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卷 第五十九回 聞過即改 文 / 問天

    第五十九回聞過即改

    「員外往日行商。三五百人的車隊,護的不過區區財物。各山各嶺的好漢,各自也不過幾百人,自然不肯和員外捨命相鬥,拼盡了家底。可如今這金龍珠,那是幾百人命可比的。拼盡了家底,還少了人分享寶物。搶了來,尋一個風水寶地,隱姓埋名,給後世子孫積福,哪個不想。似這等亂糟糟,只知扎堆行走的車隊,於山嶺之間,只須一通亂石,盡個砸死,豈不是平白的招賊。」鄭鵬見不是李民說話,當即很是不屑的說道。

    盧俊義面皮更紅,都有些趨於紫色。

    李民暗自感歎:不想這一番行走,還能看出這許多來。看來這盧俊義也就是槍棒好些,其他的確也平常。怪不得水滸中他和宋江分別領軍時,也總是敗多勝少。倒也不見得都是那些梁山好漢不跟他一心,不與他賣力。不過,這鄭鵬雖有些聰明,可卻也少了幾分圓滑,怪不得張橫兄弟那種一根筋的人,都不怎麼待見他。

    李民當即安撫盧俊義說道:「盧員外多年行商,車隊調度,自是穩妥。只不過,如今員外手下,多有死傷,缺少慣用的人手。這新進的人員,又各不熟悉,不是紫金山的好漢,就是這韓張鎮的官兵。稍有混亂,也是常理之中。」

    盧俊義這才面色稍緩。李民道:「如今員外傷重,調動不便。你且代我傳令,調動車隊行走。」

    鄭鵬當即高興的應了。盧俊義雖然微微不快,可李民對他有大恩。此行車隊,又是以李民為主,尤其是現在,他那三百莊客,大部分都不在了,新加入的張橫、王煥等人,能聽他盧俊義的調動,也是看在李民得面上,此時李民讓鄭鵬指揮,盧俊義自然不好說些什麼。只是暗中留心這鄭鵬能把車隊調度,弄出什麼花來。

    可盧俊義萬萬沒想到,這鄭鵬還真把車隊調動弄出花來了。

    這鄭鵬自得到李民得支持後,當即讓這二百多人,分成了三隊。紫金山的好漢,李民原先車隊剩餘的人馬,以及韓張鎮的官兵。

    三隊人,紫金山的好漢在前,李民原先車隊人馬在中間,官兵殿後。並且,每隊各立一面三角大旗,上書:「上貢京都獻寶隊。」

    三面大旗,雖然寫的字都一樣,可各自的顏色卻不相同。紫金山的好漢是紅色,李民原先車隊的是藍色,而官兵則是綠色。明著,這是打著獻寶的旗號,暗中,各隊人都得了命令,遇到戰鬥,各隊的人馬,就跟著各隊的旗子走。旗子在哪,各隊的人員就要在哪。便於車隊的調動。

    而且,各大隊之下,每十人還被分為一小隊,選一健壯者為什長。身上同樣綁一個三尺的小旗,除了大小,顏色、字樣,皆與本隊大旗相同。那些小隊人員,同樣被叮囑了,萬事都跟著旗子走,打起來,更要跟著旗子走。

    同時,鄭鵬還花了五百貫,在韓張鎮買了十匹馬,交與紫金山好漢中會騎馬的騎了,隊前安放八個,隊後安放兩個。讓他們各自騎了馬,分別前行和滯後車隊兩里,各自留意路上形跡,循環相報。

    這一忙乎,又是半天。

    可行走起來,車隊確實比原先大隊人馬亂哄哄的瞎走要快捷的多,也整齊的多。尤其是那些旗子,一個個迎風招展,更是有那麼一回事。

    李民頓覺的,這鄭鵬果然有幾分真本領。就連盧俊義,也不由得暗自服了。

    路上,前行的探馬,一個個的不斷回程相報,再向前。鄭鵬買的那些馬,雖然不是上等戰馬,可也比一般的駑馬強。跑起來,遠比車隊行進的快多了。這感覺上,就安全了許多。連帶那些做好了死亡準備的官兵,也覺得車隊很正規,很有活命的機會。士氣大漲。至於紫金山眾,天天活在刀口上,走到哪,都是玩命。當初沒在乎。現在自然更不用說了。而且,張橫三兄弟,也不只鄭鵬如何遊說的。對李民更是恭敬了幾分。就差向鄭鵬一樣跟李民效忠了。

    結果,第一天,其實也就走了半天,還沒出韓張鎮的地界範圍呢。這白天裡,安然無事。

    晚上,由於動身的晚,夠不上行程,沒趕到下一個鎮子。只得在野外落宿。鄭鵬又是佈置警戒人員,又把營帳四周升起了火堆。照得通明。顯然有些當作正規的行軍作戰的章程來佈置了。

    王煥等官軍,看得好笑,雖然沖在李民給錢的份上,全都老實的應了。可卻一個個都在笑弄鄭鵬拿了雞毛當令箭,小題大做。就連鄭鵬出身的紫金山眾,也覺得鄭鵬有些過了,賣弄了。

    唯有李民原先車隊的人員,一個個佩服不已。要知道,他們當初要是也這麼做了,那就決不會讓三隻手的辣手潘峰那樣輕鬆的摸進來,自然也就不會死傷那麼多的兄弟了。

    甚至於,就連盧俊義也很贊同,只是卻覺得這鄭鵬既然斷定那些賊人都埋伏在惡虎灘,現在卻又在這裡賣弄什麼?分明就是暗示我原先紮營不得法,這才死了那麼多人。

    只是,盧俊義卻不知道,雖然那車隊行走,都是鄭鵬搞出來的。可這晚上的宿營安排,卻是李民暗中下令鄭鵬如此的。鄭鵬早斷定了三隻手要在惡虎灘出手,又怎麼還會在此時防三隻手?就連白天裡那番佈置,也是向李民展現能力罷了。

    可他卻不知道李民已經讓成了反省的習慣,這鄭鵬既指出了車隊調動的不足。路上李民一思量,自然也就想到了當日裡晚上宿營的不足。自然要有則改之了。

    好在,如今這個時代,荒野間,最不缺的,就是生火的柴草。這要是擱到現代,李民就是有這個聞過即改的好習慣,倉促間,也斷然準備不了這麼多的可燃物。

    不過,也正是李民這一念,卻免了一場暗夜的屠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