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4卷 第十四回 李民兵至 文 / 問天

    第十四回李民兵至

    「將軍不比多禮。此皆是聖主在將軍走後,推算出將軍應有此一劫。又知道我腿腳快,這才命我持了靈丹,來救將軍。將軍要謝。來日就謝聖主他老人家罷了。我只是跑個腿,沒得多少功勞。」

    這時遷到也乖巧,明明是時遷臨時起義,順手牽羊得來的,時遷卻是毫不賣弄的,全把功勞推在李民的身上,此時卻是說的一本正經。

    不過,時遷這話,聽在慕容博的耳中,卻好似晨鐘暮鼓一般,發人深省。慕容博的野心和異心,當即就是收斂不少。早就聽說那李民擅能未卜先知,今日一見,果然神妙。卻不知他了我命有此劫,乃是在我動身前,還是動身後有所感應。若是如那時遷所言,乃是動身後才感知的,自然全是恩德,可若是在我動身前就已感知,乃命我來,卻也是不無警示之意。我卻要精心。

    這時遷只是習慣性的保持盜賊無名的低調風格,卻是不知無意中把這慕容博嚇得夠嗆。不過,這卻也是怨不得時遷,這當賊的,若是一有名了,遭人矚目,日後行動不便不說,那被六扇門的盯住,那也是絕對的不好受,當今六扇門中的神捕可是不少,時遷當初就曾碰上一個,追了時遷足有三個來月,最後時遷無奈之中避入了楊雄的牢房,這才以燈下黑,躲過了那人的追查。如若不然,單憑楊雄所在的衙門,要想抓時遷,那卻是不太可能。可如此,時遷卻也是欠下了楊雄的人情。而且,打那以後,時遷越發的保持低調了。

    而那慕容博,雖說被時遷唬住,以為此事真的全在李民算中,可卻依舊誠心的感謝了時遷一番。

    而後,慕容博更是老老實實的配合關勝進行修繕城防,時刻準備應戰。

    沒辦法,雖然慕容博此時對自家的籐甲軍,依舊很有信心,堅信如此寶甲下,刀槍不入,水火不浸。絕少有敵手,可那神不知,鬼不覺的就那麼離奇倒下,卻正是這寶甲的剋星。而且,除了那等詭異的妖法之外,誰能確保那妖人就別無他法了?

    有這麼一回,那慕容博卻也是嚇住了,卻也是不服不行。這衝鋒對陣無妨,這妖人麼,還是交給李民那種有大神通的人去降俘吧。

    故此,慕容復很是配合關勝。

    當然,這也跟關勝很是詳細的把自身的觀察與分析說與了慕容博有關。那慕容博也是一個極端聰明的,聽關勝那麼一說,自然也就領會,覺得就是如此。否則的話,那妖人的法術沒個限制,他摩尼教豈不是早就一統天下多年了麼。

    故此,慕容博對關勝也敬重的許多。何況,要想對付那妖人,慕容博的籐甲軍還需要那關勝城上弓箭手的支援呢。

    只可惜,慕容博和關勝準備了一天,可眼看著那方七佛的軍兵忙碌一天,又是挑土,又是拉木頭的,就是沒有實質性的攻城。

    慕容博和關勝全都十分不解。唯有時遷知其奧妙,暗自歎服:主上名望,果真威震四方!

    如此,一連數日,那方七佛的軍中都是在進行土木工程,秀州城外已經是堆起了一座土山,上修箭樓,已經是對秀州城內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威脅,可那實質性的攻城行為,就是沒有。

    關勝和慕容博也是越加納悶,只能精心佈防,小心守城。好在,距離李民給出的防守期限,那也是越來越近了,等的李民大軍來援,就算敵人再有什麼詭計,卻也是不怕了。

    而此時的方七佛等,卻也是在掐算著日子過活。

    那送往杭州的書信,由於此時的方臘還沒有能力讓境內完全的太平,更沒有大量的財力維持驛站的存在與安全,這信使卻是沒有馬匹可替換。如此,去杭州乃需四日,回來又需四日,往來就需八日。方臘的軍令不至,那清淨、光明兩大使徒畏戰,方七佛卻也是無法,不過,方七佛卻是得報,他那白馬寺的本宗得知寶光如來鄭元覺被那大威禪院的魯智深打殺,除了已經遣人前往大威禪院責問,更已經派了寶光如來鄭元覺的師傅靈光禪師帶了白馬寺的十二羅漢前來相助。不日就要到了。

    方七佛這才能沉得住氣。

    而方七佛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耽誤功夫的這些日子,李民已經整備了蘇州軍馬,七路主力軍兵分七路,已經是平定了無錫,晉陵,丹陽,潤州,金陵,江寧等地。

    這些地方,一個是兵力大都被朱勉活著的時候,調到了蘇州防禦,此時兵力空虛,沒得兵力抵抗,另一個也是這些地方皆是大城,多有李民的神宵教觀宣教,那李綱選派出的神宵教觀主,多是懷才不遇的士子,乃是與李綱一心,存了親民為善之志的俊才,言行如一,令人信服,城內百姓多是教民,自然對李民這神宵教主沒有抵制,再加上這些城內的富戶,也是多為李民的江南商會分會會員,而且還是vip一個級別的,自然這些富戶也是盼著李民許久的,如此的,李民得到這些地方,自然輕易的很,根本沒費什麼兵力,只是大軍走上一趟罷了。

    不過,如此一來,跟隨李民的那些軍兵,卻也是如寫了投名狀一般,有了攻城掠地的案底,也是只能跟著李民走了。

    只是,李民得城之後,始終嚴格要求部下按照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軍規對待百姓。進城之後,不拿百姓一針一線,公買公賣,而且還經常鼓勵軍兵做一些幫助孤老挑水等善事。

    有付出,就有回報,此等前無古人之行徑,自然得到百姓的無比親待。卻是宛如那後世的紅軍與那根據地的百姓鄉親一般。

    這些李民新進整編出來的軍兵,自然也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與榮譽。極大體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

    此時的人們,多數卻是榮譽遠比自身性命更重要的,尤其是這些軍兵,除了部分軍戶世家之外,大多原本也是來自貧苦的百姓之中,如今如此得到了百姓的認同,自也是生了我乃是李民麾下仁義之軍的一員的集體認同感,以及榮譽感。

    李民乃自派了楊志帶著張銘、馮遠領軍三萬,鎮守潤州,派石寶帶著張勝、趙勇,領軍三萬,鎮守江寧,互成犄角,扼守住長江以南,穩定了自身的後方,而後又留了兩路軍馬鎮守蘇州等地,而後,親領大軍十萬,來援秀州。

    這方七佛還沒等到那方臘的回信呢,李民卻是已經到了。而且,不僅李民到了,李民許久前派往嗚呼島調集軍火補給的海船,也是到了。李民自是一次性的都帶來了。

    有了這些軍火補給,轟天雷凌振,卻是能夠再展神威了。絕對的火力打擊面前,什麼樣的大軍,那都是白給,人的血肉之軀,那可絕對無法和火器硬扛的。

    不過,此時距離九月初九,卻是還有十五日。李民在來到秀州之後,得知時遷最終還是用了自己的備用手段之後,想了一下,最終卻也是沒有直接揮軍攻打那方七佛的大軍。

    雖說李民那張紙條,不過是一個備用之計,只是為了拖延一些時日罷了。而且,李民此時自身的傷患,也還是沒有大好,還是只能小幅的調動自身的精神力,可是人無信不立。既是下書,自然就與那對陣使計不同。騙的一個方臘無妨,傳了出去,今後還不知道要碰上哪般的英豪,以後再無人信了,卻是得不償失。

    何況,此時的李民,也是知道中華之地,也是多有神通之輩,若是得此機會引來,見識,或收為己用,或一舉滅之,那也是一極大沒事。

    李民就是不信了,那神通廣大之輩,就真的能無視炮火的持續覆蓋打擊了。

    何況,李民與那劉混康一戰,雖然是傷了精神本源,可李民按照長春圖解構建的異能經脈,卻是沒有什麼大礙,而且與那劉混康一戰李民對與天地大磁場的共振,更是有頗多感悟,足量的異能,以及適量的精神控制,已經足夠李民按照與那劉混康一戰之後的感悟所得,實驗一些心得了。

    故此,李民乃令搭建擂台。

    於是,方七佛大軍乃看到秀州城的援軍到了之後,乃自發生了一件奇事。那秀州城內猛然飛出了無數的巨石,落在一處。而後,一群的李民軍兵就在那石落之處,幾人用繩索系一巨木,敦實土地,而後埋下鋼條,隨後開始搭建木板。搞的莫名其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