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攪亂三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內部調整 文 / 孫一凡3703

.    可是袁紹卻非但固執己見,採用了審配和郭圖的提議,全軍從延津、白馬倉促渡河追擊。

    還對著沮授轉身就是一頓臭罵:「你個混蛋,就是你之前建議我固守、觀望,什麼以不變應萬變,現在你看到了嗎,顏良死了,你滿意了嗎?哼……我早知道你們不和,但沒想到……哼哼……」

    面對袁紹突然的咆哮,剛才還在喋喋不休,侃侃而談的沮授一下子悶掉了。

    罵完人,發洩完胸中悶氣的袁紹卻是自顧自的轉過了身,不願多看一眼沮授的繼續照了照鏡子中他的「袁紹巾」包裹的是否到位,還有沒有瑕疵等等儀表問題。

    面對袁紹的冷漠和輕蔑,甚至厭惡,沮授忠心耿耿的苦諫換來的卻是這樣一個結果……沮授不但充分體會到了剛才自己一番言語簡直就是在對牛彈琴,袁紹的態度和猜忌,還深深地傷害到了這位年紀半百老先生。

    沮授此時從眼眶中掉出了真摯、痛心的眼淚,他悲憤絕望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他在抽搐著掉過幾滴眼淚後,就解下了腰上存放監軍印的革囊,雙手往袁紹身前一舉,悲憤道:「老巧年邁多病,實不堪重任,今特請主公恩准,辭去監軍一職」

    「什麼?你要辭職?」擺首弄姿中的袁紹和一旁暗自冷笑的審配、郭圖等皆是一愣,他們沒想到沮授如此剛烈,在被袁紹兩三句的怒罵後,就要辭去職物……這多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就算是很樂意看到這一幕的郭圖和審配。

    「沮授你想要挾我嗎?大軍剛剛起步,你卻要在此時辭去監軍一職,不准,我不准……」袁紹臉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怒容,聲音也漸進憤怒的咆哮。

    「老臣……」

    「老元戎,沮大人,何必如此呢?」郭圖突然打斷了沮授的堅持告老還鄉的辭職之言,及時出列充當起老好人來,勸解道:「主公,沮大人近日身體多有不適,是實情,且看在沮大人半身為主效命,多有功勞的份上,不要責怪老大人」

    勸罷袁紹轉過身去的郭圖又轉身扶起沮授道:「老大人是主公身邊的老元戎了,要以病報主公之恩,這點我們都是看在眼裡,主公也會記在心頭,但此時大軍正值關鍵時刻,老元戎這前軍監軍一職還是非老元戎莫屬的啊,老元戎不看僧面看佛面,也要繼續擔任這前軍都督一職的呀」說著就把沮授手中的印綬硬是塞回了沮授的革囊中……

    沮授知道郭圖出來做老好人,打圓場,其實不是為他好,主要還是為了取悅袁紹。在為袁紹鋪上一個台階,因為他也是很瞭解袁紹的,他是絕對不喜歡像出征前田豐鬧場那樣,弄得事情沒辦法過得去和收場,令所有人都陷入一種尷尬之中,他是最不喜歡出現這樣的場面和情形……

    沮授雖說看著郭圖那份嘴臉,心裡就想吐,再看其後的審配已經在得意了。沮授感受到了被孤立的感覺,但這位老先生充分的智慧,使他並沒有就此被衝動所左右。他吐了口氣後,朝袁紹拜了拜,還是一言不發的轉身準備不在此時把事情弄得太僵,便準備離開了。

    就在這時,已經背過身,任由郭圖勸解著的袁紹冷不防的叫住沮授道:「慢著」

    沮授隨即止步,轉身看向袁紹時,袁紹輕彈了幾下面前侍從捧過來衣袍上灰塵,慢悠悠道:「既然你身體欠佳,我也不能太過讓你勞累,從即日起,你前軍撥一半兵馬,由審配節制吧」

    「啊……」

    沮授,郭圖、審配都被袁紹的這份突然內部調整決定給驚呆了……誰都沒想到袁紹會這樣不給沮授面子,在這種情形下直接削了他的兵權。郭圖和審配在驚訝之餘,對視一眼後,對於這份意外收穫真是竊喜不已。雖說還不至於這麼沒品的直接表現出來,但是眼神中的熱切光芒卻是大盛起來。削了兵權的沮授還能算什麼,先是田豐,今日就是沮授,最終最得袁紹賞識的將毫無疑問是他們了

    審配等人在暗自得意之際,沮授則是徹底被驚愕住了,久久難以從那份天旋地轉中找回自己……直到袁紹在侍從的服侍下穿好「如意錦袍」,正當袁紹在束玉帶時,才偶然發現沮授般問道:「哎,你怎麼還沒走,你的部隊要率先渡河的」

    沮授木訥、呆滯的應著,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出袁紹的軍帳的,當他眼前出現翻滾的浪濤時,才發現自己已經在渡河的船隻上。

    沮授看著自己的河水中披甲戴的倒影,他一陣迷茫,要不是身邊軍衛及時扶住他踉蹌的身影,他才發現自己剛才差點暈倒。

    「自己或許真的老了,不能再在這塵世間沉沉浮浮了,大概接下來隨波逐流也要不行了唉……」悲歎一聲的沮授回身一望大河北岸連綿不絕的部隊、士兵、車輛、船隻,還有那片故土,沮授再也抑制不住眼淚的狂湧而出,低聲悲泣道:「別了,故鄉,我是回不來了……」

    ########

    正當沮授將老淚揮灑進滔滔河水中時,由於這時袁紹的軍隊廣泛分佈在從延津到白馬的黃河北岸,他全軍渡河的命令導致的結果是原本已經拉長的隊列進一步變形……先鋒大將文丑率領騎兵率先渡河,隨後是劉備的步兵。他們要緊咬住曹智也在延津的的部隊,急追而下……

    但他們卻不知曹智從接到白馬完勝,顏良伏誅的消息後,就沒有停留,迅速下令後撤的同時,也下令遷徙白馬當地居民,沿黃河向西南退卻,目標官渡。

    從這些步驟中我們不難看出曹智還是在引誘袁紹為目的。同時,曹智在延津的部隊根本未與袁紹渡江的部隊接火,而是早已開始後撤。

    曹智行動比袁紹部隊提前的多,所以一路不慌不忙的會合一路增援而來的隊伍一起往南。走了一截又突然變往南折了方向,結果就是在南阪又發生了一次遭遇戰。

    這回他要對付或者說準備吃掉的是文醜的這一部,曹智按部就班的要先扮掉袁紹的兩隻蟹腳,然後再來個偷襲烏巢,定下乾坤……

    曹智想的蠻好,自己只要按著這歷史的進程走,贏袁紹只是時間問題。但實際戰事那會就順著他的意志,有條不紊的走下去。

    意外是一場戰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天爺也往往喜歡在你成功的道路設置些障礙,磨練磨練你的意志和應變能力。

    曹智的意外發生在張遼的部隊剛從白馬撤出六十里開始。在袁紹部隊的全線壓進,誰都明白白馬是守不住的。但曹智沒給袁紹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袁紹在踏足白馬時,驚奇的發現這已經是一座空城,曹智就連一隻老鼠也未給袁紹留下……

    這讓袁紹氣的七竅生煙,他直接命令燒燬白馬城,將一腔怒火寄托在這場烈火中。

    袁紹用一場毫無意義的大火來宣洩著心中不滿,然後就命最最突前的前鋒將文丑全力追擊曹軍,一定要用敵人的鮮血和屍體來祭奠顏良和那些戰死白馬戰士的在天之靈。

    因此文醜的行動速度很快,而曹智從白馬和延津回撤的部隊卻因為負擔太重而行動遲緩起來。

    他們的負擔不是來自部隊本身,而是來自從白馬撤出的老百姓。因為曹智預計到袁紹可能會為了顏良之死和白馬失利,會遷怒於白馬普通民眾,所以做出了轉移所有老百姓的決定。

    屠城,作為一種古代戰爭中,慣用,且不會被很多人太多人指責的方式,在古代戰爭中是時常發生之事。

    因為自己擺了袁紹一道,而讓一群普通民眾承擔,曹智在預見到的情況下,是做不出無動於衷和置之不理的。

    同時這也是郭嘉、荀攸等認為樹立繼曹操在徐州屠城後新形象的最佳時機,於是曹智帶上了多處他目前軍隊數倍的民眾,一同遷移、後撤向官渡。

    這就是勢必會造成護送部隊的行動遲緩,曹智讓先期從延津撤出的於禁擔任先鋒官,為接應後撤至官渡的百姓最好一路的引導、準備和安置工作。

    而從白馬撤出的百姓通過三日的長途跋涉,應該在今夜到達陽武,交由於禁的安置。然後在一起趕往官渡,但這支百姓隊伍的速度太慢了,無可避免的拖累的殿後張遼部隊的步伐。

    「好人不是那麼好做的」

    獲知情況後的曹智也義無反顧的加入張遼的殿後隊伍,跟在殿後隊伍中。這聲感歎也是在從官渡趕來的荀攸為一路的軍隊和百姓送來補給後,曹智拍著荀攸肩膀有感而發的。

    此時曹智和張遼等人才行至離延津東南十餘里的一座臥龍形的土山附近,這裡就是接來事情發生的重要歷史名勝——南阪了。

    荀攸面對遠端火把連天的後撤軍民,和曹智的玩笑,也只能搖頭苦笑的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