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2卷 第十七回 兵攔桐水 文 / 問天

    第十七回兵攔桐水

    六萬大軍,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比之童貫所轄的二十禁軍,以及大宋東北防線的邊軍,自是大為不如。

    可耶律大石卻領軍快速突襲,在童貫大軍到來之前,搶先抵達了房山。而這房山,卻是通往燕京的咽喉要地。

    燕雲十六州,雖然佔地廣闊。可這燕京,作為大遼的陪都,乃是大遼僅次於國都上京的緊要所在。燕雲十六州的大半價值,都是在這燕京了。童貫要想收復燕雲十六州,這燕京就是非攻不可,絕對繞不過去的關鍵所在。

    而今耶律大石仗著遼軍多是騎兵,而童貫又自持有著李處溫的兩月許諾,足可完成全攻,只顧著沿路掠奪,並沒有全力突擊,卻是讓耶律大石佔了先。

    不過,耶律大石雖然佔了先,可卻並沒有固守。這房山雖然也算是險峻,更是童貫大軍繞不開的咽喉要地。可耶律大石更明白,他耶律大石率領的大多都是騎兵,而宋軍卻幾乎是百分百的步軍。騎兵擅攻不擅守。而步軍卻是攻城拔寨之尖兵。

    以不擅防守的大遼騎兵,守備擅於攻城戰的大宋步軍,哪怕就是擁有險地,大遼騎兵也是不佔優勢。何況,騎兵據守一處,失了機動,而人數更是遠不如大宋軍兵,本身自家軍兵的軍心,也不是百分百的堅定,以之固守房山,那絕對是敗多勝少。

    故此,耶律大石乃命蒙牙烏脫,帶領隨後趕到的大遼步軍駐守房山,讓大宋軍兵不敢輕過,去突襲燕京。自家卻是領了兩萬的騎兵,成跨雙駒,快速突襲童貫兵馬的先頭部隊。

    而此時,童貫卻自認佈局完善,為了快速奪取全部燕京,卻是傻了吧唧的分了兵,其中郭藥師受命突襲榆關,張令徽奪取薊州,劉舜仁奪取順州,甄五臣奪取儒州,趙鶴壽奪取瀛洲,自家領兵總督,以楊可世、高世宣為先鋒。徑直奪取幽州燕京。

    這楊世可和高世宣,卻不是無能之輩,而是當今大宋將門楊家和高家的後人。卻是很有些真本領。

    可奈何,那楊可世和高世宣,自跟了童貫打入遼境,一路順暢,不自覺就犯了名門之後的驕傲天性,產生了輕慢之心,覺得大遼兵馬也不過如此。比不得他們這些大宋將門之後的勇猛。卻是不知童貫、趙良嗣等人事先暗中下的功夫。被飛馳而來的耶律大石打了一個突擊。

    平原之上,無險可持,步兵本就不如騎兵,何況那耶律大石變身後的勇猛,更是遠非楊世可,高世宣之流可比。那怕楊世可和高世宣乃是將門之後,有家傳的真本領,可那終究還是屬於人的範圍,可這耶律大石被李民激發了潛能,那已經是屬於變異人的範圍了。不提技能,單是膂力,那就遠遠的勝過了楊世可、高世宣等的正常人類。

    耶律大石領軍突襲而來,碰上攔截的高世宣,只是一棒,就把橫槍招架的高世宣,連槍帶人,外加坐騎,一體砸斷。可憐高世宣那匹雪花聰,那也算是一匹可以排的上號的寶馬,攤上了高世宣這麼一個主人,碰上了耶律大石這麼一個煞星,愣是被砸塌在了地上,死於非命。

    而其後,耶律大石領著兩萬騎兵,逕直衝過了大宋的步兵軍陣,只是一個突襲,就把先行的兩萬宋軍,正面擊潰了。

    而大宋擊潰遼軍,遼軍多數能仗著馬匹逃脫,可這反過來,遼軍擊潰宋軍,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兩條腿的,卻是跑不過以騎兵為主的遼軍。何況如今突襲的耶律大石,更是一水的純騎兵。

    很快!一場擊潰戰,就演變成了一場殲滅戰。這耶律大石也是凶悍,根本就沒有什麼要俘虜一說,通通的一體打殺。而後揚鞭而去。最終,童貫的前鋒,卻只剩下了楊世可領著幾十騎逃脫。

    童貫自此陷入了耶律大石的騷擾和襲擊當中。

    而陷入被動的童貫,此時卻顯示出軍事上的無能來了,童貫不僅沒能看清局勢,毅然快速突擊燕京,逼迫耶律大石正面與其決戰,依靠兵力數量的優勢徹底打垮耶律大石。反而由於先前的分兵,以及先鋒的輕易被殲滅,對自家的安全產生了害怕,卻是止步不前,更傳令原先分兵出去的郭藥師等人,快速回援,意圖聚齊大軍,再圖謀與耶律大石決戰。

    郭藥師等人雖然覺得童貫此策有些不妥,可奈何他新降大宋,而這童貫卻是大宋權臣,深得大宋官家趙佶的信任。乃是他郭藥師今後飛黃騰達所依靠的靠山,雖有不滿,卻也不敢不依命而回。

    童貫此策,更是延誤了戰機。耶律大石圍著童貫大軍轉悠,圍點打援,先後,輕易的吃掉了奉命回援的張令徽部,以及甄五臣部,趙鶴壽部,又是吃掉了童貫的三萬兵馬。

    好在,這三萬兵馬,卻是郭藥師聯合燕地漢軍投降大宋的兵馬,即使被殲滅了,童貫也並不可惜、在意。可是,這卻更加大了童貫對耶律大石兵馬的畏懼。

    而此時,河北田虎造反,攻陷了河北等地,更是對童貫大軍的後勤補給,造成了嚴重威脅。童貫一時間腹背受敵。更是畏敵不前。佐證了一將無能,累死千軍的典範。

    而此時的李民,卻已經一路順利的沿江而下,到了無為,更在在無為順利的徵調了兩萬的無為軍。而後補足軍需,揮兵直奔廣德,解救廣德軍。

    不數日。李民領兵來到廣德,正自圍困廣德的,卻正是方臘手下的大將,李民的熟人呂師囊。

    如今,呂師囊受封東廳樞密使,手下有:「擎天神」福州沈剛,「游弈神」歙州潘文得,「遁甲神」睦州應明,「六丁神」明州徐統,「霹靂神」越州張近仁,「巨靈神」杭州沈澤,「太白神」湖州趙毅,「太歲神」宣州高可立,「弔客神」常州範疇,「黃門神」潤州卓萬里,「豹尾神」江州和潼,「喪門神」蘇州沈林等人。合稱江南十二神。各個皆是武藝高超,勇冠三軍之輩。各為呂師囊領軍一萬。再加上呂師囊本部軍兵三萬,也是十五萬的人馬。可這些人馬,各有將領統帶,更被呂師囊摻雜了不少原先暗中訓練的兵馬在其中,更在響應方臘起兵後,以戰代練,以老帶新,其部下,不管是軍心、向心力,乃至戰鬥力,卻是遠勝鄭魔王的十五萬難民大軍,就是比之大宋缺乏訓練的正規軍,那也是不在以下。確實可以說是如今方臘義軍中少有的兵強馬壯的實力派。

    不過,也正是因此,呂師囊此時也才將將打到廣德,更因為愛惜兵力,在廣德這裡耽誤下來,以致碰上了李民。

    只是,李民此次卻沒有偷襲。不是李民不願意,而是那呂師囊頗通兵法,根本沒給李民這個機會,別看呂師囊的大軍注意力集中在了廣德,可呂師囊的探馬,那也是四面撒出了幾十里外。時刻留心著周邊動向。

    故此,雖然李民走水路,一路順利,遠比鄭魔王兵敗的傳聞來的更快,呂師囊此時根本還不知道鄭魔王已經兵敗在李民手上,更不知道李民長途來援。可還是發現了有宋軍兵馬奔向廣德動靜。

    此時,呂師囊圍困廣德,已經是半月之久了,正是加大廣德守軍久守無援沮喪之心的關鍵時刻,自然不能任由大宋軍兵來源。同時也不能分身給廣德軍機會,乃命令「擎天神」沈剛,「巨靈神」沈澤,「六丁神」徐統,各領本部軍兵,阻擊來援宋兵,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拖得廣德城破,就是大功一件。同時,呂師囊更加緊對廣德圍攻。

    於是,李民於桐水,被呂師囊派出的軍兵攔住了去路。

    那「擎天神」沈剛,「巨靈神」沈澤,「六丁神」徐統,沿河以待。受的安穩,即使是李民領軍,卻也是輕易不可過得。

    說起來,這也是李民、朱武、公孫勝等人,久處北地,對於江南的地理,實在是太不適應了。明明是在對面就能看見,可就是隔著一條河,還得繞著走。而只要淺灘、渡口、橋樑等地被堵住了,防守的部隊,更可隨時趁著進攻方半渡而擊。著實的讓人頭疼。

    而今「擎天神」沈剛,「巨靈神」沈澤,「六丁神」徐統,佔據了河灘優勢,又奉命不主動出擊,只是拖著等呂師囊攻破廣德。這就更讓人是狗咬刺蝟,無處下嘴了。

    而李民,卻是萬萬拖不起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