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6卷 第二十三回 籐甲剋星 文 / 問天

    第二十三回籐甲剋星

    茫然。混亂。振奮。

    李民高聲喝後,大理軍兵,並沒有如李民想向的一般,立時束手待擒。這倒不是李民聲小,大理軍兵聽不見。以李民如今磁共振的操控能力,讓這十萬大理軍兵盡皆聽聞,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不過,大理軍兵,地處雲南,此時卻是還沒有普及什麼不同話,甚至連大宋的官話,都是沒有幾個知曉。李民習慣性的普通話,卻是沒有幾個人聽懂。

    好在,大理軍兵雖然聽不懂李民說什麼,可李民那異能,讓所有的大理軍兵都覺有人在耳邊喝令一般,卻也是把所有的大理軍兵都震住了,再加上他們受困山谷,不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事,此時被這種神鬼莫測的聲音一擾,大理軍兵本就信奉鬼神,卻是以為山神發怒。各自茫然。

    不過,大理軍中,也不是所有人都聽不懂李民說什麼,也有不少的將領受段譽,朱丹臣等人熏染,也是仰慕中原文化的,到是能聽懂李民說什麼,可他們卻也不信自家殿下那麼高的功夫,還有被人擒拿的。自是各自爭相出谷探詢。再加上那山口裡的軍兵雖然看不到前面的事,可山口的前排軍兵,卻是清楚的看到段譽和朱丹臣全不知生死的倒在了李民的面前,自然是一陣大亂。

    那同在山口壓陣的傅思歸,當即大腦充血,也不管段譽功夫高他多少都倒在了李民面前,就他那兩下子能起什麼用,怒吼一聲:「殿下!」就一頭衝了出去,要搶段譽回來。

    可連段譽都架不住李民施加的重力鎖,傅思歸闖進李民的重力域,那不是作死麼。當即也是沒有什麼廢話的就如朱丹臣一般被壓在了地上,卻是連喝罵的聲音都沒有了。

    而那些山口前的大理軍兵以及各小頭目,在沒有了傅思歸統帥震懾,眼看他們心中神一般的段譽都倒下了,卻是立即三極分化了。心性懦弱的,立時驚慌的想要逃跑,心性剛烈的,立時衝殺上前,意圖搶救他們的王。剩下一些平庸的,即畏懼李民,不敢向李民衝殺,又念著段譽的好想救助段譽,一時間卻是不知如何是好。場面當即混亂之極。

    而相對於大理軍兵的茫然、混亂,李民手下的眾軍兵,卻是無一不知李民大展神威,已經拿下了對方首領,自是軍心大振。

    那劉錡、王進等領的是騎兵,在這山口前,不便衝殺,可那慕容博的籐甲軍,那可是穿越山林,以及攻堅的好手。眼看大理軍兵有眾多軍兵向李民衝殺而去。慕容博當即指揮籐甲軍衝上。

    此時,李民因與段譽和朱丹臣等全都交流無礙,卻是一時還沒有想到語言不通的問題,正自微微有些撓頭,不知那段譽都被自家拿下了,何以大理軍兵還不投降。眼見慕容博領籐甲軍衝上。知道籐甲軍的防禦驚人,別說是這些刀槍一般的大理軍兵了,即使大宋裝備最精銳的軍隊,也難傷其分毫,正是堵住這些大理軍兵,容他李民遊說段譽和朱丹臣的機會。

    當下,李民以重力鎖束縛牽引著段譽、朱丹臣、傅思歸三人,飛身而起,讓過了慕容博的籐甲軍,飛回後方。去了段譽三人的重力鎖笑道:「段王爺,而今為我堂上客,可願與我共成大業?」

    那朱丹臣和傅思歸自李民去了他們的禁制,全都不管自身的,就跑到了段譽跟前,護住了段譽,關心的問道:「殿下可無恙否?」

    段譽此時,卻已經是明白了與李民的差距,這段譽本就不是多麼好爭強好勝的人,感覺到自身不是李民敵手,自家軍兵又在危機之中,當下雙手分別按住朱丹臣和傅思歸,越眾而出,苦笑道:「久聞教主神通無敵,今日得見,果然不假。今段譽已為階下囚,自任教主發落。不過,我段譽受宋皇大恩,尚未報還,卻是不便投入教主麾下,我願禪讓大理與教主,我避位為僧,只求教主善待我大理軍民,莫要多傷我大理軍兵性命……。」

    段譽話還沒有說完,朱丹臣和傅思歸已是虎目圓睜,連聲高呼不可。只是他們各自的肩頭都被段譽按住,被段譽的暗勁封住了血脈,卻是動彈不得,也就只能喊喊罷了。

    李民聞言哈哈笑道:「段王爺,你有此決斷,必將無悔。本尊許你,待天下太平之後,大理子民與我中原子民一視同仁。無偏無差。且,你也不必退位為僧。你不欲與宋皇為敵,本尊手下眾多,自也用你不到。你可在本尊手下依舊任大理王,監督本尊是否兌現今日之話,是否平等對待你大理之民。」

    李民此言,卻是為了暫時收攏大理軍心。畢竟強扭的瓜不甜。大理的軍兵,即使因為段譽的關係投降了,可若是沒有段譽,沒有段譽手下那一般中心耿耿的大臣,哪怕是段譽禪讓給李民軍政大權,那也說明不了什麼。沒有什麼用處。要想讓這些軍兵賣命,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故此,李民還需要留著段譽聚攏人氣軍心。而至於那個什麼大理王,當今天下未定,那就是一個空名,而待天下一統,李民連自家的皇帝名號都要架空,那些王爺什麼的,更是虛名了。現在給上幾個,自然無傷大雅。

    可李民這種小手段,對於朱丹臣和傅思歸兩人來說,卻是功效巨大的。這兩人乃是段譽的死忠。首先考慮,那就是段譽的安危,然後就是大理的利益。而今段譽能活命,更能在李民這裡受封大理王,在他們看來,大理那等偏遠之地,中原鞭長莫及,既然這李民封段譽為大理王了,這大理,以後自然也就仍需段譽鎮守。雖然有可能一時間回不了大理,可大不了,期間表現好一些,學那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多加討好李民,多立戰功,自可讓段譽平安返回大理。

    這朱丹臣和傅思歸有此想在身,自然不會考慮大理投靠李民,對大宋有什麼不好了。在他們看來,大宋都已經需要靠他們這些國家出兵對付了李民,自然這中原的內戰,就是李民佔優,而今更親看了李民的神通如此了得,自是對李民奪取天下充滿了信心。如今早早歸順李民,卻是好過中原皇權交替之後再上順表。

    當下,朱丹臣和傅思歸連忙各勸段譽應允。那段譽本就無心皇位,剛剛更是早就答應了,此時被朱丹臣和傅思歸一勸,也就是暫時不考慮出家,暫時寄居在李民身邊罷了。故此,也是苦笑一下,隨即也就答應。

    而此時,慕容博領軍衝上的籐甲軍,卻是倒了大霉。

    按說,慕容博的籐甲軍,籐甲護身,刀槍不入不說,手下軍士,更都是武林高手,經過軍陣訓練之後,戰力遠比普通軍兵強了不知多少倍,似這等攻堅之戰,根本不會有什麼傷亡一說。而且,普一接觸,也是慕容博籐甲軍殺的順手,大理上前的軍兵不堪一擊。

    可奈何,那些大理軍兵的刀槍,雖然砍不壞,扎不透慕容博籐甲軍的籐甲。可是,段譽這大理前鋒軍兵之中,可卻是有不少御使毒蟲的黑苗高手。此時情急之下,也不顧惜多年培養的毒蟲了,卻是各自打開蟲囊的打開蟲囊,打開蛇籠的,打開蛇籠。

    一時間,蛇蟲四溢。天上飛著毒蚊,毒蜂,地上爬著毒蛇,毒蛛,密密麻麻,不知多少。

    那慕容博的籐甲軍,雖然刀槍不入,可對付一些個頭大的毒蛇什麼還好,可對付那些飛蚊,毒蛛,金錢蠱什麼的,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那些小東西,總能尋到籐甲的空隙,鑽進去,尋那嫩肉,咬上一口。而這一口,往往就是見血封喉的劇毒。慕容博籐甲軍中,內家功夫高的,還能支撐一會兒,沒有內家功夫的,或者內家功夫一般的,壓不住毒性,那就立時毒發身亡。

    不過,即使是如此,慕容博的籐甲軍一陣衝殺,也還是把那些拚死衝前的大理軍兵,只剩下那些黑苗高手,以及無盡的毒蛇,毒蟲,無法應對。

    而那慕容博雖然心疼自家子弟,可剛才他自身被段譽所擒,已是丟了面子,如今自認無敵的籐甲軍,若是再兵敗與此,慕容博卻是接受不了。

    慕容博狠心之下,卻是發狠:哪怕今日慕容家的子弟兵都斷送與此,卻也不能丟了慕容家的威名。反正只要有籐甲在,籐甲軍和隨時補充。可他慕容家不敗的威名要是沒了,卻是憑什麼可在李民手下高人一頭,好在日後憑功勳立屬國。

    故此,慕容博眼看著眾多的籐甲軍兵毒發身死,也是不喝令兵退。更親身出手,衝向那些在大理軍兵死傷殆盡後顯露出來的黑苗高手。那些黑苗高手,指揮蛇蟲是好手,可他們的武功,如何能與慕容博相比。卻是被慕容博快速近身後,把那些指揮毒蟲的黑苗高手,一一斬殺。

    只是,那些黑苗高手被殺後,蛇蟲沒有了指揮,不僅沒有四散奔逃,卻是更加瘋狂的攻擊其周圍的人來了。一場慘劇,即將發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