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6卷 第二十一回 大義 文 / 問天

    第二十一回大義

    青天白日之下,那半空之中竟然站在一個人,虛空而立。

    此人非是別人,正是神宵教主李民。

    李民原本正自坐在中軍帳內等候捷報。可聞聽劉錡被俘。卻是坐不住了。這不僅是劉錡在李民身邊這幾年,李民對其很器重。更主要的是,劉錡父親劉仲武,那可是邊關大帥。李民起兵之後,也曾暗中與之通過書信,那劉仲武也是應承,只待李民兵到,就立刻率兵投降。這要是劉錡有了一個什麼閃失,李民可是不好向人家家長交代。

    故此,李民急忙飛身趕來。

    而李民剛到,就遠遠看到又有人把慕容博制住了。慕容博的功夫,李民還是比較瞭解的,那絕對是超一流的身手。等閒人,絕對幹不過他。而能有人把這慕容博拿下,大理之中,也許就只有那傳說中的大理王段譽了。

    而就在段譽和朱丹臣等人一愣的功夫,遠處又是御空飛來三人。這三人,可是比李民更像神仙。畢竟李民飛行,靠的磁懸浮,靠的是自身掌控的雷霆萬象域。可後面這三人,那可是乘著雲來的。青雲。

    不過,這三個人也不是外人,正是李民手下的公孫勝、朱武,以及守一真人。那李民急沖沖的飛身而走,公孫勝、朱武那還能做的住。他們雖然不會飛,那守一真人,那可是騰雲的好手,當初就能帶著公孫勝飛好幾百里,如今十幾里的路程,那自然是輕而易舉。

    而隨著這守一真人帶著公孫勝、朱武倆人駕雲而至,眾人眼前一花,一個大和尚竟然神不知,鬼不覺的,就那麼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這麼多的人,除了那半空中的李民和守一真人之外,竟然沒有一個知道這個大和尚是怎麼出來的。

    這大和尚也不是外人,正是李民如今的兩大護駕國師之一,白馬寺的靈光禪師。那靈光平日裡沒什麼事,那就是與閣皂山的守一真人跟在李民身後,以求混過臉熟,好在今後李民一統天下之後,能封賞他們白馬寺一脈。如今守一真人帶著公孫勝、朱武兩人追著李民飛來,那靈光禪師如何能落後?

    這靈光禪師雖然不會飛,可那步步生蓮**,有著一步到位的神通,哪怕是靈光禪師而今並沒有大成,不能一步之內,踏遍三界六道,可十幾里的路程,也就不過是十幾步不到的腳程,那速度卻是比守一真人駕雲還快。

    而李民這幾個人一出現,段譽、朱丹臣等人,卻是由驚,而到麻木了。

    對段譽來說,腳踏虛空,並不是不可能,他那凌波微步練到極處,也是能在空中走上幾步的。可是向這等紋絲不動的長時間立在空中,那就是難以辦到了。那絕對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而段譽信佛。對於神仙,更是與趙佶一般的深信不已。見李民這般,段譽也是升起難以抗拒的感覺。只不過,段譽性雖溫和,卻很執拗。認死理。此行既然是報趙佶恩情而來,哪怕就是對手神通廣大,粉身碎骨也是在所不惜。

    當下,段譽也不理李民所說,朗聲說道:「來者可是神宵教主李民!」

    「正是!」李民神態自然的降下身形,站在了段譽前方兩米之內。

    朱丹臣當即又是一驚。要知道朱丹臣雖然武功沒入超一流,可那見識,卻絕對是一流的。武林眾人,那站位,那可是很講究的。兩人之間的相互距離,絕對是各自安全半徑的範圍之外。

    甚至,不僅是武林中人,就是普通人,也是如此,兩個不相熟的人,相互之間坐的距離就遠。稍微近些,就會各自產生不自在,而相熟的人,就可以互相依靠的近一些,那就是每個人的安全距離在潛意識的影響每一個人。

    故此,誰的安全半徑越短,誰越能在短距離內作出防禦應變,那誰的功夫就越高。

    而如今,段譽明顯是那李民的敵人,而段譽六脈神劍快捷無比,那李民也不是沒看見,不知道,如此,李民卻還敢靠近段譽的兩米之內,這李民不是傻子,那就是絕對有所儀仗啊。而就憑著李民能闖下這般大的名聲,更能飛空,那李民也絕對不可能是傻子。只能是第二種可能。這朱丹臣能不驚麼。

    朱丹臣忠心耿耿。立時就把段譽的安危擺在了首位。

    別說,這朱丹臣還真沒猜錯。李民雖然飛的遠,沒聽到段譽那劍氣的破空之聲,那段譽的六脈神劍更是無形無色,可李民對六脈神劍的傳說,卻是聽說過不少。何況,慕容博都被段譽拿住了,那段譽的武功,最少不在慕容博之下。對付這種武林中人,李民雖然是慣手,可這種爆發力極強,速度極快的武林高手,卻也是李民最忌諱的。若是一個不小心,李民就有可能在陰溝裡翻船。

    故此,李民降落在段譽跟前之時,早已開啟了自身磁場,在週身體表,形成了護罩。以作保護。

    而朱丹臣雖不知李民的手段,卻是看出李民的有恃無恐,朱丹臣剛才能叫段譽出手拿下慕容博,乃是信任段譽的功夫無敵。可如今眼看李民能飛,神情更是有恃無恐,自然就擔心段譽的安危,卻是搶步上前,意圖把段譽護在身後。

    不過,朱丹臣還沒插到段譽和李民之間,就被段譽一把抓住,低聲喝道:「四哥,切莫打攪我與李教主答話。」

    朱丹臣雖然護主心切,可終究段譽還是他主子,卻是不敢不聽段譽的,低聲應了一聲是,隨手接過段譽手中的慕容博,也不退後,就那麼站在了段譽的身邊,右手成虎爪,更是牢牢的扣住了慕容博的咽喉,眼帶決然的,牢牢盯住李民,大有一言不合,就要把慕容博掐死的樣子。

    李民被朱丹臣看的暗暗苦笑。要知道,如今這個慕容博,不僅是他李民的大舅哥了,更有了連襟之親。李民卻是不好看著慕容博死的。不過,李民臉上卻沒有絲毫帶出在意的神情。畢竟,在意也是救不了人,越是讓對方看出在意,反倒越是讓對方可乘。何況,李民也根本沒有用武力欺壓段譽的心思。而且,若不是此時劉錡沒在段譽身邊,李民卻也是自信能在這個距離,一舉救下所有的人。

    而那段譽,不知朱丹臣的小動作,卻是很誠懇的對李民說道:「教主大名,譽,久聞已。數年前叩見宋皇時,更是沒少聽宋皇稱讚教主。彼時,譽就知宋皇對教主兄弟之情,乃是發自肺腑。譽,無限神往。而今,教主謀反,既負兄弟之情,又負君臣之義。譽實在歎惜。譽奉勸教主,君子立世,當有情有義,莫做那無情無義的不忠之人,否則,即使如那始皇稱雄一時,也是難逃罄書責難!教主若有悔意,譽不才,願往見宋皇,與教主分說,想來宋皇念及舊情,也是必不會怪罪教主。敢請教主三思。」

    李民聞聽,不禁微微有些好笑。萬萬沒想到這段譽在中伏的情況下,竟然還來勸說他李民投降。也不知道是這段譽不識時務呢,還是這個段譽太天真了。不過,段譽所言,也是未嘗沒有道理。畢竟李民如今已是成了如此氣候,那趙佶更是耳軟心活的人,這段譽要是真的在趙佶跟前為李民一說,趙佶但凡知道李民更夠不戰就重新保他,那趙佶還不樂死。就是為此立時殺了蔡京與梁師成為李民出氣。對如今已經擔心後怕一年多的趙佶來說,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而眼看著李民一時無語。李民身後的朱武,卻是把李民不知如何自家為自家辯解說話,想成了李民被段譽說的心動了。要知道,朱武可是好不容易設計圈套,誘得朝廷逼李民造反起事,如今形勢大好,只待鞏固東南,就可攻克京都,一統天下,如何能讓段譽壞事。

    朱武當即邁步而出,朗聲笑道:「荒謬!荒謬!五百年有王者出,其間必有名世者。當今大宋,歷經兩百載,氣數已盡。故而,當今宋皇無道,信寵奸佞。四方皆反。而我主,亦是顧全兄弟之誼相助其平叛。卻只因我主仁厚聖聰,憐天下萬民,不忍殺戮饑民,反遭朝中奸臣讒言,宋皇偏聽偏信,無端猜忌,欲殺我主,我主兩大弟子盡遭其毒手,我主受逼不過,這才覺悟:權力導致腐化,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化。大宋王朝,皇權之上,沒有制約,歷經兩百載,已然腐朽不堪,氣數已盡,非人力可挽回。故,我主為天下萬民故。欲建一大同之國,實乃當今聖主。今,我主起事,振臂一揮,四海響應,東南半壁江山,已經今落我主掌控。不日,我中原即將一統。大理乃我中原屬國,不思供奉新主,何來勸說明珠暗投,棄善從惡之理。此非君子所為也。段王爺若是心存大善,理應速速投降我主。與我主共建大同之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