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2卷 第三十四回 朝爭 文 / 問天

    第三十四回朝爭

    「臣啟萬歲,我大宋天祐昌盛。今有異人進獻金龍珠,永鎮我大宋國運。乃我大宋幸事、盛事。我大宋萬不可輕待以侮天。臣請修建艮山,以聚攏我京都風水,修建承恩宮,金龍永鎮殿。以感懷天恩,供奉金龍珠。佑我大宋昌盛不衰。」蔡京慢條斯理的說道。

    特意趕來參加朝會的徐知常和林靈素,對此也沒怎麼在意。畢竟修建宮殿的事,早已做好了安排,即使昨天通過氣了,那也不能不提,只要一會徐知常請辭,蔡京有個默契,這也就是走走形式罷了。

    可還沒等徐知常有所表態,宿太尉等人一聽又要修建宮殿,當即就沉不住氣了。要知道自打蔡京上位以來,這每年修建宮殿的事,就從來沒停過。以至於這幾年的朝政收入雖然不小,可國庫卻一直在負增長。尤其是前兩年,因為沒錢鬧得,大量發行錢引圈錢,幾乎把國家弄垮,也就這一半年剛緩過來點,這又要修建,還艮山,承恩宮的一大堆,這不是要亡國麼。

    宿太尉等人越發覺得李民不是一個好鳥了,跟高俅近也就罷了,現在果然也與蔡京混到一塊了。敗類啊!

    故此,宿太尉等人相互看了一眼,各自點了點頭,充滿了決然!那怕這金龍珠神妙無比,也決不能讓李民進入朝廷。

    宿太尉沒等徐知常出來代表李民請辭。就決然的站出班列說道:「臣啟萬歲。國器重寶,豈可草率。即使以宮殿,不足以顯其誠。且,臣等皆人臣,不識仙家禮數。即使心誠,未必使上天所喜。故,臣懇請聖上暫緩興動土木。延請高人籌謀禮數為佳。臣以為:龍虎山張天師,乃我大宋歷任護國國師。道法通玄,曉天地事。臣懇請聖上下喻,招請龍虎山張天師入京主持金龍珠供奉一事。臣願親自前往禮請。」

    徐知常一聽,當即心裡不痛快。

    要知道徐知常雖然在趙佶這裡猶如天師一般,可他在道界的地位,那跟龍虎山的張天師相比,那跟本就沒得比,連一棵小草和一棵大樹的比較都沒有。宿太尉這麼說,根本就是拿張天師來壓他徐知常。這要是擱到原先,徐知常還真沒脾氣,只能退讓。畢竟徐知常知道自己的本事,也就是一些左道。跟人家張天師祖傳的《正一威盟符菉》相比,卻差的遠。

    可現今卻不一樣了。徐知常也是自認找到組織的人了,不說師尊的師門都是仙人一流,就是他徐知常如今修煉了《大日真經》,那也是練出天眼,有所小成的人物了。這還被人拿張天師壓一頭,這什麼意思?憑什麼我師尊進獻的金龍珠,要讓張天師來主持供奉?難道我師尊還不如張天師麼?好大的膽子!羞辱我也就算了,辱我師門,道爺我現在還沒正式入師門呢,若是給師門抹黑,豈不是今生無望?此事萬萬忍不得。

    徐知常當即哼了一聲,站出來道:「萬歲!金龍珠乃我師進獻。雖不是我師門至寶,可卻也容不得外門操弄!萬歲若無誠意迎請金龍珠,我回轉我師,就此請辭,也就是了。卻也用不得許多麻煩!」

    徐知常身份超然,尤其是在開了天眼之後,更是被趙佶奉為神人。趙佶當即站了起來賠笑道:「徐仙長莫惱!朕知如何做的。仙長請坐。仙長請坐。」

    徐知常這才哼了一聲,坐回了原處。這金鑾殿上,能有個座的。那絕對是身份的象徵。大部分的朝臣,別說是座了。連站都要站到門外頭去。不夠品的,跟本連皇上說嗎話,那都聽不清。

    尤其是今天,不是什麼大朝會的日子,竟然有三個夠品有座的,實在是少見了。而其中,徐知常和林靈素就佔了倆,絕對是給徐知常他們面子。

    不過,趙佶安撫徐知常坐下後,對這件事,卻也比較為難,要知道,龍虎山張天師一脈,乃是真宗親封的國師。即使趙佶這兩天被林靈素忽悠的自認為是長生大帝神霄天君下凡,他也不想對這天界同僚的後代有所慢待。畢竟,這張天師,乃是傳說萬仙之祖的徒弟,中央玉皇大帝的帝師,他這長生大帝神霄天君,在凡塵欺負了人家的後代子孫,以後回天上,也不好相見不是。

    可徐知常自打拜師後,神異變化的明顯無比,就連他那師弟,都能從他趙佶的夢中,講出他趙佶的來歷,足可見他師門的利害,他趙佶今後神人合一,重返上天,那還要靠著徐知常他們,更是不能不給面子。

    故此,趙佶借坐回龍椅的時機,調整了一下思路,道:「老愛卿。張天師雖是我朝歷代的國師,可這金龍珠,畢竟是徐仙長師門的寶物。交與外人主持,終歸不好。此事就還是不要麻煩張天師了。」

    趙佶有心把和稀泥,不去驚擾什麼張天師。然而,宿太尉他們商量一宿,就想出這麼一個借張天師來對抗李民得法子,哪能這麼就算了的?

    故此,宿太尉一夥的張克公,當即就站了出來聲援道:「臣啟萬歲。金龍珠永鎮我大宋,乃天下盛世,豈可隨意迎請就算了的,理應延請天下道門齊會一堂,召開萬法大會。通傳萬邦來朝賀見。既顯我大宋天祐,永鎮四邦,更可讓天下道流一顯神異,明示萬民。」

    張克公這幾句話,卻正說到趙佶的心眼裡去了。金龍珠永鎮大宋這碼事,確實應該讓所有的番邦都知道知道,也省得他們沒事老找麻煩。而且,我這長生大帝神霄天君下凡這碼事,也應該當著所有道門的面,確認一下。以後我留下道統,也好有人供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