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六百六十五章 自領揚州 文 / 孫一凡3703

.    正當劉繇竭力安撫軍心之時,縣城臨巢湖的湖面上號角齊鳴,很快晨霧中鑽出了密密麻麻的戰船,最大一條戰船上的曹字引軍旗迎風招展,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曹智的主力到了!

    劉繇悲憤,氣惱,自己並沒有接獲水城失陷的消息,曹智的主力又是從哪鑽出來的?

    劉繇在陸湖兩路合擊之下,只帶著少量部屬棄城突圍,餘下守軍紛紛投降,曹軍在此城共俘獲五千多人,劉繇的用武力收歸丹陽計劃,至此宣告失敗。

    而巢湖地域最重要的水城,此時並沒被曹軍攻克。曹智只是分蔣欽、張郃一路兵馬,圍住了水城,用數百桶的石油投進三面環水的水城周圍,石油漂浮在水面上不沉,連綿成一片,然後點了一把火之後,整條河面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燒得城內兵馬不得出城增援巢縣縣城,眼睜睜地看著餘下的曹軍大張旗鼓的穿過他們防線,直逼巢湖縣城而去。

    河面的大火足足燃燒了一夜,水城內的守軍最後不得不拼著燒死,在火勢漸小之際,強行衝出水城,試圖回援巢縣縣城,兩路水軍在巢湖上一交戰,劉繇的部屬就損失了二三千士兵,於糜、樊能皆戰死,級也被割下後,屍體被投入巢湖大河之中。此役水城船隻盡出,但大半船隻都被蔣欽的水軍擊毀,隨後水城守軍投降。至此水城再次回到丹陽治下!

    在此戰中,張郃再遇太史慈,太史慈舊傷未癒,張郃同樣有傷在身。但張郃這方兵強馬壯,士氣如虹。而太史慈眼看部下連番遭受重創,心緒難凝之下,在張郃手下未走過三十招,就被張郃生擒。從此太史慈的命運大大得到改變,也徹底顛覆了三國史中的孫策帳下的生涯。

    而張郃與趙雲在此人上的爭執,也因為太史慈的被擒,終於告一了段落。

    在合肥一戰後,張郃、曹休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而張郃卻因趙雲只顧與太史慈搏殺,對砍斷吊橋鎖鏈採取無視的態度表示了氣氛,並向當著曹智等人的面指責了趙雲。

    趙雲年輕氣盛,並且當時的確無法脫身,對於張郃的指責當然是據理力爭。兩人因此而生了口角,還好有曹智等人在中間相勸,做和事老,兩人才沒有動上手。

    於是,曹智在接下來在排兵佈陣上才會把張郃和趙雲分開,趙雲跟著他去打劉繇,張郃和蔣欽隨水軍去圍困水城。

    在居巢當張郃把太史慈的獻上時,曹智大悅,命令收押太史慈後,就正式撥給張郃一支兵馬由他統領。自此張郃才算是有了自己兵馬的曹軍司馬。

    曹智回歸之戰,十天不到的時間內,一口氣收回丹陽的擴張領土,大半個巢湖地域又從新落入他的掌控之中,並且擊敗了正牌揚州刺史劉繇。隨後曹智回到宛陵對揚州各郡以他車騎將軍的身份,以他身負聖旨的使命,宣佈原揚州刺史劉繇被撤職,揚州一切事物從即日起由曹智代領!

    這時的揚州各郡才知道曹智的新身份,和所帶的聖旨,這一消息是令人震驚的。參與圍剿他丹陽的人開始後悔,沒有參與的人,暗自慶幸。

    而曹智做出自領揚州的公告背後,自有一番跌宕起伏的情節。

    曹智在入駐居巢城後,聽了聽鄧艾對丹陽形勢的匯報,鄧艾等人也是此時才知曹智已是封侯,官拜車騎將軍,自開了幕府。鄧艾等恭喜曹智之餘,自是也受到了曹智的嘉獎,祖郎等未有官職的將領也被曹智招入幕府內任職。

    隨即曹智問鄧艾,「現在整個揚州誰站在我這一邊,那些人站在我的對面?」

    曹智的「對面」很清楚是指在他未返揚州之前,誰做了他的敵人,誰做了他的朋友?曹智回來了,官位高的比袁術都高了,手中還有聖旨,這是要秋後算賬。

    鄧艾據實稟報道:「主公不在揚州期間,各郡勢力有了一番輪換,吳郡許貢、豫章郡笮融之流已是放在明面上的敵人,奉行中立的陸康還佔著廬江,現正與孫策交戰。同樣是新近被任為會稽太守王朗,卻沒有理睬劉繇的邀請,加盟圍攻我們丹陽的行列。九江還在袁術手中,也是我們最大的威脅。主公雖說已錄尚書事,官拜車騎將軍,但我們周圍列凶還存,主公還要多作打算!」

    鄧艾的分析已經明確了曹智周圍一圈的外患還未真正除去,他現在先面臨袁術可能的反擊,孫策、許貢、笮融的合圍,唯一一個邊遠的會稽王朗態度還不明確。

    形式不容樂觀,擺在曹智面前的是要如何對付這幫鄧艾所謂的「列凶」,還有很重要是以什麼態度和身份來對待這些「列凶」。

    這個問題曹智顯得有些猶豫不決,在回宛陵的一路上也都未得到解決。鄧艾試圖建議曹智以手中的權利,宣佈像袁術一樣自領揚州。

    曹智對這個問題,特別是學習袁術自領揚州有些感冒,確切的說是怕一些言論。回到宛陵,曹智也來不及和幾位思念的妻子、兒女互道家常,在城外碰了個面,就立刻在宛陵郡府的議事大廳,召集丹陽所有文武成員議事。

    擺在曹智和其帳下謀士面前的問題很清晰,曹智已收復先前的失地,也趕跑了劉繇。聽說劉繇在張英等部下的保護下突圍後,逃往了廬江,投奔孫策去了。

    曹智的率部回歸後,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這遠還沒有達到曹智和丹陽各級官員可以高枕無憂的目的,他們還有「列凶」圍視。

    要除去這些「列凶」先,曹智就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於是,鄧艾再次提出要曹智單方面宣佈自領揚州,然後在率軍征討與他們敵對的揚州各郡。

    這個提議先遭到曹智的疑惑,他也想了很多天,終於在帳下謀士、武將差不多雲集之時提出:「揚州現在有朝廷任命的刺史劉繇,他雖說兵敗,但還沒死,朝廷也未撤他的職,我自說自話兼領是不是不好?還有壽春的袁術,他也聲稱自領過揚州,還是以後將軍的身份,我現在再以車騎將軍的身份聲稱自領揚州,是不是會貽笑大方?」

    鄧艾的提議不說眾望所歸,但一提出來,作為曹智帳下的謀士武將,倒是都正準備一致表示附和。但曹智現在自己這麼一說,很多人倒是犯了嘀咕。特別是禰衡、荀諶這樣正統出身的人,都順著曹智的話有了正統和非正統權衡之心。

    魯肅倒是有心來駁斥一下這種迂腐的觀念,但一來為官資質尚欠,人也年輕了些,一時找不出好的言辭來勸解曹智。

    鄧艾也是,過激的言辭一時也不好意思開口。

    議事廳內一時為這個問題眾官正展開激烈地討論,導火索是有曹休引。小孩子不懂事,看一群三四十的高官在那邊為曹智要不要宣佈自領揚州,而左右為難。他彭的一下跳出來,大聲嚷嚷道:「叔父何必為此事煩心,叔父帳下兵強馬壯,區區一個揚州領了就是!」

    一石激起千層浪,自有人支持曹休的說法,自有人反對,嘰哩瓜啦爭吵起來。

    曹智面色陰沉,坐在主位上,眉宇之間根根的糾結在一起,眼神陰晴不定,只是看著屬下一桿文臣武將,心裡暗罵:「我不就想找齊你們,讓你們表個態,在你們眾星捧月下,我好名正言順的領了揚州,誰想到我還脫褲子放屁,多此了一舉,這還能激起一桿忠臣義士的爭論!」

    誰不想地盤大大的,權力也大大的。曹智已經在這古代摔摸滾爬八年,心智、野心早就成熟、具備,但深知官場三味的曹智,要一統自己家之地揚州,不是他已武力,權力說句話就行的,古今中外都盛行一個「眾望所歸」。說白一點,就是曹智自己說出要統領揚州的意思,怎麼怎都是不好意思的,一是要屬下說,二是要一致通過,他還畫蛇添足的要來點反對意見,然後在眾人一再要求下,他勉為其難登上這個位置。

    但沒想到曹智這點反對意見卻還砸出朵朵浪花,曹智再尋找一下,就知道了問題的所在:提議是鄧艾提的,他屬於仕途正統派,禰衡、荀諶都屬於這一類,但被自己的大侄子出來這麼不管三七二十一做了再說的提議,觸到了這些正統人物的某跟神經。這時要是有個能說會道的非正統出身的官員出來一番慷慨陳詞,曹智就能順桿子往上爬了。但曹智掃視了一圈,這種人在場的沒有。李儒本來是個不二人選,但他現在人在安邑陪伴聖駕,做曹智的耳目。許褚、王平都是非正統派將領代表,他們出身都不是漢朝正規將領,但卻是曹智的心腹,但此時兩人一個被曹智安排駐守合肥,一個駐守居巢,都不在宛陵。特地趕回宛陵參加會議的魯肅,也是個不錯的人選,但他一來不算兩派中的人物,二來他好像也有所保留。餘下樸胡、楊車、張郃、趙雲等都是武將,不是沒這份口才,就是自覺剛剛加入曹智這個團體,不想強出頭。曹休更別提了,才十六、七歲,瞎說了一句,都快成為眾矢之的,嚇得他這時額頭滋啦滋啦的冒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