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一章 世事難料 文 / 孫一凡3703

    曹操和曹智接下來的談話,差點沒讓曹智暈過去……首.發

    聊過些倆人別後的事情,曹智自然問到了曹操在陳留的情形。談到陳留,曹操明顯來了興趣,眉飛色舞一通侃,聽得曹智張大了嘴定格在那裡。

    怎麼會事呢?

    還要從曹智的那封信說起。

    曹操得到了張邈的幫助後,就在陳留當地招兵買馬。募兵的事倒是順利,沒幾日,就招到了兩三千兵馬。張邈是太守,本來就有三千守軍。這樣一加,他們也有五六千人馬。有了人馬曹操心就躁動起來,每天盤算著什麼時候打董卓。但盤算來盤算去,總覺得力量單薄了些。這董卓的西涼軍,曹操可是見識過的,用"兵強馬壯"來形容是一點不為過。

    董卓控制京城後,他的大部西涼軍都靠攏到了洛陽附近,基本取代了司隸區對京城的防務。又因為董卓目前控制的還是正統的東漢中央政府,一些受傳統的封建思想毒害嚴重的人士依然願意圍繞在董卓的中央政府周圍,其中不免一些有兵權的高級將領,所以現在董卓不光兵強馬壯,而且人馬眾多。曹操據得到消息分析,估計董卓現有大約十萬到十五萬兵馬。

    曹操雖說是義師,但他這五六千人馬只夠給董卓塞牙縫的。

    曹操正感英雄氣短之時,正巧夏侯敦帶著一千人馬和十幾車財物到了。多了人馬和軍費,曹操自然高興,這還不是最讓曹操來勁的。讀完曹智的信,才是讓他最來勁的。

    曹智在信中提到的聯盟,袁紹,給了曹操靈光一現。這是多好的主意,兵馬不夠,可以搞聯盟,天下對董卓不滿的人大有人在,聯合起來力量就大了,還怕他董卓。

    聯盟的盟主捨袁紹還能取誰,曹操認為袁紹太合適做這盟主了,第一,袁紹出身高貴,他有"四世三公"的背景,漢代「三公」這個職務的地位是很高的,僅次於皇帝的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他們家在官場門生故吏眾多,袁家是現在東漢王朝最炙手可熱的顯赫家族。第二,袁紹長得一表人才,非常漂亮,聰明伶俐能說會道,也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和眾多名流、士大夫都有來往。有他來等高一呼,再合適不過。

    曹操看完信後,哈哈大笑不止。心想,"我這二弟啊,自從那次摔傷腦袋後,這靈光乍現的想法是越來越多了,以前也沒這麼聰明,看來是摔好了。"曹操現在可不管曹智信是讓他參加聯盟,還是不要參加聯盟。他現在找著了一條討伐董卓的速成道路,心頭熱啊!趕緊去找張邈商議去了。

    沒過多久曹操、張邈公開打出旗號,要成立義軍討伐董卓,其實曹智已經這麼做了,但他沒好意思說。

    曹操志得意滿認為這是他目前這一生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任何事做得越早,越是能讓人記住,讓歷史記住。曹操「首倡義兵」,搶了第一份。曹操的這個倡議得到了天下英雄的響應,各路諸侯、豪傑紛紛起兵,舉起義旗,要討伐董卓,匡復漢室。

    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胄、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遣、濟北相鮑信同時起兵,組成聯軍,並公推袁紹為盟主。這支軍隊由於駐地都在函谷關以東,因此就稱為「關東義軍」,也叫「關東聯軍」,簡稱「關東軍」。

    提到這位渤海太守袁紹,曹智一時沒搞明白,袁紹怎麼成了渤海太守。那這段時間袁紹又在幹嘛呢?曹操向他解釋了這位關東盟主近期表現。

    這還要從董卓進京開始說起,董卓進京以後就琢磨著換皇帝,他要廢掉皇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因此找袁紹商量。為什麼找袁紹商量呢,因為袁紹的叔叔是太傅,是「三公」之一。曹智的老爹曹嵩當時也是「三公」之一,是太尉,但在董卓進京以前,就被曹智綁回老家了。董卓進京時,何進已死,所以當時京城中就袁魁一位「三公」於是董卓就想讓袁紹傳話給他的叔叔,請他的叔叔出來支持一下他換皇帝這個事情。袁紹一聽眼珠子一轉,對這個董卓說:「那我回去跟叔叔說說」,然後就跑掉了。

    袁紹逃出洛陽後,為了面子,就跟人吹噓,他是如何當場義正嚴辭的拒絕董卓,他罵董卓「這個皇帝怎麼能隨便換呢?皇帝就是你換的嗎?」董卓一聽勃然大怒,把刀唰的拔出來,就罵袁紹,「臭小子,豎子,天下的事難道不是我說了算嗎?你以為我董卓的刀不快嗎?」

    董卓這麼一罵,袁紹不甘示弱,唰一把也把刀拔出來,一把橫過來橫在胸前,刀刃對外刀背對內,說:「天底下難道只有董大人的刀是快的嗎?」然後後退,退出會場,連夜逃出京城。

    這是袁紹自己這麼說的,曹智才不信他有這個膽。不管怎樣,袁紹因為反對董卓這件事,而天下聞名。

    袁紹從京城洛陽逃出來的時候,董卓準備是要追殺袁紹的,這個時候京城裡面有幾位名士跟袁紹關係很好,就去勸董卓。說大人不要這樣,這個袁紹他是個年輕人,他不懂事,他不識大體,一不小心得罪了您老人家他又害怕,他當然要跑嘛,他沒有別的意思,但是袁氏家族的「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您不如任命他做一個太守,他必然會感恩戴德,袁紹如果對董大人您感恩戴德,那麼太行山以東不都是閣下的了嗎?哎董卓說這有道理啊,好,就任命袁紹做渤海太守。

    但董卓這土匪,哪能就這麼解氣。沒幾天,董卓就把袁紹的叔叔,太傅袁魁一家全給殺了。

    袁紹逃出京城後,日子也不好過。袁紹首先逃到了冀州,冀州是韓馥的地盤。韓馥能當冀州牧,就是靠袁紹家的關係爬去的,袁紹想逃到這應該是安全的。沒想到這個韓馥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一聽說袁紹來了,還被任命為渤海太守。韓馥馬就緊張了,怎麼辦?是不是搶我地盤來了,韓馥馬派兵把袁紹看管起來。

    冀州牧韓馥,是個沒主意的人。正在這時,韓馥同時收到了曹操、橋瑁寫給他的信,信大致說,曹操這邊已經準備起義兵,橋瑁也準備參加,大家聯合起來去對付董卓。信寫到韓馥這裡,韓馥居然拿出來問手下謀士,說:「你們看,這個董卓和曹操他們要打起來,我們是幫董卓呢?還是幫曹操?」他手下一個謀士叫做劉子惠的,馬跳起來說:「我們起兵是為了國家,怎麼要問幫誰呢!」一句話說得這個韓馥滿臉通紅,說:「那為之奈何啊」,劉子惠就跟他出了個主意說:「按兵不動,兵者凶器也,不可為首。」他的意思是做人不要為天下先,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是先爛的,我們先看一看人家怎麼樣,人家動咱也動,人家不動咱也不動。看來這個劉子惠也不咋的,但這個話韓馥他聽進去了,因為韓馥他最怕的是丟地盤。韓馥的冀州這個地方是很富庶的,據說冀州現存的糧食足夠吃十年的,所以韓馥最怕人家來牆他的地盤,尤其怕袁紹。後來曹操也聽說了袁紹被韓馥軟禁著,多次斡旋,聯絡了孔胄、劉岱、王匡、橋瑁、鮑信說情,多次與張邈聯名信給韓馥,直到最後「關東聯軍」成立,大家一致推舉袁紹為盟主,韓馥沒辦法才把袁紹放出來。

    袁紹當「關東盟軍」為了表示對曹操的感謝,第一件事就任命曹操為「奮武將軍」。

    從逃出洛陽開始,曹操、曹智都成了通緝犯,也就沒了官職。現在這官職雖說是袁紹封的,不是那麼正統,但總比沒有好,曹操那高興勁就別提了。

    興致高昂地曹操說著說著也不知怎麼說到了任紅昌,曹操說:"這次這個姑娘倒是不錯,人長的漂亮不說,還賢惠,你昏迷不醒的一天一夜,她衣不解帶一直伺候著你,我來過幾次,看的出她很擔心你。"

    曹智恩了聲,從任紅昌哭紅的眼睛,他已經知道了。

    "你想收她做妾,還是……"曹操不顧魂不守懾的曹智,繼續喜仔仔地說:"你如想娶她做妻,怕老爹會有門戶之見,她畢竟出身悲微,還是收她做妾!"

    曹智現在可沒心情跟他扯這些事,他還沒完全從曹操組建"關東聯盟"這件事中平復過來。

    曹操接著又道:"我這次在陳留也娶了房妾,也溫柔賢抒著呢,挺和我意的。"

    "啊?從沒聽你說過。"曹智有點驚奇,才幾個月不見,這麼快就娶了個小老婆。

    "恩,臨時決定的。"曹操說。

    這還有臨時決定的,古代娶妻要講究甚麼門當戶對,娶妾是比較隨便的,不像娶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這就是曹操在這一兩個月所幹的事,曹智聽完,差點暈過去十次。他再次強調是讓曹操不要參加關東聯盟,曹操正在熱乎勁,那聽得進去,再說木已成舟,這關東聯盟的發起人還是曹操。唉!也挽回不來了,曹智只能在那邊歎氣,真後悔寫那封信.曹智懊惱啊!也沒心情再和曹操談下去了,說自己累了,想睡會兒,曹操就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