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四百六十九章 夾縫中的生存 文 / 孫一凡3703

.    曹智在慌亂之餘,右手習慣性地往後一撐,想撐著點地,好堅持到底,卻意外的摁到了一樣柔軟的東西。

    曹智回頭一看,就要怪杜大目、許褚辦事不利,被他殺死的那名古都侯還僵躺在他身後,一手還僵硬的伸直,掌中緊握著一塊粉紅色布料。

    曹智想都不想一把從那死不瞑目的古都侯手中扯過布料,轉討好似的遞給淚如泉湧的蔡文姬,好意要她擦擦眼淚。

    蔡文姬一時未查,接過還以為是手帕之類的布錦後邊擦眼角,邊抽搐道:"女子一生名節最重要,我已赤身**被你看了兩嗯?"

    蔡文姬用曹智遞過來的手帕擦著擦著,怎麼覺得這手帕的味道好熟悉。不由停了擦拭的動作,定睛細細一看,"啊!這不是自己的"

    蔡文姬一時羞紅了臉,再次撲上曹智,粉拳又捶又打的,嗔罵起曹智來。

    曹智也越來越習慣蔡文姬身上的香味了,再多抱幾次就該熟悉身體了。但他依然覺得女人很不講道理,說得好好的怎麼又突然開打開罵了。別看蔡文姬是古今中外公認的曠世才女,這不講道理起來跟一般小女人一個德行。

    "唉!可別是想藉機抱我吧?那就直說嗎,我這樣蹲著太辛苦了!"

    正當曹智即將又要陷入胡思亂想時,一個不協調的呻吟聲自另一邊牆角響起。

    "還沒怎麼著,那來的呻吟聲?"

    曹智和蔡文姬都是過來人,立時判斷出此"呻吟聲"非彼"呻吟聲"。

    曹智、蔡文姬同時停了想法和動作,驚愕著起身,略一打量就現了聲音的來源。

    原來又是杜大目和許褚工作沒做到位,被匈奴兵甩到牆壁上的申三娘並沒有死,只是撞暈了過去,一直躺在另一側牆角,無人問津,此時正慢慢轉醒。

    蔡文姬一看申三娘還活著,三步並作兩步,就朝申三娘倒臥的牆根行去,伸手去扶三娘時,意外看到了手上的衣,一看申三娘還搖頭晃腦的未清醒,趕緊把衣往懷裡一塞,扶住申三娘,口中喚著三娘的名字,問其可還好。

    曹智跟在蔡文姬身後,看申三娘只是頭上有點被撞傷,估計剛才是被那些匈奴兵撞暈了,應該沒什麼大礙。於是也未急著喚郎中,只是跟在蔡文姬之後,關切的叫了聲"三娘!"

    蔡文姬見曹智湊過來關心申三娘,不由妙目一橫,白了曹智一眼。

    曹智不知那又得罪她了,嚇得他趕緊把臉縮回。暗自嘟囔著:"女人心海底針,我還是先撤吧!"

    曹智一邊往外走,一邊跟蔡文姬說了聲「先走」,便興汕汕地退出廚房,找人幫忙去了。

    蔡文姬一邊照料著申三娘,一邊偷眼瞧著曹智健壯的背影,低聲嗔罵一句:"傻瓜!"臉上的表情卻隨著這句嗔罵,而飛起了兩朵紅雲。

    ########

    三個月後,豫州長沙郡,郡府議事廳中今日高朋滿坐。孫策、孫賁、孫靜、吳景、周瑜、橋蕤、張紘、周瑜、呂范齊集一堂。

    他們這麼一大幫人聚會於此,不是是為了敘舊、嘮家常,而是進行著一場關係孫家未來及事關江東未來局勢的重要會議。

    長沙郡現任太守孫靜,是孫堅的弟弟,孫策的叔叔。長沙這塊孫家的老跟據地還是在孫家人的掌握之中,很好的保留了提供東山再起的基地。

    孫靜當然是此地的主人,但會議的招集者卻是他的侄子孫策。孫策通過這段時期隱忍,正慢慢的展露著他的才華,也繼承著他父親留給他的一切。

    孫策今日當仁不然的坐上主位侃侃而談,"諸位,現在的形勢倒是給了我們千載難逢的機會,如何擇取是個關鍵!"

    孫策的話不是無地放失,因為張紘剛剛對與會者分析了當今的天下形勢。

    張紘說,現下幽州公孫瓚、冀州袁紹、徐州陶謙、兗州曹操、荊州劉表、豫州袁術、揚州曹智都捲入了相互攻伐的戰爭中,而并州韓遂、西涼馬騰和長安的李傕、郭汜等又都陷入內鬥。整個漢帝國現在就像一鍋煮開的亂粥,一團糟。

    張紘認為這正是以孫策為代表的孫氏家族,或者說孫氏集團夾逢中求生存,有所作為的大好機會。

    在此之前,孫策早已受教過張紘的這套宏圖大論,非但極其認同張的夾逢求存理論,並且積極地把張紘想法投入到他的實際行動中。

    早在曹操和袁術的封丘戰役打響之前,孫策就利用向廬江討糧的任務,像模像樣的走了一趟廬江。不出他所料,陸康連理都沒理,只打個主薄應付了他兩句。

    孫策自然是一顆糧也沒借到,回到袁術跟前,孫策加油添醋把陸康的傲慢無禮,不把袁術放在眼裡,及不肯借糧等等之事說了一遍。並要求增派兵馬給他,讓其討伐陸康。

    袁術當堂大怒,揚言要把陸康這個老匹夫碎屍萬段。但袁術火歸火,他也知道眼門前最重要的是對付曹操,在這個時候兵征討陸康實在是不合時宜,所以他決定先讓陸康多活幾天。

    袁術未答應孫策所請,只是另添了二千人馬給他,讓他再去廬江,給陸康下最後通牒:問陸康是要老命還是要捂著手上的糧不放。

    孫策也知道要袁術現在給他兵馬攻打廬江是不太可能的,但要他去給陸康下最後通牒,那簡直就是瘋了。以他手上的三千人馬,還未踏進廬江郡地域,就能讓陸康的隨意的一巴掌拍死。

    孫策當然沒神經的去廬江,而是帶著袁術給他的三千人馬,回了江都。

    江都屬徐州陶謙的地盤,但此時陶謙和袁術屬同盟戰友關係。袁術手下大將吳景的二萬大軍此時不正駐紮在他的廣陵、江都等地,陶謙當時以為孫家小兒郎孫策是奉袁術之命帶兵來江都增援他舅舅吳景的,所以也未加任何阻攔,讓孫策帶兵順利的回到了江都。

    陶謙此時還挺得意,他自認為在此次和袁術的結盟中,他是佔盡了便宜。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陶謙在與袁術結盟後,在他們的第一次對外侵略戰中,陶謙並未出一兵一卒去幫忙袁術攻打兗州。他的任務只是提供軍事基地和登陸船隻,好讓袁術的手下吳景率部攻取丹陽。

    這對陶謙只是舉手之勞,船他這幾年造了不少,借給袁術又不是不還。軍事基地只是圍塊地皮,讓吳景屯兵後,好過江去斬殺曹智那個臭小子,地不是現成的嗎,借!

    陶謙快要樂壞了,不用他動手,眼看著江對岸的眼中丁就要有人幫他拔除。而在兗州的戰事,他也將作為戰勝聯盟成員而最終分得一杯羹。

    陶謙覺得這是他這一生中做得最合算的買賣,他簡直就要樂瘋了。但陶謙的這一切美好想法,都是基於袁術在兗州,吳景在丹陽雙連勝為前題。

    當然,當時全天下大部分人都看好袁術的強大聯盟將對曹家兄弟所經營的勢力進行無情地摧毀,取得最終的勝利。

    陶謙非但預計戰爭結果的勝負出現嚴重錯誤,還讓孫策這個小傢伙趁他只注意著兗州和丹陽的戰事時,在他眼皮底下讓孫家小兒悄悄地在江都、廣陵等地招兵買馬,把隊伍壯大到五千人馬時,才從他眼皮底下,溜回了孫家的老根據地長沙,走得還挺徹底。

    等陶謙醒悟時,孫家住在江都的一家老小都已人去樓空。聽說是吳景兵敗牛渚後,孫策接到舅舅,就連夜撤出徐州,去了長沙。

    陶謙此時正為從新審視敵、友關係而犯愁,那有工夫去收拾在夾縫裡貪了點小便宜的孫策。

    孫策到達長沙後,派周瑜去居巢等地繼續招兵買馬,自己就跟叔叔孫靜商議脫離袁術,自己展勢力的想法。

    孫靜現年三十四歲,本是個老實人,沒太多奢求。能登上長沙太守也是因為兄長坐上豫州刺史後,為了不把自家的根據地讓別人來經營,所以就輪上他來做這個太守。後來孫堅戰死,袁術接管豫州後,也是見他老實本分,也就沒撤換他的職務。

    但現在大侄子孫策一家回來了,要他帶兵跟著他們反了袁術,他有點犯嘀咕。孫靜是個受傳統封建君臣思想毒害比較嚴重的人,亦是告誡孫策,人家袁術可是朝廷欽封的後將軍,有權轄制豫、荊、楊三州的,大侄子孫策你現在要反對他好像於理不合。

    孫策告訴親愛的孫靜叔父,這都什麼年代了,哪來的朝廷欽封還能算數的。那劉表還是當今聖上的叔叔呢,他怎麼沒遵守皇帝的聖旨,讓袁術轄制他的荊州?甚至這會兒連少帝欽封給袁術的南陽不也是給打了下來。整個揚州除了一個九江郡歸袁術轄制外,還有誰在聽袁術的號令,我舅舅以袁術的名義去接管丹陽,不是照樣被打了出來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