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5卷 第二十二回 種家軍到 文 / 問天

    第二十二回種家軍到

    盤香裊裊,禪音繞耳。

    方臘靜守本心。聽了一片真言禪唱,那真是說不出的舒服通透。待靈隱禪師一片真言念罷。怯意的伸了一個懶腰,嬉笑道:「多謝禪師。我自當了這南國之主,已是多日不曾這般舒適了。此番卻是沾了禪師的光。日後定當多向禪師請益。」

    靈隱禪師二目微合,神念牢牢鎖定方臘,半晌都沒有看出異常。心中即有些失望,又有些欣慰。

    那李民的惑心**,跟本沒有強加方臘任何意念,只是強化方臘本身的志向,連方臘自身主意識潛意識都自覺接受了,這靈隱禪師的外部檢測,如何能識別的出來。反倒又替李民讓方臘對自己的本心認識了一番,強化了一番。更堅定了要實現自身幼時之志,跟隨李民做一番大作為的心志。

    而那方七佛看不出來,眼見靈隱禪師念完,方臘說話,當即擔心的問道:「聖公。如今可覺得有些不同否?」

    方臘笑罵道:「能有什麼不同。老子還不是照樣好好的。早就跟你說了,老子沒事,你等就是不信。現在可信了吧。老子清醒的的很。好了,好了。趕快散去整軍,那折家軍可是不等咱們的。對了,以後不要再叫老子聖公了,還叫我大哥吧。」

    方七佛張大了嘴巴,萬萬不敢相信方臘真是一夜之間遇到了真主,可連靈隱禪師都看過沒有問題的方臘,方七佛自然也不得不信方臘確實沒有被李民蠱惑。

    而且,如今所有的命令,都是方臘發出,方臘軍的一干軍政體系,李民沒有插手半點,總還在方七佛與王寅等人的接受範圍之內。當下,方七佛和王寅,也只能服從命令的去調集軍馬,準備去應對那折家軍。

    而李民在搞定了方臘之後,把方臘軍整編的任務,全權交給了方臘負責。隨即領軍返回蘇州。

    而李民手下眾將,雖然對李民如此信任方臘有些不解,可出於對李民的一貫信任,卻也是沒什麼如方臘手下的方七佛、王寅一般的廢話。

    不過,當李民抵達蘇州之時,李民身邊已經不再是只跟這一個閣皂山的守一真人了,那白馬寺的靈隱禪師,在回復了自家方丈之後,也顛顛的趕來李民這裡,跟在了李民的身後,與那守一真人一般,當了李民的護法國師。

    而此時,蘇州與往日,也是大不一樣了,那真是千帆雲集。

    李民海外嗚呼島的軍事基地,已經源源不斷的派出戰船往返蘇州,源源不斷的把轟天雷凌振所需的軍火,以及一袋袋的戰略物資水泥,大批量的運轉了過來。蘇州,已是成了李民連接海外的一個重要戰略之地。為此,留守蘇州,擔當蘇州知府的朱旭,不得不用了大量的水泥,在蘇州灣修建了一大型碼頭,以及一條可行四輛牛車的水泥石板路。

    而此碼頭與道路的修建,不僅方便了李民軍需的運送,就連商旅的航運,也是方便了不少。

    要知道,中原雖有內亂,可大宋周邊的海國,那可是還需要大宋的瓷器,絲綢與茶葉等等的,而今在李民的安撫下,蘇州恢復了通航,那些飢餓許久的外商與內商們,那可是歡實的很。短短些許日子,光是蘇州市坊的稅收,以及蘇州港的海關稅,那就有百萬兩的稅收進項,這幾乎讓李民難以置信。

    李民連忙叫來了朱旭查問,問問又沒有賦稅過高、暴斂稅收的問題。

    朱旭當即保證,絕對是按照十五稅一的低稅稅率收的稅,如今稅金收的的多,不過是幾個月來的商人都憋在了蘇州,憋壞了,可看到了通商,通航,自然熱情高漲。而且,不僅這段時日,等那些商販到了南洋等國,那些地方的商人知道了中原沿海恢復了商路,也會雲集而來,稅收依然還會創收,總要等過上半年,商貨供需恢復了正常,那時稅收才會少降。不過,彼時的商貨流量更大,倒是就算正常了,卻也是有稅收增加的可能。

    李民雖有些見識,可對與具體的關稅,商運等等,卻也是不太精通。一個人再怎麼了得,那也是不可能事事精通的。尤其是李民如今早已鑽進了異能開發的道路,能管理一些國政,那都是憑借現代見識廣的資本了,這關稅,自然也只能是提個頭,讓其他人經手了。

    不過,顯然這朱旭經手的不錯。對這市政開發,招商引資,以及基建等等,都是一點就透,做的有聲有色。這讓李民很滿意。

    此時,李民雖然不差稅收這點錢,可今後李民用錢的地方,那遠了去了,自然這固定的正經收入,自然是越多越好。這總是經濟良性循環的良好開端。

    而李民駐軍蘇州集訓之後,不幾日,又收到了青州李綱傳來的戰報,李綱在戰敗了官軍之後,發動了高俅為李民佈置在青州的十二路節度使。一舉統佔了青州。而朱武早先派孫立、孫新等兄弟返回登州暗中聯繫舊友,也是適時的起兵呼應,佔據了登州。如今,青州、登州已是連接成了一片。再加上有著李民嗚呼島海外基地,此時的青州、登州、與李民的蘇州,也算是有了穩定的海外通道。只需再打通密州、揚州、徐州、淮州等地,這大宋的半壁江山,已經可以說是今落李民之手。

    李民對此,真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還好。這蘇州的算是意外,可青州和登州發展的如此順利,則明顯是朱武、李綱等人,早就布好了戰局。如此,也無怪乎趙佶要聽信讒言,圍剿自己了。這別說是趙佶了,就算是自己這個現代人,也是容不下的啊。任誰也不能眼看著手下有著這麼一個人,肆無忌憚的擴大實力啊。

    不過,事到如今,李民也不好怪罪朱武等人,畢竟朱武、李綱等自跟隨李民之日起,那就早已表明了要擁護李民為帝,推翻大宋的決心。尤其是那李綱,原本乃是大宋的忠臣,那可是他李民硬行以理想國引誘的跟隨了他李民。李民就算能怪別人,也是不能怪李綱有革命之心。

    李民當下回復李綱,令其整軍固守,莫要盲目擴軍,以免戰線過長,軍力不足,被朝廷抓住空隙,各個擊破。

    然而,李民這裡小心謹慎,大宋朝廷那裡,卻更是亂成了一片,自趙佶宣判李民叛逆以來,趙佶就沒有順當過。

    先是圍剿李民的幾個弟子,趙佶這身邊的幾個大內武監供奉,就已經是陣亡兩人,現今更是死傷殆盡,沒有一個存留了。當然了,名義上趙佶身邊還是補充了四個大內武監供奉。可這四大供奉的功夫,又如何能與原先的幾人相比。而且,除此之外,萬花樓大娘一戰,也是令趙佶的禁軍損兵不少,而青州圍剿二龍山,更是不僅沒有成功,更是損失了十萬禁軍,弄的青州也丟了。

    而至於圍剿李民,更是沒見動靜,那童貫以就近剿匪,免得滅了李民,卻讓田虎做大,大軍還要往返奔波為名,愣是先領兵攻打了田虎,雖說有些戰果,可那些戰果,與那李民的危險性相比,如何能讓趙佶安心。

    趙佶原先極端信服李民,此時變了心志與李民為敵,也是愈發的畏懼李民,一日李民不除,一日不得心安。

    故此,趙佶原先不知童貫的兵馬動向也就罷了,自看到童貫剿滅田虎的請功戰報,當即不僅沒高興的表彰童貫,反而急下詔書,把那童貫罵的狗血噴頭。

    只是那童貫,別看外戰時容易膽怯。可面對趙佶的責罵旨意,那可是大膽的很。這童貫早把趙佶看透了,吃定了趙佶乃是一個耳軟心活的念舊之人,自信只要有了戰果,最終滅了田虎,降了李民,這趙佶最終也只會高興的嘉獎,絕對不會有實質性的責怪。

    故此,童貫將那責罵的旨意往袖內一收,完全無事人一般的對眾將言道:「今上嘉獎我軍大勝。我等還需多加努力,一舉早平田虎,已報聖恩。」

    眾將不知真偽,當即都是興奮的應命。

    可童貫敢如此,那種家軍的種師道,如何敢抗聖命。先前,他聽命童貫,配合童貫出兵圍剿田虎也就罷了,可如今聖旨親降,種師道那還敢繼續跟著童貫胡鬧。

    種師道當即也沒和童貫招呼一聲的,連已得的戰果都顧不得,立即起兵圍剿李民。

    李民回轉蘇州不到半個月,種家軍就已到了金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