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7卷 第七回 宋江下山 文 / 問天

    第七回宋江下山

    「老闆,梁山有大行動了。那宋江領了花榮、李俊、穆弘、李逵、楊雄、石秀、黃信、歐鵬、楊林等人,帶領了三千小嘍囉,三百馬軍,下山去打祝家莊了。而且,聽聞山上的公告,不久還將有秦明、戴宗、張橫、張順、馬麟、鄧飛、王英、白勝等人,也帶三千小嘍囉,三百馬軍,作為第二波的援軍,去接應宋江。看來是不把祝家莊拿下來,誓不甘休了。」

    言後,鄭鵬又把梁山攻打祝家莊的因由說了一番。

    李民聽後,微微皺眉。

    李民倒不是覺得梁山攻打祝家莊有什麼不妥。畢竟水滸中梁山打祝家莊的橋段早就描述過了。而水滸乃是按著此時的社會事跡,在後世編輯的。李民在來到這個時代,也見過不少水滸中的原型好漢了,早對水滸中五分真,五分假的事跡早就適應了。早就料到像宋江三打祝家莊這種在水滸中的大場面,肯定是要在現實中有點事實依據的。所以,如今梁山有這行動,李民一點也不奇怪。

    李民皺眉,只是比較鬱悶:這宋江在梁山發展的,也實在是太快了把。

    要知道,那宋江上次來李民這裡鬧騰的時候,不過才一兩千的人馬。如今,他李民集訓的部隊,連清福宮的見習弟子都算上,那都還不到兩千呢。馬隊更是只有二百,這宋江倒好,如今兩撥人就六千的嘍囉,六百的馬軍。這梁山總兵力,豈不是已經到了萬人之上。一個半路出家的山賊,竟然比他李民這個穿越的兵力發展還快。豈不讓李民鬱悶?

    莫不是這個宋江還是一個暴兵流?

    此時,李民身邊只有鄭鵬。

    鄭鵬不知道李民的心思。卻知道李民安排他派人監視梁山,就是避免大宋產生大規模的內亂,以免在浩劫來臨時,更與外族可乘之機。

    故此,看李民皺眉,當即藉機諫言道:「老闆。毋須為此操心。依屬下見,天下亂,關老闆什麼事。這天下是老趙家的天下,又不是老闆的天下。老闆如此為當今官家用心,已足以對得起與當今官家上輩子的交情。既然當今的官家不上心,把這天下胡亂糟蹋。更種下了十年後的末世大劫。此乃是他趙家的氣數已盡。他捨之,有德者自取之。天下越亂,卻是越容易老闆取勢。老闆何不藉機成就一番大業,卻為那官家操那閒心作甚!」

    這鄭鵬自打跟了李民,別看李民都做到了大國師的頂級位置。可鄭鵬卻是一天都沒熄了跟隨李民做大事,幫助李民籌謀大業的心思。此時自以為得機,卻是不忘勸道。

    可奈何,李民跟本沒有當皇上的心思。此時的主要精力,更放在了北遊計劃之上。什麼亂中取勢,縱容天下大亂的想法,根本一點也沒聽進去。

    不過,李民卻也知道,這鄭鵬能說這番話,卻是絕對跟他李民忠心的。此時正是用人之際,卻也不想冷了鄭鵬的心。而且,鄭鵬的話,也再次讓李民意識到,這鄭鵬卻不僅僅是他李民的一個情報頭目,而且還是他李民的一個參謀。

    如此,卻令李民猛然意識到:如今他李民的參謀人才,不知不覺中,卻是豐富了。那公孫勝,朱武,卻都是參謀型人才。岳飛、劉錡,更是統帥行人才。

    李民當下忍不住暗樂。

    正好,有梁山這件他李民能知道幾分演變的事件在此。李民卻是忍不住想以此考校他手下這幾個參謀型人才一番。也好作他李民今後用人的參考。反正他李民馬上就要北遊了,而且宋江攻打祝家莊的事也跟他李民的國師府無關。即使是那幾個參謀推演錯了,卻也沒有什麼損失。

    故此,李民隨即對鄭鵬安撫道:「此話今後不可再說。我非為趙家爾。實乃為天下蒼生。須知:朝廷交替,必有刀兵。王朝興百姓苦,王朝衰亦是百姓苦。何況還有外族寇我中原。但盡我一份力,能讓我中原同胞少一份苦,就少的一份吧。」

    鄭鵬聞言卻更是感動。這鄭鵬本是一個極度偏激的書生出身。認了死理,滅人滿門都不待眨眼的。又豈會輕易放棄心中的偏執。李民這番話,只是更讓鄭鵬覺得李民實乃是悲天憫人的真命之主罷了。

    故此,鄭鵬低頭應了一聲是。卻是暗下決心,一定要為李民更好的盡力,更好的籌謀。當今天下,需要的就是李民這樣的真命之主。

    而李民正想著測試自己幾個參謀才能的事,聽鄭鵬應了一個是,只以為安撫住了鄭鵬,卻沒注意鄭鵬的偏執更強烈了。故此,李民道:「你且讓公孫先生,朱武先生,以及岳飛來。我要就此事,聽聽你等的見解。」

    鄭鵬一愣。隨即明白李民這是要考校他們本事。只是鄭鵬卻稍稍有些不明白,他這一個隱藏在暗中的情報頭領,卻跟這些人一同考校個什麼?尤其是那朱武還是一個新來的山賊頭領,岳飛更是一個不成年的少年。

    不過,鄭鵬還是領命去了。

    不多時,公孫勝、朱武、岳飛就跟著鄭鵬,重新來到李民的書房。

    李民依舊坐在他那寬大的書案後面,在公孫勝等人見過禮之後,隨即讓公孫勝等人坐在了他那書案對面的四張辦公椅上。隨後,讓鄭鵬重新介紹了一下梁山攻打祝家莊的消息。而後問道:「你等聽聞,對此可有何看?」

    公孫勝聞言,卻是歎了一聲道:「梁山終究還是動手了。」

    李民有些不解的問道:「一清先生此言何意?」

    公孫勝歎道:「山人當初尋梁中書十萬生辰綱,與晁天王共取之,想的就是以此為軍資,招兵買馬,代民請命,鏟不公,均富貴。可奈何,晁天王上得梁山,用了吳用的伎倆,並了王倫,做了頭領。卻是志短。終日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就以為逍遙快活。再無志向。待那宋江領許多人上的山來。當初那十萬金珠,卻已是不堪花用。當時就已有下山劫掠村莊之想。山人不忍看梁山一番心血最終入了匪流,又見那宋江領著新進的頭領自成一派,與那梁山的老兄弟,兩廂坐立,早晚必生禍亂。這才托母名,離了梁山。卻不想,這梁山終究還是走上了下山劫掠村莊一途。可惜啊!可歎!」

    此次,卻是公孫勝第一次在李民面前吐露他脫離梁山的心結。這雖然是有些應景的真實感歎。可卻也不無公孫勝暗中向李民表明決心的態度。畢竟,公孫勝原先是梁山的人,而且還是元老級的,更是大頭領。他如今真心跟了李民,遇到了與梁山有關的事,卻是不得不表明一番。

    而李民對此也有所覺悟。連忙安慰道:「一清先生何必為此歎惜。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一清先生豪傑,何不看開?只待你我北遊之後,但能逆天改命,一清先生何等志願不可行?」

    公孫勝聞言,當即觸動。他那志向,與李民為了中原浩劫而逆天改命的志向相比,卻是不堪比了。當今卻是要助李民的北遊計劃成功。公孫勝豪情勃發,朗笑道:「卻是山人短見。山人即使粉身,也定當助得老闆北遊成功。」

    李民當即也笑了起來。

    而那朱武、岳飛,雖然初次知曉這公孫勝竟然還跟梁山有瓜葛。可那朱武原本的出身也是一個賊頭,自然也不會在意公孫勝的梁山出身如何。而那岳飛,信了李民的宿命論,如今認頭跟隨李民,卻是把公孫勝等,也當是前世的兄弟了。既然是兄弟,自然不會在意公孫勝是什麼出身。

    只是朱武卻有些小心思,暗中琢磨李民這個國師府,恐怕也不是什麼善類。可如今朱武已經入了李民的國師府,卻也不是他朱武說脫離關係,就能撇的清。這一點,朱武卻是知道的很。而且,李民今天能把他朱武叫到這裡說話,還給了一個天罡護駕的名號,顯然有重用他朱武的心思。這也讓朱武不無感動。就衝著李民的名聲在哪裡,跟著李民,卻總比他朱武一輩子當一個不上不下的賊頭強多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朱武和岳飛雖然來的時日都不長。可李民末世浩劫論,卻都聽說過了。更知道李民近日就要北遊逆天改命去了。也全都是敬佩李民的為民之心。

    故此,朱武和岳飛聽聞公孫勝的言辭雖然稍稍的有些犯禁,卻也是全都沒有什麼異樣。

    而李民此時卻向公孫勝問道:「一清先生既知梁山虛實,可能斷言梁山此次下山成敗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