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七百三十一章 葬於許都 文 / 孫一凡3703

.    曹智認為不妥,選官只能唯才是用,不能講資格.1,最後曹智決定,禰衡出任揚州治中,兼任豫章太守,並且也在朝廷給他掛了個議郎的虛職。而鄧艾仍舊出任揚州牧一職,這也算一種調節內部平衡的做法。

    而丹陽太守的空缺則有魯肅兼任,他的九江太守其實是個虛職,大部分九江地域還在袁術的手裡,袁術那邊也有九江太守。曹智這麼安排,是要魯肅合併的現有的丹陽和九江那部分,等將來完全控制九江後,再分開來。

    處理完人事上的變動,曹智就該為把曹操安葬在哪兒犯愁了。

    目前集曹氏宗族內的意見是,把曹操靈柩運回譙縣安葬,因為那是曹操的故鄉。而兗州官員的意見是,就安葬在鄄城,因為曹操的基業在兗州。

    兩方面的意見好像都有點道理,讓曹智一時難以決定。曹智只知道曹**後葬的很是神秘,歷史上不是有七十二疑塚之說。但曹操現在距離歷史上真正死亡的年代已經大大提前,他的事業和仇人還遠沒有真實歷史上說的那麼宏大和多。

    正當曹智和曹仁、荀彧等人難以定奪曹操的安葬地時,漢獻帝又來了詔書,特賜「魏公」曹操安葬許都皇家陵園。

    眾所周知皇帝在一個登基之日起,就開始會為自己建造陵墓,而陵墓的選址通常都是都城的東郊的一塊風水寶地。劉協比較特殊,他在登基時,是在國家分崩之時。當時人人都力求自保,不要被董卓殺掉,國家的運轉也是一片混亂,也就沒人提出要在洛陽或是長安為獻帝選百年後的陵址。

    現在終於安定下來,太史令這種官職的人,也因為曹智需要遷都事宜,而被重視起來。有了精力、條件向獻帝建議此事。當然,就算選好了陵址,以獻帝現在的財力,還遠沒有能力為自己建造陵墓,但這套祖制還是在劉協入主許昌後,就有大臣在為他提出,並準備起來。選址就是其中先期可以做的事,許昌東郊,已經有一塊風水寶地被闢為皇家陵園。獻帝和他的官員們是這麼想的,現在沒錢,沒能力不要緊,等將來有錢有能力之後,還是要造的,畢竟中國人,對於身後事是非常重視的。

    皇陵的地是圈了,但目前還沒人「入住」,獻帝在賜了曹操「魏公」的謚號後,就有願意向曹智獻媚的大臣,在許都建議獻帝,可以讓曹操安葬於許都,以示皇恩浩蕩。

    雖說此事已被提出,就有大臣反對,說這是絕對亂了祖制和龍脈風水的。但劉協相對單純,空著也是空著,人家好歹也是救駕的功臣,而且是獻帝最為難之時,伸出的援助之手,最是值得感激了。沒人家救我們,哪還有什麼龍脈不龍脈的,祖制恐怕這會兒也早已改為別家的祖制。劉協這些年也相通了不少虛無縹緲的東西,一切行為處事,開始講求尊重實際需要起來。

    於是,獻帝劉協,不顧大臣的反對,就對曹家再使恩寵,允許曹操這個帝國勳臣入葬許都皇陵。

    這又是個莫大的榮耀,無論對曹操個人,還是對整個曹氏。在接到聖旨後,所有的爭論都平息了。皇上開口了,自是把曹操葬入許都皇陵為上上之選。

    在進行完大殮後,曹智扶曹操靈柩,攜帶文武官員及曹操全家,遷往許昌。

    自此曹氏一族重要成員都接著附送曹操靈柩的機會,把家安到許昌,那裡將毫無疑問的成為兗州,曹家,乃至漢帝國新的一個中心。/

    曹智也開始把在宛陵的家人接往許昌,但老父實在走不動了,聽說一聽到曹操逝去的消息,當場就暈了過去,現在又只能躺在床上了。那麼遷移的人裡,自然少了曹嵩和二娘等人,他們年紀大了,曹智也認為他們常住一個地方,來得好。宛陵是丹陽的中心,雖說現在的揚州州府不在那了,但還是曹智起家的郡府,應該還是很安全的,只是曹智要回去看他們頗要走些路,有些麻煩。

    但在這期間,宛陵曹智的家眷中,應該算曹智正妻的何靜湘,也病了。之前她也身體一直不太好,大概是因為年紀頗大時才生了曹昂的關係,身子就一直調養不過來了。何靜湘身體一直不好的事,倒是曹操的正妻丁氏先知道,然後她就在上次回去探望二老的時候,就跟何靜湘說過,她膝下沒子嗣,要是何靜湘身體不行,就把曹昂給她帶。

    何靜湘自是不肯,但在曹操病重期間,丁氏還是派人把小曹昂從宛陵接了來,說是丁氏收曹昂為乾兒子,也不至於在曹操歸去時,只讓卞氏的兩個兒子給她丈夫送終。

    丁氏出身鄉里,對於爭寵這件事一直放不下心,總是認為卞氏蓋過了她,所以想過繼一個族裡的男丁,來裝飾一下自己門面。她第一次見到小曹昂時,就很喜歡他。但那是他小叔的長子,她的妯娌何靜湘,肯定是不肯過繼曹昂的,於是在曹操病重期間,丁氏就突奇想的跟何靜湘商量,借用幾日她的寶貝兒子。

    何靜湘那幾天正好偶感風寒,病得下不來床,一來怕傳染給孩子,而來老實叫任紅昌等幫忙照看,也不妥,於是就答應了丁氏所求,把曹昂送到了鄄城。何靜湘心想,曹智和喬霜、陳玲都在鄄城,加上丁氏,比宛陵這,人多多了,一定能照顧好曹昂。她呢,就趁這期間,把病養好,到時再接兒子回去。

    可沒想到的是,何靜湘這一病就不輕,甚至連遷移到許昌都去不了。任紅昌和何靜湘爭爭吵吵歸爭爭吵吵,關鍵時刻還是很關心何靜湘的,她決定留下來,讓蔡文姬帶著曹彰和曹瑩霜先去新帝都,和曹智相聚,她則留下來照顧公公婆婆,及生病的何靜湘。但何靜湘死活不同意,她要任紅昌快去許昌,她很快就會好起來,去往許都與他們會和。任紅昌拗不過何靜湘,於是留下許多貼心的丫鬟、僕役照顧何靜湘和曹嵩等,並請魯肅、鄧艾等幫忙照看。

    而這一切因為忙於國事、戰事的曹智一直不知道,他甚至知道曹昂認了丁氏為乾媽,也是到了許昌才知道的。對於丁氏這種小兒科的婦人做法,曹智不以為然,但曹昂既然來到他身邊,他就沒再讓小曹昂回宛陵,他想反正一家人總要在這相聚的,跑來跑去沒意思。對於何靜湘病了的消息,他也是匆匆一過,他以為何靜湘只是傷風感冒的小病。此時,他更過考慮的是,讓何靜湘來了許昌,如何不讓人現她的真實身份。

    在揚州,能在漢靈帝時期進過宮,見到過何靜湘當皇后,或是之後當太后風采的人,幾乎沒有。而且曹智一直很小心的把何靜湘的身份保護起來,何靜湘也在嫁與曹智後,就一直喜歡深居簡出的生活,所以她的身份一直沒有戳破。

    但到了許昌就不對了,倒是這裡三朝元老以上的老臣、重臣多了去了,一個不小心就會有人認出何靜湘。這可是一個天大的簍子,天下俱知何太后已在張讓劫持出宮後,就不知了所蹤。當時整個國家那麼混亂,很多人相信何太后早已不在人世。也沒什麼人一直去追究、關注這個人,這件事。但要是人們現漢靈帝的皇后,現在成了曹智的老婆,還為他生了個孩子,那可是不得了的事。

    所以曹智在回到許昌,派人去接自己在宛陵的家人時,特地派了樂進前往,並囑咐他一定要掩飾住何靜湘的行蹤。現在倒是暫時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靜湘既然病了,那就要晚一些時候再來許昌。

    暫時沒了家庭的擔憂後,曹智又把全身心投入到國家大事上。曹操入葬許昌,整個漢帝國又像嗷嗷待哺的嬰兒般,百廢待興。

    獻帝也在建安二年的正月初一,正式頒昭:定都許昌。

    新都建立後,有識之士,忠君愛國之士,紛紛前往許昌,效忠漢獻帝。湧入許昌的名士,穴隱絡繹不絕。

    在曹智離開鄄城之前,還生一件「趣事」,至少曹智認為這是件趣事。一直為曹操喪事忙的腳不沾地的曹智,過了幾天才現華佗為什麼從他回來後,就一直沒出現過。後來一問曹純才知道,華佗被下了大獄,罪名就是對曹操醫治不利。而下令下他入獄的正是曹操的長子年僅七歲的曹丕,曹丕在曹操逝世那天就要殺了華佗洩憤。病沒醫好,怪醫生的從古到今屢見不鮮。特別在古代,醫生這個行業還不是那麼有地位,和受到尊重。大到御醫,小到鄉間郎中都是如此。如果服了你奉上的藥物後,病人還是死了,就通常把責任推到他們身上。

    雖說曹家上下都知道曹操這病是沒治的,但曹操不是個普通小戶人家的主人,他是曹操,漢帝國的大將軍,他的死必須有人要為醫治不利負責任。

    本書。

    (45278941954)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