,一陣馬蹄聲錯落,驚擾了月夜下的靜謐,百多騎羽林親衛簇擁著右威衛將軍李巖,踏著月色到了堡前。
夜風過處,隱隱有花香襲人,李巖勒馬扯韁,連番征戰,心也覺得疲乏,不由循著花香轉頭望去,月色似銀,大片大片紫色的花海入得眼來,心頭一怔,這不正是在永穆山莊種植的苜蓿花嗎?
永穆姐姐,不知她與孩子如今怎麼樣了?想到這個,李巖心裡泛起一股酸澀,回想當初與永穆公主結識,雖然當時自己是有求於她,可她還是把一顆真心全繫於自己身上了。她善良多情,識得大體,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有妻如此,夫復何求,卻偏偏只能姐弟相稱,真是委屈她了。
有朝一日,我能大權在握,能迎娶自己心愛的女子麼?
李巖摸了摸揣在懷中的信箋,不由思緒萬千。信是驛路傳過來的,信不長,隻言片語幾句話,說他們的孩子現在能歪歪扭扭地走路了,家裡都好,就是想他……
「我去那邊轉轉,一會兒便回,你們別跟來。」李巖翻身下馬,向那片苜蓿花海走去。
羽林親衛見他們的右威衛將軍神色黯黯,不覺面面相覷,卻也不敢吱聲,牽著馬遠遠地跟著他。
李巖轉身走了幾步,就把懷中的信摸了出來,這幾日戰事頻繁,他只在接到信的那天粗略地看了一遍,之後就一直貼身藏著。他邊走邊打開帶著體溫的信箋,月色下,娟秀的字跡又一次映入眼簾,忍不住捧在手裡輕聲讀了起來。此時,他觸景生情,眼角紅紅,對著信紙柔聲道:「這些日子,辛苦你了。」彷彿永穆公主就在跟前似的。
百煉鋼化成繞指柔。這情景被一班羽林軍親衛瞧見,都有些驚愕差異了,不知他們心中衝鋒陷陣,敢死輕生的小李將軍,竟也會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李巖的目光在信箋上平移著,最後定在最後一個字上,他覺著最後一筆的墨色有些淡,仔細一瞧,才現是被化開了。指腹劃過那化開的印記,那是永穆為我流的眼淚吧,美人卷珠簾,深坐蹙額眉,但覺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李巖腦子裡突然浮現出永穆公主給自己寫信時落淚的樣兒,想到她的性子內向,什麼都藏在心裡,這個樣子,一定是想我想得緊了。
「你不該想我,應該恨我才對,狠心把你一個人丟在府裡,日日獨守空房,為我照顧孩兒,你就不怨嗎?我答應你,等這裡的戰事一結束,我就將姐姐接到身邊來。」李巖走入苜蓿花叢中,隨手折了一支,夾在信箋中,一同放進懷裡。
永穆的信勾起了對她的思念,心中溢滿了她的好,不得不。回想起那時與公主春日同游的情景,不由伸手解下了隨身攜帶的橫笛,放到嘴邊,悠悠吹了起來。笛聲輕靈清越,迴旋往復,往事如煙,絲絲縷縷彷彿就在眼前。
笛聲委婉纏綿,在寂靜的夜裡,如泣如訴。縷縷笛聲隱隱約約鑽入了在城頭等候的張若蘭、康雪兒的耳裡,惹起無窮的心事。
就在下午,她們接到羽林騎傳回來的消息,滿心歡喜地等著李巖回來,連日的戰事,也沒顧得上好好說說話,好容易得了一個空,兩人商量著給他置辦一桌酒菜,趁著月色正好,賞月吹笛,不曾想,人久等未歸,羽林騎回報,小李將軍就在堡外,在城頭聽見這纏綿緋惻的笛聲傳來。
兩人俱是一呆,張若蘭靠在垛口,歎了口氣,說道:「這倒好,就剩下我們兩個了。長安那邊獨守空房,我們這兒,難道不也是這樣嗎?」說罷,拉了康雪兒坐下,緊咬著唇:「雪兒,我們不管他了,他願意在外邊吹笛犯相思病,就由他去好了,我們回府自己吃。」
「還是等他一下吧。」康雪兒看著張若蘭有些怒氣,想著一桌子精心準備的菜餚,勸道。
耳邊的笛聲還未停,張若蘭心中愈覺鬱悶,對康雪兒說道:「今晚的月色真好,帶個酒囊,我們姐妹倆正好出堡踏秋賞月。」康雪兒也覺得悶,便點了點頭。
牽著兩匹馬出了漢陽堡,張若蘭一眼便瞧見了遠處一抹淡淡的黑影正如癡如醉地吹著笛子,一咬牙一跺腳,取下酒囊,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康雪兒也不示弱。
兩人量淺,帶著七八分醉意,便翻身上了馬,與康雪兒一前一後,朝相反的方向疾馳而去。哪是什麼踏秋賞月,是一路狂奔啊,度帶來的刺激感沖淡了心中的憤懣,跑了許久,才漸漸慢了下來。
後面的康雪兒追了上來,氣喘吁吁地叫道:「若蘭,你跑得太快了,我險些追不上了。」
張若蘭此時心中的悶氣也洩的差不多,聽到康雪兒的話,臉上不由一紅,暗暗罵道,你喝哪門子的醋,人家孩子都有了,想想還不是應該的。
「康雪兒,我們回去吧,一聲不吭地跑出來,巖哥兒知道會擔心的。」張若蘭轉過馬頭,說道。
「嗯,我也想回去了。」康雪兒知道張若蘭的氣平了,知趣地應道。
月夜清冷,蹄聲得得,兩騎追了過來,卻是李巖與冷霜兒,一見張若蘭醉醺醺的模樣,李巖揣著明白裝糊塗:「若蘭,給我一口酒。」
仰脖大喝了幾口,李巖帶著幾分豪氣:「我們月夜馳馬,醉酒賞花,也是樁快事!」
不待張若蘭回話,李巖已驅馬前行,吟誦聲隨夜風緩緩送來:「雖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女兒馬上笑,顏如頰玉盤,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
一輪明月,兩地相思。
帝都長安,平康裡,永穆公主府。
院中山石花木浸在溶溶月色裡,一團昏黃的光暈在水岸邊移動,月色下依稀看見兩個女子,抱著個小孩,踏著石徑,緩緩而行。
盧眉兒提著竹絲燈籠,永穆公主抱著小元浩,眼瞅著巖哥兒親手載植的花木,更加繁茂蔥蘢,在月色下高低錯落,永穆公主轉著兒子說:「元浩,看見沒有,這是你爹爹為娘親手佈置的。」
「木馬,滑梯……娘,我要爹爹!」小元浩已有一歲多了,在他母親的懷中不安分,扭轉小身體,伸出手來,模糊不清地喊著要著爹爹。
永穆公主不管兒子聽得懂聽不懂,貼著他的小臉道:「你爹爹是個好男兒,他為了保衛咱漢人不被吐蕃強盜欺負,投筆從戎,當上了大將軍,打了幾個大勝仗,已被父皇封為河西節帥,是個大英雄。」
「我,騎木馬,當英雄,打強盜!」小元浩捏起了小拳頭,還用力揮了一下。
「小元浩,真是個聰明的孩子。」盧眉兒轉過身來,誇讚道。
元浩這麼小就這麼聰明伶俐,我與巖哥兒不是姐弟,永穆公主心中快樂,沉甸甸壓在心中的擔憂早就隨風散去。
帝都長安,公卿大臣私下流傳,李巖是皇帝的私生子,這些永穆公主那裡知曉,只知道,巖哥兒是皇義子。
可兩人仍是同宗,按唐律,李巖不能尚公主,兩人始終這樣名不正言不順地過一輩子,世上的事都是這樣不可求全,就如月圓月缺。
盧眉兒心中為李巖與永穆公主感傷,垂下頭去,眼角隱隱有淚。
「眉兒,你怎麼了,巖哥兒有勇有謀,在河西立了大功,惠妃娘娘在宮中傳出話來,小李將軍早晚都會封王授節,你們姐妹嫁過去,風風光光,姐姐給你們準備一份豐厚得嫁妝。」永穆公主安慰盧眉兒道。
為人作嫁,永穆公主是如此的善良重情,盧眉兒忍不住眼淚成行,哽咽道:「永穆姐姐……小李將軍來信……說得輕鬆,其實霜兒姐姐來信,說他逢戰爭先……敢死輕生,每一次她都提心吊膽,一旦遇敵,她都……都願意用身體替小李將軍擋刀遮箭。」
「可憐了霜兒,你去封信問問,巖哥兒心裡究竟裝著我們姐妹沒有?」永穆公主咬了咬牙,卻是恨不起來,眼淚也撲簌簌地往下掉。
一院的月色霜華,涼涼秋風入懷,讓人感念心事,似有默契般,轉瞬間成了一對淚人兒,小元浩感到母親思念的悲傷,小嘴一撇,「哇哇」地哭了起來,慌得永穆公主抱緊他,輕輕地拍打著他後背安慰起來:「小元浩,不哭,爹爹會騎著高頭大馬回來,送你一匹小馬駒!」
[bookid=1424711,bookname=《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