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7卷 第五回 包容 文 / 問天

    第五回包容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可我誓死扞衛你說話的權力。

    眼看著聲嘶力竭的秦檜,李民心底裡不知怎麼的就轉出了這麼一句以前論壇上常看的話。

    說實在,這句伏爾泰的名言,在李民那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幾乎都快用爛了。可在那時,卻實在沒有什麼意義。誰身上都長著嘴,誰都有說話的權力,用不著誰上趕去誓死扞衛,而且你也沒有那個資格。

    可如今,李民有些深刻理解伏爾泰這位大思想家說這句話的意義了。我,不是指某一個人,而是一個政體,一個權力機構。政體可以包涵不同的政治理念,可要是成了一言堂,沒有了異己的聲音出現,那可就像壟斷企業一樣可怕、可惡了。

    而現在,貌似他李民組建的政體,也正在向這一言堂的方向前進。雖然,李民已經很是放權,給屬下發展的機會了,可奈何無論是李民的個人神通實力,還是後世的見識,都遠超這個時代的人,這就由不得這些忠心追隨李民的這些人,不把李民的意志神化,並逐漸形成極度的個人崇拜。

    而有了如此認識上的基礎,這些追隨李民的人,又都是抱著同一理想,自然也就比較抱團。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雜音出現。

    說實在的,李民如今的這種狀態,那幾乎都是歷代帝王所追求的理想狀態,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建大業。這可是多麼美好的啊。可李民受秦檜刺激,有此感悟,卻是怕這種氣氛,卻成了今後一言堂,以及獨裁統制的萌芽。

    故此,李民心中不禁有些想法。當然,這些想法,也是要在全國一統以後再逐漸事實的,否則,如今基業還沒一撇呢,先想這些,再來一個內部不穩,人心潰散,到時候,李民可就是苦笑不得了。李民的政治敏感度雖然不是那麼極端敏銳,可這點見識,卻也還是有的。

    李民當下一笑道:「爾不必哭訴,爾只需在本尊帳下聽用,本尊可以不殺你。」

    秦檜聞言,當即一愣。秦檜萬萬沒想到害了李民,不僅不殺,而且還有官做。

    秦檜幾乎沒有考慮的,就憑著本能,作出了不投降死,投降生而且有官做的選擇題。當即跪倒在李民面前叩頭道:「臣秦檜,誓死效忠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民雖然確信秦檜一定會投降,可也沒想到秦檜的轉變會這麼快。李民當即微微一笑的嘲諷道:「爾剛剛誓言忠義,轉首即投本尊,又言誓死效忠。不知爾之忠義,何來許多。」

    秦檜當即面不改色的說道:「臣原為宋臣,食君祿報君恩。自為大宋效忠。故,臣不畏生死揭批那慕容彥達。更在吾皇攻城之際,誓死指揮兵丁頑抗。不過,今吾皇赦我一死。吾以一死之身,已報了宋恩。此後一身,皆吾皇所賜,吾自當向吾皇盡忠。」

    李民沒想到秦檜還有這番理論。當即有些哭笑不得。可隨即,卻不禁想到:難道這個秦檜真的忠義不成?

    要知道,在李民那個時代,為秦檜平反的人,那可就是不少,不過多是盯著宋金之間,屬於民族內部矛盾,而秦檜行為更是多秉承皇上趙構的旨意行事,算不得自身罪惡,以此來論斷秦檜不是罪大惡極的奸臣。

    可如今,李民細思:無利不起早。這做漢奸,那也是要追求回報的。那歷史上的秦檜,跟隨在趙構身邊,那已經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甚至連趙構晚年都自言有些畏懼秦檜的權勢。在秦檜生前,都不敢動秦檜,如此權勢,還有什麼利益能讓秦檜背叛趙構,而死心幫著那金國呢?要知道,沒了大宋,秦檜在金國那裡,卻是排不上號的。就算依舊能有官職,那也絕對不可能有什麼實權。以秦檜的智商,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而至於說大金拿了秦檜的把柄要挾秦檜,那簡直就是更不可能。秦檜在得到大宋皇帝的絕對信任下,胡亂一些文書,完全可以推說為敵軍的挑撥、構陷。此等伎倆,李民早在蔡京等人身上看的多了。秦檜更不可能不會。

    如此,秦檜幾乎沒有什麼可背叛大宋的動機,以及自得利益,可事實上,秦檜依舊配合了大金,陷害岳飛。是個事實上的漢奸。

    難道這就是秦檜的忠義?

    李民一時間不僅有些頭暈。

    不過這也難說,要知道如今這個時代的人,遠不如後世那種民族之分的嚴謹。漢人從來不排斥任何的少數民族。自戰國時期起,名士周遊列國之間,都不見的非給本國效力,蘇秦、張儀,商鞅,莫不如此。如今的北方的漢人,在遼國統制下,也不是什麼人都自認是宋人的。忠義的定義,基本上就是屬於食君祿報君恩的範疇。即吃誰的,聽誰的。

    李民越想越多,似乎有些政治眼界大開。越發覺得自家留著這個秦檜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了。

    這不僅是此時秦檜還沒犯錯。不能以未發生的罪責處罰秦檜,以維持律法的莊嚴。更可給李民的手下李綱等人,留下一個可批判和糾正的對手,以秦檜為鏡,時刻驚醒自身。此外,秦檜與李綱等絕對忠義之人不同,更適合替李民說一些李民不方便說的話,做一些李民不方便做的事。正好可成為李民暗中的喉舌與小刀。

    當然,李民如此做,也不是沒有風險的。那就是李民要始終能駕馭住這個秦檜。否則,秦檜萬一做大,或是取得李民絕對的信任,很可能就把李民身邊的賢臣給打壓了。

    不過,李民仗著對後世的瞭解,知道這個秦檜的本心,卻也是不怕這秦檜能翻天了。大不了,李民什麼時候不主政了,直接把這秦檜如那乾隆安置和珅一般的安置了,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後遺症了。

    而且,若是這秦檜在體制內有什麼不法的行為,也正好有一個反面典型樹立,剩的那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反面教材,在李民手中丟失了。

    李民當即安置了秦檜隨軍聽用。

    說起來,如今李民帳下,已經有兩個需要李民注意的大漢奸了,一個秦檜,一個張邦昌,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這若是再加上那還一心等著投降李民,正自在淮安與李民軍假打的高俅。李民手下不動勁,已經是注定要有三個大奸臣的苗子在培育了。

    好在,這已經名面化得奸臣,怎麼也比那隱藏著的奸臣要好對付。李民正好以毒攻毒,以奸臣對付奸臣。

    當下,李民在諸城休整了一天。緩解了一下,大軍連日行軍的疲勞,在給盧俊義留下了一萬守軍之後,隨即再次出征。

    只不過,這一回,行軍路上的城池,卻有秦檜派出的中軍通信。卻不是全無防備了。

    可是,如此,卻也讓李民看出了如今的大宋,果然已經是腐朽到了極點。地方官員,在得知李民大軍來到之後,領兵抗擊的極少,多數都是守城的官員,直接嚇得棄城而逃。甚至,更有部分官員,直接就把城池獻給了李民,意圖在李民手下謀個一官半職。

    李民眼見風聲已經走漏,突襲已經不成,而且還要保持軍力與徐寧和高禛的軍兵廝殺,卻也是沒有必要那麼趕了。

    再加上李民如今手下備用的基層官員不少,也沒必要什麼人都不分優良的招收。

    故此,李民軍每到一個地方,除了依舊收編和解散地方武裝之外,又展開了聚攏民心的優良傳統,每得一地,就聚集當地百姓和鄉紳,召開批鬥大會,或批鬥貪官,或批鬥惡霸。為當地百姓主持公道,對那些民怨已久的地方惡勢力公審批鬥。

    別說,李民這一招,卻是極獲百姓的民心。那些參加過公審大會的百姓,無不把李民視為救世主,大聖人。絕對的真命天子。

    再加上李民一直嚴格要求軍紀,絕對的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老百姓不拿一針一線,共買共賣。這些更是感受到了李民軍與其他軍兵的不同,真有點像李民軍宣傳的那樣,李民軍乃是百姓的軍隊。

    有付出,就有回報。老百姓都是淳樸的,自覺李民乃是真命之人,更是為百姓盡心之人,全都是紛紛為李民軍獻糧,以及把自家的子弟,送到李民軍中從軍。

    那情景,幾乎與李民從電影中看到的紅軍路上,百姓真情送子從軍的場景一樣。

    李民也是極受感動:這不管是哪個時代,百姓都是這麼的淳樸可愛。只要對他們好一些,他們就對你真心回報。

    李民受此感染,卻是把原先只是為了強國的志向,終於和底層普通百姓的利益,徹底的結合了起來,強國,也是為了強百姓。只有百姓強了,國家才可能真正的強盛。

    否則,國強民弱。即使像大宋這般歷史少有的經濟強國,沒有百姓的支持,也是空中的樓台。

    李民的心志越發的堅定,越發的圓滿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