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六百七十一章 遣送家人 文 / 孫一凡3703

.    但張昭的野心遠遠不止這樣,張昭那句「那還用看什麼人的臉色」,不光是指曹智,張昭早已攢動孫策脫離袁術,自己單干。

    但孫策還有疑慮,認為自己年輕識淺,現在只是承受父親留下的余陰,還有些老部下願意跟隨他,但自己的翅膀此時著實還不夠硬,反了袁術,就要面對曹智和袁術兩路強敵,他認為脫離袁術,自己單干還不是時候。

    興平二年十一月初五,丹陽宛陵郡府意外的接到了孫策派人送來的劉繇和求和書信。禰衡一陣驚訝,收下劉繇後,立即把書信轉往歷陽。

    在歷陽督戰的曹智看過孫策的求和信後,只是嘴角一笑,就讓賈詡回信禰衡:劉繇收押,命魯肅、蔣欽即刻奪取濡須塢。

    對未來江東這只猛虎,曹智是絕不會再心慈手軟,不為別的,只為自己活得更好。

    十一月初十,濡須塢守軍受到丹陽曹軍攻擊,濡須塢多條水道一下子被曹軍水軍侵佔,濡須塢守軍隨即向正在攻打皖城的孫策告急。

    曹智的這一行動令揚州各方勢力都大跌眼鏡,他們都看不懂的是,曹智放著兵力不及他的豫章笮融和吳郡許貢不打,卻先向沒在打他的丹陽的孫策動手,而且跟孫策動手,也就等於跟袁術徹底為敵了。很多人都不明白曹智為什麼這麼做,丹陽內部很多人都為曹智此舉捏著一把汗,但曹智在此事上倒是很寵信賈詡的計策,堅持一定要拿下廬江,先滅掉孫策這一部。

    孫策在接獲濡須塢告急時,也是大吃一驚,既然曹智動手了,他也決定親自增兵濡須塢,把這塊直入皖城的陣地守住。

    這時,又是張昭站了出來,他阻止孫策回救濡須塢,要他集中兵力,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皖城,控制剩餘的廬江各縣。張昭勸說氣勢洶洶的孫策:「將軍,為皖城一戰準備年許,陸康受我等圍困已有六月之久,眼看就可破城,此時放棄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曹智要濡須塢是要為他的屬下報仇,只是做做樣子,他要濡須塢就給他,我們此時不是和他好勇鬥狠的時候,我們的目標的皖城,是後面的大半個廬江,將軍當權衡利弊,三思而行!」

    一個人是不是明主,能不能有所作為,其實不是看這個人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要看他善不善於分辨和接受別人給他的意見。

    孫策能青史留名,就在於他能很好的接受部下的意見,並且總能分辨那些建議對他有利,那些並不適用與他。

    捨棄劉繇與曹智暫時緩和關係,是張昭提出的,孫策接受,照做了,但並沒有換來曹智的友好,卻提前向他的濡須塢動手了。這會兒張昭又要孫策放棄濡須塢,很多人對他的這項提議提出質疑:他們已經放棄了合肥、水城,一退再退,流血流汗得來的半個廬江幾乎拱手讓人,現在還要放棄濡須塢。濡須塢是他們拿下皖城,得到廬江後的屏障,失了它,敵軍就可從水路長驅直入皖城。那時他們如果又正好還未拿下皖城,到時他們將面臨曹智和陸康的兩面夾擊。

    反對聲中大部分是武將,程普、韓當,還有謀臣,此時也是有一部分謀士和張昭的意見相左,這當中已張紘為。這些反對者中不乏都是為奪水城、合肥流過血,流過汗的。當時,為了大局,說放棄就放棄了,也就算了。現在張昭這個老頭還要孫策放棄濡須塢,鎮守濡須塢的五千兵將要是得不到及時的增援,是會全軍覆沒的。濡須塢本來就是像孤島一樣的一塊大陸,三面環水,出入基本靠船隻,現在曹軍依靠強大的水軍,已把濡須塢的水道封鎖,不去救援,讓那裡的守軍如何突圍。

    韓當不但和張昭為增援或是捨棄濡須塢爭得面紅耳赤,甚至直接下跪向孫策請戰,由他率部增援濡須塢。

    鎮守濡須塢的兵將大部分是周瑜的,此時韓當都急得下跪,周瑜卻很是冷靜,他做出的決定也很是驚人,他竟支持張昭的意見,主張集中兵力,盡快拿下皖城,拿下廬江,而不是派兵增援濡須塢。

    韓當、程普、黃蓋等孫家老將,都驚呆了。韓當爬起身,搖著周瑜的肩膀提醒道:「鎮守濡須塢的徐盛、丁奉可都是你的部將,那裡的人馬大部分也都是你的部下,你,你是不是瘋了」

    周瑜雙眼含淚道:「韓將軍,成大事者,有時不得已就是要放棄」周瑜說完雙眼滿是淚水,堅定的看向孫策,要他表決心。

    孫策在一文一武兩員重臣的勸說下,最終力排眾議,給濡須塢的守將徐盛、丁奉令,要他們堅守、死守,而孫策自己則隨即親率部眾加緊圍攻廬江治所皖城。

    ########

    陸康已經和孫策這個小輩打了幾個月,他失了濡須塢後,寸步不讓的堅守皖城數月,城中士兵雖說忠心,無一反叛投降者,但陸康眼看著自己因為沒有外援,城中糧草快要耗盡了。這次孫策從夏天圍困著皖城一直到了現在的深秋,陸康知道皖城以外到處正在秋收,但他沒辦法去徵糧。眼看著城內糧草一天天的在減少,他明白到糧草耗盡的這一天,就是他們兵敗城破之時。

    陸康為了守住廬江幾月來心力交瘁,頭都熬白了。每日只睡兩三個時辰,遇到孫策軍馬來攻城,還要馬上起身去指揮戰鬥。此時,已是雙眼凹陷,且佈滿了血絲,人瘦了一圈不說,看上去也好像老了不少。

    陸駿帶著年幼的弟弟陸績,跪在陸康面前,痛不欲生的對陸康道:「父親,都是孩兒的錯,孩兒真是無顏在存活在這個世上。水城之敗是因為孩兒失職,痛失濡須塢是父親受孫策要挾,因為孩兒在他手中。今日眼看皖城是保不住了,父親你帶著陸績和小兒(陸駿的兒子陸遜)快走吧,這皖城由孩兒來擋著!」

    陸康老淚縱橫的扶起兒子,道:「俊兒啊,天下之大,又有哪是我們父子的容身之所?這也怪為父平日裡做事太過張狂,弄到今日這幅田地!你沒什麼錯,錯的是為父!」

    陸康說完,眼淚已是止不住的順著眼眶往下流淌。陸康一哭,更是感染了兩個兒子,一家人抱在一起失聲痛哭。

    哭了會兒的陸駿突然想到了什麼,抹著眼淚對陸康道:「丹陽,咱們去求曹智,他一直和我們關係不錯,還是盟友,廬江失了,對他的丹陽也是一大威脅,我們去求他,讓他出兵來解我們之圍,他應該不會坐視不理!」

    陸駿滿心歡喜以為抓到了一個救命稻草,但隨後陸康就搖著頭道:「他自身都難保,聽說在冀州和袁紹已經翻臉,這會兒是死是活也不知道,他的丹陽這會兒又正被劉繇圍攻,那來兵馬救我們!」

    沒想到陸康一家正哭到這時,峰迴路轉,陸康剛剛收到曹智回轉丹陽,擊敗劉繇的消息。由於皖城被圍已久,對外面的信息不是很瞭解,以至於同時收到了曹智回轉丹陽和擊敗劉繇的信息。其實這是差不多已經生大半個月了。

    陸康趕緊用乾枯的雙手抹著眼淚,輕念道:「曹智回來了!」

    「什麼?」陸駿也趕緊爬起了身,湊到陸康身邊看信札。

    「父親,我們去求曹太守出兵救我們!」陸駿欣喜的捏著信札,高聲叫道。

    陸康不答,沉吟著:「他未必肯!」

    陸駿一呆,隨即想到了丹陽受到孫策襲擾時,曾經遣人來要求過他們出兵,抑住濡須塢,不讓孫策擴張。但當時陸康一來因為兒子陸駿在孫策手上,二來也為了明哲保身,而拒絕了和丹陽聯合的請求。現在他們有難,曹智又怎會肯出兵助他。

    「我去!」陸駿大義凜然的叫嚷起來,「要是說不動曹智,孩兒就死在他面前!」

    「駿兒……」陸康一聽兒子要死要活,激動地站了起來。

    陸駿不理老父的關心,跪地道:「父親,水城之失孩兒難辭其咎,孩兒此去也是要向曹太守負荊請罪,他只要肯出兵廬江,孩兒就是被正法也在所不惜!」

    陸駿說到此處時,面帶堅毅,一副準備好英勇就義,趕赴法場的架勢。陸康看了又是老淚縱橫,就連一旁的十二歲的弟弟陸績,也是跪倒在地抱著陸駿哭的跟個小淚人似的。

    「父親,讓我去吧,曹智此人我們都打過交道,這人重情義,他不會不念舊情的!」

    陸駿的勸慰讓陸康心動,陸康本事個極為自負之人,是絕不肯向人低頭的,但在此生死關頭,他也不得不放下架子,為自己找條活路。

    隨後,陸康書信一封,交由陸駿帶去,臨行前還突然改主意,叫陸駿把弟弟陸績和剛滿三歲的孫兒陸遜一起帶走。並囑咐道:「要是曹智不肯出兵廬江,你們就統統不要回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