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逼上梁山

第17卷 第二十五回 勝 文 / 問天

    第二十五回勝

    慘烈!

    眼看著一排排的高家軍軍兵倒下,卻又隨著軍旗一揚,後續者又繼續無止境的衝上,甚至舉旗的旗手,也已經不知更換了幾次,可卻依舊保持著軍旗不倒。

    此情此景,李民心中除了慘烈,卻是不知該如何描繪了。

    原本,在李民的心目中,只要這火槍一出,除了頭幾波靠前的高家軍軍兵免不了死傷之外,餘者,那就應該見事不可為而潰敗。火槍只是起一個威懾的作用,用以減少同族自殘的數量,而不是血淋淋的殺戮。

    可如今慘烈的事實,卻讓李民有些醒悟,他李民雖然來到這個時代不短了,甚至連殺伐決斷都遠比當初長進的多了,可他李民作為一個現代人出身養成的人生觀,還是與這些故人有些不同。

    也許這些大宋軍兵的知識不多,甚至可能是連字也識不全的未開化狀態,可他們心中的責任、堅持與純粹,卻是遠勝現代人的捷徑,浮躁等心態。

    事不可為而不為,事不可為而為之,卻是不知哪個更理智,哪個更豪情。

    就在李民感歎之際,高家軍左右兩翼的軍兵,已是衝殺到了李民軍左右護翼方陣跟前。

    李民這左右方陣的軍兵,受中路火槍手驚天威勢的刺激,那士氣也是旺盛的很,而且這些軍兵,雖然比不得高家軍精銳,可那也只是上的戰場少些,拚命的心態有些不足,可日常的訓練,以及全身的裝備,他們在林沖的訓練下,那可是一點不比高家軍差的。

    甚至,他們的戰鬥觀念,還要比高家軍先進、強盛。畢竟高家軍凝聚力,不過是靠著高禛的個人魅力,以及邊軍百戰形成的戰鬥素養。可李民這些軍兵,雖然都是原本的大宋地方軍訓練,轉化的,可在李民部隊指導員政工體系下,每連都有一個指導員為其講解,李民軍士兵是為什麼而戰。

    不是為了當官的,也不是為了某某將軍,而是為了自身。為了祖國。為天下能穩定太平,能實現上古之大同之國,為子孫後代能吃口安穩飯。能有一個改善門庭的路子。

    故此,李民這些軍兵的思想,還是過硬的。

    只可惜,那些邊軍百戰之兵,早就漠視了生死,再好的戰鬥思想,碰上根本不要命的,在這冷兵器時代,沒有局勢上的優勢,單靠戰鬥思想,也是不能扭轉什麼的。故此,李民軍在磨合不夠默契的情況下,才會屢戰屢敗,並有些形成自認打不過高家軍的心理。

    可如今,他們心目中無敵的仙人,大神通者李民親自坐鎮不說,中路的火槍軍,更是只憑借三千之眾,狠狠的讓那些高家軍踏不入兩百步之內,他們自身信心百倍。

    而這部隊心態,在冷兵器時代,那可是至關重要的,絕對能影響整支部隊的戰力。李民軍左右護翼方陣的軍兵,還是林沖整合的那些大宋地方雜軍。可在這種必勝的心態下,愣是憑借密集的緊縮方陣,穩穩的護住了火槍手戰陣的兩翼,令久勝的高家軍,寸步不得前進。

    而且,隨著高家軍與李民大軍的左右方陣糾纏到一起。李民在方陣中佈置的後手,也開始發揮作用了。

    李民讓陳規訓練的,那可不單單只是火槍手。與之配套的,那還有擲彈手。這些擲彈手,原本是用作護衛火槍軍遭敵突襲進前之時的近距離大殺器使用。各個都背著五十枚的手雷。

    那些手雷,全都是鑄鐵的香瓜菠蘿造型,一斤一個。爆炸開來,易碎的很,順著那些外殼的菠蘿斑塊紋路,每個手雷都能炸裂成二三十塊碎片,威力大的很。

    只不過,這些手雷的延時裝置,暫時還只能靠火繩長短來控制,就跟一個大號的炮仗一樣,只是火藥配比,以及外殼設計,被李民提點陳規後優化了許多。若是拋去這些,李民這些手雷,與大宋當今武經總備上的,那也差不了多少。

    可就是這一點改進,卻是讓李民手中的手雷威力,不知道到超出了大宋武經總備上面記載的近似手雷的東西多少倍。

    只是如此一來,用這些手雷,那就是需要比較專業的擲彈手了,而不是任何一個人拉開了保險就能用,畢竟,這要是火繩掐不好,很容易就傷到自己人,或者是讓手雷的威力,不能最大限度發揮。

    不過,這些就都是次要的了。瑕不掩瑜。手雷的近戰威力巨大,強大清場威力,以及低廉的成本。足以讓李民將之當成當之無愧的主戰利器。

    要知道,手雷的成本,若是跑去火藥因素,甚至比李民火槍兵所用的子彈還低,畢竟如今這個時代,鐵價遠比銅價低,李民每顆子彈所用的銅、鉛合金,足夠鑄一枚五文的大錢了。而這五文錢,足夠買十枚手雷所用的雜鐵了。而至於手雷用的火藥雖然比子彈用的多,可那爆炸的威力,更是遠過子彈。那又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若不是此時李民的手雷還不及遠,太近了又容易自傷,李民甚至都恨不得不要火槍,只要手雷算了。

    而此時,高家軍密集的攻擊陣形,以及與李民軍方陣僵持的不遠不近的狀態,卻是這些擲彈手最佳發揮的戰場。

    一枚枚手雷高高的拋起,越過李民軍的前排軍卒,越過五十米的距離,一個個直接就在半空中爆炸了。

    「轟!轟!轟!」劇烈的炸響不斷。每一聲炸響,都迸發出一團巨大的火光,帶走二三十條性命,清空五六米方圓的場地。

    高家軍立時就亂了套了。火槍手的威力雖然厲害,可又怎能如這手雷顯眼。尤其是那手雷爆炸的巨大聲響,帶來的巨大震撼力,更不是火槍子彈所能比擬的。兩百步外的槍鳴聲,又如何跟近在耳邊的手雷爆炸聲比擬。

    而且,隨著手雷的爆炸,密實的陣形被清空,再加上前排廝殺的士兵不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會有如此的巨響而分心,高家軍左右兩翼軍團的攻擊力度立馬降低了一大半。隨即被李民軍的軍兵奮力殺退。

    而左右兩翼的高家軍一退,原本就是強自攻堅的中路大軍,也是再也承受不住大量軍兵的死傷了。終於也是喪膽了的潰敗。

    而隨著高家軍的潰敗,李民終於放下了高懸的心。雖說此陣高家軍的頑強,造成的部隊死傷,遠比李民預計的要多,可高家軍終於潰敗了。李民相信,有這麼一回,而後的大宋軍隊,再遇到火槍軍,想來就不會這麼頑抗了。

    只是,此時指揮火槍軍的陳規,卻是沒有李民那種愛惜每一個中華民族生命的自覺。眼看首戰大勝,卻是宜將剩勇追窮寇,莫要沽名學霸王。當即喝令前進射擊。

    立時間,一陣明快的行軍鼓響起,在這隆隆的鼓聲中,李民火槍軍的第三排站立槍手,當即收起槍架,斜跨腰間平端火槍,上前緊走五步,越過了第一排趴著射擊的火槍手,隨即整齊的端槍平射。而後站立原地,裝填子彈。

    而這時,李民火槍軍第二排單膝跪立的火槍手,也已經收好了槍架,以火槍背帶,斜跨腰間平端火槍緊走五步,越過剛剛變成第一排的火槍手,隨即扣動扳機齊射。

    緊跟著,原本趴著的火槍手,也已經站起壓上。如此往返,五步一停射擊的前進,整齊的排槍,很是又掃到了一片。

    只不過,陳規對火槍手的訓練,也就到這個地步了,雖然說火槍手的培養,遠比弓箭手要簡單的多,不用考慮弓手拉弓的臂力,也不用考慮射擊時節的風向、風力等,可陳規在李民提點下設計的火槍,畢竟還是不如衝鋒鎗,以及半自動步槍等,而且,此時部隊的單兵素質,也絕對不如現代步兵,甚至也遠不如一戰二戰時的步兵,要想形成強大的火力,依舊要靠密集隊形,而這邊走邊射,還要保持整齊的密集陣形。那可就遠超陳規的能力之外了。

    別說是陳規了,就是李民,也是做不到讓一群接觸知道火槍才一年多的普通宋人,就能養成現代步軍單兵作戰意識。而跑動射擊,並且還保證整齊的密集隊形,那更是不可能。

    故此,陳規指揮下的火槍軍,射擊前進的速度,那簡直產不忍睹。

    好在,此時的火槍應用,只有李民軍這蠍子粑粑獨一份。卻是不需顧忌對方有什麼遠程兵種同樣遠程對射,這些火槍手,卻是不用培養什麼面對敵軍火槍射擊也不動搖的站位意識。

    很快,潰敗的高家軍,已是跑出了李民火槍軍的射擊範圍。只不過,此時得以脫逃的高家軍,也是所剩無幾了。

    而這激烈的戰鬥,也只不過進行了短短不到一頓飯的工夫。死傷之眾多,卻是高禛憑生所未見。最主要的,即使是此時敗陣,高禛依舊不知道李民動用的是什麼。只是知道,聲音果然很大,果然死的很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