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5卷 第十四回 天異星歸位 文 / 問天

    第十四回天異星歸位

    「咳!其實這我也不太清楚。」李民歎了口氣道。

    耶律大石當時那個彆扭啊。要知道,李民一直可是說的有鼻子有眼的。真實的很。如今他卻來個不知道,難道先前他李民都是忽悠人不成。

    豈不知,李民該忽悠的,這麼半天都忽悠完了。作為一個大忽悠,李民深知:即使繼續忽悠下去,作用也不會太大了。這就跟審美疲勞一般。耶律大石已經被他忽悠的暈了。再加什麼猛料,對如今的耶律大石來說,也就是那麼一回事。還不如說不知道,讓耶律大石有個懸念和疑問,反倒更讓耶律大石相信。

    故此,李民來了一個不知道,裝模作樣的訴其苦來:「神人轉世,法力道行重修,靈識被封。上世的事,哪還記得。只是曾聽我師兄說,在我轉世後,我師尊為懲戒我手下三十六天罡護駕不利。就把你們三十六天罡,全都打入凡間重修。只有我重新回歸天帝之位。他們又都立功贖罪,才能重歸星宿之位。故此,你們這些天罡星宿,以及我是如何下凡的,具體的我卻也是想不起來。更是不知道你這些天罡星宿,轉生何方。只是我今世又被我師尊找到,接引上山。重修出了一些神通出來,故此,見到你們之後,卻能受你們體內本星印記影響。解開一絲絲前世靈識的封印。知道你們的本尊是誰。」

    李民如此一說,耶律大石卻是有些信了。

    要知道,耶律大石可根本沒有關於李民的記憶。更想不起什麼前世。可遼國近百年信佛,轉世輪迴的說法,早已普遍接受,輪迴前的記憶封印。更是盡人皆知。故此,耶律大石的學識,反倒自個替李民的說法圓滿了。

    耶律大石當即重新叩首道:「大石今生靈識蒙蔽,不知國師本是自家主子。今得主子點化。大石願聽主子差遣。」

    此時的耶律大石,畢竟還沒有成長成為後世的一代雄主。被李民一番忽悠,表面上卻是折服了。

    不過,耶律大石本身就想有番作為,是有理想,有抱負的遼國青年才俊魁首。所以,耶律大石才會在大遼危機時刻,來大宋,更在得到埋伏在大宋的情報部門匯報後,第一時間來拜會李民這個國師。

    故此,那怕耶律大石如今,徹底信了李民。可事實上,卻也只是達成了一種共識,一種所謂的緣法和關係。而今後這種關係的鞏固,卻還是需要今後的互動來決定的。說白了,就是在今後合作的基礎上。李民和耶律大石之間的緣法和來歷,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只是一個因頭,只是一個稍稍確定主從關係的因頭罷了。

    若是李民一心只想利用耶律大石,老想著讓耶律大石冒險,造反,甚至損害遼國利益,那耶律大石也不是傻子,自有分辨能力。那怕李民和耶律大石前世真的有那種關係。耶律大石也絕對翻臉。

    而若是今後的合作,能給遼國帶來一定的利益,甚至給耶律大石本身帶來更高的利益。耶律大石和李民之間的關係,就會鞏固下去。某種條件下,耶律大石徹底跟隨李民,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要知道,如今的耶律大石雖然是遼國皇族,可本身卻也不過是一個剛中遼國進士的官場新人。雖然身份顯貴,可手中的實權卻也不多。很需要一些有大能力者的支持和名望。

    不得不說,耶律大石卻是在李民的忽悠中,迅速的成長起來。無論是心志堅韌,以及臉皮厚度,都迅速擺脫了貴族的紈褲。

    而李民在耶律大石自認了李民三十六天罡護駕成員之後。李民如今的三十六天罡護駕成員,卻也終於達到了六人。

    分別是:天勇星——魯智深;天雄星——林沖;天孤星——武松;天暗星——楊志;天異星——耶律大石,以及被李民確認了天罡護駕,卻沒有留在身邊的天祐星——盧俊義。

    此外,李民內定的天魁星岳飛,還在飄渺無蹤的尋找中。

    不過,現在李民和耶律大石,雖然雙方還都沒有完全交心。可有了這麼一層關係後,說話卻是方便了些。

    李民當即很是道:「重德。你今後也不用叫我什麼主子。那都是前世天上的身份。等咱們回了天再說。以後,還是稱我國師好了。」

    「是。」耶律大石當即恭敬的應了一聲。其實,皇族出身的耶律大石實際上也是不怎麼喜歡那個主子的稱呼。

    搞定了稱呼問題。李民隨即摸底道:「你們遼國在大宋的細作,看起來不少啊。事無鉅細,連我的行蹤。都能時刻關注到。還能不讓我察覺。真是不簡單啊。」

    耶律大石卻有些尷尬的說道:「國師說笑了。我大遼雖然在大宋境內有些細作。卻也是不多。不過,我今日路過坊間。猛聽百姓議論到國師歸來。更分發財貨給百姓過年。我這才得知國師歸來。想起先前,我的兩個族弟,耶律國珍,耶律國寶,曾經冒犯過國師,故此特登門來想國師賠罪的。」

    這本是耶律大石知道李民的因由,也是耶律大石原先準備來拜訪李民的理由。可是,耶律大石和李民一見面,就因為李民對耶律大石的前知性,給岔過去了。根本沒給耶律大石說的機會。而此時,耶律大石和李民兩人的關係,都已經暫時確定了,那個替族弟道歉拉關係的理由,反倒是無所謂了。不過,若是沒有耶律國珍,耶律國寶兄弟二人這碼事,耶律大石卻也不會這麼早就關注到李民。畢竟大宋的重臣,那可是相當多的。尤其是如今最熱門的,那可還是王黼啊。

    不過,如今耶律大石提及耶律國珍、耶律國寶兄弟二人,李民卻也想了起來。當即無所謂的笑道:「算了。我已經給過他們兄弟教訓了。卻是不用再提了。倒是你,你此次來大宋,可就是只為了觀禮一事?」

    耶律大石心中一跳。可想及如今李民給出的關係,以及李民對當今遼國時局的瞭解。還是咬牙實話實說道:「我此次來大宋。我遼主之命,卻是只讓大石來大宋觀禮。當今遼主喜遊獵,親奸佞。雖因黃龍府被攻克,收斂了一些,陳兵七十萬於駝門。沿河禦敵。可在金國兵退之後,卻也恢復了常態。認為那金國的幾萬人馬,絕對不是大遼七十萬大軍的對手。只待來年開春,重新整備了兵馬,就可討伐滅之。故此,並沒有戒備什麼。不過,大石以為。那些女真人雖然人數稀少。可他若是得了大宋軍需供給,卻可快速擴張。草原人,只要有糧食有地盤,恢復實力,乃至擴大,卻是遠比我大遼還要快捷。更不是大宋這種募兵軍制可以比擬的。尤其是,若是大宋此時落井下石,借我遼族內亂之時,夾擊我大遼,卻有讓我大遼滅國之險。故此,我此次前來大宋,卻是想和大宋結下交情。最少,在我大遼剿滅金國的時候,大宋不會趁機發難。」

    李民聽得很是鬱悶。李民萬萬沒想到:即使是如今屢遭金國打敗的遼國,竟然至今也沒把金國提高到一個對手的程度。就算是有志之士的耶律大石,也只是看到一點,更多的卻是害怕大宋藉機發難。這都叫什麼世道啊。合著就我一個人操心啊。

    李民搖頭說道:「難啊。澶州之盟,燕雲十六州,這都是大宋百年的恥辱和心病。早已到了不得不爆發的關頭。就是沒有當今天子的好大喜功。宋遼早晚也是要見過一場的。而如今大宋有我進獻的金龍珠,舉國上下,人氣正旺。卻正好成了這個因頭。即使是宋皇,也是不好阻止的。何況當今宋皇,還是想建立這番功業的。除非你大遼能夠退還燕雲十六州。改定澶州之盟的盟約。」

    耶律大石當即變色。搖頭道:「這不可能!燕雲十六州,如今已經是我大遼的根本所在。萬萬不能與之他人的。而且,大石官小職微,也做不得這種主。若是當今宋皇執意如此,大石也只能早日回國,回復我遼主備戰就是!」

    言詞間,耶律大石和李民剛剛確定的關係,卻是有著破裂的決絕!

    然而,李民卻是無所謂的笑道:「你回去備戰也好。只是你那遼主,可也聽你的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