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幽州 文 / 孫一凡3703

.    這曹智理解,西漢武帝元狩四年,漢軍大破匈奴,將匈奴逐出漠南,烏桓又臣屬漢朝,南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代漢北御匈奴。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即今遼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古河套一帶駐牧。烏桓在兩漢時先後兩次南遷,逐漸展壯大,但受漢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幹部落,各自為政,一直沒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所以會有大鬍子烏桓峭王弟弟的部落生活在并州地域,而哥哥和他的族人卻生活在幽州地界。

    所謂這種部落蠻夷自稱為王的事,在邊疆上很普遍,他們實際並不是控制著所有同族的成員,但展到一定規模就可稱王了。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土皇帝,如果運氣好得到中原聖主的賞識,正式欽封你個什麼王,什麼單于的,那就是一輩子享用不盡的榮耀,也是在同族面前擁有了至高的權威。現在這個加入聯軍的烏桓峭王,率領的是生活在漁陽一帶烏丸和鮮卑族,在也就有個七八千軍隊的勢力,還沒曹智一個部將統領的兵馬多。但在幽州的東胡族中已經是可以呼風喚雨的勢力了,他更是受到過劉虞統轄幽州時的官方認可,曾經上表過朝廷,承認過他這個烏桓峭王。劉虞被公孫瓚殺害後,公孫瓚不但不承認烏桓峭王的合法地位,還派兵圍剿與他。於是被鮮於輔說動加入劉和的聯軍,來參與袁紹為大領的討伐公孫瓚的戰鬥。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再次得到朝廷的認可,能夠給他和他的族人安個正式的名分。因為袁紹、袁家在邊荒蠻夷之地也是很有名氣的,劉和又是劉虞的合法繼承人,還是漢朝皇親國戚,所以這個烏桓峭王認為他跟的是正宗的正義之事,走的是正道。但據現在這個大鬍子烏桓峭王說他這個弟弟不學好,使他很擔心他這個不爭氣弟弟會影響他們整個烏丸和鮮卑族的前途。據現在這個大鬍子烏桓峭王說他弟弟竟率著雁門烏桓入關,投了一幫叫黑山軍的反賊。

    他們蠻夷丹陽不是最清楚在哪裡,但知道太守是多大官,這個大鬍子烏桓王知道曹智能夠和劉和、袁紹共坐主位,一定是個勢力很大的太守,甚至於就像公孫瓚當太守時的不亞於州牧、刺史的勢力。

    大鬍子烏桓峭王嘰裡咕嚕的大罵一通弟弟雁門烏桓峭王的不是,向曹智表示著他們這支烏桓族對漢朝的忠心。

    鮮於輔只對這段大鬍子講了很長的話,隨意翻譯了幾句,就不看曹智的自顧自飲了兩口他面前的淡酒,靜待曹智和大鬍子烏桓峭王的下文。

    曹智沒說話,這條看似和他無關的信息,是鮮於輔故意拋給曹智的紐帶,也是在指引著曹智往某一方面展,他或許不知道袁紹、沮授計劃良久的周詳計劃,但他只是為了自身及投靠主公的利益,去暫時性的利用一些外部條件分化曹袁兩家。很明顯以劉和為代表的三方兩軍中實力最弱,他們甚至部屬都不是直屬,而很大一部分採用了多方聯盟、聯合。鮮於輔預見到這種為了暫時利益的結合很不穩定,在袁紹徹底踏平幽州,征服公孫瓚後,更會馬上顯現出來。這對立志要輔佐劉和登上幽州主位的鮮於輔很是擔心,他是個非常聰明。且又懂的利用身邊事物的人,所以當他得知曹智要被調往冀州境內的中山國時,又正好得知了雁門烏桓的一些事,雖說雁門和中山國是隔著條秦建長城,還分屬兩州。但他還是大著膽子要把這條信息傳給曹智,曹智和他的部署能不能利用,會不會善用這條信息,鮮於輔不知道,也不能控制,但他還是做了。

    曹智沒說話,鮮於輔本來話就不多,一時這座營帳內,氣氛很沉悶。

    大鬍子烏桓峭王不習慣這種沉悶,而且一直都是他話最多,他也渴了。大鬍子烏桓王抓起面前的釉彩酒碗,一揚脖咕嚕咕嚕一口氣全倒了下去。這種喝法看著最為豪爽,曹智在前世的電影、電視劇裡經常看到一些英雄人物這麼飲酒,但實際情況是這幫英雄人物最奸了,這種喝法最起碼三分之一的酒全往嘴兩邊滑了出去,沒鬍子的直接飆往衣領或是地面,有鬍子的沾得鬍子上濕漉漉的,顯得還特別有那麼幾分豪情。

    曹智在學到飲酒一招的同時,腦子飛運轉著,設想著鮮於輔這麼做的種種原因和可能。

    烏桓峭王擼著大鬍子上的水珠直愣愣地看著曹智對他話的反應。

    當鮮於輔有意無意瞟了曹智兩眼時,曹智終於開口道:"曹某過兩日就要去易縣,說不定就會去雁門關轉轉,不知道峭王有沒有要我向舍弟轉達什麼的嗎?"

    曹智跨出重要一步,不光對他自身,對鮮於輔也是。這句話毫無疑問是一種接受的表示。

    鮮於輔本來不確定的東西也霍然開朗,他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曹智,輕輕一笑,轉對著烏桓峭王嘰哩咕嚕說了幾句。

    烏聞言大喜,對曹智連聲道謝後,看了一眼鮮於輔,馬上伸手入壞,掏出了一塊雕刻有奇形怪狀動物圖案的鐵牌和一封用漢字書寫的信扎,交到了曹智手裡。

    曹智看了看手上的鐵牌和書信,再朝著一旁的鮮於輔同樣略帶深意的笑了笑。

    兩人的心照不宣互笑,已經揭示很多盡在不言中的言語。

    烏桓峭王指著曹智手上的兩樣東西嘰哩咕嚕幾句後,鮮於輔就為曹智解釋道:"這塊鐵牌是烏桓峭王和他兄弟之間的信物,這封書信是我代他寫的家書,主要是勸燕門的烏桓迷途知返之類的話語。"

    曹智第一眼看到書信上漂亮的隸書,就猜到書信出之鮮於輔之手,但鮮於輔說到書信時,他開完笑的隨口問了句,"雁門烏桓那邊有人看得懂漢字嗎?"

    "應該有!"鮮於輔肯定著說道。並湊近了些曹智,眼看著烏桓峭王,像是無意道:"我的兩位同僚,明日有事要回轉漁陽,他們一個叫田豫,一個叫素善,他們都會講通古斯的蠻語,那個田豫還會講屠各族的一些匈奴蠻語,曹太守如果需要"

    曹智不客氣的接口道:"我此去中山,當然會經過漁陽,免不了要去拜訪一下先生的兩位從事。"

    鮮於輔再次笑了。三人間的小聚會很快就結束了,鮮於輔送曹智出帳時,曹智隨口問了句:"先生為何要幫曹智?"

    鮮於輔微微一笑,低聲道:"一家獨大總是不好!"

    曹智明白……

    更晚些時候,曹智的營帳燈火通明,夏侯淵、李儒、許褚在聽完曹智今晚的赴宴收穫。

    李儒撫掌激動道:"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主公洪福,先有田豐的無意透露**在中山,現有鮮於輔的主動配合,沒想到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如果有了烏丸人的幫忙,我們從雁門走,豈不是更容易!"

    夏侯淵聽完李儒的話,不免擔憂道:"田豐可能是可憐我們,先跟我們說一聲鎮守中山的將軍是**,還多給了我們一些戰馬,這人的耿直寫在臉上。但那個鮮於輔可是劉和手下的第一謀士,一副死樣怪氣的樣子,這人無事獻慇勤,主動給我們牽線搭橋,聯絡雁門烏丸,這其中會不會有詐?"

    李儒分析道:「應該不會,他的目的也很純,他不想袁紹一家獨大,永遠牽著他們的鼻子走。鮮於輔應該是個有抱負的人,他不想劉和做袁紹的傀儡,從這個動機來講,他害我們沒什麼好處。只有接我們的手,利用黑山軍的這次機會,消弱一些袁紹的實力,鮮於輔他們才有機會在今後擺脫袁紹的控制,真正自主的控制幽州。」

    "是啊,從那繞進繞出,是容易的多了!"曹智賊笑著自言自語道。

    談論的正激烈的夏侯淵、李儒等這才注意到他們的主公曹智不知何時並沒有聽他們幾個的討論,而一個人跑到了擺放地圖的條案前,在那不知找到什麼,看的高興地不亦樂乎。

    "啊?智弟你說錯了,李儒說的是過雁門,不是繞進繞出!"夏侯淵糾正著曹智錯誤的說法。

    "沒錯,我對李儒的計劃做了些改變"

    二日後,曹智的所部在袁紹的正式命令下全體回撤,出幽州,從返冀州。

    曹智六七萬大軍兵分三路浩浩蕩蕩經漁陽、涿郡出幽州,入冀州未直奔中山國,而是先到易縣,會和曹智的另一部屬樂進統領的三萬軍隊,再轉道緩步趕往中山國。

    冀州中山郡國其實算是在冀州的西北角上,他接並、幽兩州,算它是冀州邊垂要塞,一點不為過。

    但現在中山國不能再算冀州邊郡,因為袁紹已揮師北擴,漁陽、鮑丘盡落他手,他的邊界正在向北無限制的擴大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