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九百一十章 銷優樓 文 / 孫一凡3703

.    這種風度不如別人倜儻,舉止不如別人大方的官員,在劉表手下一定是吃不開的。當在曹智身邊簇擁著無數他本身和荊州高官的場合裡,此人還能越眾而出,倒是讓曹智不免多看了兩眼。

    曹智說話之人站起後,一問身邊的蒯越,才知此人叫王粲,五年前就投靠劉表了,但一直未受重用。大概是因為長相的關係,劉表又是比較注重外表的。

    其實這個其貌不揚的叫王粲的人,是漢靈帝時期就很有名的著名文學家,也是未來的「建安七子」之一,由於其文才出眾,更是被後世譽為「七子之冠冕」的人。

    曹智一聽此人就叫王粲,便驚呼道:「哎呀,卿就是蔡共伯(蔡邕)『倒履出迎』的王公子吧?」

    王粲一聽曹智連他成名的軼事都知道,臉上的笑容就更燦爛了。王粲感到被人重視、重用、出頭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王粲出名是在十幾歲左右的時間,他到洛陽,當時的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蔡邕是當時的文壇巨匠和領袖,才學過人,朝野聞名。蔡邕因為是當時公認的文學泰斗,人們對他無不敬仰,家裡常常賓客盈門。有一天,王粲去拜訪他。蔡邕早已聽說王粲的大名,聽說王粲到來,慌忙出迎,連鞋子都穿反了。王粲進屋後,賓客門見他只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而且身材短小瘦弱,容貌醜陋古怪,大為驚訝,弄不懂蔡邕為什麼要如此看重王粲。蔡邕明白眾人的心思,就對著眾人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特殊的才能,能過目不忘,我是不如他的。我家的書籍文章,都應該送給他,才算物歸其主。」從此,兩人便成了忘年之交。

    相比王粲在洛陽的名聲大噪,投奔劉表後,卻只被劉表任用為一位普通幕僚。只是讓年輕的王粲有了一個安身之處,卻無法充分施展他的才能。

    王粲出身於東漢的上層官僚之家,曾祖王龔順帝時官至太尉,祖父王暢靈帝時,官至司空,都是大官,且很有作為的人。但到了王粲這,由於他選擇的錯誤,投靠錯了注重外表的劉表,弄得其鬱鬱不得志。

    但還好,這時他終於迎來了實力更強大,更英明的明主曹智。

    曹智也因為聽說過此人的名望,當即就辟王粲為他將軍府的掾,賜爵關內侯。

    曹智的一再賞識以前被劉表忽略,不受重要的荊州官員,使陳先、桓階、和怡、韓暨等這些本不被劉表重用、看好的官員壓抑已久的感情得到釋懷,他們此時對曹智是一掃聽聞的殘暴形象,對其更是心儀了,也有了終歸「明主」的感受。

    接著曹智又通過王粲的介紹,認識了還都是平民的書法家梁鴣等名士,都或任命為荊州地方官員,或收進幕府,都使這些荊州有識之士、逸才正式出仕,並有了用武之地。

    曹智在于飛樓上撫慰荊州降臣,收羅這個出產名士的各種才能的隱士、義士,在賓主盡歡之下,心情大好,於是再次叫過劉琮道:「劉州牧,我看這于飛樓,今日就改名吧!叫做『銷憂『樓如何?」

    「好,將軍改的太好了!」劉琮、王粲等人簇擁在曹智身側,紛紛出言讚歎。雖說曹智改的這名字多少還有些應景,但此時讚歎曹智的官員,多少有些拍馬屁的意味。

    「哈哈……」天地間迴盪著曹智志得意滿的笑聲,曹智轉過身將眼光投向了城外漢水的東南方向,並且漸漸伸展,沒入悠悠雲端深處。

    這天夜裡,改名為「銷優」樓的襄陽第一樓,再次上演大宴百官的盛況。但此時的主人和官員有了很大的不同,相對於劉表擺宴的帶有會議目的,曹智這場他所謂的「新荊州開工飯」,就沒什麼會議目的了,純的是讓所有人有個放鬆的心情,消除他們是被侵佔家園的感覺。

    席間曹智領略楚地文化的同時,又認識了杜夔這位當世音樂家,為曹智表演一曲俗樂後不但技驚四座,也折服了曹智對古代音樂的新認識。杜被曹智任為軍謀祭酒,並主持今後許都的「參太樂事」,相當於現代音樂總監一職,但他是國家級別的。

    曹智在許都,在任何地方大宴百官的機會非常多,但他和曹操在世時的不一樣,曹智從來不喝的大醉,總是在別人意猶未盡時,氣氛未到頂點時,他就閃人了。

    曹智的這種避酒習慣,雖說經常讓屬下感到失望,但曹智依然堅持他的原則。他人生的幾次酒醉都造成了他不可饒恕的錯誤,曹智曾經在和喬瑩的那次酒後亂性之後,就發誓不在過量飲酒。因為今後曹智的每一步都不是只要遵循曹操的腳步走就可以的,曹智必須避免他所知曹操犯下的那些錯誤,如履薄冰的走好,走好今後正確的每一步。

    由於曹智的推說舟車勞頓,提早離席後,荊州官員意興闌珊之下,也就在飲宴一會兒,都紛紛各自散了。

    一直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曹智入主襄陽後各種公共場合的諸葛亮、徐庶卻在剛被人護送到傳捨時,就見許褚帶著人縱馬而來,說是曹智有請兩位先生去他的住所議事。

    今日在「銷優」樓上,曹智大收名士,封官加爵的,幾乎囊括了荊州人才,就連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也都被曹智任了官職,但就他們兩個現在還是嘉賓、平民的身份。

    「我們又不是他的屬下,議事?叫我們議什麼事啊?」徐庶搖著頭不解道。然後與諸葛亮相視苦笑一聲,就有上車,隨許褚去了。

    曹智現在住的地方不是劉府,也不是州府,他沒有接受劉琮的好意安排,說是不打擾劉府正在的治喪,也不佔用荊州任何官用之所,他住的地方自己解決了。

    蔡瑁在城東的一座別院,是曹智這個帝國第一人現在在荊州治所襄陽的臨時住所。曹智選擇這裡,一來很好眷顧了他此行中重要的投誠者蔡瑁的面子,又圖了個清靜。

    諸葛亮和徐庶踏進這所不大的別院時,正好碰上剛出來的蔡瑁、張允、賈詡、蒯越四人。四人邊走別說著,顯然是剛從曹智這兒議完重要軍政事務,急匆匆的樣子。這四人中有三人是荊州降臣,在今日的「銷優」樓上也不是最出挑,或是跟曹智說話最多的。但諸葛亮和徐庶早已看出,這三人才是曹智以前和未來對荊州統治最倚重的官員。

    諸葛亮、徐庶也早已認識到曹智南下的目的不只是佔領荊州這麼簡單了。在這之後,他一定還會有更大動作的。他們在來的路上順勢就想到了曹智此次出兵的主要目的——江東了。

    只是這種核心的東西,他們還沒機會接觸到。但要說找他們「議事」,應該是幌子吧?他們兩均感受到了曹智一直在試探他們的意味,和準備磨滅他們牴觸稜角信號。這議事和這幾名新舊心腹之臣議才對,找他們倆應該是聊天消遣了!

    諸葛亮和徐庶在迎上賈詡、蔡瑁一行人時,雙方只是相視一笑,點頭致意了一下,就錯身而過了,沒說什麼,相互之間也沒有什麼交集。在諸葛亮和徐庶繼續隨著許褚行進中廳的路上,徐庶有意無意低聲對諸葛亮道了句「還少了個郭嘉!」

    諸葛亮當然看到了曹智的軍師郭嘉沒有他沒參與曹智的小型會議,是不可能的。但沒有明郭嘉還在他們被曹智邀請的「議事」廳堂內。

    諸葛亮兩人一踏上這間中廳的台階,就證實他們的猜測,郭嘉就靜靜坐在廳內的一處靠左側的矮凳上,正品著茶,聽見腳步聲,還朝站在門口的三人看了一眼,然後友好的朝諸葛亮兩人頷首致意著。

    但最吸引兩人的不是一副儒家風範的郭嘉,而是這間中廳靠右的大牆上,一張碩大的地圖幾乎鋪滿了整張牆壁,一直延伸到牆角。

    諸葛亮等人對地圖不陌生,但從未見過這麼大的地圖,而且兩人匆匆一閱,就看清了這是一張包括了整個漢帝國版圖,甚至於一些他們只聽說過的邊遠荒蠻之地,都在這張地圖上標注詳細。

    這應該是曹智專門找人繪製的軍事地圖,讓諸葛亮和徐庶驚訝曹智在這方面耗費之巨外,還為曹智這個人的勤政折服,剛才懷疑曹智找他們倆來是消遣之心也一掃而空,取代的是無比的好奇和期望。

    原來這個人藉著舟車勞頓的借口提前離席,不是為了安逸的休息。看剛出去的賈詡等人,顯然是與他剛開完一場會議,而現在他還孜孜不倦的由一名侍從高舉著火燭,盯著那副地圖的某一塊仔細觀看著。

    這個如今的漢家第一權臣看著這張地圖,他看得如此認真,以至於把人帶到的許褚喊了三遍:「主公,大哥……」他才剛剛聽見。

    「喔!讓他們坐!」曹智隨口說著,只瞥了三人一眼,卻不轉身,繼續在那張地圖上畫著什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