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三百四十八章 演兵 文 / 孫一凡3703

.    現在兩軍遙遙相望,站在城樓上的都墊著腳在那找,那個是曹智。{p)

    總算在滾滾塵煙和那無數旌旗的飛動,無數戈槊的閃光中,在一搓多如螞蟻的人堆裡找到了。一面巨大的"曹"字引軍旗下,一匹黑馬上坐著個身穿明光鎧的將領,周圍有好多侍衛都圍繞著他,還有好些將領一個換一個的都來向此人請示著什麼。

    城樓上的軍士暗想這人大概就是敵軍主帥曹智了吧!

    "怎麼不像凶神惡煞?"

    "也不英俊,根本和潘安扯不上關係,倒是有些斯文像!"

    "和我們凡人長的沒啥兩樣!"

    壽春城的士兵在失望之餘,也堅定了信念,他們的敵人也是個肉眼凡胎之輩,沒什麼了不起的。這個曹智能帶兵打勝仗,也許是運氣,跟著現任陳刺史或許也能。

    陳瑀到達壽春後,馬上發現了壽春兵將軍紀渙散,戰鬥力低下的問題,也已及時採取一些措失予以改革,但這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有成效的,短時間內也就只能改變些精氣神。

    所以壽春兵士這種樂觀情續也就持續了數個個時辰,之後就又陷入了恐慌之中。

    陳瑀很清楚,就算現在他的兵力和曹智相等,壽春這支部隊和曹智部隊的實力也不是一個擋次的。

    他此時也身先士卒的和城外的騎兵呆在一起,對軍事他是識徒老馬,此時他只要退卻一步,他身後的這支軍隊,這座城池也就算完了。

    看著前方敵軍的陣勢,陳瑀這會兒也是認為他昨天誤解了曹智那封信的意思,看來那封信是曹智用來調侃喬玄的,信上說的在壽春修好城牆前決不進攻的話,純屬騙人,這會兒不是已經兵臨城下了嗎?

    陳瑀默默祈禱著自己能度過這一關,他這會兒正等待著敵人的進攻的號角、戰鼓響起。但等了許久,什麼也沒發生,對面曹智的陣營倒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傳令兵一批又一批的轉展於軍陣前後各處。

    陳瑀等了半響越來越看不懂曹智這"胡蘆裡買的什麼藥!"即不列陣衝擊他們這些騎兵,也不號令攻城,甚至連來罵陣的都沒有,只是佔盡了週遭有利的地形,在那呆著,像在等著什麼?

    此時,曹智卻在他的戰馬上坐的悠哉悠哉,他不急,他到這來是來演兵的,不是為了進攻來的。既然袁謙快到了,這圍城的樣子還是要做的。樸胡他們要展示他們的特殊本領,可能要準備一下,畢竟曹智曾經把他們一些配合默契的蠻族士兵拆散後從編過,這會從新組合,自是要準備準備,所以還可能要等會兒。

    不一會兒,有人來報樸胡他們準備的差不多了,於是,曹智左手一揮,一個曹智身邊的親衛雙手持一面五色小旗,向空中揮舞了幾下,然後執起,手一揚綁上一面牙旗桿,高高地插在地上。

    陳瑀在對面也看見了,不知這算什麼意思,只見那旗連桿不到二尺,旗上繡著個白虎式的圖籐記號,不知他鬧甚麼玄虛。

    板楯蠻以白虎為記是因為相傳秦昭王時﹐白虎為害﹐板楯人應募射殺白虎有功﹐秦官府與板楯人盟誓說:「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楚漢之際﹐板楯蠻從漢高祖還定三秦有功﹐免除部落首領羅、樸、督(昝)、鄂、度、夕、龔七姓不納租賦﹐余戶歲納「賨錢」(作為賦稅交納的錢)四十。因此﹐板楯蠻又有「白虎夷」、「白虎復夷」或「賨人」之稱,他們也喜歡以白虎為記。到了東漢末年已經很少有人再知道板楯蠻的歷史和事跡了,所以陳瑀也認不得這旗幟上的標記。

    便在此時,曹智身後陣營突然射出一枚火箭,急升上天,在半空中散出一道白煙。接著只聽得腳步聲響,一隊隊士兵從前陣閃開的通道奔進兩軍對壘的當中場地,共是五百人。

    陳瑀一看,還以為曹智要進攻了,趕緊傳令道:"準備"

    陳瑀的騎兵的最前排兵士和城樓上的弓箭手,每人彎弓搭箭,準備迎擊敵人。

    突然對方奔出的五百人,未接近一箭之地,又變向,打著半圓轉起圈來。嗖嗖聲響,五百枝長箭整整齊齊的射插在陳瑀騎兵的周圍,排成一個圓圈。當然距離太遠,是不可能射傷任何人的。

    陳瑀遠遠一看,又是吶吶的一句,"這又是什麼意思?"

    與之絕然相反是曹智,他今天像是來看演出似的,伸著脖子對一旁的鄧艾道:"這是袁約的部下。"

    對與袁約部下的精彩箭術未及喝采,這些人已拔出背後類似標槍的簡裝武器,有用木棍的,有用竹槍的,反正都把頭部削的尖尖的。

    這些人又突然搶上十幾步,揮手擲出,「嗖嗖……」五百枝標槍一齊插在箭圈之內。這動作倒是讓曹智想起了他前世一部叫《斯巴達三百勇士》的電影,裡面那些戰士就習慣於用這種標槍擊殺敵人,沒想到蠻族中也有擅長此物的。

    曹智聯想的功夫,袁約的部下並未停止動作,只見他們擲完標槍後,接著又跟著又搶上十數步,拔出腰間砍刀。雙方軍士只覺眼前光芒閃動,五百枘砍刀呼嘯而前,砍在地下,也是排成一圈。砍刀、標槍、長箭,三般兵刃圍成三個圈子,各不相混。

    在這五百士兵扔完這三種兵刃,喝彩聲遂即震天響起。原來蠻族因貧窮多有使用這種簡制武器的,多年來在江夏蠻與漢軍接連惡戰中,損折極重,人和財產損失慘重不說,生產也都不到發展,打到最後有些蠻軍士兵連最起碼的武器都沒有。

    於是,窮則思變,因地制益的利用身邊能利用的一切東西製作成武器,木棍、竹片、砍材用的刀都被武器搬上戰場。

    但象袁約的部下如此精於此道倒是不多,又排了這個無堅不摧的陣勢出來,輔助以這些武器,任你武功通天,在這一千五百件長短兵刃的夾擊之下,霎時間便成肉泥。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