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3卷 第十九回 事端 文 / 問天

    第十九回事端

    烏雲滾滾,雨似瓢潑。

    已是退出秀州城西城門外的方七佛,歎了一口氣。暗道:天不助我!

    這方七佛原本在出戰李民之前,就已經在這秀州城暗中布下了柴薪火種,更埋伏下了身手了得的教內死士,只待李民大軍一進城,就由暗中布下的死士,砍斷城門的千斤閘,四處舉火,火燒秀州城,將這李民大軍一把火燒個乾淨。至於因此連累的無辜百姓,方七佛卻也是顧不得許多了,只當是為了大業而必要的犧牲了。

    可如今李民的大軍還沒有大部分進城,卻突然來了這麼一場雨,卻是什麼火都不用想了。

    方七佛只得死了心的下令退兵,退往杭州,與大哥方臘合兵一處,再做道理。

    好在,方七佛在與李民交戰之前,已是把大部分的軍糧令普通軍卒帶走,只留了三萬精銳,部分出城,部分站在城牆上以壯聲勢,這真的撤退起來,倒也是不那麼全無章法。

    而此時的李民,已是收住了大軍,守住了城門。只派擎天神沈剛與矮腳虎王英,各帶一萬的原方臘降軍與一萬的無為軍,入城搜索。

    對朱武來說,敵軍即已撤退,空城就在眼前,不進入,那是不可能的。可李民的金口玉言,那也是從來沒有錯過的,即使有了公孫勝施法下得這場雨,那也是要小心城內還有別的埋伏。一萬降軍,一萬官軍,兩萬兵馬,不多不少,用以搜索,卻是正好。而且還可以相互監視,就是真的不幸出了點什麼事,損失了也不可惜。再說了,只要守住北城門,有了退身的後路和接應,就算是真有什麼不好,那也不是全無生路,總還是能跑的。

    只不過,朱武的這些考慮,卻是沒有與李民說。這倒不是朱武有專權之念,只是朱武早已認為李民過於仁慈,似這等有可能犧牲部分士兵性命的行徑,卻是怕李民聽了心軟、心煩。反正如今的李民只是過問大事與結果,大多的事已經下權給他朱武了,朱武為了李民故,卻是徑直把這些惡行一身擔之了。

    只不過,朱武還是沒有完全明白李民,李民只不過是在一個和平而且法制相對這個時代相對健全的社會下,養成了尊重生命的人生觀。從來不漠視任何一個生命的生死,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李民更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的活下去。可這並不代表李民不知道什麼是犧牲。

    且不說李民為了自家的性命,而敢於殺人。上京獻寶的途中就殺了不少。就是為了金國有可能的南下入侵,李民都是不惜北上數千里的擊殺那完顏阿古打。

    要知道,那完顏阿古打與李民又有什麼恩怨?而且,完顏阿古打所行之事,對其他民族來說可能是惡行,可對他本族來說,卻是改善民生,開疆擴土。否則完顏阿古打也不會那麼受到本族的擁戴。

    可見,李民雖然不是心狠之人,可卻也絕不是心慈,甚至是不知道應該犧牲的人。只是,李民諸多尊重生命,以及人皆平等的健康、進步之人生觀,時時微微的與這朱武這等不拿人性命,乃至自家性命當一回事的人性不符。

    兩種人生觀,互相磨合,李民的人生觀原本健康進步,卻還沒什麼,大不了包容一些,朱武等人微查之後,卻又是慚愧,又是感服敬佩李民這種品性,再加上李民的神通原本就讓他們高深莫測,不知不覺中,卻是錯認李民如聖人一般仁慈,心軟。見不得殺生了。

    而朱武的這番佈置,李民也是沒怎麼在意,一來李民已經放權了。所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民本不是什麼軍事專家,這等軍事問題,交給朱武等專家處理,自然最好。而且,李民也把自身的預感告知了,朱武提前有了佈置,想來也不會出什麼大事。李民自然放心。

    再加上,公孫勝如今施法,正是李民窺視的大好機會,單是上一次公孫勝布下玄武七星陣,冰凍桐水那回,那就已經讓李民受益匪淺了。這一回,李民自然更不會錯過。

    要說,單是下點小雨,李民自打收了那個有風雨異能的徒弟王文卿之後,觀測感應了機會王文卿的異能操縱過程,也是能用自身磁場模擬個七八,雖然下不了什麼大雨,可是局部弄點小雨,卻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這一回,李民窺視公孫勝施法下雨,更是恍然了天地雨水循環的加速過程。卻是比他李民和王文卿只是單靠自身精神磁場操控周圍空氣中的浮游水分子凝聚成雨露,要強的太多了。

    那王文卿竭盡全力,最多也就凝聚方圓三里的浮游水分子形成雨露。而公孫勝的法術,卻是不操控具體的水分子形成凝聚,而是單單的借用天地磁場的共振,形成大規模的空氣對流,加速了自然界的雨水形成過程,如此,雖然形成雨水的速度,要比王文卿慢上一些,可是這規模一旦形成,卻是比王文卿那只是操控幾里地的水分子形成的雨量,那不知道要大了多少倍。

    不過,李民卻也是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無論是王文卿,還是公孫勝,他們的無論是異能,還是法術,卻無一是憑空變出雨水來的,都是建立在一個地區的空氣中含有大量水分子的情況下,才能完成下雨的結果。若是這一地方赤地千里,大地乾裂,空氣中水分子極少。那麼,那怕是他們做法累死,卻也有可能根本下不得一點雨水。

    好在,這秀州城卻是蘇杭交界之地,江海交匯之所,水氣眾多,這才讓公孫勝沒費什麼大力氣。

    李民有此發現,更是堅信自然之奇妙。異能學也不過是與那科學一般,都是揭秘自然奧妙的學術之一。

    而此時,入城搜查伏兵的矮腳虎王英,卻是興奮不已。

    這王英自投降李民上了二龍山,雖說衣食不愁。可沒了宋江撐腰,他一個降將,本事又遠不及秦明等人,卻也是沒有什麼重用的可能,而且,王英出賣兄弟,拿鄒淵,鄒潤叔侄當保命符的事,隨著鄒淵、鄒潤兄弟投降,自然也傳開了。自然被眾好漢所不齒。

    再加上那鄒淵、鄒潤乃是顧大嫂一脈的兄弟,曾為解救解珍、解寶出過死力,顧大嫂這一脈的孫新、孫立、解珍、解寶,樂和等人,自然也是敵視這王英。而這顧大嫂為人仗義,豪爽,在成為朱武手下探子頭目之後,也是與朱富一干原梁山兄弟繼續交好。

    到頭來,這王英在李民這裡,雖是吃喝不愁,可不知不覺中,卻是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孤立了起來。若不是王英還是扈三娘名義上的丈夫,而且王英沒了宋江依靠,本事又不如扈三娘,上山以後對扈三娘也是倍加小意,扈三娘礙於禮法,也自認命,而且扈三娘更與李民的老婆們交好。這王英卻是沒法在二龍山立足的。

    別的不說,隨便來些看不慣王英的高手,以切磋的名義,教訓王英一頓,一天一頓的,那王英也是受不了啊。

    故此,王英這兩年,在這二龍山上,卻是夾著尾巴做人,一改往日的習性。

    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易。這王英本就不是什麼正人君子的坯子。在二龍山有眾多的對頭看著,壓著,那還忍得,可這隨著李民出來日久了,又是獨領一路軍馬,沒了對頭壓制,自是有些故態復發。

    要說這王英貪財,也是一般,有酒喝,有肉吃,也能與兄弟分享。唯有色之一途。卻是王英的劣性根。

    王英個矮,長的醜,可性慾卻旺盛之極,而性格更是與那武大郎寬厚忍讓性格不同,卻是凶狠好鬥,想當初在清風寨,為了一個不想幹的女人,就能待他如親兄弟一般的燕順拔刀相向。而這兩年多,王英在二龍山,守著一個美貌的扈三娘,而且他本身功夫也不如扈三娘,在二龍山上又沒有如原先梁山宋江一般的靠山,故此也算是安分。可這行軍這些時日素的下來。王英早就憋得慌了。

    而此次,王英所率領的無為軍,卻也不是什麼好鳥。這些大宋地方的官軍,軍紀原本不強,再加上此次打下秀州城,雖說是解救本國的城池與百姓,可終究是異地作戰,不是無為本鄉父老,這幫官軍卻是習慣性的藉著搜查之名,行起掠奪之實。

    而王英見了,不僅不管,反而極為認可。畢竟王英也是掠奪慣了的主,看此自然是不以為意。而且,王英自家在搜查了許久沒有什麼問題之後,也是放鬆了戒心,更是放縱的衝進城內的大戶人家後院,尋找女眷作樂去了。

    而王英此舉,卻是惹怒一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