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遊戲民國

大道小說網 382軍國之萌芽 九 求收藏求訂閱求票票 文 / 大羅羅

.    武漢東湖,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各位委員,德國的軍事戰略家魯登道夫將軍的《總體戰》一書,想必大家都是拜讀過的。這是魯登道夫將軍總結了上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而寫成的一部意義非凡的軍事著作。這本書裡面所提出的總體戰理論,現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列強所接受,其中也包括日本和蘇聯至於其他列強也紛紛根據本國的國情,制定出了各自的總動員計劃。以使他們的軍隊在平時保持較小的規模,而一旦遇到戰爭,便可以迅速擴大。及時將整個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都集中起來,投入到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爭中去。因此,面對列強特別是日本、蘇聯已經開始制定並且實施總體戰計劃的形勢,我們國民政府也應該迅速跟進,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總體戰體制和總動員計劃,以應對未來戰爭的挑戰。」

    說話的是羅耀國,自從他從廣州返回以後,就和一票心腹一起,找來了列強總動員體制的相關資料。開始瞎摸瞎撞地制定起中國的國民總動員計劃來了。直到今天總算是有了個初步的計劃,於是就拿到軍委會會議上來討論了。

    「……根據總體戰的思想:現代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戰爭已擴展到參戰國的全部領土,捲入戰爭的人員也由軍隊擴大到全體民眾。在這種情況下,戰爭和政治都應服從於民族生存,但戰爭是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體現。因此政治應為作戰服務。也就是說,一旦爆發戰爭,我們的一切工作的中心就只有一個,即如果贏得戰爭其他的一切都必須服務於這個目標。而且我國過去數十年中不斷的戰敗,並且為此承擔的巨大代價已經表明,輸掉一場戰爭的代價要遠遠高於堅持到底獲得勝利所要承受的犧牲。因此,在下一次對外戰爭中,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底」

    「……魯登道夫還告訴我們:總體戰的基礎是民族的精神團結。為此應當採取特別措施,控制新聞輿論工具,鎮壓洩露軍情和不滿分子。利用一切手段進行精神動員。使軍事教育具有種族特色,從而喚發民族精神……而我們的民族目前還遠遠沒有達到精神團結的地步哪怕是在國民政府統治之下的十四省也沒有採取多少精神動員的手段,而且在上一次中東路戰爭中,還發生過數十次反戰活動,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幸好蘇日之間因為朝鮮gcd的恐怖襲擊而爆發了戰爭,才使得我們僥倖獲勝否則戰爭持續下去的後果對我們來說將是災難性的」

    「……此外總體戰思想還要求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平時經濟戰時化,糧食、服裝、燃料等重要物資,平時就要大量儲備,並應把發行銀行置於中央權利之下,力爭戰爭物資自給,擴大軍備工業,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這一點對於我國贏得未來決定民族前途命運的戰爭是尤為重要的目前國民政府控制下的十四省,經濟發展形勢良好,政府財政也較為充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利用現在難得的和平為未來的戰爭打好堅實的基礎。可以這麼說,我們現在準備的越充分,未來贏得戰爭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我們現在所付出的每一分錢,在贏得戰爭勝利之後都會有百倍的回報」

    「……建立和制定符合中國特別是國民政府訓政區實際情況的總體戰和總動員體制,是我們這一次軍事改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此我們應該首先建立起專門負責實施總動員的機構,我的建議是在陸軍部下設立整備局負責陸軍預備役、義務兵役制的建設和動員管理。在軍事委員會之下設立國家總動員委員會,由行政院各部和軍事委員會各部分別派出代表參加,並且以該委員會負責制定總動員體制以及領導實施總動員計劃。我們不僅要重整軍備,而且要將政治、教育、經濟、社會等一切方面都納入到總體戰的範疇之內,樹立國家總動員的體制。」

    「……國家總動員體制的重點是國民精神動員和預備役制度建設。其中國民精神動員則是總體戰的基礎。對此我的建議是將年輕優秀的退役軍官經過培訓以後,安置到各地的中小學校擔任教官,實施學生軍訓;對社會青年則設置『青年訓練所』;同時配合各地國民黨黨部,將愛國主義和三民主義思想,和為國家而戰、為民族而戰的意識注入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以團結國民精神、統一國民行動。」

    「……目前世界先進國家都已經建立起來一整套完善的義務兵役制和預備役體制,而我們目前還沒有建立類似的體制。現在我們國民**軍的仍然在實行募兵制,而且士兵服役期限較長,在退役之後也不用再服預備役。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長期戰爭,我們很有可能面對募兵困難,以及新募集的士兵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投入作戰等難題。從而使我國豐富的人力資源無法及時轉化為戰鬥力。因此,在國民政府在南方的統治已經漸漸穩固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利用這一次的軍事改革的機遇,及時建立起完備而高效的義務兵役制和預備役體制。」

    「……義務兵役制的首要前提是,加強對國民的管理,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的身份證和戶籍制度,要全民建立起檔案登記體系。其次,是在立法機關制定並且通過義務兵役製法,要將十四省轄區內所有的適齡男性青年都是義務兵役制下的徵兵對象。對敢於違法者,要依法嚴懲。第三,要在十四省轄區內,依托各省保安司令部和政府機關建立起完備的徵兵體系。」

    「……預備役體制的目標則是多練兵,少養兵。使軍隊在平時保持較小的規模,以節省開支。在戰時則迅速擴張,使我國人力資源的優勢可以在第一時間轉化為戰鬥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國民**軍普通士兵的服役期限應該縮短到兩年,其中接受各項嚴格軍事訓練的時間不應該低於十個月。在服役期滿以後,除少數表現優異者可晉陞為士官,其餘則轉為預備役,預備役的服役期限為三年,預備役人員必須按時參加各地方保安司令部所組織的軍事訓練,並且少量領取津貼。此外在各級軍官、士官中間也應該建立起預備役制度。應該規定各級軍官和士官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便自動退出現役,轉入預備役。此外……目前長期不擔任任何軍職的現役軍人也應該自動轉入預備役,由陸軍部整備局負責安置,並且根據其原先的軍銜領取一定數量的津貼。」

    羅耀國的話剛剛說完,原本安靜肅穆的會場,哄得一下就彷彿成了個菜市場。軍委會的大佬們紛紛交頭接耳,談論的話題則是什麼樣都有。眼下的軍事改革似乎是到了收尾階段,也是最關鍵的時刻了。之前都還是一些武器裝備和重整海軍之類的改革,而今天則涉及到了國民精神、總動員體制、義務兵役制、預備役體制等一系列敏感而關鍵的環節了。而且更讓某些委員隱隱感到不安的是……羅耀國所提出的這些改革,似乎都是在學習日本那可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而現下的國民政府可是一個民主自由的政府呃,雖然全中國都是不承認的,不過這些黨國大佬們卻都是這樣認為的。

    ……

    東湖之畔的憩廬。

    窗外,正是草綠花紅,波漾荷碧。幾個穿著筆挺戎裝的國民黨將領坐在蔣介石家的豪華客廳裡,一臉肅然,靜靜的聽著陳立夫在解釋著總體戰、國民精神動員、預備役體制等等最新軍事改革項目的好處和壞處。一個個都神色儼然,不過也看不出什麼喜怒,不知道這些人的心裡面是認同還是反對。

    這次聚到憩廬的,都是蔣介石一系的重要骨幹,最小的也是擔任要職的少將。就連陳誠、顧祝同、蔣鼎文這樣帶兵在外的師長,也都特意乘飛機回了武漢,這會兒都捧著茶碗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呢。

    說起來,這些人包括蔣介石在內,對羅耀國的那一大堆建議,心裡面其實都是贊成的。他們本來就反動嘛現在羅耀國提出一堆明顯向右轉的建議正是隨了他們的意。而且就算是將沒有軍職的現役軍人掃入預備役這樣遭人恨的條款,也傷害不到他們分毫,他們這些人都是紅人,都有差事在身的。再說了……那個看上去權力很大的國家總動員委員會主任,羅耀國也提名讓陳立夫去擔當了。陳立夫可是老蔣的心腹骨幹,由他來掌控國家總動員委員會不就等於是把這個機關變成老蔣的地盤了嗎?

    可是眼下這國民黨也不是蔣介石在當家。那日羅耀國的建議一提完,當時就讓軍委會的會議室裡面吵成了一團。特別是廖仲愷和鄧演達,那是堅決反對實施國民精神動員和總體戰體制。認為那是軍國主義,是**,是政治上的退步是反動的而且他們對將長期沒有軍職的軍官劃入預備役,也是極力反對,認為這樣做將會嚴重傷害歸附國民**軍的雜牌將領們的積極性。會造成這一批人對國民黨徹底失望,而投靠到國民黨的對立面去。

    所以當天的會議就沒有做出決定,只是將問題上交給孫中山決定。可是孫中山這回也不乾脆,沒有說同意或是不同意,而是要求國民黨中常委們各自提出意見來供他參考。

    「介公,您瞧瞧,這事鬧的。不就是總體戰體制和國民精神動員嘛,至於那麼大動干戈嗎?眼下蘇聯、日本不都是這樣做的?咱們學習一下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陳立夫解釋完了這次軍事改革的各個項目以後,首先就表明了自己的意見,他是堅決支持總體戰制和國民精神動員的,畢竟這國家總動員委員會主任是他的嘛。

    朱培德也微笑著附和道:「那些大左派們大概是擔心咱們軍方利用總體戰體制和國民精神動員來操縱民意,從而影響政治吧?好像日本國內眼下也有這樣的爭議。在他們心目中理想的政治應該是蘇聯式的或者是美國式的吧?」

    宋美齡現在也在這裡,容色雪白,靜靜坐在沙發裡面。聽到朱培德說到蘇聯式和美國式的政治,只是淡淡一笑。心想:「這個朱培德倒是有點大智若愚的意思,把左派的那點小算盤看得通透。這些人如果是讓他們執政,就要用蘇聯式的政治來統治……可要是在野的話,又想讓當權者學美國這樣的民主。但凡是向**統治一面小小的挪上一步,他們也要極力反對的。」

    「咱們那裡能做到像日本那樣?能做到人家五成已經是了不得了。而且日本做到現在這一步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幾十年堅持下來的結果。就是這樣……日本國內不還是比咱們要民主?人家的議會可是民選的,政府也是責任內閣。」

    說話的是何應欽,他是留日的,算是「知日派」和「恐日派」,這一派人對學習日本那是沒有一點異議的。

    蔣介石一直沒有說話,嘴角一直向上彎著。聽了何應欽的話,他只是輕輕點了下頭,表示了贊同的意見。

    這時坐在角落裡面的蔣介石智囊楊永泰突然沉沉一笑,發話道:「咱們現在要考慮的不是羅輔文的建議好不好。而是……大總統到底是個什麼想法?我可不相信大總統真的拿不定主意。要來徵求咱們的意思,咱們的大總統主意大著呢」

    「暢卿,那你說說看咱們的大總統到底是拿得什麼主意呢?」蔣介石微笑著,用一口帶著濃濃浙江口音的官話問道。

    楊永泰淡淡一笑:「大總統總是憂國憂民的。總體戰體制和國民精神動員就好比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傷人又能傷己。眼下這把劍如果打造出來,掌握它的人自然是大總統……可是大總統百年之後呢?又是什麼人來掌握這把能傷人傷己的利刃?而且又有誰能夠掌握得了呢?放眼整個國民黨,真正能掌握這把利刃的恐怕也只有介公和他羅輔文了吧?」

    蔣介石蹙著眉毛搖了搖頭:「大總統是在擔心我們拿著這把利刃,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最後害人害己嗎?」

    楊永泰搖了搖頭,苦笑道:「這就是大總統出給介公和羅輔文的難題,就看您二位怎麼去作答了。至於大總統心裡面的答案,咱們誰都猜不到的。介公,看來這次您得親自去一趟北京,去面見大總統了。」

    蔣介石只是點了點頭,就沒有再說什麼了。事情已經被楊永泰點破了,眼下中國似乎是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經過這些年某些人的努力,眼下的中國,亡是亡不掉了。所以救亡的時代算是過去了,那下面的就該考慮走什麼樣的強國之路了。現在的總體戰體制和國民精神動員一旦實施,那就是要把大半個中國打造成一架戰爭機器而且……打造這部機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恐怕在孫中山有生之年,也看不到這部機器完工了,更別提來操作這部機器。而在目前的國民黨裡面,能夠操作這部機器的恐怕也只有蔣介石和羅耀國了。這孫中山自然要找兩人來好好詢問一下,聽聽他們都想用這架戰爭機器去幹點什麼事情。

    ……

    就在蔣介石和他的心腹骨幹們挖空心思揣摩上意的時候。

    羅耀國卻已經登上北上的飛機了。和他一同北上的,還有國民黨左派軍人的領袖鄧演達。這兩人眼下雖然政見不同,可是私交還算是不錯的。坐在十六座的容克斯g.31客機裡面也是有說有笑。兩杯熱氣騰騰的香濃咖啡也被客串空姐的娜塔莉端了上來。

    鄧演達接過咖啡杯淺淺抿了一口,笑了笑道:「羅輔文,我真是弄不明白,你這葫蘆裡面到底是賣得什麼藥?好端端的怎麼想起來要學日本搞什麼總體戰和國民精神動員呢?」

    「這樣不好嗎?富國強兵難道不是大總統多年的夢想?」羅耀國眼珠滴溜溜的亂轉,鄧演達這是在摸自己的底牌呢。這些左派平日裡可都是帶著好人卡的,不管是在國民黨還是在gcd那裡都好像是什麼熱愛和平的民主人士一樣,這次自己要推動半個中國搞總體戰和國民精神動員,看來這些人是一定會跳出來反對的了。

    鄧演達皺起了眉頭,用一種很惋惜的眼神看著羅耀國:「輔文兄,你不能這樣把國家往錯誤的方向上帶你要是這樣一意孤行,我和廖公都會堅決反對到底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