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到宋境 第四章 初顯鋒芒 文 / 賀蘭拓跋
第四章初顯鋒芒()
「皇上,您今天宣臣來此,不止是給二皇子選老師這件事情吧?」趙普眼見有冷場的狀況出現,就馬上詢問道。這種場景也就趙普敢開口說話,一則是因為他和太祖的關係很好,二也是他猜測有大事相商,而當今是一位胸懷天下的君主,萬不會以此小節怪罪的。
「哦,則平不說我差點忘了。今天宣你來的確是有要事相商的,」果然皇上沒有在意這種細枝末節,而是開始了國事。他一遇到正事,就忘了其他,一副全神貫注的樣子,放眼望去,認真的人真的是很美麗。這也得以讓趙德昭有了機會接觸國家大事了。這個機會來的如此容易,以至於連他都不知道是太祖有意為之還是湊巧碰到了。
「光義,你給則平先說說情況吧。」
「是,皇上。」趙光義對趙普說起來今天的事情。
原來是鎮守潞州和澤州的大將李筠露出了反意。李筠是比趙匡胤還早的追隨後周太祖郭威的將領之一。他作戰勇敢,領兵有方,很得當年周太祖的賞識,因此一直領兵鎮守潞州和澤州,在著名的高平之戰中,正是因為他和李重進領兵從側翼攻擊的契丹的兵馬,造成契丹陣型潰散,激起後周將士的士氣,在柴榮和趙匡胤的帶領下,從而擊敗了契丹。正是因為在後周功勞卓著,所以他連周世宗柴榮都有點不服氣,更何況是現在代周立宋的趙匡胤了。趙匡胤知道他久領兵權,心高氣傲,為了大宋的安穩,特意派使者封李筠中書令,以此來拉攏這位老臣。但是李筠卻派兵把使者攔在了潞州城門口,不讓使者進入。雖然經過李筠幕僚的再三相勸才讓使者進入,但是在宴會上,李筠拿出了周太祖郭威的畫像大哭,對趙匡胤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則平,當初一則是李筠沒有主動反叛,二來是害怕如果我們先發兵攻打李筠,會給眾位將領造成我們不能容人的現象,所以沒有發兵,而是封了李筠兒子李守節為皇城守,這樣會讓李筠認為我們用他的兒子作人質,這樣他就會先反叛,我們就有了光明正大的借口出兵平叛了。前些日子因為太后的緣故,我們都沒有處理李筠的事情。今天皇上招你來,就是讓我們一起見見李筠的兒子李守節。」
趙普聽完這些情況,稍微沉思了一下,然後說道:「皇上,李筠反意以明。這次他讓自己的兒子來汴京,或許是想探明朝廷的實力,或者是他還沒有準備妥當,這次是拖延時間,好讓他準備的更充分。我們不能因為李守節的到來就放鬆了對李筠的警惕。我們也要做好準備才是。」
「則平說的極是啊。我已經下令讓石守信、高懷德和慕容延釗準備了,」皇上分別看了趙光義和趙普一眼,接著說道:「讓我們看看李守節吧。」
說話的功夫,李守節已經到了外面。
等李守節進殿走到面前,還沒有開口參拜,太祖就哈哈大笑一聲:「李太子一路辛苦了!」
此言一出,殿中的兩個人嚇了一跳。一個是趙德昭,他是萬萬沒有想到皇上是這樣稱呼李守節的。
另一個被嚇到的人就是李守節。一聽此話,他馬上跪在地上,渾身發抖,用邊哭邊發顫的聲音說道:「皇上饒命啊!皇上饒命啊!臣沒有背叛皇上之心啊。」說完,還不停的叩首,頭觸地的聲音不停的迴盪在大殿上。
嚴肅的氣氛,連趙德昭都以為皇上要下令處死李守節了。他斜眼望向另兩位,發現趙光義和趙普的神色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好像他們根本就沒有看到這個場面。
待李守節的頭都磕出血來,皇上才開口讓他停止,接著說道:「自唐末到現在,中原諸侯割據,戰爭不斷發生,天下的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朕自繼位以來,無時無刻不以統一中原為己任,還百姓以朗朗乾坤。方今我大宋國力日益強大,正是統一天下的好時機。我希望你父子能為天下萬民著想,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你們不負朕,朕也一定不會負了你們。這些話你說給你父親聽,讓他好好想想吧。」
說完太祖喝了一口茶,稍微停頓,又說道:「方今我大宋政治修明,萬民歸心。朝廷兵馬齊備,以備征伐四方。你父子可要好好考慮了。朕今日話已至此,就不留你在汴京了。你回去吧。把朕的話完完整整的帶給你的父親。」
聽到皇上的此話,李守節彷彿從地域到天堂一樣,他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上竟然真的放他回去了。於是,他感激涕零的謝過皇上,一直匍匐著身子倒退至宮殿大門才起身轉身而去。
待李守節走遠,趙德昭先耐不住性子,首先開口道:「父皇,既然李筠會反叛,我們為什麼不留下他的兒子,讓他有所顧慮。」
太祖聽後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笑著對趙普說:「則平,你我相交多年,你說這是為什麼?」
「我想皇上是看到李守節剛才的表現才決定放了他的吧?」
「好!則平果然知我心啊。如果李守節剛才表現的不卑不亢,鎮定自如,那我可就要殺他了,但他方纔的表現證明他不是一個對我們有威脅的人,放了他又何妨。如果李筠要反叛是不會在意這個兒子的,留下對我們沒有用處,放了他也是希望李筠能看到皇恩浩蕩,好好思量。我是真的不希望我大宋發生內亂啊!
「皇兄,臣弟恐李筠不識皇兄好意,一意孤行啊。」趙光義還是用自己的判斷下了最正確的決定。
「是啊,我也擔心李筠仍然會反叛啊。我現在只是盡我所能制止叛亂的發生,不然我大宋實力受損,不利於我們的統一大業啊!」
「皇兄還是做好平叛的準備吧。」
「今天讓則平過來,就是我們三人商議商議如果李筠果真反了,我們應如何應對?」
趙普等這兄弟二人說完,才說道:「以前每有戰事都是皇上領軍,現在皇上登基為帝,不適合自己親自出征了。臣認為還是選擇一二大將領兵出征。」
「皇兄,臣弟也認為如今您不適合領軍出征了。我看就由我替皇兄領軍出征吧。」趙光義因為年輕,沒有軍功,在軍隊裡力量薄弱,所以也想通過領兵作戰,積累自己在軍隊裡的實力。
讓大將領軍,正好觸到了趙匡胤的心裡痛傷,他是萬萬不會把大軍的兵權托付給大將的;而趙光義年輕,從來沒有經歷過實戰,皇上確實也不太放心。畢竟這次是大宋立國第一戰,是萬萬不能敗的。因此選擇頗為艱難。
這次平叛趙德昭是知道點的。看著眼前的這三人因為趙匡胤的身份變化,以前合作無間的默契現在都變的如此艱難,他禁不住說道:「父皇,此次平叛是我朝立國第一戰,我們是萬萬不能輸的。因為戰爭在我大宋國土上進行,不論勝負,對我們的實力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孩兒覺得還是父皇親自出征,一來眾將士一定會在皇上的激勵下奮勇殺敵,二來那些叛軍得知父皇御駕親征,士氣必然受挫,如此則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這樣也會減少我大宋的損失。至於汴京可以留下皇叔,有皇叔在,父皇就不用擔心都城的安危了。」
這句話一出,三人都頗為震驚。雖然12歲的孩子對他們來說年齡不是問題,但是由於趙德昭一直是和杜太后一起,他們接觸都不多。今天聽過這麼有見地的話,不驚眼前一亮。太祖和趙普臉上更多的是興奮,而趙光義卻皺起了眉頭。
「皇上,二皇子言之有理啊。」
「好,則平你就去準備吧。該是我們活動活動筋骨的時候了,讓他們看看,我趙匡胤做了皇帝後還會不會打戰了。」那睥睨天下的笑聲,渾身散發出來的英氣,讓人記起這位曾經是在兩軍陣前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大將,而不是如前朝般那手無縛雞之力的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