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2卷 第三回 海外基地 文 / 問天

    第三回海外基地

    我意下如何?國師竟問我意下如何?

    時遷整個人都懵了。

    當今天下,士農商兵,讀書人,當官的身份最高,其次就是地主,莊主,再其次是大商人,最後的就是軍漢。而這江湖人,卻是連軍漢都不如。別看梁山上一個個頭領,寨主的叫的好聽,卻不在正常社會的體系之內。百姓多是敬而遠之。不是沒法了沒人混江湖。

    可就這江湖人,也分三六九等。其中,這綠林好漢,開山立櫃,明搶明奪的,就是看不起那小偷小摸的。偷盜,也就僅僅比挖絕戶墳的強一些。雖說這兩樣,遠遠要比明搶明奪要有技術含量,可他的陰暗面,卻又遠勝於明搶明奪。

    舉個簡單例子來說:老百姓碰上明搶的一般都害怕,可碰上小偷,那絕對是一聲呼喝,眾人往死裡打。而至於那挖絕戶墳更是與踹寡婦門並列的齷齪事。

    而時遷的履歷,卻偏偏這兩樣都占齊了。故此,時遷即使是慕名投靠梁山,那晁蓋還是老不願意收的。若不是宋江彼時正好尋借口立功,時遷絕對上不了梁山。而就這樣,時遷上了梁山,也是很少有人待見的。

    好在,時遷被人歧視慣了,對此也是不放在心上。只是念了宋江的情。

    可今天,竟然有人覺得他時遷有本領,而且還尊重他時遷的意願。而這個人還是大宋堂堂的大國師。從來沒被人待見過的時遷,首次被人當人看,給予尊重,時遷實在是太不習慣了。

    惡虎在一旁看時遷有些呆傻,看不過去了,輕輕的踹了時遷一腳喝道:「小子!國師抬舉你呢,還不趕快回個話。」

    別說,惡虎這一腳,還真讓時遷明白了。時遷還就真適應這打打踹踹的喝令方式。

    不過,時遷此時雖激動莫名,可還是牽掛楊雄、宋江。連著給李民磕了好幾個頭,哭道:「國師,國師。小人願意。小人願意。小人能拜在國師門下,不知是幾世修得。可小人曾受楊雄活命之恩,更受宋江保薦之恩。如今他們都被國師抓了。小人此來就是為了救他們的。小人雖然不識得字,卻也知忠義。他們尚自被俘,小人怎可獨自偷歡。如今小人已經落入國師之手,國師如此仁義,小人也不敢求別的了,只求國師把小人也與幾位哥哥關在一起,讓幾位哥哥知道我時遷來救他們了。我時遷不是沒義氣的人,只是本領不濟罷了。」

    李民聽了,哈哈大笑。仗義每多屠狗輩,此言果然不虛。這時遷雖是小賊,也不識字,卻是比董平那樣的,有義氣多了。

    李民笑罷,和顏悅色的說道:「莫哭!你有忠義,本尊甚慰。如何不成全。實不相瞞,楊雄、石秀。如今均已投入了本尊門下。唯有宋江乃是賊首,不好赦過。如今已經押解京師。待移交天牢之後,你自可去解救他們,成全你之義氣。而後再來投我不遲。」

    時遷聽完,再次有些發傻。

    楊雄、石秀他們投靠了李民,時遷並不稀奇,畢竟時遷先前已經看過楊雄、石秀他們各自乘馬逍遙,不像是一個被俘之人。心中已經有了幾分猜測。只是不信楊雄轉換門庭會這麼快。可如今時遷親自感受了國師李民的仁義。自然理解楊雄、石秀等人的轉變。畢竟跟著國師李民,那可比等著殺頭掉腦袋強的太多了。

    可是,一個堂堂國師,只因感懷他時遷的忠義,就許他時遷去天牢救人,這就有點太抬舉他時遷了吧。他時遷有這麼大的人面?

    惡虎看時遷發傻,再次踹了時遷一腳說道:「小子!又發傻了。還不趕快謝過國師恩典。」

    時遷這才明白過來,隨即叩拜李民。李民隨即讓惡虎把時遷領到楊雄那裡相見。好讓時遷也安安心。

    楊雄見到時遷,也是感慨萬分。沒想到一個偷盜、挖墳的小賊,竟然如此義氣。他楊雄這一輩子,能認識石秀和時遷這兩兄弟,那真是沒白活。

    次日,李民拔營回轉二龍山。而時遷則帶著李民書信前往京中尋找大娘,營救宋江等人。

    雖說,李民這有些是自己抓人自己救,很是有些沒事找事。可李民原本也每當宋江等人是個事,滅梁山,不過是為了幫高俅,順便滿足了手下李綱、鄭鵬、朱武等人對軍隊的需求。救宋江等人,也不過是為了安花榮的心,順便了了時遷的情義。

    就宋江那幾個人,能有什麼蹦頭。

    而時遷別看廝殺的功夫不怎麼樣。可這從牢裡面撈人,那還真有兩下子。原本李民還算計著時遷要想救人,還需要大娘幫些忙。可沒想那時遷,卻是誰也沒用。見過大娘之後,趁夜摸入了天牢。尋到了宋江等人的位置。隨後,用了半月的功夫,挖出了一條地道,直通天牢之內,神不知,鬼不覺的,就把等著秋後問斬的宋江等人救走了。

    此事,當即震驚了整個京師。趙佶大怒之下,通傳天下通緝宋江等人。

    可宋江沒了根基,這流動性更大了。卻也是更不好抓了。而且,大宋對那挑旗造反的深惡痛絕,可對與這流寇,卻是不怎麼在意。那流寇不過是搶劫一下村縣,如何能動大宋的根基。若不是宋江等人乃是從天牢中跑出來,趙佶都根本不會過問。

    而時遷救了宋江之後,卻是沒有與宋江一起繼續做那流寇,而是回到了李民那裡。而花榮知道宋江等人無事,也是安心呆在了二龍山,雖然花榮的心還在宋江那裡,可卻更知道,李民神宵教的堂口遍及天下,江湖中人多有投靠,別看宋江等人流動性大,能避得過官府的通緝,可若是他花榮走了,惹得李民追究。恐怕這天下雖大,卻也難有宋江等人容身的地方。這江湖人跑路,怕的不是官府,可正是怕的同為江湖人的追殺。

    何況,花榮先前還有誓言在前。一家老小如今也從梁山搬到了二龍山。花榮也更不好走人。

    而李民回到二龍山不久。武大也順利完成了第一次海運,沿途武松、魯智深、公孫勝等人,打垮了數波海盜。如今李民的神宵旗在海上,也算是薄有名聲了。小點的海盜,無不望旗而逃。大點的海盜,知道神宵教的跟腳,也是不敢招惹。

    同時,武大郎此次交易見到了岳飛、宗澤等人,也給李民帶回了岳飛、宗澤等人的信件。

    這宗澤,如今在塞外,那真是如魚得水了。對蒙古人,宗澤可是沒有什麼好顧忌的。有王文卿展現風雨神跡安民,有岳飛領著一幫小兄弟混在押刺伊爾當打手,黎木赫已經攻破了兩個不服的蒙古部落。如今又有了武大郎帶去那批物資。宗澤斷言,李民塞外的押刺伊爾部,很快就能稱霸蒙古高原。

    李民對此,極為滿意。若是蒙古各部在那成吉思汗降生之前就統一了,並為他李民所用,塞外那可就是蒙古,金、遼三國並立了。光是自掐,就夠他們折騰的了。卻是足夠大宋發展的了。到時候,不論是工業變革,還是君主立憲,都可在沒有外界的影響下,自我完善了。

    李民有此想,卻是不僅有些懶惰,更不想由自己逼那趙佶君主立憲,壞了與趙佶的交情。於是又一頭扎進了對經脈的改造。畢竟,經脈改造,相對於李民來說,那才是頭等大事,這不僅能避免李民日後的霞舉飛昇之**,更是他李民能不能有下一代的關鍵所在。

    以至於,二龍山的日常管理權力,李民都是下放給了李綱和朱武。只由老丈人魯雄和鄭鵬隨意看著。

    就是鄭鵬掃聽海外島嶼的探報回來,李民也只是吩咐了朱武和李綱策劃開闢海外新基地。

    對此,別看李民不怎麼用心。那朱武和李綱,卻是興奮的很。甚是上心。李綱甚至要親自帶人去海外建設。

    只是,二龍山的日常事務也不少,雖說李綱處理起來不當一回事,可要離了李綱,其他人還真的玩不轉。最後,李綱卻也是沒得走開。不過,李綱卻是把朱旭派了去。委任朱旭為嗚呼島島主。

    這嗚呼島,按現代的說法,乃是廟島列島之一。在如今的大宋,卻是海外的孤島。出了登州,過了沙門島,還要走三天的海路,雖說算是大宋的領土。可那島上卻沒有大宋的管理機構。只有數百的避世漁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