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三百九十七章 提前屯田 文 / 孫一凡3703

.    曹操現在有了兵馬有了地盤但馬上有了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麼多人你如何安置如何養活?毛玠在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他是一個重要的謀士的價值他向曹操提出了一個戰略性的意見。

    青州黃巾軍不是還有六七十萬不能打仗的隨軍家屬嗎?這個青黃巾軍是個奇怪的軍事組織它整體來說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准軍事化組織它還有許多的隨軍家屬和農民就是當時的青州的黃巾軍戰鬥人員是三十多萬非戰鬥人員的隨軍家屬和農民加起來一共有六七十萬兩者加起來這黃巾軍還真有一百多萬而且那些隨軍家屬和農民還隨身帶著農具、耕牛等耕作用品。僅在無鹽縣戰鬥結束後曹軍就在縣城內收繳黃巾軍農耕用具十幾萬件耕牛三千多頭。

    毛玠建議曹操安排這些人開荒種田自食其力。這些隨軍家屬和農民打仗肯定是濫竽充數但種莊稼倒是行家裡手。如果能揮這些人的特長今年秋天他們就能向曹操的軍隊提供一部分軍糧。

    其實這也是後來為曹操大規模實行「屯田」的一種實驗毛玠的建議已經具備一個這種形式的雛形。

    毛玠認為現在曹操必須修耕植、蓄軍資。說到擴充軍隊所需的軍資曹操和曹智心照不宣的笑了。錢!他們不缺身邊帶的加譙縣老家藏得絕對夠付面前這六十萬軍隊幾年的軍餉。在兗州平定後曹操就讓樂進、李典帶人回譙縣分批運送財寶到鄄城和宛陵黃巾軍收服兗州到手接下來的先期治理就需要大量用錢了。

    當然要長治久安還是要聽取毛玠的意見除了經濟實力的比拚以外戰爭作為政治的延續還要比拚政治實力政治實力靠什麼呢?靠正義的旗幟毛玠主張曹操必須表現自己是師出有名是堂堂正正的正義之師至少必須有一面正義的旗幟。

    這面旗幟目前毛玠還沒說到、想到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麼高深的政治覺悟。他倡導曹智應當「遵奉天子」這個遵奉的意思就是說你得跟現在的長安政府搞好關係讓皇帝或則是挾持皇帝的人對你有好感以達到曹操現在迫切需要的正歸聖命有了皇帝或是中央政府的肯定曹操這個兗州牧才是合法的以後做事才能名正言順。

    毛玠說的這些其實的確非常重要作為想成為一個深謀遠慮的政治家的曹操來說現在缺的就是有人來為他指明政治方向。

    曹操對毛玠非常賞識「敬納其言」馬上實行他所建議的一切施政綱領。派從事王必出使長安目的是向獻帝表示忠誠和溝通自己與朝廷當權者李傕、郭汜的關係。儘管他知道自己和李傕、郭汜的關係很糟。李傕、郭汜對他的疑忌太深了以前甚至於是你死我活的對手。曹智自己也不怎麼看好此次王必的長安之行但為了鼓勵毛玠的戰略性建議他還是做了。

    接著曹操又準備實施毛玠的「修耕植」展農業生產的經濟策略。連曹操都認為這很重要他告訴曹智和屬下「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

    但曹智沒告訴他自己在丹陽已經比曹操先一步建立了科學和帶有資本性質的屯田體系曹操要到建安元年才實行的《屯田令》其實曹智已經在丹陽實施了甚至還加以了改進。

    曹智對毛玠初具屯田色彩的建議加以了深化再在私底下告訴了曹操。曹操也是眼前一亮非常欣賞弟弟對施政綱領的轉化和深化。

    於是在曹智的加工建議下曹操等於是在興平元年提前開始了屯田令計劃。

    東漢末年因為連年的戰爭許多土地都已經沒有業主了也沒有人耕種。無主田畝收歸國有也就是說統統收給了曹操的兗州政府所有。然後把這些田地拿出來一部分交給自己的軍隊和黃巾軍投降的那些士兵去耕種叫做軍屯還有一部分招募了那些失地的農民那些流民來耕種叫民屯。耕牛和農具是由政府提供然後軍人和農民向政府交五成到六成的地租這個就叫做屯田。屯的意思就是居住方式軍事化耕作方式集體化。也就是說曹操建設了一個古代的生產建設兵團曹操的軍政府就變成了農場主。

    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政策也是一筆非常合算的買賣:第一土地是人家丟下來的耕牛和農具是從黃巾軍那裡繳獲的曹操沒有一點本錢的投入是一種幾乎無成本的生意;第二點收五成到六成的地租這是高利因為漢代初年定下的地租是十五分之一後來漢朝最強盛、鼎盛收得最少的時候甚至到了三十分之一曹操現在變成了二分之一暴利。但是對於士兵和農民來說現在有飯吃了總比原來餓肚子好所以大家也願意。曹智也曾建議少收點地租但被毛玠、程立等謀士反對他們認為將來曹操的州府、軍隊還有隨時可能的戰爭都是急需耗費糧食的情願現在多收也不能因為缺糧而面臨政府危機;第三屯田制度是居住方式軍事化、耕作方式集體化這就等於建設了一個軍民合一的新社會和一支耕戰合一的新軍隊這些人平時能幹急時能戰既是兵源又是糧庫豈不是一舉兩得而且還解決了一個讓人頭疼的流民問題這已經是一舉多得的政策計劃。

    曹操升任毛玠為幕府功曹委以重任讓他具體監督屯田的實施。

    曹智也在兗州諸事稍定後啟程回了丹陽。一路上曹智老在嘀咕曹操現在有了毛玠、程立、荀彧等人應該就要飛黃騰達一帆風順了。雖說這也是曹智所期盼的但他經過這麼多年在曹家在三國這個大環境的歷練和熏陶他也早已不滿足碌碌無為的過一生總希望自己也能有更大的建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