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9卷 第六回 風雲起 文 / 問天

    第六回風雲起

    「走水了!走水了!」

    隨著一陣驚慌的喊叫。正自沉睡的呼延灼,騰愣就坐起來來了,半披著鎧甲,拎著一把槍,就衝出了帳外,只見西南方,火光沖天,營盤內的士卒,各自半醒不醒的衝出各個營帳,就像沒頭的蒼蠅一般,糙亂的很。

    呼延灼當即提氣大聲呼喝:「不要亂!各歸各營!韓將軍何在?」

    「末將在!」韓滔也聞訊趕來,盔甲尚不及穿好,聽到呼延灼呼喚,當即連忙應了一聲。

    呼延灼急忙喊道:「速速令人控制火情,切不可令其燒到中軍。」

    韓滔急忙應了一聲,領人去了。

    可是,這火勢,卻是控制不來的。此火非是營內軍卒不小心引燃的,而正是神火將軍魏定國新近訓練出來的烈火軍點燃的。根本沒得救。

    只見那,頭裡排開的,乃是神龍火焰車。

    此車,整體與現今普通的大板車,卻也無甚分別。只是此車不是人拉的,而是人推的。兩根車轅,各有兩名健卒奮力推動。那真是健步如飛。

    而車身的正前方,更有擋板。此擋板上除了鑲著防止攀爬的狼牙鐵釘之外,更全都包著塗了漆的防火牛皮。

    不過,最關鍵的,卻是這擋板的狼牙利刃中,有一赤銅打造的龍頭,龍頭額下,有一熊熊燃燒松油火珠,正對這龍首張開的大嘴。

    而車廂內,有一大桶,裡面裝的全是火油,以銅管連到了龍首之上。大桶兩旁,各有一軍卒,奮力擠壓連接大桶的壓桿。此起彼伏。而隨著這一起一落,大桶中的火油就被擠壓的噴射而出,經由那熊熊燃燒的火珠,立馬就形成了一道激射的火焰噴射。一射十米,擋者水潑不滅,焚骨化灰。

    而這神龍火焰車的左右,則各有一個軍卒,手持黃銅葫蘆,裡面盛著硫磺球,一拍葫蘆底,打出去就是一個火珠。護住了車子的左右。

    此等隊伍,趁夜殺來,呼延灼還想命韓滔控制住火勢,那真是笑話了。

    就算那韓滔武藝精良,他也不是鋼打鐵鑄,如何經的這般火燒。

    何況,魏定國的烈火軍身後,還有著花榮與秦明的兵馬壓陣。韓滔還沒靠的進前,就被花榮一箭射中了盔櫻,驚翻了下馬,只是,雖然那花榮不屑於暗箭傷人,沒射韓滔的要害,可韓滔一落馬,魏定國的烈火軍向前一衝,一股火焰噴出,就把那韓滔燒的焦炭一般。

    可憐韓滔,原本還應在梁山有一席之位的頭領。可卻因為徐寧沒得上那梁山,卻被這烈火無情的魏定國,一把火而燒死在了亂軍之中。

    而此時的呼延灼,也知道了不好。也已經不在關心火勢,領著彭屺一面聚攏兵馬,一面準備派出鐵騎從側面迂迴衝擊敵陣。

    只是那連環鐵甲馬,戰起來威力無窮,可這準備的工夫,那也不是一回半會兒的事,且不說,披掛整齊後,連接在一起的馬匹,還要慢跑活動開筋骨,才能衝鋒。就是那給馬匹披掛,鐵鎖連接,以及騎士穿戴鐵甲,那也不是說穿上就穿上的。

    呼延灼無奈,只能命彭屺準備鐵甲連環馬的出擊,自己連忙率人出擊抵擋一陣。

    只是,此時已經是火勢沖天,那神龍烈焰車,別說是步軍不敢靠攏,全被燒破了膽,就是呼延灼率領壓陣的親衛騎兵,雖然有勇氣與呼延灼同生死,那些馬匹,卻也是受不了那火焰噴射的驚嚇。這些戰馬,雖然久經訓練,可是火燒的訓練,卻還是沒有的。

    呼延灼的兩萬大軍,卻是被這一通火,燒的徹底崩潰了。營盤被焚,士兵潰散。連呼延灼和彭屺,也全都因妄圖收攏亂兵,而被隨後趕來的梁山兵馬給俘虜。

    而隨後,在宋江天然魅惑的禮遇下,走投無路的呼延灼和彭屺,也全都投降了。

    十數日後,呼延灼兵敗的消息傳到京城,皇上趙佶,當即大驚失色。高俅連忙再次藉機保舉劉錡領兵出征。可王黼卻不想因為梁山這麼一小撮的亂匪,影響他鼓動趙佶出兵伐遼的計劃,當即命御史崔靖獻策招安。

    而此時的李民,卻早已回到了青州二龍山。對李民來說,梁山宋江那點事,在如今金國勢弱,以及宗澤、周侗暗中統一蒙古草原的今天,實在已經不算什麼一回事了。就算宋江鬧的再歡。愈發拖累了大宋戰力,大不了也就是宋金聯盟,也奈何不得遼國,依然是三足鼎立之勢,足夠李民擴大生產,引領變革的。而就算其中有什麼變革,不論是金國,還是遼國,看出了大宋軍力乃是一個紙老虎,想要伐兵大宋,那也是十幾年後的事,而那時,足夠宗澤和周侗聚集大批的蒙古軍力了,有蒙古戰力在遼金後面捅刀子,就算遼金再彪悍,也絕對無法兩面作戰,進而也威脅不到大宋。

    故此,梁山宋江和大宋朝廷的戰鬥,李民卻是一點都不關心,甚至還希望宋江能更厲害一些,好讓趙佶稍稍清醒一些的認識到大宋軍隊的戰力如何。

    可誰想到,李民不想找事,卻有事來找李民。

    這一日,卻有柴進到訪李民。

    這柴進,滄州橫海郡人,精通武藝,人稱柴大官人,江湖上又喚做「小旋風」。後周世宗皇帝柴榮的嫡派子孫,因陳橋讓位有德,宋太祖敕賜丹書鐵券在家中。為人仗義疏財,廣納英豪,實在是無論朝廷,還是江湖,那都是大大的有名。

    而這柴進拜訪李民,卻是聽得李民名聲久了,忍不住來看看李民這位國師的水平是真是假。

    只不過,李民卻是不想沾惹這個柴進。且不說柴進與宋江的交情不錯,後手更上了梁山。單單他一王爺貴族,富家一方,不知道避嫌,反倒四處結交豪傑,那是什麼居心?

    不要說什麼陳橋讓位有德,那根本就是老趙家耍的花活,篡奪人家老柴家的江山。這柴進又仗著丹書鐵卷,包庇大盜,連王倫等山賊,都是他資助的,若說他沒想法,實在是欺負他人智商低了。

    而今,李民正想大展拳腳,那肯和這柴進扯上關係。這不是沒事找事的惹朝廷猜疑麼。

    可奈何,且不說柴進在江湖中拿錢買出來的名聲,實在不錯。單單是李民手下親近的武松和林沖,也都是受過柴進莫大恩情的。柴進先訪了他們,再托他們求見李民,李民卻也是無論如何也推辭不下的。

    故此,李民勉為其難,還是見了這個柴進。

    別說,這柴進長得,還真是提氣。小伙子漂亮,精神。舉止有度。卻是比李民手下大多數的人,強上了不知多少。不過,柴進更提氣的是,柴進給李民帶來的那份禮單。

    黃金三千兩。白銀兩萬兩,合浦珠一鬥,藍田玉璧十對,資金檀香爐兩尊。絲綢三千匹。

    就這份禮單,那怕是李民經常從趙佶那裡大手筆的圈錢,也是要掂量掂量的。要知道,那趙佶雖然能一次拿出兩千萬貫來讓李民蓋宮殿,可趙佶畢竟是皇上,而且,那也是讓李民蓋宮殿給的工錢。而這柴進算什麼?單純的送禮?

    李民自打當上這個國師,送禮的不計其數,李民受的禮也不知多少,可這麼重的一份禮,李民還真沒接到過。

    雖然李民現在缺錢,真的很想要這份禮。可實在是太重,李民還真不好收他的。

    李民當即看了看柴進,淡淡的說道:「柴大官人,此禮過於厚了,本尊受之有愧。還請拿回去。」

    柴進聞言,卻是拜倒說道:「國師莫要推辭。我聞國師神通天人,有意拜國師為師。此乃我的拜師禮。還望國師收下我這個不成器的弟子。」

    柴進先前已經見過了武松和林沖,早就從武松和林衝口中確認了李民的神通。柴進自知憑自己的身份,雖然結交那些江湖草莽,江洋大盜,不成什麼問題,可是,對與李民這個大國師,連當今天子都要禮敬三分的的半仙之人,他那後周世宗嫡子嫡孫的身份,卻還是不夠瞧得。

    而且,柴進多年來,雖然結交了不少江湖豪傑,更資助了不少山大王,可這點勢力,跟大宋江山比起來,根本不夠瞧得。而李民就不說那國師身份可號召天下異士,就是李民創立的那個神宵教,已經遍佈天下各州,信徒不知凡幾。柴進就算不學李民神通,也想攀上李民這層關係。

    故此,柴進卻是下了大血本的。

    而李民在柴進說出了拜師之後,也有些明白柴進的意圖,一時有些猶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