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5卷 第二十回 畫餅收心 文 / 問天

    第二十回畫餅收心

    「方教主立國東南,不知乃為宏圖霸業,傳名千古,乃或是為民謀平等?」

    雅室之內,四下無人,李民請方臘品茗對坐。淡談說道。

    方臘微微一驚,心中有些想法,不過終究一代梟雄,卻也不懼,淡淡笑道:「主上。我如今以拜入主上門下,還談什麼宏圖霸業,倒是千古留名,還有所盼,而至於什麼為民謀平等,倒是我畢生之願。不過,主上素有賢明,造福百姓不知多少,想來也是不用我操心了。」

    李民聞言,微微一笑道:「方臘。你看那天上的月亮。可否會因為我等心願停止起落?」

    方臘聞言又是一愣,有些跟不上李民的跳躍思維,遲疑了一下答道:「不能!」

    「著啊。」李民擊掌笑道:「月亮不會因我等心願停止起落。我等有大志之人,又如何要聽信他人,礙了我等心中志向。」

    方臘聞言,不在發愣,卻是有些目光閃爍,拿捏不準李民說這番話的心意。

    而李民見方臘如此,乃自笑道:「方臘,你當知我乃是有大神通的人。可我這等神通,與茫茫大道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我拼盡全力,尚未比得成功。我如何還有心管這世俗朝政。如不是我一應手下,皆需有個營生,千百人身家皆系我身,而大宋皇帝又偏聽了讒言。我斷不會起兵。」

    方臘聞言,雖然有些不信,可卻也是拿不準,畢竟李民的神通,那是眼睜睜擺在那裡的。似那等神通,這世俗,還真沒有什麼好留戀的。尤其是方臘還猜不准李民與他說這番話的意義何在,自然也就更不敢胡亂接下岔。

    當下,方臘只是靜靜的看著李民。

    李民對方臘的氣度,很是欣賞。乃自笑道:「皇位於我不重要。就算是我一統天下之後,我也不會久占皇位。我有心效仿上古先皇,興禪讓之禮。於有賢有能者,治理天下。你,以及你的部下,我的部下,甚至我一統天下後的萬民,只要有為國為民之心,其賢能讓眾人信服,皆均有機會!」

    李民此言一出,當即轟得方臘有些腦袋發暈。要知道,就算方臘造反,就算方臘有心建一個平等國,可立業傳家的國人觀念,那依然還是極重的。所以,方臘立國之後,他還是立太子,甚至他手下的大將重臣,開始沉淪浮華,方臘也是睜一眼,閉一眼。這就是方臘家天下的本位思想在作怪。

    這家天下的階級思想,與建立平等國,人與人沒有高下之分,看似矛盾。可人本就是矛盾的智慧生命體。一個人受環境影響,有著兩個念頭,那也是正常的很。

    故此,方臘從來也沒想過有人會得了天下之後,行什麼古禮的禪讓制。可若說不信,這李民說的坦然無比,也不像是謊言。而且,方臘更想不明白李民這樣說謊有何目的。

    要知道,在方臘進行的智慧傳承中,一個王者,必須要有上位者的氣質。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有遠大的志向,一種讓人期盼,而又自承無力達到的大志。如此,方能聚集一批信服者追隨,把自身的志向,依附在王者身上。矢志不移。

    而這裡面,稱霸天下的大志,最讓人期盼,有才之人,皆會因此萌生建立不世功勳,封妻蔭子,流芳千古的王佐之志。似李民這般,逕直說自己的志向乃是仙道神通,更想把皇位禪讓。如此,王佐之才拚搏了半天,最後主子可能跑了,那他們畢生的拚搏,又有了什麼意義?此等志向,雖然清高,可絕對不是凝聚人氣之大志。

    方臘不知不覺中,被李民的言辭所吸引,思考起李民這志向,與如今這般說的用意來了。

    而李民看出方臘的心動,聲音更加堅定的說道:「人聚眾而生。故眾人之間,乃需法理約束。故乃成家,乃成家族,乃成村,乃成縣,乃成王國。而有國,自有權力者,權力無所監督,乃自腐化,絕對權力,即絕對腐化。然,即使如此,妄言建立絕對平等之國,皆是空言。人生有攀比之心,競爭之心,嫉妒之心,此絕非上位者僅有。即使平民百姓,也亦如此。

    且,絕對的平等,與某些事來說,也是絕對的不平等,如:你之祖輩辛勞一生,掙下萬貫家業,而我之祖輩,貪圖逸樂,逍遙一生,什麼也沒有存留下來。而至你我一輩。你我才華相等,可你有萬貫家財可做大營生,而我只能全憑自身打拼,一點點積累家財奮鬥。

    如此,看似我倆起點不同,非常的不公平,可若是你我一般,你祖輩的辛勤一生,豈不抹殺。如此豈不是又不公平。

    故,有人之處,既有江湖,既是社會。而有社會,既有階級。蓋因一時平等,可累代奮鬥不同,積之則產生不平等。所以,絕對平等,只能是人心中理想所想。

    不過,絕對平等雖不可能,但相對平等,卻是我等努力可顯之。」

    此時,方臘早已被李民的一番新穎理論,帶的彷彿進入了一個新天地,往常心中疑惑的,並因此懷疑迷失的信念,都有了明確的解答與方向。心中既有無限歡喜,可又有無盡的新生問題產生。耳聽李民說絕對平等沒有,卻可實現相對平等,當即心癢難挨,急切的問道:「這相對平等,如何做到?」

    此時,方臘自是不知,李民早已在其心思疑惑不定,有了心靈漏洞之時,運聚了惑心**來講的這番話。所以方臘青年時最純真的理想,才會被李民挑撥的熾熱無比。

    要知道,任何的權力,那都是有著導致腐化的可能。就算能堅守本心,有時候一些不得不為的權力平衡,以及政治妥協,也必然讓純淨之心,萌生陰暗。方臘擔任摩尼教的教主多年,雖然依然還能保持部分的當初理想,可其實也是早有些被腐化了。立國,立太子。天下未定,建立宮殿,不惜民力,追求奢華等等,都足可證明。

    尚幸。方臘立國當皇上的日子還短,身上還有許多江湖教主的義氣,所以最終還能為部下,為自身,歸降李民。

    不過,這方臘總也是有些為民之想。否則,李民即使有惑心**。哪怕能強行的一時改動方臘的意念,也絕不會如今一般,讓方臘自覺的入套。

    李民見方臘動問,當下更是運功的說道:「欲建相對的平等,必須要不已人的主觀意識,客官意識為隨心之準則。必要訂立一至高法典,一經訂立,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無一特權者可超脫此法典之上。所有人,皆都在法典的監督之下。這才能形成相對平等。然,時局日新月異,一部法典,也不可能萬世通用。需與時俱進。故,則需獨立的立法機構,能代表萬民之心,修訂法典。而為防訂立法典者,權謀私用。故立法者,不能執法,乃需獨立的執法機構。執行法規。而為防執法機構公器私用。乃需獨立之行政部門……。」

    李民一番的三權分立,更是讓方臘信服無比了。而這種政治觀念的信服,在惑心**的強化下,卻是讓方臘不知不覺中,凝固了本心。

    而後,李民又把日常跟李綱常念叨的內閣制,以及君主立憲,全都說與了方臘,更直言,只待天下一統之後,他李民只是做個過度,帶天下稍穩,就行那君主立憲之國策,立內閣監管國家,內閣四年一換,皆由百姓劃區精選而出。他方臘也是有機會按照自家的理想,治理國家的。

    李民的此番話,徹底讓方臘慚愧不已,心服不已。覺得李民實乃是一個沒有半點私心的聖人。而心中的大志,更不是他方臘可望萬一的。唯有跟隨李民,才能實現他方臘平生之志。

    只是,方臘卻不知道,李民哪是沒有私心。只不過李民有著後世的見識,早就知道世上斷沒有千古的王朝,別說是中國了,就是整個世界,也是沒有沒被百姓推翻的王朝。就算他李民精明一世,打下個千古王朝,流傳他個千百年,可保不得他後世沒有昏庸的後代,若是被人推翻,宗門滅絕,那豈不是淒慘。還不如圖個實際的富貴,成為精神的領袖。就如那孔夫子一般,即使國家政權的交替,也絕不會影響到他李家一族。

    而方臘哪知李民所想,他這心中的念頭被李民激發出來,又在李民的惑心**的強化下,鞏固無比,形成了自我的深層心靈意識。

    到最後,方臘誠心下拜,立誓跟隨李民,忠心無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