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1卷 第七回 吳用三策 文 / 問天

    第七回吳用三策

    朝廷大軍圍剿,議事廳內一片愁雲之際。猛有人歡笑天助我也。卻是格外的不和諧。

    不過,眾人順聲望去,卻又都充滿了期盼。

    無他,歡笑正是新上梁山不多久的柴進。這柴大官人,那可是貴戚出身,門路廣,梁山好漢多有受其資助。此危機關頭,被不住就有什麼好辦法。

    宋江當即精神了幾分,問道:「柴大官人此言何意?」

    柴進笑道:「哥哥勿急。朝廷此次用兵雖多。小生初聞之下也是驚恐。可呼延哥哥一聲疑問,卻讓小生有了一策。」

    宋江聞聽越發精神,急切的問道:「柴大官人有何妙策?快快講來。」

    柴進得意的一笑,「啪」的一聲捻開紙扇,輕搖了兩下,不緊不慢的說道:「此次朝廷派出的兵馬雖多。可據小生所知。當今朝廷出兵,出兵前必予陣圖。領兵指揮,雖有臨斷之權,可卻不可脫離陣圖總綱甚多。兼此次的各路軍馬統帥未至,各路兵馬指揮,皆是平級。互不統屬。故此,若有機變,這十二路的兵馬,必將救援不及。十二路兵馬,不過是由著咱們逐一消滅的土偶矣。而這十二路兵馬一滅。我梁山周邊千里之地,短時間萬難有對抗咱們梁山兵馬的強勢。彼時,我梁山就是舉兵稱王,與朝廷分疆而制。也不是什麼難事。到時各位哥哥,也都是開國的元勳了。」

    柴進此語一出。梁山眾頭領全都是士氣大振。李逵更是高聲叫囂道:「柴大官人說的好。殺了那般狗官兵。宋哥哥做皇上。柴大官人做王爺!殺了!殺了!」

    花榮也是興奮的喊道:「哥哥下令吧!小弟原打頭陣!如不勝,請斬我頭!」

    宋江雖然不像其他好漢們那樣容易被柴進忽悠住,可是卻也不想破壞了這個高潮的興奮士氣。稍一盤算,道:「眾位兄弟。柴大官人的話,你們也都聽到了。我們此戰必勝。贏了此戰,我們的好日子也就來了。」

    梁山眾頭領當即一陣哄笑,紛紛喊道:「哥哥下令吧。」

    宋江這才沉穩的說道:「此次我軍出征,水寨不可無人防守。阮氏三兄弟聽令!」

    阮家三兄弟當即站出齊聲道:「哥哥請講!」

    「我令你等各領水軍一千。駐守水寨。若有敵軍叫陣,不可外出。守的水寨安全,守得我領軍歸來。就是大功一件。你等可依得?」

    阮家三兄弟雖然沒得衝鋒的機會,可梁山水軍卻是他們的本職,水上的功夫也不利陸上廝殺。到也沒有什麼怨言。當即各自抱拳說道:「全聽哥哥吩咐。必保水寨無憂。」

    宋江很是你辦事我放心的點點頭,隨後又喝道:「本次出征,由我親自出征。還勞各位兄弟幫襯。」眾位梁山好漢全都應了。

    宋江隨即點了五萬的兵馬。帶了魏定國的大殺器烈焰車,逕直殺向董平的那支隊伍。

    無他。

    董平的兵馬最多。與其梁山殺敗了諸多的各路兵馬之後,以殘兵疲憊之身迎戰董平這一路最強的兵力。還不如一開始就把董平這路給滅了。其他的各路聞風喪膽,還到更好點。

    而且,董平的這路兵馬雖多。卻大多都是聚攏到東平府的殘兵。短時間內,決不可能與董平一心。董平也不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對各地聚攏來的殘兵指揮的順手,再加上這些殘兵早就被梁山的火陣燒的怕了。再遇梁山火陣,也必定慌亂。

    十成的兵馬,有一成慌亂,那都足以導致軍陣潰散。何況董平順手的軍隊,不過才佔了三成罷了。

    故此,宋江和吳用斷定,董平這路的兵馬雖多,可絕對比那些其他各路只有一萬,卻全都是經年的親兵要好打的多。

    如此看來,宋江和吳用,也還是有些謀略的。

    不過,下山之後,當夜紮營。梁山各頭領全都休息的休息,尋營的尋營之際。

    吳用卻悄悄溜進了宋江的營帳。

    宋江有了一天的緩衝,心中也是不那麼恐懼了。見吳用進來,苦笑道:「先生來了。坐。」

    吳用坐下,逕直向宋江說道:「哥哥明白人。小生不敢相瞞。此次,卻是我梁山的禍事到了。這十二路的兵馬好破。可朝廷卻不止這十二路的兵馬。而且,我大宋的精銳,更在那些將門世家。此次朝廷若是再敗了。朝廷必令將門出兵圍剿。到那時,我梁山久戰之兵,必敗無疑。而且,我梁山疲於官兵圍剿,也無暇替天行道。久了兵糧匱乏。不戰自敗。哥哥卻是要早作打算。」

    宋江聞言,一陣苦笑。吳用說的這些,宋江何嘗沒想到。宋江更明白吳用說的替天行道就是打土豪,搶富戶。老與官軍打,還老迫不得已的用火攻。光死人沒收穫,已經完全違背了做賊的原則。做賊也是為了活下去啊。

    不過,宋江有什麼辦法,又不是他想打,朝廷圍剿,總不能束。

    宋江無奈的看著吳用,苦笑道:「先生有何以教我?」

    吳用嚴肅的說道:「小生有三策請哥哥定奪。」

    「先生請說。」

    「上策。此戰勝後。就依了柴大官人的說法,請哥哥自立為王。聚攏八方英豪。與朝廷分疆抗禮。如此,雖引朝廷矚目。可卻也能收納有心志士。若成。可自立一國。」

    吳用此言一出。宋江當即就搖了搖頭。宋江可不是那種隨便一忽悠就熱血的人。自立一國。說的簡單。老百姓認麼?就算認。他手下的這些梁山好漢,不是地痞強梁出身的,就是軍官出身。有幾個能治理地方的?

    不能治理地方,百姓必亂。朝廷若在趁機圍剿。有內亂的在敞亮地與朝廷正面廝殺,那還不如在梁山窩著呢。最少死的還慢點。

    至於擴招人脈來規矩治理地方,那卻是不用想了。現招的,一個是來不及,另一個也不得信任。好人家哪有放著正經人不做,給賊來當官的?有野心的,又如何能用的放心?

    而至於用柴進的人脈快速擴張,那更是不可。若是梁山強盛,一點點的由柴進引人幫襯,宋江還有心能吃下。可是若由柴進快速的大規模引進大批的前朝野心分子。分化拉攏不及,這梁山打下的基業,哪算誰的?

    他宋江剛從晁蓋手裡結果領導權,可不想為柴進做了嫁衣。

    再說了就算這些都不是問題。自立一國,那可比如今的山寨更令朝廷忌諱。那圍剿的力度,絕對更要上一個檔次。等那些將門一出。宋江還真沒什麼信心能勝。畢竟,宋江不是沒敗過,青州城,宋江可就是損兵折將了。

    不過,宋江搖頭之後,那吳用卻也好似意料之中,並沒有說什麼別的。徑直說道:「哥哥若是不採這上策。小生還有中策。」

    宋江當即期盼的說道:「還請先生講來。」

    「小生中策。就是此戰勝後。敢請哥哥棄了這梁山水寨。這梁山水寨雖好。可卻實在招引朝廷耳目。棄了水寨之後,哥哥或領人遊走各州。行俠仗義。或另立一寨。隱於暗中。均可躲過朝廷連續圍剿。只是此策過後,哥哥以及我梁山的名頭威望必定大減。哥哥與我梁山,此後也就止於小賊一途。更不知山中還有多少兄弟肯繼續追隨哥哥。故為中策。」

    宋江這會卻是猶豫了一下。遊走各方,行俠仗義。說白了就是做一個流寇,馬賊。不過,流寇總比老和官軍打要強。捨了山寨,從此天高海闊,機動的範圍更大了。自然搶劫的對象也更多了。躲避的地方也更多了。

    但是!宋江的志向,那可不是做一輩子的賊,一輩子的提心吊膽不得安穩。最後連子孫父母都護不得周全。而且,他宋江混江湖,靠的不是能打能殺。靠的就是名聲威望。這一跑,名聲也就完了。別說今後沒人再來追隨他了。單是他宋江手下的這些弟兄,還能有幾人跟隨他,宋江也是不敢保的。若是真淪落到靠拚殺來活命。憑他宋江這幾手功夫。宋江還真不知道自己能在這個打殺的江湖中活多久。

    故此,宋江稍一猶豫之後,還是搖頭否定了。徑直問道:「先生還是說說你那下策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