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七百三十四章 棗袛的分配製度 文 / 孫一凡3703

.    孔融被曹智第一招推的乾乾淨淨,弄得愣了愣。但這對於精攻辯才的孔融又算得了什麼,只見他話鋒一轉,就先陰陽怪氣踱著方步,自言自語道:「楊太尉從洛陽回來後,一直被限製出門,連上朝都有軍衛陪伴,他這書信往來不知又從何而來?再說楊太尉與袁術有姻親的關係,家中有封兩人以前交往的書信,又有何不正常?」

    曹智聽了孔融之語,詭異的轉身一笑。在場大部分人都明白孔融講得是實情,在洛陽曹智查獲楊彪與楊奉等人過往甚密,但因為他是元老重臣,曹智在洛陽沒殺他,但從那時就一直把他軟禁了。

    對於如何處理這位朝中元老級重臣,曹智和屬下親信商議良久,李儒、荀彧、郭嘉、賈詡等都反對曹智殺此人。殺一個楊彪容易,但對安撫一桿朝廷元老級重臣的但心,卻會因為楊彪的死,而變得難上加難。甚至對正準備投效曹智的一些散落在外的漢室舊臣,阻止了他們的腳步。再說這楊彪要多老,就多老了,殺他,肯定是殺不得,說不定這老頭過兩天自己就要老死了,這會兒殺了他,還烙下個罵名,真叫得不償失了。但就這麼放了,肯定也不妥,再說楊彪還霸佔著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職。這老頭也一直霸著,命快沒了,也沒松過口,要主動讓出太尉之職。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別開府,置僚佐。管軍事的職務是何等重要,曹智一直有意要收回這個重要的官職,另選能人擔任。

    於是,李儒就幫曹智出了個主意,定罪照定,而且要定重罪,然後就利用孔融這種愣頭青來救,到時即可讓天下得知曹智是多麼尊重正義大臣的意見,又可以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的辦法,順理成章的割去楊彪太尉之職。

    曹智一想好,這主意不錯,李儒不愧為土匪窩裡成長起來的謀士,用的法子都是那種透著陰毒的。於是,就出現了今日預設好的孔融上門救重臣的一幕。

    對於孔融的質問和嘲諷,曹智眨了眨了眼睛,盯著孔融看了好一會兒。廳內好些不明內情官員,這會兒都為孔融捏了把汗。雖說曹智到現在還沒表現出像董卓、李傕等的「涼州狼」嗜殺、狠毒的做派,但孔融如此直闖曹智的將軍府,並敢如此無禮的責問當朝權臣。曹智只要計狠,殺掉孔融,就像砍根竹竿一樣容易。

    但曹智並沒有如一些大臣擔心的那樣,大雷霆,他只是怪異的笑了笑,對著孔融道:「文舉先生,我記得那年太傅馬日持節到袁術營中,因不辱使命,而嘔血而死,朝廷欲以禮殯葬,但先生卻勸說皇上對馬太傅不但未加禮,而且還治了罪,理由好像就是曲媚奸臣,馬太傅與袁術相抗而死,你還說人家曲媚奸臣,這楊彪不但與袁術成了姻親,還有書信結交,你卻說楊彪無罪,這恐怕天下人都難信服」

    曹智說這番話時,明顯態度慢慢轉成了嚴肅,會場內的氣氛立時冷到了極點。誰都知道孔融在馬日這件事上,為了出彩,吹毛求疵的找了理由給已死的馬日加罪。這件事曾經引起過很多人的不滿,其中很多是和孔融一樣,自詡是正值一類的官員。

    孔融現在也很怕別人再提這件事,他的臉色在曹智說完這段話後,明顯煞白了下來。然而孔融做孔子第二十世孫,不是白做的,他那兩片嘴皮子能把白的說成黑的,死的說成活的,又何在乎曹智的揭傷疤。馬日不從被袁術扣留後要求做他軍師的要求,而鬱悶而死,朝廷要給他加點禮,本是應該的。但當時孔融剛到許都,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華,所以做了那件不太地道之事,把個已死的馬日說了一把,弄得未加賞賜,還治了罪。但孔融是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或是過失的,那怕是在權傾朝野的曹智面前。

    只聽孔融及時搬出典故道:「《周書》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而明公予以袁術之罪,強加楊彪,妥乎?不妥乎?融請明公審思之!」

    孔融的辯詞不可謂不精彩,也很有力,弄得曹智一時無語。廳中很多人也在這時,暗喻著自己要是站在曹智的角度,有沒有好拿得出手的言辭辯駁的。答案是沒有,就算是荀彧、賈詡這樣學富五車之人,也一時找不出合適的理論來辯駁孔融,只有暗暗地朝曹智搖頭。

    曹智沉吟半響,還是甩出原來的托詞:「收押楊彪是聖上之意,我」

    孔融一聽就知道曹智有妥協之意,忙繼續道:「明公,天下縉紳所以敬仰明公,是以明公聰明仁智,輔相漢朝,舉直矯枉至之雍熙。倘若橫殺無辜,則天下士人無不失望,誰又肯委身帳下?如我孔融,就是一個!」孔融說罷就要轉身拂袖而去。

    李儒等趕緊上前拉住他,開始預設好的勸解:「文舉兄何必如此呢?」

    孔融當然很容易就被李儒、荀彧等勸住,曹智也是暗笑,「孔大才子,你怎麼不快點來這招呢?害我浪費了不少表情!」

    此後,很多官員都開始加入勸拉的行列。

    「文舉先生,不必為這等小事,就要辭官嗎!」

    「文舉兄,曹公也沒說不搭救楊太尉!」

    這孔融這會兒是來勁了,誰來勸,就把自己的去意,弄得更似堅決,好像自己是那種百折不撓之士似的,韌勁十足。但真要有人鬆手,他也沒見得真走。反正這孔融故意甩著倔,弄得都滿頭大汗了,還樂此不疲的。

    看了好一會兒的曹智,一看都出汗了,也該自己出場了。曹智擰著眉頭,好像做了很大決心似的,猛然站到孔融面前,對著孔融一做拱,並大聲道:「適才先生一番見教,使智受益良多。為了不負先生錯愛,明日智就去面聖,請旨要皇上從輕落楊彪!」

    曹智話音落地,孔融立即不易被人察覺的如釋重負,忙著為自己擦拭腦門上的那個一大把汗呢!心裡默念著:「名聲!名聲!我孔融的名聲又進一步了!」孔融相信,他不惜辭官搭救楊彪的故事,不久就會傳遍許都,甚至傳遍天下,這次可要比冒死掩護黨人張儉更為精彩。

    孔融的目標就是要保下楊彪的命,他還能不能再做太尉之職,與他何干!

    ########

    送走了美滋滋地孔融,曹智忍不住和李儒相視一笑。

    之後他們的會議也言歸正傳,繼續討論棗袛對屯田的新建議。曹智很瞭解自己這個同自己一樣武將出身的連襟,對領兵一直不是很有興趣,他最有興趣的還是那些農事。在蕪湖他就聽說,棗袛經常像個農夫一樣,經常蹲在田地之間,與普通農夫同吃同耕種,經常弄得一身泥回家,害的他老婆,陳玲的二姐,每次來宛陵探望母親和妹妹時抱怨不已。

    曹智通過陳玲的枕邊話,不難聽出,陳玲的二姐,有意讓曹智給棗袛換換職位,好讓棗袛遠離那些泥腿子。

    曹智迎完帝駕到許昌,倒是想著自己這個連襟,升了他的官,讓他做了羽林監,拱衛京師。羽林監這個職務應該說是很重要的,曹智也是看在棗袛和他有連襟關係,是自己人,才肯把如此重要的職務讓他做。

    但這個棗袛干了沒三個月的羽林監,一聽說曹智要大面積推廣屯田,就主動報名參加會議,還早已準備了一套根據他經驗編寫的屯田新策。

    曹智看他做足了準備,所以在韓浩、任峻對現有屯田的政策完言後,就叫了棗袛起來言。

    棗袛很少有機會在這種國家高級幹部雲集的場合言,所以剛開始不免有些拘謹,引得廳中許多官員陣陣笑。但沒人敢嘲笑棗袛,人家再不會講話,也是曹智的連襟,要麼不想活了,才會去嘲笑棗袛。

    棗袛經過孔融這麼一鬧,多少客服了些緊張,開始有條理的說出自己的見解。

    棗袛先道出,現在的「計牛輸谷」這個分配方法不好!

    棗袛話音剛落,任峻就疑惑道:「屯田客們不喜歡這個方法嗎?」

    這個「計牛輸谷」人人都知道,很早在曹操擊敗青州黃巾軍時,也就是他們打算推行屯田之初,眾人集思廣益想出來的分配製度。他的框架很簡單:利用攻破、收編黃巾軍所繳獲的各種生產物資,比如耕牛,耕地、種地用的各種工具,分配給募民屯田,到收成後再按你借了官家多少耕牛、工具,就收多少固定的糧食,作為租用的費用。這一政策的實行,在曹操在任的當年即大見成效,收穫的糧草,比之以前大幅度增加。因為通過連年戰事,農民很是希望能安心的勞作、生產,所以那個時候,對於這種官家供地,又提供勞動工具的做法,很是歡迎,廣大屯田戶,積極性也很高,生產漏*點和**都被激了出來,農夫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糧產數也非常高。

    現在棗袛卻說這個分配製度不好,眾人一陣疑惑。棗袛也承認道:「屯田客們倒是很高興,但據我的調查,這樣的分配製度是我們少收了!」

    任峻等人更加疑惑了,怎麼叫「我們少收了呢!」

    棗袛細細道來他的研究,他說按照今年收成好的年份,我們只能按照耕牛數目等定額來收租,國家不能出爾反爾的多加收入。而如果碰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比如興平元年的災年,國家在這種制度下,又不能免了屯田客的田賦,那樣的話,國家就沒了來援,但就算屯田客拿出所有的存糧,不但交不起應付的田賦、地租,還要餓肚子。情況再不好就要大量死人。

    韓浩似乎聽明白了棗袛的意思,便接口道:「那就不按『耕牛』算,按『人頭』算?」

    曹智等人一聽韓浩的建議,都紛紛點著頭。這也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好像也顯得公平,有幾口人,就交多少田賦。這曹智在丹陽就實行過,效果還是很好的。

    沒想到棗袛一聽,頭搖得像布郎鼓,意思很明確,就是按人頭算,更是不行了。

    這會兒,連曹智也來了興趣,問道:「那依你的意思該如何分?」

    棗袛神秘地嘿嘿一笑道:「我的意見是將『計牛輸谷』改為『分田之術』!」

    所有的人聽到這個新名詞都愣了,什麼叫「分田之術」?

    棗袛看著眾人的疑惑,進一步解釋道:「分田之術,就是根據每年的實際收成,定一個比例,然後豐收的年份多收,歉收的年份少收!」

    棗袛這麼一說,眾人大部分還算不過來這筆賬,什麼多收,什麼少收的。

    曹智聽完,眼前刷地一亮,拍著大腿叫嚷起來,「棗袛你可真是幹這個的!」

    眾人被曹智嚇了一大跳,荀彧急問:「主公算明白了?」

    「算明白了!」曹智愉快的應著荀彧的問話,他何止明白,棗袛說的不就是後世經常用的分成合同嗎!這比他想要實行的「承包責任制」都來得先進,所以他哪有不高興之理。

    曹智接著還幫棗袛解釋這「分田之術」的內涵,他打了個比方,我們官家和這些屯田客簽好合約,合約上規定,今年收成的百分之三十歸我們官家,剩下的歸屯田客。這樣一來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更大的激屯田客們多勞多得的漏*點,讓他們更多的去開荒地,種出更多的糧食,這樣不光我們官家會多收益,種田的屯田客也會增加收入。

    當然這只是一個曹智的比方,在古代這個必例差不多是顛倒過來的。

    曹智一下很是興奮,棗袛能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想出如此先進的分配製度。

    棗袛也因為曹智突然的讚許,樂呵呵的看著曹智為他解釋,沒在往下繼續說。

    (45278941954)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