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七百二十六章 度日如年 文 / 孫一凡3703

.    劉協這會兒只知道,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突然閃現在劉協的腦海裡,「要是曹大夫不知道自己已經回轉洛陽,就算再次派人前來,也會走岔方向,去了安邑!那不就耽擱救自己出火坑的時間了嗎?」

    於是,劉協連夜召見了鍾繇,要他再次南下,去找曹智,讓他盡快領兵來洛陽勤王!

    剛交代完鍾繇任務的劉協剛想從新入睡,侍從稟報有一位議郎要求面聖。劉協心想:「這是那位議郎啊,深更半夜的還要來面聖。現在這群身邊的議郎裡,他能信任、倚重的人也不多。雖說不情願,劉協抱著隨便見一見的心情,就宣了。

    不一會兒就來的這位瘦瘦高高的議郎,劉協對這位議郎有些印象,好像是那個第一次來供奉時跟隨張揚的而來的董昭。自從董昭被招入朝廷做議郎後,一直沒什麼特殊表現,為人也很是低調,不像他的身高,能提點出類拔萃的意見。「他怎麼沒跟張揚去城外呢?」滿是疑惑的劉協看著深夜造訪董昭,打著哈希,不緊不慢道:「哦,公仁(董昭字)啊,有什麼事啊?」

    劉協誤以為董昭還是張揚的人,所以對他的態度有些不冷不熱。不過很快劉協就另眼相待董昭了,在董昭七七搓搓說了一番話後,只聽劉協驚呼而起,「什麼?這事我怎麼不知道?哼!他們真是越來越膽大了!」

    董昭深更半夜來對劉協匯報的其實就是兩三個月前,曹操派曹洪來勤王的隊伍被董承攔住不讓過關的事。這事也是董昭私底下聽一些士兵談論時,才得知的。

    這一消息對於信息閉塞的劉協來說簡直如晴天霹靂,董承你不是我的老丈人嗎?曹操那是曹智的兄長,人家好心好意帶著牛羊,米粟來向我進奉,你卻攔住人家不讓人家過關,董承你難道不想我好嗎?我好不也就代表了你好嗎?我可是已經封你女兒為貴人的了!

    劉協又是一陣深深被刺痛的感覺,他一直認為楊奉等人不是忠臣,是因為私心作祟,但董承應該和他們有所區別,他和劉協現在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間在這國家危難的關頭,應該同心協力,共度難關,但

    自家人都如此,更別說外人了,劉協一下子陷入悲痛和茫然之中,他只覺得天地間已經無人能再有人值得他信任。

    董昭卻在此時適時的呈上一扎紙,跪著托給了劉協。

    劉協疑問:「這是什麼?」劉協因為光線太暗,一時看不清,就叫來近侍,拿著燭台,幫其照亮,好讓他看清紙上的字跡:

    我願於天穹,琅邪傾側左。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歎,抱情不得敘。

    顯行天數人,誰知莫不緒。

    我願何時遂?此歎亦難處。

    今我將何照於光曜?釋銜不如雨。

    劉協就著燈光,字是看清了,但不明白意思,就讓董昭解釋。

    董昭解釋說,寫這詩的人前段時間在琅邪,死了好些戰友,詩人懷念戰友的同時,又想到了陛下您,詩人引用典故「襄公歸楚」,來表達了亟欲朝歌,以訴衷腸,竭盡忠誠之志的意思。但詩人的忠誠現在卻得不到表達,只能對著飄灑的雨絲哀歎!

    「喔?」劉協不知道董昭要舉薦何人,但這詩倒是做的不錯,「朕的疆域之中還有何人如此忠貞、憂國啊?」

    「曹操!」董昭謹慎地抬頭對劉協道。

    「曹操?曹智的兄長?」

    「對,就是曹鄉侯之兄」

    說實話,今天劉協聽到曹操的名字已經好幾次,但對這個人具體的形象,還不能想起一個大概的輪廓。因為劉協只在九歲那年曹智、曹操救到他和少帝劉辨時見過一面,這麼多年早已淡忘了。但從曹操詩篇的字裡行間中,劉協又看到忠誠、報國的字樣,這讓劉協頓生好感。

    「聽說這個兗州牧最近州內正生叛亂,已經丟了大半個治地?」劉協問董昭。

    董昭趕緊接言道:「皇上聽到那是半年前的事了,最近臣剛收到車騎將軍曹智曹將軍的來信,說他已經班師入兗州,幫助他兄長一起平叛,估計這會兒叛亂已經平息!」

    「噢!」劉協聽到曹智的名字,噌的一下從席案上站了起來,「曹大夫也去了,那他治下的叛亂大概也已平定,哎,這些人好些事都瞞著我」

    劉協氣得有些不知所措之時,董昭湊近劉協道:「皇上,現在不是對付那幫人的時候,皇上還是快下旨,讓兩位曹將軍來洛陽勤王」

    「對,對」劉協忙應著董昭的提議,但隨即有反應過來,董昭不是張揚的人嗎?於是,就謹慎而又緊張地望著他。

    董昭一看劉協的眼神就明白了他所想之事,董昭立時跪地,向劉協表白道:「臣其實在上次到安邑時,就已和曹鄉侯表白過心跡,臣認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匡扶正義,匡扶漢室拯救蒼生,而張揚之輩皆是自私無能之輩,請皇上相信我!」

    「喔,原來你」

    對於董昭早已暗地裡投誠曹智之事,劉協不但不認為有什麼不妥,還認為這是一件極好之事。這一夜劉協和董昭這對類似有點「狼狽為奸」意味的君臣,整整密謀了一夜,兩人一直到天際破曉,才恍然天色已經大亮。於是,董昭才惶惶地向劉協拜別,離開「皇宮」,消失在晨霧的陰影裡。

    董昭其實對張揚那邊還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他其實是偷跑出來面聖的。在一路趕回城外軍營的路上,董昭回想著「朕心裡有數朕已經派鍾繇去了揚州原來朕的天下還有這麼多忠臣」等等詞語和講到情動之處,劉協熱淚盈眶的場景,讓董昭心裡熱乎乎地,邊走邊對著初升的太陽低呼:「曹將軍你可要快點來啊!」

    歷史上對於董昭這時稱呼的「曹將軍」是曹操,還是曹智,一直存在異議,但無論如何這兩人誰這時來到洛陽勤王都是董昭、劉協所期盼的。

    但歷史上「說曹操到,曹操就到」的場景是不可能出現了,因為曹操連臥房都走不出,還怎麼可能來洛陽。曹智也不可能像曹操那樣神奇,像傳說的那般,說到他,他就能到出現在那些人面前。此時,曹智剛離開鄄城,攜帶著浩浩大軍,兗、豫邊界趕去。

    這次曹智帶的陣容比之攻打濮陽時的還要強大,此行他既要保證帶回天子聖駕,還要保證打掉豫州穎川、汝南的黃巾賊,保證能在許昌順利建都。所以這次曹智不但齊集了兗、楊兩州的十幾名優秀將領,謀士一方更是陣容強大,幾乎把兩州的最高級智囊都帶在了身邊。

    曹智行軍到許昌後,先於荀彧、賈詡、荀諶、郭嘉、毛玠、程昱、李儒等人把新皇宮的地址先選定,並有賈詡、毛玠、程昱等開始督建,而郭嘉則以軍隊第一監軍的身份,開始隨幾位將領向汝南開拔。

    而領兵主將,則有曹操推薦的車胄率領。曹智知此人從陳留起兵時就跟隨曹操的老部下,也是當年在洛陽禁軍中小有名氣的軍將。車胄倒是能文能武,對於攻打汝南、穎川兩郡頗有心得,這也讓曹智大為放心。

    而此軍中的軍師則有荀諶擔任,荀諶很是高興,終於能像他大哥一樣踏上事業的輝煌了。他甚至遇見到了,他會比他大哥荀彧走的更為遠,更為好!原因很簡單,他是曹智的舊臣,而他大哥是那個聽說即將不久人事的曹操的舊臣。誰能爬的更高,走的更遠,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經是很明顯的事了。不過荀還是心底很好的準備在兄長事業沒落時,拉他一把。

    曹智在汝南、穎川戰事開始後,就帶著曹仁、荀彧、李儒、許褚、趙雲、任峻及三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洛陽進,奉迎天子而去。

    而曹智這一路又是建皇宮,又是動侵略戰,等他到洛陽時,已經又是一個月過去了。

    在這一個月裡,獻帝劉協已經到了度日如年的程度。張揚、楊奉等都率部撤出了洛陽地域,張揚乾脆河內的治所懷縣也不回了,直接率領著大軍,駐紮到了野王,那裡離這洛陽近些。楊奉率部駐紮到了梁縣,只留了董承率著一支禁衛軍在洛陽。他們大都看著劉協這個半大的孩子每天派人來要糧,要這要那的就心煩。初時張揚等人還看在新官上任的份上,撥給劉協一些糧草和應用之物,後來乾脆理得不理他派來的人了,把他扔在段硅的那所宅子裡,不聞不問了。因為這幫人雖然駐紮在野王、梁縣等地還算能掙到一些糧草,但他們考慮到自己軍隊的需要都不夠,就讓劉協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了。

    劉協只是一個十六歲大的孩子,那有本事養活一兩百號臣子,還有一部分軍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